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新农村建设的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于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对于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和综合竞争力,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最近,市委办组成专题调研组,对我市农村的发展状况以及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目前我市农村发展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村经济在镇级经济快速发展的推动下呈现稳步发展的态势,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农村集体经济具有较强实力。村级经济以物业出租、土地出租为主要收入来源,20*年,全市116个村委会中,集体收入最多是沙坪镇中东西村委会,达898万元;100—500万元有6个村委会;50—100万元有8个村委会;大部分村委会年集体收入在10-50万元。
二是村委会班子整体上有战斗力,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从*的情况来看,可以说,凡是面貌较好的村庄,都得益于有一批有头脑、肯干事、会办事的村官。有的村委会“两委”成员能在做好村民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筹集资金整治村容村貌。如沙坪杰洲、雅瑶黄洞、*城五星等村委会。又如共和莱苏村委会,该村历届班子都十分重视创建文明村活动,目前该村有5条自然村中有两条村已是市级以上文明村。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后,该村委会认真领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并结合本村实际,提出了一系列创建工作思路,充分体现了村委会班子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与时俱进思想。
三是文明村的创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基础。在全市1271条自然村中,建有市级文明村163条(含*市文明村26条)。沙坪镇郊一些村庄,如仓边新村、赤坎花园、中东西横基村等,这些村庄在一部分土地被征用后,早在十多年前就因地制宜在村中另辟闲地规划建设新村,满足村民的居住需要,既节约了农村土地,又改善了村容村貌。对其他人多地少、邻近城镇或工业区的村庄来说,其建设经验可资学习和借鉴。如沙坪镇仓边村委会自1993年开始,村民就以公开投标的形式认购宅基地,统一规划,建设新村。该村还想办法逐年完善公共设施建设,使村民全部用上自来水,道路硬底化,文体设施齐备化。现该村正着手研究旧村改造方案,准备通过改造旧村,腾出更多的土地,进一步改善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四是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近年来,我市农村通过镇财政支持一点、村集体出一点、企业、个人捐赠一点等多渠道筹集资金逐步推进村道硬底化、供水管网、路灯、公厕、垃圾池等基础设施建设。如沙坪镇杰洲村委会筹集建设资金近100万元对村道、下水道及环境设施进行彻底的整治,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双合镇委、镇政府积极发挥村委会和自然村的主观能动性,克服“等、靠、要”的思想,通过发动外出乡亲和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等多种途径筹集建设资金,认真做好农村的规划和建设。*镇在积极抓好协调联动,多方投入,发展农村社会事业。该镇每年都安排一定经费专门用于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保证该项工作人力、物力、财力全面到位。全镇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近360万元,除了100多万元是镇财政和上级部门支持外,其余都是群众自筹的,主要是村民捐资、献工、献料,其次是外出打工经商人员的捐助,全镇干部更是实行挂点,带头捐资,组织发动群众,充分发挥社会的力量,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五是农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我市客家文化、醒狮文化和咏春拳等具有丰富内涵和侨乡特色,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在农村方兴未艾。如雅瑶黄洞村,该村乡民尤其喜爱粤剧表演艺术,成立有曲艺社。20*年5月,省珠江卫视台和*日报社专程采访了该村曲艺社,还将曲艺社表演的节目在省卫视台节目栏向全国播放和在*日报报上刊登。桃源竹朗举办的文化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文化底蕴较深厚。近年众多农村还成立了老人协会,组织老一辈村民丰富晚年生活,让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每年举办老人节、敬老宴,并聘请高水平粤剧团献演。
从以上几方面表明,我市初步具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条件和基础。但是,当前我市农村在发展建设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村级规划建设滞后。除镇一级有总体规划外,村一级基本没有统一规划,镇政府对农村建房规划指导不到位,造成农村建设混乱,民居分散、布局不合理,许多农村有新屋无新村,影响了村容村貌。有的农村“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条件较差。农村道路、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仍然相对薄弱,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缺乏,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个别农村道路仍未实现硬底化,如*镇的云中坳下、云东马山、云新双冲等村仍存在群众行路难、危桥改造缓慢问题。农村的文化、娱乐、体育、卫生设施建设普遍落后,多数村委会卫生站医务人员业务素质较低。
三是农村管理维护落后。一些村投入资金创建文明村后,由于管理维护跟不上,两三年就回复原状;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待改善,个别地方垃圾堆积,污水横流;个别镇由于工业区分布散乱,工业污水、废气等对农村环境影响问题亟待解决。
四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城区沙坪镇辖下的村委会经济实力较强,西部山区的农村经济较薄弱;靠近城区和镇区的农村工业、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偏远农村则发展缓慢。村委会集体经济纯收入最多的村(沙坪镇中东西村)与最少的村(双合镇泗合村)之间相差332.6倍。
五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相对滞后。目前,部分农村的社会风气和农村社会治安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黄、赌、毒现象禁而不止,特别是非法“六合彩”赌博活动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六是农民增收还存在着较多困难。普遍来说,我市规模农业、现代农业项目仍然缺乏,农业产业链条短,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相当一部分农民仍然存在小农经济意识,缺乏创新意识;农产品价格受市场波幅影响较大,农业效益存在不稳定因素;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任务相当艰巨,农民致富的路子不宽、点子不多,增收缓慢。
