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加快发展农村党建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加快发展农村党建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政局加快发展农村党建调研报告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一项重要任务。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构建和谐*的基础,发展活力*、建设实力*、构建和谐*,农村基层组织责任重大。根据市委办市府办的统一部署,最近,我们组织力量,就新形势下如何围绕构建和谐*,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近几年*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十六大以来,我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在求真务实、积极实践的基础上,大胆进行探索创新,创造了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做法和经验,为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根据中央和省委的要求,结合*实际,市委每年都制定下发《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书》,不断完善农村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把农村党建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一项“硬任务”来抓,明确各级党组织的职责。县、乡、村三级每年都逐级签定党建工作责任书,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地都健全完善了党建工作专题研究、书记汇报会、工作例会、领导联系点、部门帮扶和先进评选等制度,坚持半年度督查和年度考核评比,综合运用考核成果,严格奖优罚劣,较好地发挥县、乡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使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几年来,市委坚持每年由常委带队,采取听汇报、座谈会、查台帐、看实地、综合评等方法,对各县(市、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出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先进县、“五好”乡镇党委、“五好”村党组织,并予以通报表彰。同时,还建立了黄牌警告制度,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合格的乡镇予以黄牌警告,乡镇党委书记、党群副书记、组织委员取消当年评先资格。

(二)农村基层组织“先锋工程”建设工作扎实推进。从20*年开始,在全市262个乡镇、30个街道、5398个行政村党组织全面开展“先锋工程”建设工作,提出“通过五年时间,将全市70个乡镇党委和1350个村党组织,建设成为五强先进党组织”的目标,两年来,各级党委通过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创建责任,落实工作措施,强化督查指导,扎实推进了“先锋工程”创建工作。目前全市已有28个乡镇党委、576个村党组织达到了创建目标。今年“七一”期间,市委将集中表彰4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区)、13个先锋工程“五好”乡镇(街道)党委、36个先锋工程“五好”村党组织和16名优秀乡镇(街道)党委书记、28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130名优秀党员。

(三)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建设取得初步实效。近年来,各地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内容来抓,积极探索为民服务机制建设,扎实搞好为民服务工作,全面推广为民服务“五站”机制建设经验,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及时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有效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下访制度,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使一大批重大、疑难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坚持完善了政务公开、为民办事全程制、农技服务网络和为民服务示范基地建设等为民服务制度,为群众提供了方便,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探索实施了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这项制度变干部松散联村为专职驻村,通过进村入户摸情况,使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载体和方法创新,受到了基层群众的普遍好评。

(四)乡村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适时进行了乡镇班子的届中调整。去年,全国人大决定乡镇一届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以后,各地为了配强基层一线领导力量,对部分关系不协调、战斗力不强的乡镇班子进行了调整充实。据统计,全市共调整乡镇党委书记139名,乡镇长166名,党政班子成员1144名。经过充实调整,全市乡镇领导班子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文化知识有了较大提高,年龄在35岁以下的乡镇党委书记39名,占15%,乡镇长71名,占27%,班子成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112名,占68%。二是按照优化结构和依法办事的原则,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班子建设。根据党章和《村委会组织法》的要求,对全市5398个村党组织和5405个村委会进行了换届选举。通过换届,一批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开拓进取、有带富致富能力,热心为群众办实事的党员和村民进入了村级领导班子,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选出的村两委班子具有年龄轻、文化程度高、党员比例大、交叉兼职多的特点。全市村支部书记年龄45周岁以下占48.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36.3%(比上届提高了7.3个百分点);村委会主任45周岁以下占66.6%,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占29.5%(比上届提高了5.5个百分点),其中党员有2408名,占49.2%,两委成员交叉兼职的有2296名。

(五)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充满活力。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总目标,着眼于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规模适度、作用突出”的党员队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加强思想教育,推进制度创新,党员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在促进改革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认真贯彻发展党员工作方针,发展党员工作取得显著成绩。截止20*年底,全市党员总数已达318183名,其中35岁以下的党员85436名,占27%;女党员57*4名,占1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147501名,占46.4%。党员队伍结构不断改善,分布更趋合理。三年来,全市共发展党员395*名,其中女党员12262名,占31%;年龄在35岁以下的27833名,占70.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5239名占63.9%。各地普遍建立了发展党员工作公示制、预警制、责任追究制和票决制,从制度上保证发展党员工作的质量。逐步推行党员分层量化管理,建立党员先锋责任制,充分发挥农村无职党员的作用。

