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发改委加强第三产业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改委加强第三产业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近几年来,特别是20*年*市区行政区划调整后,*区工业经济发展迅猛,有力地拉动了全区经济的快速增长,但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形势却不容乐观。全区第三产业仍以批零贸易、餐饮行业、房地产等传统行业为主,其中批零贸易业在*区三产中所占比重较大,占三分之一左右。信息服务、社会中介、文教卫体等新兴行业在三产中所占的份额还很低。20*年开始,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主攻三产、提升二产、优化一产”战略,并成立了*区第三产业发展办公室,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区仍然存在第三产业规模偏小,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低,拉动力弱等问题。

一、当前*区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第三产业总量少、比重小,与区域地位极不相称。从纵向发展来看,我区20*年、20*年、20*年、20*年三产增加值分别为18.13亿元、22.42亿元、25.74亿元、30.18亿元,增幅为14.3%、12.8%、13.5%、15.7%,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9.5%、19.4%、20.7%、21.1%,三产总体发展缓慢,比重增长不快。以20*年为例,*区三产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9.1个百分点,全市的20.7个百分点,名列全市倒数第一,这与*区作为*城市副中心的地位和建设现代化滨海新城区战略明显不符。

2、第三产业发展仍处于自发、无序状态,缺乏必要的带动和引导。一是政府引导不足。目前,政府有关部门或多或少还存在着“抓经济就是抓工业”的惯性思维,对三产的发展趋向没有进行整体性的描绘和构思,缺乏了政府有效的、必要的引导,我区的三产发展仍处于自发、无序状态,总体上“低、小、散”,现代气息不浓。二是发展定位不高。在*大建设、大开发、大发展中,还没有形成一套针对三产以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为目标,构筑多层次、多功能、外向型的第三产业发展战略,而是简单将三产作为一、二产的派生体进行定位。三是鼓励政策不够。近几年来,*区在一产、二产的发展上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在发展三产方面,有关优惠政策不多,且没有实质性内容,实际效果甚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的投资取向和活力。四是新的增长极不多。虽然三产各行业门类齐全,但对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生产性服务业投入不足,难以产生强大的集聚和带动效应,以至于全区三产形不成强劲的发展势头。

3、全区上下在发展第三产业的指导思想上还有偏差,影响到三产的工作力度。由于三产所占比重过低造成各级干部对三产重视不够,大多镇(街道)的三产工作没有专人负责,对三产的扶持措施不多。第三产业涵盖的领域广,出现交错归属、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各镇(街道)机构和职责不明确,对发展第三产业的管理也缺乏积极性,出现无序发展。三产统计体制不够健全规范,现有的统计数据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实况。

4、三产发展空间预留不足,给*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区品位的提升造成阻碍。当前各类工业园区(基地)快速推进,而“退二进三”等工作却没得到有序开展。特别在土地规划方面,在做好二产用地规划的同时,三产用地布局规划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各类三产用地布局没有做到前瞻性的整体规划和合理、科学的安排,造成三产的发展空间明显预留不足,给今后的经济结构调整埋设了障碍。如果这种二产与三产“争地”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今后三产的发展可能要付出很高的成本,城市化的步伐将在一定程度上受阻。

二、*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一是区位优势:我区地处瓯江入海口南岸,是*的东大门。是全国较大的海陆空交通枢纽之一,*永强机场坐落在本区,区内建有*港最大的码头——*万吨级码头,金温铁路直通*港区。以机场大道、瓯海大道、滨海大道、高新大道、灵昆大道、永梅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快速道为主体,形成发达的城市道路网络,有机连接第三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与“东、西拓展翼”及“两个板块”,以交通流汇聚人流、物流和商流,构筑联系紧密、要素流动高效、互动推进的第三产业发展格局。

二是经济优势:从20*年几项主要经济指标来看,在全市各县(市、区)中处于领先位置。工业经济形成了合成革、不锈钢、阀门、化工、铜加工、制笔、鞋服、食品制药机械、水暖洁具、民用电器、等支柱行业,“中国合成革之都”、“中国制笔之都”、“中国五金洁具之都”、“中国不锈钢无缝管材生产基地”、“中国阀门城”和“中国鞋都女鞋生产基地”相继落户我区。区内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其滨海新区,省级*工业园区、农业新技术开发示范区以及*民营科技产业基地。这些都为*第三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资源优势:*人文、自然景观非常丰富,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昌堡,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安寺石塔,省级瑶溪风景名胜区和瓯江旅游度假区,市级天柱风景名胜区,市级爱国主义暨国防教育基地炮台山,以及号称“东海第一堤”的永强堤塘。形成了集山海旅游、休闲度假、国防科技教育、商务考察为一体的旅游观光体系。