二、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的几个问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德政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实实在在的为广大农民造福祉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是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重大举措。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从根本上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农民素质的重要改革。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民主、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的全面发展。要克服三种错误论调:克服“经济发展了,生活富裕了,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片面论调;克服“经济实力不强,没办法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悲观论调;克服“把村容村貌搞好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低要求论调。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划时代的历史性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中要做到“六个必须”: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发展农业和农村先进生产力为着力点;必须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攻方向;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必须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尤其要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教育和农民培训,培育一代新型农民;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强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强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义。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性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不能一哄而上、一蹴而就,而是要立足长远,持之以恒,逐步推进,要防止急于求成,避免一阵风的现象。在创建工作中,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转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创建活动深入、持久、健康地开展下去。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没有固定模式。建设新农村没有既定的发展模式,不能照搬照套哪一种模式。要注重学习借鉴和总结各地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规律,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农村的实际,充分发挥*自有的优势。在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的基础上,引导村民建设更高标准的新农村。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而异,坚持资源共享、集约用地的原则,不能搞统一标准,防止一刀切,防止千篇一律,要突出各村的特色。
三、兼顾新农村建设中几个关系
一是兼顾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从一些镇建设文明村的经历来看,一些创建点单纯偏重文化室、篮球场等硬件设施建设,忽视软件建设,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水平较低,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村民缺乏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综合创建工作整体质量不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兼顾好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整体推进。
二是兼顾推进村庄建设和城镇发展。建设新农村要依托城镇化和工业化,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发展新农村,统筹兼顾,推进全市的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的协调发展。
三是兼顾示范带动与整体推进。搞好示范村建设、树立典型、积累经验、完善政策、以点带面,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建设新农村,尤其需要规划先行、示范带动、稳步推进。农民是最讲究实惠的,好的示范要比单纯的说教管用的多。但示范村要注意真正树起有带动作用的典型,要尊重典型的多样性。在抓示范村建设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兼顾其他非示范村的建设工作,不能一边倒,把资金和人力都投入到示范村,而对其他基础条件薄弱的村放之任之,要积极想办法解决一些急需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
四是兼顾学习先进经验与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委市政府组织参观学习吴川、徐闻建设新农村后,各镇相继组织基层干部前往各地取经,学习先进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经验。工作中一定要注意兼顾学习示范点先进经验与突出自身特色的关系,避免几个误区。一是防止照搬照抄,各镇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学习借鉴别人的经验。二是要防止搞样板工程,防止搞政绩工程。三是要处理好工作指导与突出个性特色的关系。建设新农村要突出乡村特色、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切忌大拆大建、强制拆迁,随意撤村并村。
四、总体工作思路
我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工作思路应该是:规划先行,示范带动,统筹兼顾,逐步推进。具体的工作措施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抓住“八个重点”。
(一)抓规划先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规划先行,然后按规划逐步推进实施。农村规划建设主要是确定农村性质、人口、用地规模、规划范围和界限,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的各项用地和空间布局,综合协调村民住宅与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关系,为农村居民提供符合当地实际、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结合*实际,要重点抓好镇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要利用一些镇重新修编城镇总体规划的良机,对村镇功能、产业布局、公共基础设施布局等进行科学规划。当前尤其要把各村的道路、水电、排污排水等一系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镇的总体规划,做到全市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互相配套,防止重复建设、分散投入。
在规划问题上要注意把握好四项原则:一是城乡统筹发展原则。不能把农村发展孤立起来,要将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统筹考虑。尤其要将农村区域调整、中心城镇建设、工业聚集区和园区建设以及水利、交通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起来进行规划,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节约资金的效果。二是产业带动原则。如果没有产业为依托,新农村建设就没有物质基础。因此,必须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为龙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防止出现忽视产业建设,而热衷于非生产性形象工程建设的倾向。三是特色原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注意吸取城市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不能千村一貌,要充分体现田原风光、自然环境和乡村风貌,保护当地特有文化,立足实际,发挥本地优势,形成特色。