(六)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不断规范。全面实行“村帐乡镇委托”制。制定下发《*市村务工作规则》,建立了村级协调、决策、管理、监督、矛盾控制和化解机制,实现村级组织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行顺畅、管理科学、决策民主,使农村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二、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近几年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乡镇党委、政府调控力弱化已成为当前提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瓶颈”。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民获得更大的自主权、自治权后,乡镇党委、政府对村级组织和农村社会事务的调控力日益弱化,农村社会矛盾日益凸现。据市信访部门统计,今年1—5月份,全市共发生群体性上访事件248批(3890人次),其中市级是9批、143人次,县级239批、3747人次(同比增长16%)。乡镇调控力弱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既有干部队伍自身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体制的原因。从干部队伍自身方面来看,主要是当前部分乡镇干部工作作风、工作方式不适应社会形态的变化。有的乡镇干部对群众缺乏感情,工作作风不深入,“走读”现象严重,为民服务意识较差,不能很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有的干部总揽全局、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不强,缺少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有的农村工作经验不足,缺少协调各方、善于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能及时妥善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的乡镇领导干部变动比较快,几年时间换了几任领导,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有的则长期在一个地方不变动,严重影响了干部的积极性。从体制方面来看,现有的县乡管理体制制约了乡镇党委在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的作用。一是职能弱化。现行条块分割的行政体制,直接造成乡镇政府职能被肢解,致使乡镇不能行使人、财、物的统一管理,极大地弱化了乡镇的功能。乡镇辖区内的七站八所从事的工作都是乡镇各项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这些部门站所的人事、财经和行政隶属都不在乡镇,乡镇很难管得到,存在着“看得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到”的现象。二是责权不统一。这是乡镇反映最多的一个问题。目前,乡镇党委、政府肩负着计划生育、环保、安全生产、森林防火、综治、禁毒、防汛抗台、非法宗教治理、殡葬改革等众多中心工作和“一票否决”的事项,造成“权在上面,责在下面,钱在上面,事在下面”的不合理现象,导致乡镇有责无权,权责脱节。乡镇党委、政府对这些硬性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对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就

很难有主动的态度和足够的精力去抓。三是财权事权不配套。乡镇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一方面,要承担和上级政府一样对社会事务的各个方面的管理任务,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定和命令,另一方面,乡镇财政又是不健全的“一级财政”,这就造成乡镇财力不足,财政严重赤字,直接影响了乡镇的调控力。据统计,截止20*年底,全市乡镇负债累计达9.6亿元,20*年度乡镇财政赤字金额高达2.5亿元。由于乡镇负债赤字面广金额大,基建负债和经常性负债同时存在,影响了乡镇党委政府作用的发挥。

(二)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利益的调整,村级组织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日益突出,村务工作规范化管理亟待加强。据问卷调查表明,在当前农村存在的突出问题中,土地征用占30.6%,村务公开占17.3%,村级换届选举占16.5%,社会治安等占35.6%。从今年上半年全市发生的248批群体性上访事件分析来看,一是改革和城市化进程中遗留的问题,大多是由于前些年土地被征用后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土地补偿欠合理、利益分配不均和失地农民未妥善安置等原因,而乡镇党委、政府又无能力解决这些问题,导致党群干群矛盾激化,引发群众集体越级上访。二是村级组织换届遗留的问题,特别是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矛盾比较大,目前全市还有43个村党组织、231个村委会没有换届,有213个村选不出合适的党组织书记,有348个村没有选出村委会主任,有354个村委会成员不足3名。三是村干部的自身素质问题,突出地表现部分村干部工作能力弱、作风不好,自身不廉,处事不公,对村干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其中一些地方村务管理工作不规范不公开而导致群众意见较大。