四是民间资金雄厚:*经济的发展主要靠民间资金,而*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又使民间资金实力越来越雄厚。当前,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投资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民间资金对第三产业的投向越来越看好,为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资本支持。

五是发展机遇良好:国家已将加快服务业发展纳入“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7号),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市委提出“建设三个*、实现三次跨越”发展战略后,*作为*由滨江城市向滨海城市发展的腹地、*城市的副中心和未来城市的中心,作为新型城市化的主战场,将使我区成为全市投资环境最好和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从我区发展的实际看,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正迈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年,全区人均GDP已达45761元(折含5866美元),按国际上公认的发展标准,已进入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加快期,这一时期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一般应是与二产相近甚至超出。这表明了我区第三产业将面临发展新机遇,进入发展新阶段。

三、*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目标

根据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今后*区第三产业发展目标:加快速度,提高比重,增加就业,优化结构,完善机制。力争到“十一五”期末,三产增加值在现有的基础上再翻一番,达到65亿元,年均增幅20.5%以上;其增加值占GDP比重力争达到29%;服务业从业人员总量达到35%左右;传统优势服务业竞争力得到增强,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基本形成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服务业发展市场体系。

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布局是:打造以“一个核心、两个拓展翼、两个板块”为基本构架,形成西接*主城区,东拓滨海组团,中心突破,相向推进的第三产业发展布局体系。

(1)一个核心。以*城市中心区为核心,主要范围是*城市中心规划建成区,形成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核心区。通过行政办公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等公共活动中心、区级商业核心圈和毗邻大罗山景观居住区的建设,形成以行政管理、文化娱乐、商务休闲、金融办公和生活居住五大功能为主导,集其他配套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区。发挥主导和辐射作用,引领我区较高层次的第三产业发展,成为高层次服务业的集聚区。

(2)两个拓展翼。

①东翼(沙城-滨海片区)包括海滨、永兴、沙城、天河、海城及滩涂围垦区域,抓住城市东拓和*民营科技产业基地推进的契机,突出城市化的带动作用和优势工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大力发展生活配套和生产性服务业,启动和建设服务特色工业基地、国字号生产基地的产业物流节点;通过*永强机场扩建工程,完善航空配套基础设施,增开航线、扩大货运能力,积极发展以集仓储、配送、拼箱、增值加工等为一体的空港物流加工基地;同时高度挖掘滨海风光带的旅游价值,大力开发滨海休闲度假旅游业,建设滨海旅游度假区。

②西翼(状元-蒲州片区)紧紧抓住*建设东南沿海大商港的机遇,依托该片区临近*主城区、交通路网畅通,靠近国家级开发区的优势条件,突出发展开放度较大的第三产业门类。加快实施产业调整战略,机场路以北整合搬迁片区工业企业向东部的工业功能区集聚。以江滨路东拓为契机,呼应*中央商务区建设,重点发展商贸、贸易服务、房地产、社区服务及旅游接待服务等产业,主动接轨和拓展*都市经济,加快形成*滨江商务区。

(3)两个板块

①大罗山生态休闲板块。按照“生态*、山水*、绿色*”的发展模式,依据《*生态园总体规划》,合理开发和利用大罗山“绿心”资源,打造*都市区的生态休闲板块。依托该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通过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生态规划,进行生态修复和高品位的开发。通过大罗山麓休闲带和人文景观旅游观光圈的建设,全面营造生态功能突出、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和“山、水、文”底蕴浓厚的旅游环境,成为*都市区的“城市花园”。

②灵昆岛滨海休闲度假板块。抓住*半岛工程和*“海上花园”建设的契机,充分发挥城市东移桥头堡的区位优势,推进海港、海岛、海涂、海岸线的综合开发和生态整治,大力发展教育科研、休闲旅游、休闲渔业、港口物流和生态居住等产业,形成具有海岛特色的都市服务配套体系。

四、加快*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区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主攻方向,要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区第三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当前,我们要从宏观层面入手,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强化三产管理机制,加强组织领导。第三产业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发展难度大,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一要强化三产管理机构。重点选调三产发展专业人才,加强对全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指导、统筹规划和协调管理。

