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业局优质小麦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1、优质小麦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及小麦消费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以小麦面粉为原料的各种精致面食和方便面食品的消费大幅度增加,国内外食品加工企业对优质小麦原料的需求更加迫切。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面粉工业一直采取以进口小麦为主,适当搭配国产小麦的方式加工专用面粉。据有关专家测算:全国每年需面包专用小麦350万吨,占小麦总需求的3%;每年需饼干、糕点专用麦700万吨,占小麦总需求量的6%;每年需水饺、方便面专用麦1200万吨,占小麦总需求量的10%。目前,我国优质专用小麦年产约250万吨,仅能满足10%的国内需求量,致使我国的面粉加工及食品生产企业每年不得不进口优质专用小麦或高档面粉。
近年来我国在优质小麦育种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培育出了一批优良品种,品质比传统品种有较大提高,同时广大科研工作者在优质专用小麦栽培技术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到20*年全国优质小麦总面积已达到1.43亿亩,占全国小麦种植总面积的43.9%
2、优质小麦在*县的发展现状
*县从90年代初开始引进优质小麦品种。*年县种子管理站引进*19,*年县农技中心引进PH系列小麦,*年县种子管理站引进*25、*26,*年县种子管理站引进小偃6号、小偃5*、陕150、豫麦34、新麦47等优质小麦品种,*年开始引进皖麦38、济南17、中优95*、京9428、蒿89*、新麦9、周麦12、小偃54等新品种,20*年开始引进小偃22、闫麦8911、西农88等品种,20*年开始引进郑麦9*3(见表1)。
目前,种植面积约为19万亩,占全县冬小麦种植面积的90%左右。经过十多年的试验、示范和小面积推广种植,筛选出适宜*县的品种有阎麦8911、西农88、小偃22、郑麦9*3、皖麦38、陕150等。这几个品种属于中、强筋优质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15-18%,湿面筋含量在34-37%,沉降值为46-52毫升,面团形成时间12-25min。一般亩产400kg-500kg,属冬性、半冬性品种,分蘖力强,耐旱,早熟,抗赤霉病、叶锈病、条锈病、白粉病、抗干热风,后期落黄好,籽粒成熟饱满,抗倒伏性强,适宜*县中高等肥力地块种植。
二、*县发展优质小麦的优势
2.1、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
*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属黄淮冬麦产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面积29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6万亩,地势平坦,地面相对高差小,海拔357-414米,平均376米。光热资源强,光辐射高,年平均为118千卡/平方米,形成一个独特的自然光热区。年平均气温13.2℃,无霜期21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2*.3小时,年平均气温低于0℃天数60天,年降水量570mm,有效降雨量2.6m3。地下水储量1.2万平方米,能满足抗旱抽灌的需要。土地肥沃,泾、渭河横贯县境东西,土壤为典型的灌淤土,有机质含量1.28%,全氮0.095%,速效氮60PPM,速效磷20PPm,速效钾170PPm,土壤PH7.5,土壤容重1.35g/cm3。
2.2、有较好的技术基础和群众基础
*县属于传统的农业县,具有悠久的冬小麦栽培历史。农民长期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习惯,有着较强的科技意识,容易接受新技术,先进的耕作栽培技术比较普及,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高,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完备,小麦繁育、科研、生产在关中灌区乃至西北地区影响较大。县小麦研究所在小麦新品种杂交选育和种子繁育、引进、推广上取得了较好成绩,完成了市科委下达的关中灌区优质小麦新品种选育科技攻关项目。县原种场有原种生产基地1000余亩,小麦三圃田50余亩,年生产销售小麦原良种40万公斤。县种子公司有良种田5000余亩,年生产销售小麦良种200多万公斤。
多年来粮食生产一直居全省之首,人均贡献和亩均贡献是全省人均贡献的5倍,曾多次受到国务院、省、市的表彰。*年被国务院授予“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年粮食亩产上“纲要”(223.1公斤),*年亩产过“黄河”(318.5公斤),1973年亩产跨“长江”(417.6公斤),*年建成西北地区第一个“吨粮县”,*年被省农业厅授予小麦种子统繁统供工作先进单位,20*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十一五”国家第二批优质商品粮基地县和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示范基地,20*年被省农业厅确定为小麦良种统繁统供试点县。
2.3、粮食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集中
粮食加工龙头企业5家。其中年加工能力在5万吨以上企业3家。国有粮食流通企业14家。同时*县在种植业结构调整上,把优质小麦作为调整重点,把发展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优质小麦种子基地县和优质小麦加工基地县作为调整目标。