(三)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部分地方“三宗”问题比较严重。当前一些地方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比较薄弱,党组织活动方式比较单调,外出党员多,管理工作没有跟上。在家的党员年龄老化、文化程度低、带富致富能力差,群众威信不高,影响力不大,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特别是一些无职党员,基本上没有发挥党员应有的作用。“左”的思想、小农意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以及“等、靠、要”的思想,在农村党员队伍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不少农村党员改革发展意识不强,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安贫守穷;有的虽有致富的愿望,但缺乏开拓创新的勇气,做生意怕蚀本,入股办企业怕砸锅,从事贩运怕上当,承包经营怕吃亏,怕这怕那,茫然无措。调查发现,部分农村党员的家庭经济收入还处在村里的平均线,有的还相当贫困,根本无法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群众说,“党员自身不富,何以富大家”。农村党员队伍的素质的差异性,不仅制约和影响了党员先进性作用的发挥,而且导致党员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力下降。在这次全市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有1*7个行政村村委会中没有党员,个别村选不出合适的党支部书记。同时部分地方宗教宗族宗派势力影响较大。我市是天主教全国三大重点地区之一,全市信天主教的有近10万人,基督教徒有60万人,占全省的一半以上,信佛教、道教的人数众多,无法统计,有的村信教群众达80%,有的地方还出现了福音村、福音厂。尽管大多数宗教组织爱国守法,但毕竟影响到党在农村的阵地,有消极的一面。同时,宗族宗派势力对农村也造成许多负面影响,不仅干扰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也干涉村务工作,一些优秀的党员因此选不进村级班子。今年全市村级组织换届就有20个村党支部、50个村委会就因宗派势力影响,导致换届选举不成功。

(四)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基层党建经费投入不足。一方面,全市村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空壳村”比重大;收入来源渠道少,发展速度慢;集体资产经营管理不善,流失比较严重;思想认识不到位,政策措施难落实等问题仍然存在。据统计,截止20*年底,全市村级集体总收入12.16亿元。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有1964个村,占36%;1—5万元的有1002个村,占19%;5—10万元的725个村,占13%;10—20万元的548个村,占10%;20-50万元的582个村,占11%,50万元以上的584个村,占10.8%,其中100万元以上的309个村,占5.7%。由于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部分村出现了“集体经济无实力,为民办事无能力,支部缺少凝聚力,群众缺乏向心力”的局面,以致村干部说话没人听,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全市许多地方没有把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导致部分乡镇党建活动难开展,措施难落实,设备资料缺乏,党务工作管理不规范。部分村干部报酬难兑现,工作积极性不高,年老体弱老党员生活得不到保障。据调查,全市5405个行政村有19596名村两委主要干部、会计有工资或误工报酬,其中年收入500元以下的有7806人,占39.8%;500—1000元的有3562人,占18.2%;1000—2000元的有2540人,占13%;2000—5000元的有2312人,占11.8%;5000元—1万元的有1515人,占7.7%;1万—2万元的有1321人,占6.7%;2万元以上的有540人,占2.8%。这说明绝大多数是比较低的。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我市80%的人口在农村,构建和谐*,农村是重点,没有农村的和谐稳定,就没有整个*的和谐稳定。因此,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构建和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夯实基础、规范机制、推进创新、增强实效”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全面实施“一港三城”战略和发展活力*、建设实力*、构建和谐*,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和制度上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以农村基层组织“三级联创”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意见》,按照“抓五强、创五好”的要求,精心组织实施“先锋工程”,扎实开展“三级联创”活动。一是整体推动抓创建。在巩固前两年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新创一批“先锋工程”“五好”乡镇党委和“五好”村党组织。通过五年联创,使全市70个乡镇党委和1350个村党组织成为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和农民群众反映好的先进基层党组织。认真落实市、县、乡三级领导干部联村制度和部门挂钩帮村责任制,把“三级联创”工作纳入各级党委和书记目标管理责任制,工作成效作为年终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县(市、区)委每半年要召开1次县(市、区)委常委会、每季度召开1次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基层党建工作;县(市、区)委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经常深入基层和联系点,精心指导工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每年主持召开2次乡镇党委书记会议,专题听取基层党建工作汇报;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全年到联系点指导检查工作不少于4次,切实帮助解决一、二个实际问题;要明确有关部门抓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职责,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示范点的培育,发挥好示范点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整体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二是分类指导抓创建。坚持统分结合,分类推动,对所有农村党组织进行全面摸底排队,制定创建规划。按照“抓强扶弱带中心”的要求,努力创建100个示范村,整顿建设100个后进村,巩固提高100个先进村。对先进党组织提出高标准,引导再上新台阶;对处于中间状态的,帮助查找薄弱环节,做好补缺工作;对后进的,下派力量、下功夫抓整改,促进转化提高。三是强化管理抓创建。强化目标管理,注重科学规划;强化过程管理,加强督促检查,实行“三级联创、星级管理、四级联动”,促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抓实“星级管理”,继续采用创一个“好”、挂一颗“星”的方式,通过加“星”、摘“星”,对村党组织实行动态管理。每年从财政和党费中拿出一定的经费,建立基层组织奖励专项资金,对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委、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给予表彰和奖励,不断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的深入开展。

