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残联加强残疾人扶贫解困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残联加强残疾人扶贫解困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做好残疾人扶贫工作,是新时期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会实现全面小康。我县残疾人生活状况如何,始终牵动着党和政府的心。为准确掌握全县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摸清残疾人贫困状况,近期以来,本单位开展了全县残疾人入户状况调查,详细了解残疾人生活来源、经济收入和贫困状况,现报告如下。

一、我县残疾人基本状况

我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有各类残疾人1.35万人,约占全县总人口4.8%,其中城镇残疾人1124人,农村残疾人12376人。从劳动能力情况看,18岁以上有劳动能力和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9158人,占残疾人总数67.8%;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950人,占7%,他们主要靠父母、兄妹、亲友养育,或通过社会救济。从就业情况看,从业和个体就业(含农村有耕地的)的11475人,占85%。从家庭情况看,全县有5800多名残疾人处于贫困或贫困边缘状态,占43%。尚有部分劳动能力、可扶持的3962人。贫困城镇残疾人人均年收入在680元左右,农村在570元左右。全县特困残疾人中有824人纳入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从总体上看残疾人的生活状况是较困难的。

调查显示,随着社会的进步、各级政府扶贫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保障制度的逐渐完善,我县残疾人的生存环境有了一定的改善,生活水平在逐年提高。但残疾人文化素质偏低,劳动技能较差、社会竞争力不强及抵抗风险能力弱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残疾人会因残因病返贫,全县贫困残疾人占贫困人口的比例仍很大,残疾人扶贫工作任务和完善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任务还相当艰巨。

二、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残疾人事业纳入全县社会经济发展大局,与社会各项事业同部署、同安排。为改善残疾人生产生活状况,立足县情,相继出台《*县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计划(*---2010年)》和《*县残疾人优惠政策实施细则》、《关于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关于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通知》等文件。各乡镇结合实际也制定了扶助残疾人的措施和办法,对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脱贫、维权、社会福利等方面给予保障,努力为残疾人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这些政策为残疾人稳定脱贫,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调查显示,全县累计扶持贫困残疾人5300多人次,共计投入资金600多万元,使4074名残疾人脱贫;每年平均走访慰问残疾人420余户,送去慰问金达8万余元;享受低保救助的残疾人824人,临时救助736人;结对帮扶贫困残疾人785对。残疾人工作已融入“四在农家”活动,各机关单位干部职工深入挂帮村和社区为残疾人办实事,对残疾人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在“四在农家”活动及新农村建设中,社会各部门平均每年投入到挂帮村的助残扶贫资金达50余万元,向农村残疾人发放实用技术书籍达3000余册,帮助14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

全县有3982名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服务和治疗,通过开展“健康快车”行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彭年光明行动”,531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90%以上,有效缓解了残疾人看病难,因病返贫的问题。

全县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107人,集中就业172人,个体开业254人,扶持8970名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0期,培训城乡残疾人达2610人次;20*年以来,累计投入助学资金5万余元,资助78名残疾儿童少年重返校园,全县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达98%。

全县助残环境明显改善,公德意识明显增强,基层助残志愿者队伍进一步扩大。我县自20*年已连续5年深入开展“五个一”康复工程捐赠活动,累计募集助残资金28万余元,帮助残疾人康复、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实施危房改造,受到社会普遍赞誉。

三、残疾人贫困原因分析

一是自身素质低。残疾人由于受自身残疾的影响和外界条件的制约,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大部分人在农村,分布在边远及自然条件较差的山区,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祖祖辈辈靠务农生活。

二是劳动能力较差,由于受生理功能的影响,劳动形式单一,多数只能从事简单粗糙的生产劳动。缺乏劳动技能,导致社会竞争力较弱,抵抗风险的能力不强。

三是一户多残的现象普遍。例如:白泥镇梓桐社区李克刚一家三口人,全部是残疾人,他本人双腿截肢,下肢重度残疾,父亲耳聋背驼,母亲又有间歇性精神病,全家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这属于典型的一户多残家庭,其生活主要依靠政府救济。调查显示,我县一户多残家庭占残疾人家庭比例12%,扶持难度大。

四是社会助残尚有差距。部门和公众助残意识有待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关心残疾人的问题,如不主动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五个一”康复工程捐款等。残疾人优惠政策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执行力度不够,落实不到位等问题。

另外,由于文化素质、经济水平和身体功能的影响,致使残疾人贫困面较大。

四、扶贫解困的建议

大力发展残疾人事业,对残疾人这个特殊困难的群体给予特别扶助,使他们的权利得到更好的实现,共享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成果。

1、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事业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没有残疾人温饱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全社会的脱贫,残疾人的扶贫解困工作已成为关系到全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研究和解决残疾人扶贫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把残疾人扶贫纳入社会扶贫工作的大盘子中,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在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给残疾人以重点倾斜。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扶贫措施。

2、稳定残疾人就业。

就业是残疾人赖以生存的基础,要多形式、多渠道安排残疾人就业,在推行集中就业、个体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同时,要重点实施分散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已纳入了法制化轨道,为保障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充分就业,对未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单位,要依法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保障金主要用于残疾人的职业培训、有偿扶持残疾人集体和个体经营、直接扶持残疾人脱贫等。加大对贫困残疾人的扶持力度,在有产业带动的乡镇及村建立残疾人扶贫基地,引导残疾人学科学,学技术,稳定残疾人就业,促进残疾人脱贫。

3、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

一是建立健全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贫困残疾人享受低保,做到应保尽保,使贫困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得到长期的保障。

二是要重视和做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把改善残疾人居住环境当作重要工作内容来抓,多方筹集资金帮助残疾人在出行方便和利于生产劳动的地方建房,使他们安居乐业。

三是健全农村新型残疾人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体系来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方便残疾人就近医疗。建议对贫困残疾人合作医疗报销比例再适当提高。

四是建立救助制度。政府设立救助资金,对特困残疾人的医疗康复进行补助,突发重病住院、重度精神病人长期住院治疗、子女就读中、小学或特教学校无法交纳学杂费的残疾人均能申请到特困救济补助。对因自然灾害受到损失的贫困残疾人进行救助。

4、继续开展“四在农家”帮扶和“五个一”康复工程献爱心捐款活动,对特困残疾人进行扶助。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而困难的群体,在“四在农家”和“四民社区”活动中,对贫困残疾人的扶助要优先考虑,要大力加强教育和实用技术培训,要从资金、技术和物资上给予一如既往的支持,增强残疾人的“造血”功能。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一”康复工程等爱心捐赠活动,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的温暖送到残疾人的心田。

5、加强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大力倡导“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为残疾人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使广大残疾人及时得到康复治疗,恢复和补偿劳动能力。

残疾人扶贫工作,是一项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支持,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全县残疾人迈入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