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政局发展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政局发展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政局发展农业产业化调研报告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已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国家出台了许多惠农政策,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目标,这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前提,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走农业产业化道路。

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择优确定农业的主导产业,通过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市场化经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销一体化经营。。它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改变农村面貌的有效途径。就我县而言,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一、找准切入点,确定主导产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首要问题

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区域性主导产业是指在未来发展中具有较强生命力的产业。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技术先进,生产规模大,经济效益显著,能够大幅度地增加农民收入。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有利于促进农业区域化和专业化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向纵深发展。而农业主导产业的形成和演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受区域经济结构、市场取向和资源优势等影响。农业主导产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要围绕主导产业实行种养加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提高农业的增值能力和比较效益。

农业主导产业一般要要具备以下主要特征

1、以大规模专业化生产为基础,以商品生产为目的,具有区域经济的资源优势。

2、发展潜力大,在市场有较高的竞争力,经济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增长率。

3、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具有较高的市场扩展能力。

4、影响面广,对其他产业和整个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推动作用,具有较强的前后关联性,形成相关产业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5、具有很强的科技开发优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

6、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实现产业优势。

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必须综合考虑该地区的实际情况。因而,我们在选择主导产业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资源优势原则。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建立在深刻认识本区域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劳动力优势的基础上。在考察资源优势时,要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从长远来考察。

2、市场供求原则。农业主导产业不但在区域农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产品市场扩展能力强。

3、经济效益原则。提高经济效益是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选择农业主导产业应在各产业产值和农民收入的构成中具有较大份额。

4、关联效应原则。农业主导产业不但在区域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它能带动相关二、三产业发展的作用。

5、产业优势原则。具有资源、市场、技术等潜在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培养和开发能够形成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成为本地区的龙头或新兴产业。

近两年,县委、政府把脱水蔬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来抓,已初步形成了外有市场、县有龙头、乡有基地、户有品种的产业化格局,成为全盟最大的脱水蔬菜种植、加工、销售集散地。由于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种植效益好,农民种1亩脱水蔬菜纯收入比种玉米多收入500---1000元,是粮食产品效益的2—3倍,脱水蔬菜产业得到了农民认可。事实说明,只要找准主导产业,抓住市场机遇,引进龙头企业,就能够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突破口。

二、抓好“三个环节”,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农业产业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环节很多,主要有三个要素:一是龙头企业,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二是原料基地,这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依托。三是抓住市场,这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途径和命脉;

(一)依托资源,培育好“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牛鼻子”。其触角能指向市场,龙尾指向千家万户,既是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又是农民与市场联系的桥梁和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载体作用。要实现我县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找准突破口。根据我县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偏少,运行机制和联结机制存在缺陷的主要问题,从做大做强做多做活龙头企业着力,才能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思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创新发展思路,深化对中央关于扶持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认识,把扶持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农业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兴县富民的重大战略。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服务举措,把农业产业化和龙头企业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2、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扶持名牌产品、名牌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开发培育名优产品,特色产品,重点扶持产业链长、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生产加工型龙头企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对龙头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品牌培植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重奖。要加大资本市场资源整合力度,依托优势龙头企业,借助资本运营,通过重组并购,发展一批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

3、实行大开放战略,大力引进和发展各种类型的龙头企业。要充分发挥我县资源丰富、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千方百计引进国内大型龙头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一批出口创汇龙头企业,提升我县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开拓能力。放手发展民营和个体龙头企业,解决我县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的问题,形成以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小型龙头企业为骨干,遍地开花的中介组织、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产业化组织格局。

4、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协会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重要桥梁。我县农民加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要大力加强行业协会建设。一是要放手发展,鼓励多种形式一起上,形成多层次、多类型、跨区域的发展格局。二是要按照民办、民管、民收益的原则,规范和管理农村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加强组织领导,整合政府支农资源,建立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支持系统。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环境,提高政府部门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创造产业化发展的低成本优势。加强宏观引导,推进农业区域布局调整,加快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认真总结和推广各地行之有效的产业化组织形式,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信守合同的市场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信用环境,保护龙头企业和农户的利益;加大政府财政、税收支持力度,通过政府财政支出和国债项目建设的方式,重点改善一些优势明显、潜力突出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降低龙头企业外部经营成本。

(二)因地制宜,建设好原料基地。

基地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的基础和依托。就目前我县基地建设来说,基地建设存在着建设标准低、产品质量不高;存在着农民无力投入,企业不愿投入,政府指导、规划和扶持跟不上等原因。因此,基地建设不仅是农民自己的事,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事,更是政府正确引导和扶持的事,这就需要农民、企业、政府一齐上。