(二)以理顺条块关系、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切入点,切实增强乡镇的调控能力

1、理顺条块关系,巩固乡镇党委的“龙头”作用。加强乡镇调控能力问题研究,不断完善和改进乡镇执政方式,提高执政能力。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加快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乡镇撤扩并工作。坚持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留足县城和区域中心镇的发展空间,促使其发展成为辐射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坚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的原则,既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经济条件,又兼顾历史沿革、群众意愿等因素,防止一刀切、简单化。坚持积极稳妥、确保稳定的原则,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依法办事,规范操作,确保稳定推进。对经济强镇,按照向中小城市发展的要求,赋予其城市管理所需的县级政府管理权限和职能;对人口稀少的边远山区乡镇,要整合优化行政资源,逐步实行科学合理的撤并,扩大乡镇规模。要加快乡镇职能转变,增强乡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要继续强化财政、税收、工商、治安、民政、计划生育、环保等执法职能,推动其经济管理职能由行政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通过提供政策服务、技术推广和培训服务、市场信息服务,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乡镇党委、政府要注重运用调控手段,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要采取灵活手段,扶持农业生产;要注重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富强文明;要探索村民自治条件下的农村领导方式,切实增强乡镇调控能力。

2、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是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公平、群众公认的原则,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把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作风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优秀基层干部,选进乡镇领导班子,特别是配强乡镇党政“一把手”。积极推进乡镇领导干部选任制度的改革,完善民主推荐、考察考核办法,探索完善公开选拔的方法和途径,改进民主选举的办法和程序,把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和充分发扬民主有机地结合起来。乡镇中层干部要推行竞争上岗和轮岗交流,驻村干部要实行“双向选择”。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提高班子的整体战斗力。要通过换届和调整,形成班子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结构;要充分发挥乡镇老同志的作用,做好传帮带工作;要注意调动中青年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发挥好他们的骨干作用;要注意培养锻炼年轻干部,通过“民主推荐、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办法,把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基层领导岗位,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的结构,使乡镇党政领导班子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比例达到30%左右。三是加强后备干部实践锻炼。今年开始到20*年,每两年从市直单位和县(市、区)选派100名优秀后备干部到欠发达乡镇挂职锻炼,每年从欠发达地区选派30名优秀后备干部到市直单

位和发达县(市、区)挂职。通过吃苦磨练,增进年轻干部与群众感情,增强为民服务的意识,增加农村工作经验,提高工作能力。

3、增强“走在前列”意识,创建“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好班子。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联系本乡镇实际开展“走在前列,前在那里;干在实处,实在何处”大讨论,进一步明确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走在前列、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走在前列、在增强乡镇综合实力方面走在前列、在“破难题、打硬仗方面走在前列。认真总结和反思近几年来的工作思路、重点工作和重大决策以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照要求找差距,围绕问题抓整改,着力解决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的突出问题,同时要开展创建“为民、务实、高效、清廉”的好班子、好干部的群众性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

(三)以落实“四权”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1、健全完善村级民主选举制度。通过“两推一选”党内直选和海选等选举制度,真正落实和保障党员、群众的民主权利。通过选举,把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廉洁奉公,作风正派,群众拥护,有文化、有本领,诚心诚意为群众办事的人,选进村领导班子,特别要选好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要努力提高有高中学历以上村书记、村主任的比例,提高有“双带”能力村干部的比例,积极选拔有志于农村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力争通过三至五年努力,使致富带富能力强、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45岁以下的村党组织书记达到60%以上。按照村主要干部“一职两备”的要求,加大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建设。

2、全面推行村务规范化管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和《浙江省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建立村级协调、决策、管理、监督、矛盾控制和化解机制,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要逐步建立村级民主听证会制度,凡涉及村民重大利益的事项,都要先举行村民听证会,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对村内重大事项,由村党组织或村委会提出建议,村两委召开联席会议进行研究,然后召集党员大会讨论,再由村民委员会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按大多数人的意见实行民主决策。

3、建立规范有序的监督机制。建立村干部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每年年终要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和群团组织负责人对村干部述职述廉情况进行民主评议。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诫勉制度和任期经济审计制度。完善村党支部向党员大会报告工作制度,村民委员会定期向村党支部和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和联章联签制度。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和民主评议党员制度。