(二)抓示范引路。在全市100多个村委会中,通过深入比较分析村容村貌、集体经济、干部素质、群众参与程度等因素,市委、市政府初步选定了条件基础较好的*城五星村、共和来苏村和沙坪杰洲村作为市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各镇也要选定1至2个村作为本镇的创建示范村,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组织力量和资源搞好示范村建设,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实行以点带面,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搞示范村,创典型,要注意因地制宜,要用创新精神实现后进变先进,先进的更先进,使之真正成为多数农村学习的榜样。不要急于显示“立竿见影”的工作效果,把个别“文明村”稍加改头换面,贴上新农村的标签,“新瓶装旧酒”,助长形式主义;或者是把有限的资源过分集中在距城区近、条件好的少数地区,使得“好村”越来越好,“赖村”越来越赖。
村容环境整治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也是当前我市示范村准备要抓的主要工作之一。在进行农村整治过程中,必须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注重立足乡村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尊重各地传统、习惯和风格,保存好鲜明的侨乡特色,突出地域特色,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二是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行大拆大建大迁。对于新农村建设是实行旧村改造,还是新村重建,政府可以加以引导和指导,科学规划、科学示范,但一定要尊重农民意愿。对城区附近的农村,地少人多,另辟空地兴建紧凑、节约型的新村,将旧村房屋、空地改作更能产生效益的用途,如连片重新开发后用以出租或招商或开办实业,不失为良策。而一些离城区较远,从事农业的人口仍较多的农村,应着力推进农村“四清”“五改”“六有”工作,抓好村容村貌整治。对一些分散的小村落,可考虑先合并再搞新农村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三)抓宣传发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服务的主体也是农民。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要充分体现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不能成为单独的政府行为、干部行为,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广泛理解、积极参与和主动投入。因而,前期首要工作是抓好宣传发动,努力营造建设新农村的新氛围。
当前,要继续抓好“十百千万”驻村干部到农村宣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同时,要多利用宣传栏、横额、宣传车、电台、电视台、网络等宣传工具,大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大造舆论声势,令党的政策家喻户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广泛的思想基础,掀起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另一方面,要注意联系其他优秀村镇(可以是本市的,也可以是周边市的),安排基层干部特别是“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进行参观学习和经验交流,让农民耳闻目睹新农村应该怎样建设,从而振奋精神,投身到自己的村庄和家园的建设中来。
(四)抓资金筹集。资金投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改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整治村容村貌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要建立市、镇、村、民多级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特别是要发挥村集体和社会力量参与的积极性。发挥侨乡优势,大力向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广泛宣传捐资建设新农村是为农民造福祉的好事,争取他们的支持。同时要积极发动当地热心家乡的个体私营企业老板捐资建设公益项目。并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为加快建设新农村注入动力。有条件的村可运用市场机制走市场化道路。
(五)抓生产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我市走的是工业兴市之路,目前经济发展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抓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要着重抓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继续促进粮食稳定增产的同时,加快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大力发展蔬菜业、林果业、养殖业、园艺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精品农业和外向型农业,进一步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空间和领域。一是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要以建设“为港澳及珠三角大城市群提供绿色、环保及无公害鲜活农产品的基地”的目标,继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积极培育名优产品,因地制宜地发展“一乡一品”、“多乡一品”,继续搞好我市近郊型蔬菜生产基地、水产生猪养殖基地、水果生产基地等农业产业化基地的发展。引进推广优良品种和农业技术,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种养科技水平,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二是继续扎实推进农业招商,依托地区优势和资源优势,调整农业功能结构,以服务城市为中心,加快发展集生产、生态、文化、观光、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郊型、都市型农业。三是要根据调整农业结构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进程,改善耕作条件,力保农民增产增收。四是打造品牌农业,打响*龙眼、*白茄瓜、宅梧无籽西瓜、宅梧荷村桂味荔枝、选田芒果、址山恒香米、址山腊味、古劳茶山素馨针、古劳连北白鸽等无公害农产品品牌,形成品牌效应。五是抓好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搞好农产品流通,扶持现有的农产品流通大户发展壮大,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可考虑抓住双和公路开通的契机,在路旁规划建设一个大型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一个*西部的鲜活农产品流通集散地,解决宅梧、双合、*城一带的农产品卖难问题。六是积极发展乡镇企业中的农产品加工业。如*城镇的腐竹加工、花生加工业,址山的粮食加工业等。