2.4、优质小麦的生产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县连续多年行政干预的品种统供措施和群众易于接受新事物的精神,最宜率先发展优质小麦。
三、优质专用小麦推广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认识上的不足制约了优质小麦的发展。多数农民习惯把产量作为生产的第一目的,而忽略了对质量的要求,对优质小麦的概念非常模糊,有的甚至认为优质小麦就是好吃的小麦;部分群众存在重种子轻管理的思想,把产量不高归结为品种的原因,从而形成了对优质小麦的错误认识。
3.2优质难于优价。近年来*县已经种植了一定面积的优质专用小麦,但由于农业、粮食、加工等相关部门没有达成共识,特别是没有专门收购优质小麦的地方,致使优质专用小麦与普通小麦收购价格相同,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
3.3产量上不去。由于前几年所推广的一些优质小麦品种还没有在产量上取得较大的突破,同时不同类型优质专用小麦品种一般都要求较高的的肥水条件和相应的栽培技术,而大多数农民还沿用传统的种植技术,致使优质小麦产量上不去或者品质不优。
四、*县进一步发展优质专用小麦的策略
4.1筛选适于*县发展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通过近几年优质专用小麦的生产实际,建议在*县推广闫麦8911、小偃22、西农88、郑麦9*3等品种。*
4.2改进、推广栽培措施
适期播种,施行精量、半精量播种。不能以晚播来增加蛋白质含量而舍弃产量,应坚持适期播种。我县的优质小麦播种量应控制在6-8kg,最佳的播种期为10月5-15日。保证合理的群体结构,要求基本苗12-14万株/亩,冬前总茎数40-60万/亩,春季总茎数60-80万/亩,亩穗数38-40万,穗粒数28-32粒,千粒重38克,理论亩产500kg左右。
实行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不断培肥地力。重视拔节氮肥,根据小麦灌浆期还可叶面喷施氮肥。做到高氮分期使用,施氮时期适当后移。应本着“高氮、足磷、补钾、配微”的施肥原则,播种前必须施足以氮肥为主的基肥,做到氮、磷、钾肥相配合。一般全生育期每亩需施用纯氮16kg、P2o512kg、k2o7kg左右,硫酸锰1-2kg。磷肥、微肥全部做基肥,氮肥50%作基肥,50%作追肥。
控制浇水次数,浇好关键水。一般情况下做到足墒播种,以后尽量控制浇水,晚秋浇好越冬水,春季重点浇好起身拔节水和孕穗水。
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重点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等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尽量减少化学药品残留。一般应在小麦起身期叶面喷施20%壮丰安乳油,进行化学防倒。
适时收获,分品种分用途即时晾晒,单独入库。联合收割机收获宜在蜡熟末期至完熟期进行,不宜收获过早;人工收获应在蜡熟中期至末期进行,收获后即时脱粒、晾晒、入库,防止穗发芽。
4.3积极实施小麦良种统繁统供工作。
*县从*年开始实施小麦种子统繁统供工作,加快了优质小麦新品种的推广步伐和品种的更新换代,*县在建优质小麦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路上必须把小麦良种统繁统供继续抓紧抓好。
4.4努力打造陕西省最大的小麦种子基地县。
一是在抓好县小麦研究所、县原种场、县种子公司、高农公司、德农公司等小麦良种繁育单位建设,做大做强小麦种子企业,条件成熟后组建种业集团,努力打造陕西省最大的优质小麦种子基地县,到20*年建成5万亩小麦良种田,到2009年建成10万亩小麦良种田。二是发挥好“国家良种补贴”、“陕西省小麦良种统繁统供补贴”、“优质强筋小麦基地建设”等项目的带动作用,发挥好自身优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更新改造原有的旧设备。三是要做好包装宣传工作。要利用*县在周边地区已形成的影响,加强宣传工作,宣传好已注册的种子商标“粒粒纯”牌品牌。四是要注重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联系,不断引进新品种、新品系,可以把*作为一些大专院校、农业科研单位小麦良种选育、试验、示范基地。五是要继续坚持标准化生产,按照“六个统一”的原则(即统一供种、统一播期播量、统一品种布局、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收种、统一标准验收),种子田纯度、净度均达99%的国颁一级标准,田检达到“四无”(即无杂穗、无杂草、无病虫为害、无倒伏)。
4.5建立完善的优质小麦生产开发体系
科研、种子部门负责育种和品种试验鉴定;农技推广部门实施种植区划和栽培技术;商业粮食部门组织商品粮经营和质量标准执行;工业部门进行制粉、食品加工及制成品的贸易。整个体系要有政府职能部门牵头,并有专项资金用于育种、良种繁殖基地和商品麦基地建设,实现科、工、贸、农一体化和产业化。
4.6实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
*县应根据当地条件及市场需求确定适宜的当家品种,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品种单一化,改分散种植为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以保证优质小麦品质稳定,为此应建立企业、基地、农户联合体,生产基地与粮食收购加工部门签订合同,以销定产,发展订单农业,工商物价部门在粮食收购时应加强监督,对签订的合同予于法律保护,消除农民对优质专用小麦的销售顾虑,减少市场风险,并实行优质优价政策,确保农民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