4、加强对村民代表的教育和管理。村民代表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农村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引导广大村民依法按规,把具备较高素质,在村民中享有较高威信,作风正派,办事公道,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人推选为村民代表。加强对村民代表的教育和培训。乡镇党委、政府要加强对村民代表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乡镇人大要加强对村民代表的监督和管理,规范村民代表对村级重大问题的决策权。要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

(四)以落实“三真”为要求,建立乡村干部保障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乡村干部积极性

1、建立乡镇干部生活福利保障机制。一是建立欠发达乡镇干部考核奖励专项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300万元,用于欠发达乡镇领导干部绩效考核奖励和乡镇其他干部岗位考核奖励。二是建立乡镇困难干部补助专项资金。在县(市、区)委组织部建立特困乡镇干部困难补助专项资金帐户,列入县(市、区)财政预算,市财政将给予一定的补助。主要对生活有困难的欠发达乡镇干部家庭进行适当补助,同时对遭遇自然灾害的乡镇干部进行慰问。三是建立乡镇科技扶持资金。市财政每年安排欠发达地区人才发展资金100万元,对欠发达地区进行巡回指导服务、开展人才技术协作和培养、培训高层次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等。四建立乡镇干部定期体检制度。由市、县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每两年对乡镇干部进行正常的健康体检。五是制定乡镇干部子女就学优惠政策。由县(市、区)委组织部协同县府办、教育局制定出台解决乡镇干部的子女入学问题优惠政策措施。六是切实解决乡镇干部住房困难问题。有条件的县(市、区)每年拿出一定数量的经济适用房,解决乡镇干部的住房困难。

2、健全完善村干部报酬保障和激励机制。建立健全村干部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各地要研究制定《关于落实村干部报酬保障和激励措施的意见》,建立村主要干部最低报酬补助制度、实误实补制度和绩效报酬制度。市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补贴欠发达地区经济薄弱村干部的误工补贴,各县(市、区)也要安排配套资金,切实解决村干部的报酬问题。健全完善村干部综合保险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坚持自愿选择的原则,引导和规范现职村主要干部参加社会养老综合保险或商业保险。有条件的村,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由村集体按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现职村主要干部的养老保险费。现职村主要干部要全部参加疾病住院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保险经费由各县(市、区)、乡镇或村集体开支,对于欠发达地区,市财政将给予一定的补助。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每两年安排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进行一次健康体检。

3、加大对优秀基层干部的选拔力度。要形成关心爱护基层干部的用人导向,让优秀的干部在基层安心工作,把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基层,把经过基层锻炼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县(市、区)领导班子成员及其部门主要领导干部,一般要从在基层工作和经过基层锻炼,靠得住、有本事、肯干事,群众公认的干部中选拔。对长期在基层工作尤其在艰苦环境下取得突出成绩的干部,要优先提拔使用,特别优秀的,可经上级组织部门批准破格提拔。对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可以按照《浙江省乡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规定,选拔为乡镇领导干部。

4、建立健全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录用乡镇机关工作人员制度。根据考试录用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有关政策规定,定期选拔部分优秀村干部到乡镇机关工作。按照既要有竞争,又能对优秀村干部适当倾斜的原则,由组织人事部门根据乡镇编制空缺情况和实际工作需要,确定一定的公务员考录指标,单独编制录用计划。对长期在村干部岗位上工作、实绩突出并受到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奖励表彰的优秀村干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事业单位在招录(聘用)人员时,对优秀村(居)干部在同等条件下可以优先录用(聘用)。

(五)以加快农村基础建设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按照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要求,加强中心村建设。从实际出发,合理调整村布点和规模,加大村规模调整工作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经济薄弱、自然条件恶劣、人口较少、没有发展潜力的行政村,按照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开展撤村并村工作,可以村际合并和下山移民,也可以强村带弱村,切实解决我市行政村数量过多、规模偏小、管理难度大、村干部职数偏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成本高,以及空壳村过多等问题。通过三年的努力,使我市行政村数量减少到4000个左右。市、县今后对行政村的扶持政策,重点将放在有一定规模、经济发展有潜力的村。县(市、区)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中心村和移民点的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步伐,做到建设与整治相结合。实施村级组织“安家工程”,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解决村级组织无办公场所问题。要采取市里补一点、县里出一点、结对部门帮一点、乡村筹一点的办法,彻底解决村级组织无办公场所的问题。市财政每年将安排200万元经费,补助欠发达地区村级办公场所建设,各县(市、区)也要安排落实相应的配套资金,同时在土地政策和规费方面给予全免。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积极鼓励和支持村级组织,通过盘活集体资产,依法经营集体土地,兴办经济实体,开展资本运作、土地整理、有偿服务等途径,拓宽集体经济收入渠道,加快集体经济发展,努力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物质基础。落实对经济薄弱村的结对帮扶责任制,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县(市、区)、乡镇每年都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确保到20*年,实现基本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1万元以下“空壳村”,经济发达县(市、区)基本消除5万元以下薄弱村的目标。下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和科技特派员到欠发达乡镇重点村帮助工作。从今年开始到20*年,每年从市直机关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到重点村帮助理清发展思路,解决“三农”工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每年选派50名科技特派员到欠发达乡村工作,开展科技扶贫,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六)以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计划为抓手,全面提高农村干部的素质和能力