1、选准模式。要根据企业规模、市场环境、产业品种和农民思想认识程度等因素,因地制宜选好适应本地的模式。根据我县实际,建议推广一下几种模式:一是公司带动型(公司+基地+农户)。就是以公司为主体,由公司先期提供种子、化肥等物资和技术服务,农民在出售原料后兑现先期成本。二是合作经济组织推动型(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农户)。就是通过农民组建协会,由协会与企业签定协议,协会统一为会员购进种子、化肥和提供技术帮助,减少销售环节,实行统一价格、统一销售。三是订单农业促动型(龙头企业+农户)。以签订订单的形式解决农民“卖难”问题,主要适用于特色作物和经济作物。

2、加大投入。首先,政府要加大对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扶持农户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其次,要加大科技培训力度,保证每户有位种田明白人;再次,企业要为农户提供种子、化肥、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帮助,最大限度的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产出效益,实现农民与企业“双赢”;最后,要转变观念。

3、调动农民积极性。一要加强政策引导。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奖励制度,充分调动农民从事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二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党员干部带头、示范户带邻里、典型户带一片、帮扶户互帮互助等做法,以点带面逐步扩大户数和范围,让更多的农民在产业化中得到好处。三要积极培养农民市场意识,利用县、乡、村三级网络把农民联合起来,通过信息网络使农民及时掌握市场动态,了解市场行情,依靠市场信息安排生产、指导流通,逐步提高农产品商品价值。四要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宣传工具,宣传致富典型,特别是宣传靠结构调整致富的典型,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影响农民,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争取。

4、建立机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必须坚持为农民服务的方向,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养技术、市场信息、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等多种服务,提高龙头企业的服务能力。鼓励龙头企业设立风险资金,采取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

(三)驾驭市场,提高农产品竞争力。

市场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途径和命脉,要进入、适应和驾驭市场,关键是要提高龙头企业的“六种能力”。

一是要具备准确把握市场的能力。提高企业对其经营的农产品的市场状况有全面了解的能力,包括了解主要竞争对手的情况及影响供求和价格变化的各种因素,及时向农民提供市场信息,避免生产的盲目性。

二是要提高管理者的能力。拿脱水蔬菜企业来说,企业的管理者都是刚放下锄头,走入企业管理的农民,只有加强培训,提高管理水平,才能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三是要提高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企业要能根据市场的变化,不断引进先进技术,生产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从而稳定地提高市场占有率,为所带动的农民创造稳定生产的基本条件。

四是要提高服务农民的能力。龙头企业要在优良品种的供应、管理、收购、加工、储运、销售等方面对农民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在服务农民中求生存,在服务农民中求发展。

五是创建品牌的能力。以创品牌和获取长远利益为出发点,不断提高营销层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六是要提高占领市场的能力。要尽快扶持行业销售“龙头”,以这些销售“龙头”企业为中心,加快企业间的联合和重组,逐渐把一些小企业改造成大企业的生产车间,走分散生产、统一对外销售的路子。销售龙头企业根据合同来指导小企业按品种、数量和价格与农民签定基地原料订单,产品由销售“龙头”企业统一对外销售,彻底改变目前多数小企业盲目生产和无序竞争的状况,从根本上增强脱水蔬菜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竞争能力。

三、转变政府职能,营造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一)要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农业产业化在它的初始阶段,需要人们给予精心的培育和扶持,尤其需要各级政府为她的成长创造出良好的发展条件。在推行产业化经营中,政府的职能不是去干预“龙头”企业的经营活动,而是发挥服务职能,在规划、指导、扶持、管理上多做工作。

(二)要充分提高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农业产业化的主体是亿万农民群众,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切实保障让农民群众从中得到实惠。要按照示范、引导、启发、教育的工作方针,坚持典型引路。不得搞行政命令,不得下达指标,不能刮风,不能一哄而起,不能盲目地搞一些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只要我们把积极进取的热情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周密组织、正确引导、精细工作,坚定不移地带领农民走产业化道路。

(三)要推动劳动力转移。“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解决农民增收难。要解决农民增收,还必须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方式、就业结构进行调整,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可以将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前提下允许农户将承包的土地转包、转让、互换、入股和合作开发,这样,就能形成生产经营一体化、经济利益共同化、管理企业化和服务社会化,农村支柱产业就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的步伐就能加快,农民增收就有了基础、有了保证,全面建设小康农村的目标就能够尽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