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发展乡村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成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对家民增收、转移农村劳动力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一、我市乡村旅游的现状

全市具备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村寨20余个,基本形成了以平坝天龙、大西桥九溪为核心的屯堡文化观光旅游,以黄果树石头寨、滑石哨为典型的布依村寨观光旅游;以普定号营、讲义、平坝夏云镇为代表的农家乐生态农业旅游;以西秀区罗仙村、平坝县黄土桥为代表的红色观光旅游等,初步形成了以不同类型的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农村风貌、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圈。截止2006年底,全市乡村旅游点接待中外游客83万人(次),旅游收入12090万元,仅2007年“五一”黄金周,平坝县乡村旅游景点接待游客达3万多人,收入240万元,关岭县乡村旅游景点接待游客2.77万人,旅游收入190.83万元,由此可见,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将有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增长,对增加农民收入,转移农村劳动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发展乡村旅游的积极带动作用

(一)乡村旅游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乡村旅游的发展,调整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围绕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餐饮业、住宿业、交通运输业、娱乐业等第三产业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推动了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同时带动了地方农产品的开发并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产业化经营,如关岭县有乡村旅游点4个,以2007年“五一”黄金周为例,共接待游客2.77万人,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190.83万元,同比增长20%,以此同时,带动了各行业收入的大幅增长,一是传统手工制作的断桥糊辣椒面,价廉味美的农家乐餐饮业成为关岭旅游新的经济增长点,“五一”期间,糊辣椒面销售收入7.36万元,农家乐餐饮业收入18.06万元;二是星级酒店的出租率从去年同期的70%上升到95%,非星级客户的出租率也从去年同期的40%上升到96%;三是全县轿车出租率达到65%。同时关岭县的乡村旅游还带动了旅游商品的开发,如板贵乡的“板贵花椒”作为“贵州省旅游商品”已有很好的市场前景,目前板贵乡的花椒种植面积已发展到一万多亩,带动了全乡560户农民脱贫致富,永宁油豆豉、八德米等旅游商品实现了就地加工增值,平坝天龙通过旅游市场销售农产品促进该镇种养殖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有三个村的无公害蔬菜、瓜果基地已达5000亩,其中种植西瓜的农户最高收入可达4万元,种植蔬菜的农户最高收入可达2万多元,天台山的酸辣椒加工销售达1000多万斤,获利500万元,农户最多收入16万元,平坝天龙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了商业、运输业、饮食服务业、农副产品、旅游产品加工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业附加值和农民加工旅游产品的积极性,拓宽了农业增收渠道,部分农民依托发展乡村旅游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

(二)乡村旅游有效地吸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

发展乡村旅游,关联带动性强,拉动内需明显,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兴起和迅速发展,吸引和引导大量农民参与和从事旅游接待服务,从事旅游产品生产加工,从而转变了农村就业方式,增加了更多就业岗位,有效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向非农领域转移,加快了农民脱贫致富步伐。如平坝天龙屯堡旅游,从事旅游接待服务人数占全村劳动力的44%,全村从事旅游的村民400多人,月收入500—1500元之间,间接就业780人,同时,大量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和建设,形成了离土不离乡的就业方式。

(三)乡村旅游的发展改变了村容村貌,实现了村民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丰收”

乡村旅游的发展,极大促进和改善了乡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交通、通信、卫生和饮水条件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平坝天龙屯堡旅游收入占全村经济收入的78.9%,全村实现“四个100%”(电视入户率100%,自来水入户率100%,入学儿童参加意外伤害保险100%,计划生育率100%),电脑上网进农家50户,全村手机1361部,各种交通运输车辆203台,餐饮、食店、住宿、茶室、垂钓等97家。旅游让更多村民真正了解外面世界,增强了自身的素质,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变革了生活方式,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推进了农村城镇化进程。同时,旅游带动了精神文明建设,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在迅速提高,屯堡景区先后组建了“天龙屯堡妇女之家”、“天龙龙狮队”、“天龙农民旅游协会”、“天龙村应急分队”、“共青团天龙青年联合会”。邀请省级旅游、建筑、行政管理的专家到天龙授课,提高村干部的管理水平,同时,通过举办英语、普通话、礼仪培训班,提高村民对外交流的能力和服务质量,精神文明的发展,使村民心态健康,和睦相处、言行规范、礼貌待客,呈现出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乡村旅游缺少长远合理的规划,开发的旅游项目单一,且规模较小,大多以家庭经营为主,没有形成多元化、特色化、规模化的乡村旅游点。

(二)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薄弱,让游客感到单一。

(三)旅游商品产业规模小,大部分为家庭作坊式生产,生产水平落后没有形成规模效益的整体优势。缺乏富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民族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品种单一,缺乏地方特色。

四、对进一步促进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未来5―10年是我市围绕旅游业“奋力提速发展、实现黔中崛起”的大发展时期。旅游市场前景广阔,为促进乡村旅游业和农村服务业的良性发展,我市乡村旅游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把乡村旅游纳入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作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着力扶持和培育,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各方支持、发挥优势、大办旅游”的方针,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体系,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或政策措施,对乡村旅游的规划审批、经营管理、安全管理、环境卫生等方面进行规范与监督,引导其逐步走向健康发展道路。除进一步完善现有的休闲度假游、生态体验游、山水风光游、民俗风情游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外,加快开发以科考探险游、体育健身游、自助游、自驾车游等各种形式的现代旅游项目。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把旅游开发建设同城镇建设、文化产业开发结合起来,通过全面快速发展乡村旅游业,尽快将乡村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加快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加大投入,增强竞争实力。乡村旅游要走产业化的道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在统一规划下,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既有政府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又有个人或合伙投资经营,也有村集体投资经营,有实力的公司、集团等也可吸引介入,各方面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扶持,打造品牌。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通过规划和品牌的营造,使乡村旅游各具特色,形成规模,走乡村旅游产业化发展道路。

(三)加大对乡村旅游开发指导,保持本色,凸现特色,增强吸引力,重点建立城郊区旅游圈,发展休闲度假、名胜历史观光、生态农业与康体疗养观光、会议服务旅游产品等,完善旅游度假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强化生态型项目的建设。发展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农产品加工、休闲游乐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郊区休闲农业园区,充分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潜力。努力建设和推出一批交通便捷、环境优美、安全舒适、服务优良、竞争力强的旅游景区。景点和旅游线路以生态旅游、民俗、文物古迹、乡村旅游为重点,逐步发展休闲度假、民俗、文物古迹等特色旅游,将旅游发展与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农业。选择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条件好的民族村寨,建立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区或旅游扶贫示范村。

(四)加强对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定期培训经营户和服务人员,树立以游客为中心的服务意识,改变经营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技能。

(五)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拓展客源市场。发展乡村旅游离不开宣传促销,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利用举办节庆活动,网络旅游信息等,大力宣传乡村旅游。乡村旅游的客源市场不仅是周边城市,还可面向省外拓展。充分发挥旅行社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将乡村旅游点纳入旅游线路,积极宣传和推销乡村旅游。

(六)加快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综合型转变,从以餐饮住宿收入为主向以旅游综合收入为主转变,注重本土化开发和特色化开发,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和乡村旅游经营者共生化,逐步培育和发展中高端乡村旅游市场,大力发展家庭旅游、特色餐饮、观光农业、观光果园、休闲渔场、民俗节庆等六大乡村旅游产品系列。

(七)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作用,乡村旅游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村支两委参与乡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美观,更好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乡村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