今后五年,我市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计划的目标要求是:通过教育和培训,使农村基层干部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有明显进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有明显加深;农村工作的方式方法有明显改进;领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搞好三个文明建设的本领有明显提高。同时,力争通过5年努力,使我市90%的乡镇领导干部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60%的村主要干部达到高中或中专以上文化程度。

1、抓好岗位培训。市、县(市、区)委要按照基层干部每届任期内轮训一遍的要求,分级对乡村干部进行岗位业务培训,提高乡村干部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能力、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力、善于做新时期农民思想工作能力、处理复杂问题能力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执政为民的本领。乡镇(街道)党政正职由市里负责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个月;其他班子成员由市县两级共同负责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15天;乡镇(街道)一般干部和村(居)两委主要负责人由县(市、区)负责培训,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村(居)两委班子成员由乡镇(街道)负责培训,累计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5天。市里每年举办4期村两委主要干部培训班。各县(市、区)每年要组织农村基层干部开展调研、上挂见习、外出考察,以增强实践经验。

2、加强学历教育。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干部在职参加继续教育,凡40周岁以下的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未达到大专文化程度,45岁以下村(居)主要干部未达到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要鼓励他们多渠道地参加学历教育。按照国家有关学历教育的规定,在村干部中每年招收200人左右的大专学历证书班。同时采取函授和短期面授相结合的办法,继续办好村干部成人高中班。加强对村(居)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并纳入统一的培训教育计划。

各县(市、区)、乡镇财政要把村干部学历教育费用和各种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对欠发达地区,市财政给予适当的补助。

(七)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目标,大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

1、重视农村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全市发展党员工作规划》,注重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农村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不断增添党的生机和活力。坚持和完善发展党员“三推一定”制度、公示制、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确保党员发展的

质量。

2、加强党员的教育工作。实施“农村党员知识化”工程,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科技文化素质,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充分发挥他们示范带头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开展农村党员“双培双带”活动,把党员培训成科技致富能手,把符合条件的科技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和积极分子,党员教育培训面要达到95%以上。通过设岗定责、“争先创优”等活动,切实发挥农村党员在生产经营、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健全鼓励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施展才能的激励机制,保护和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党员电化教育工作,巩固扩大党员电化教育网络,深入开展党员电教科技富民活动,提高党员电教工作水平。每个县(市、区)要巩固好去年建好的示范基地成果,再建1至3个市级党员电教科技示范基地和5个县级党员电教科技示范基地,培育10名市级党员科技示范户和50至100名县级党员科技示范户。

3、重视农村党员的关爱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在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农村党员,尊重和保障党员的权利,维护党员的合法权益,把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党员的实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帮助农村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各县(市、区)要建立“关爱资金”,对生活困难的和年老体弱的党员给予一定的补助。

4、加强农村党员的监督管理工作。以一年一度的民主评议党员作为主要措施,积极探索群众评议党员的做法,切实加大对不合格党员的处置力度,不断创新、改进民主评议党员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大对党员的激励鞭策力度;规范不合格党员处置工作,真正纯洁党员队伍,畅通党员队伍的“出口”。根据党员年龄、文化和从业等不同情况,注重分类分层管理,实现党员监督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5、重视乡镇组织员队伍建设。乡镇组织员是农村基层干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抓好农村党员队伍建设的“施工员”。他们长年累月工作在基层第一线,责任重,压力大,工作辛苦,条件艰苦,生活清苦。各级党委要更加重视组织员队伍建设,切实增强落实“三真”要求的责任感,饱含真情、付出真心、用出真力,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乡镇组织员,落实他们的政治和工作待遇,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