2、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多渠道转移。要把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扩大农民转移就业空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一是要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尤其是中心城区和中心镇建设,尽快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快城镇化步伐,使更多的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品、乡镇企业、小城镇和城市转移,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发展的良性互动。二是要大力推进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把镇级经济与村级经济发展相结合,工业园区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必须在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中要预留村集体发展用地以增加村集体收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工业、第三产业,增加农民的务工、经商和租金等非农收入。三是进一步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作。由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开展农民工职业(就业)培训,稳步推进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
(六)抓新农民培育。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新农村,最根本、最迫切的是要通过培育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使他们成为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流砥柱、力量源泉。要通过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活跃农村健康的文体活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等措施,在农村形成良好的社会风貌,使新一代农民有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当前,*应当做到几个加大投入。
一是要加大投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的水平。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办学环境和教学设施,整合教育资源,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落实免费义务教育,积极开展创建“教育强镇”、“教育强市”工作。
二是加大投入,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的致富能力。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农民教育培训投入机制,组织有关部门向农民提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法律知识培训等多方面的培训,培育和造就一批产业农民和务工农民,着力培养和建立新农村的带头人、农民技术员和骨干农民3支队伍。
三是要加大投入,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一是以建好镇村文化站、阅报栏、宣传栏、文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为重点,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二是深入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积极组织文化艺术下乡活动,广泛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面貌、新风尚、新文明。
四是加大投入,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积极发动各方,发掘整理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进一步挖掘*客家文化、醒狮和咏春拳文化的内涵。如址山镇凌村兄弟义士坊、古劳镇梁赞故居、*镇客家竹板山歌、龙舟竞渡活动、双合镇爱国英雄麦廷章、榕树村敦厚学堂以及合成革命老区等,都应加以挖掘、整理、保护和管理,打造一批文化精品,弘扬独特的历史文化。
(七)抓城乡统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为此,今后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四项配套机制:一是建立健全支农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和规范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落实各项支农政策。二是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坚决落实张德江书记“三句硬话”,规范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及时足额兑现农民征地款及补偿款,妥善安置“失地农民”。三是完善就业服务机制,培育掌握现代技能的新农民,认真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规划、培训、组织和引导,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优质服务和保障。四是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求助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低保和五保供养,办好民心工程。
(八)抓农村管理。重点要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抓好农村财务管理,要推行“村帐镇管”、“组帐村管”,不断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抓好村务公开,重点将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农村宅基地、村集体债权债务等及时纳入公开内容。另一方面,要抓好村容环境管理,要配备专职人员和经费做好绿化管理、村道清洁和垃圾清理等工作;要加强引导农民群众改变脏、乱、差现象,形成健康文明的新风尚。
五、加强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领导
1、完善机构,加强组织领导。要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来抓。成立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立自上而下完整的工作机构和队伍,配备专业人员,形成新农村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和指挥体系。要制定一系列有效措施,运用行政、经济手段,督导新农村创建活动落到实处,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位。市委、市政府要成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由市主要领导挂帅,成员由市委办、市府办、市委宣传部、市农业局、市建设局、市财政局等主要负责同志组成。各镇、村委会都要成立相应机构,统筹协调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全面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时,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可靠、有力的组织保障。
2、转变观念,做好农村公共服务。农民需要的是从新农村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政府要强化农村公共服务的意识,真真正正加强公共服务。市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根据自身职能,认真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优先集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最盼望解决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