二要加强三产发展的协调管理。尽快成立区第三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区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统筹协调全区第三产业发展,研究三产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三要建立三产发展工作机制。积极将第三产业的发展目标逐年量化、细化,以领导小组名义落实到镇(街道)和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力求在全区形成良好的三产发展氛围。

2、落实三产发展规划和政策,引导三产发展。积极落实《*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和我区《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

一要做好《*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的修编工作。我区于20*年编制的《*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道路网的快速形成以及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已不适应全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布局需要,要综合我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内容,做好《*区第三产业发展规划》修编,提高规划项目的布局科学性和实施可行性。

二要注重各类三产专项规划的编制和落实。目前,我区已经编制和区三产发展规划衔接较好的旅游、海洋经济等三产发展规划,要积极落实。另外,应根据我区三产发展战略,重点编制交通运输、商贸业发展、公共服务业等专项规划并实施。

三要进一步落实扶持政策。要认真贯彻中央、省、市有关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政策,落实我区《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针对我区实际出台发展第三产业激励机制,抓紧制定《*区第三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引导我区各类资金投向发展第三产业.根本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3、培育三产新增长点,增强发展后劲。按照“产业联动、城市化推动、外向带动”的原则,着力培育市场潜力大、预期效益好、带动力强、吸纳就业多的三产项目。

一要大力兴办各类区域性专业市场。重点筹建不锈钢、合成革、建材、卫生洁具、阀门、废旧金属材料等专业市场,形成与第一、二产相配套的市场服务体系。

二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基地。突出服务区域产业和城市物流需要,以空港、港口和产业基地建设的推进,重点启动*农产品物流中心、*空港物流中心、灵昆码头仓储物流中心、*港区物流中心和民营科技产业基地产业配套区的建设,加快建设物流配送体系和物流信息平台,培育现代物流企业。

三要不断完善商业网络体系。依托新的城市中心区大开发、大建设的有利时机和永强片原有的商贸体系,建设颇具一定规模和档次的购物中心、特色商街,构建区域性功能齐全的大型中央商务区,引导商业人气集聚。发展并规范一批超市、专卖店,完善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形成比较完善的批发零售网络。

四要强化提升金融、信息等服务业。立足于经济发展现实需求,扩大金融市场规模,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引导更多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来我区开设营业机构。结合*城市中心区和工业园区(基地)的开发建设,科学规划我区金融保险服务业的布局,增加服务网点密度。大力发展网络、软件、信息服务等产业,围绕数字建设,以信息网络和数据资源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应用为先导,以信息内容开发利用为重点,提升产业水平,鼓励创办面向社会的各类电子平台,建成门类齐全、运作高效的信息服务体系。

五要注重发展都市休闲旅游业。坚持“山海*,都市休闲”的总体定位,以滨海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为重点,强化特色、增强辐射,建成集人文景观、滨海风光、生态休闲于一体的*都市滨海休闲旅游基地。加快建设滨海大酒店、万康假日大酒店的进度,提高旅游接待能力,重点做好瓯江旅游度假区、天柱文化园和钟秀园景区项目开发,加快形成*都市旅游体系。

4、加快推进城市化,开辟三产发展新天地。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强化城市功能为重点,鼓励人口向城市流动和集中集聚,加速人口向城镇集中,有效地带动了人口集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一要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在重点建设实施过程中,要全面落实一批体现强化基础产业、强化科技教育、强化外向拓展的重点项目,以提高我区国民经济的总体素质,使基础设施建设成为推动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加速器”。

二要推进房地产品牌开发。按照市场需求整体地推出条件比较成熟的地块,用于商品房开发,满足消费者品质生活需求,尤其是加强城市中心区的规划功能和优化开发地块的出让工作。房地产的开发要突出精品意识,提高住宅品位,提升城市形象。

三要加快旧城、旧村改造提升步伐。抓紧完成编制旧村改造规划。在旧城、旧村改造中退出的空地,把最富商机潜力的地段留作三产开发,留足、留准、留活三产用地,重点投向回报率高、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第三产业项目,为商贸业建设一批精品场所,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消费水平。

四要加大“退二进三”进程。对全区将要实施“退二进三”的工业用地进行统筹安排、优化布局,把完善城市功能放到突出位置,全面加快“退二进三”进度。要大力发展以服务经济为主的都市产业,把我区培育成为更具引领性、集聚性、服务性的产业中心。要研究提出“退二进三”企业的专题政策意见,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