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文化局构建文化体系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化局构建文化体系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文化局构建文化体系调研报告

根据区委《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实施方案》的统一部署,由我负责,区文广局为牵头单位,对包河区构建文化体系工作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年工作的基本情况

20**年2月,为整合我区文化资源,构建包河区大文化体系,经区机构编制委员会研究,将原文化、广电、体育、旅游等工作职能整合成立新的文化广播电视局。一年来,文广局完成了机构和人员整合,并围绕构建大文化体系作了许多有关探索。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整合文化、广播电视、旅游、体育等多部资源,以文化视角统筹安排各类元素相互渗透、融合,以事业和产业发展为手段,以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为方向,以建设文化名区为奋斗目标,打造以文化事业为统揽的、各项事业竞相繁荣发展的大文化体系。

(一)不断繁荣公共文化事业,提升文化的统筹力

一是区委提出打好“包公牌”、建设“文化名区”的战略目标,作为具体执行部门,我们责无旁贷。一是以大规划引领大发展。“文化名区”的建设是一个过程,如何保证这个过程不偏向、不离题、有特色、有内涵,至关重要。在区“文化名区”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我们依托中科大人文学院,与安徽省未来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共同合作编制《包河“文化名区”建设行动纲要》,将在对包河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现状与国内外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走势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包括发展理念、战略框架和实施方案三个层面的整体设计,明确提出包河文化定位、目标、思路、任务,以及相应的制度、机制、流程设计和可操作行动方案。二是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精品创作推陈出新。春节团拜会、“春色滨湖”旅游节开幕式及文艺演出、“美丽的滨湖”及“感恩滨湖”大型文艺晚会、第四届企退职工文化艺术节等主办活动彰显了包河特色;参与20**“舞动合肥”广场舞蹈大赛、市纪委反腐倡廉专场文艺演出等活动均取得了较好名次,并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乡村大舞台、送戏到滨湖、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文艺进社区、建设农家书屋(省级1家、市级4家)、图书进社区等活动大大丰富了基层文化活动,充实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音乐舞蹈大讲堂进社区、民营文化团体获奖节目展演等活动提升了社区文化品位。三是文化产业总量扩张,渐显特色。我们注重在引导中规范,在管理中服务。目前,全区拥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800余家,吸纳从业人员3万人左右,年产值近20亿元,已成为包河区支柱产业之一,并初步形成了宁国路美食文化街、马鞍山路演艺风情街、芜湖路文艺与时尚特色街区。我们还按照区委“文化引领、因文招商”的要求,与安徽吧文化策源地“哈街”共同面向全国进行文化招商,全国200多家休闲文化企业精英汇聚包河,并当场签约入驻7家。“哈街”必将成为包河文化的一面新旗帜,合肥文化的一大新地标。四是实行综合执法,在规范中优化环境。20**年,大事多、要事多,文化市场监管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在抓好平时工作的同时,一是注重抓热点,对百脑汇电子城、合工大电子城多次开展联合行动,对政治类非法出版物、网吧接纳未成年人、电子游戏机经营场所、校园周边坏境整治、非法安装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等重拳出击,二是注重抓重点,“两会”期间、奥运保障行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电玩专项整治以及迎接中央文明办及扫黄办检查,我们全力以赴,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三是加大文化保护传承力度。大孔礼堂修复完毕,配套设施建设正向市政府申报,卫立煌故居修复已列入2009年计划。全区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市级4个、区级4个。5月份,国家文化部督查组来我区检查非遗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二)不断夯实广电事业发展基础,提升文化的保障力

一是加大打造包河区特色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区电台的主阵地作用,“包河之声”实行扩容与提质相结合,一方面调整优化栏目,扩大自办节目时间,将原先的一个半小时扩充为6个小时;另一方面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重点和基层关注热点大力挖掘和弘扬包河区传统优秀文化。在特定栏目中重点对传统历史代表性人物包公进行专题报道,展示包河区的历史文化底蕴。二是加大投入,建立安全播出的保障基础。我们先后投入近50万元,组建了广播与电视监控一体化的播出控制中心,改造了大圩发射塔,圆满完成了奥运期间的安全播出保障任务。三是多轮并行,加快产业发展。在基本完成区域数字电视整体转换之后,我们以用户为中心强化管理,提高日常维护运行保障水平。积极在农村市场推行无线覆盖,市、区共计投入1200万元,先后在义城、大圩、淝河、烟墩及三十岗、大杨、南岗、山南等十余个乡镇近百个村开展了MMDS业务,并在大蜀山发射塔设备更换后,将原来的33套节目增加到目前的42套,大大改善了城郊和偏远农村住户收看电视难、效果差、节目套数少的问题。进一步把扩大工程建设作为网络公司的主攻方向,做优、做强,全年共计完成建设合同800万元。加快了新项目建设,安徽东方田园生态影视基地稳步推进,并作为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成功上报至省发改委。四是以落实“村村通”工程为契机,更好地服务群众。我们紧紧围绕“村村通”这一个民生工程的实施,积极推进广播电视的无线覆盖。我们利用自己的广播电视发射塔,作为全省承担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的6个发射台之一,于4月份将央视七套节目成功落地,覆盖范围约20—30公里,我区所有乡镇及环巢湖北岸的巢湖、舒城、庐江、肥西等地约百万农民可直接收看到中央电视台的农村电视节目。我区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及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作先后被省局、市局作为典型在省市媒体作集中报道。国家广电总局计财司领导在现场察看后,给予积极评价。

(三)不断丰富旅游业的内容,提升文化的扩张力

一是精心策划,加大旅游营销。第一,加大媒体宣传,展现滨湖独特风貌。我们先后在省市媒体推出滨湖新区、滨湖生态板块、春色滨湖、美丽的滨湖等多个宣传专版,向广大游客推介包河区的自然生态和风情魅力。第二,三节并举,以节带游。第二届“春色滨湖”旅游节采用同合肥市第二届乡村旅游节合办的形式,第三届“春色滨湖”旅游节由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既提高了层次,又加大了推介力度。期间,新闻、隆重开幕、乡村大舞台(包括引进埇桥马戏专场演出)、民俗展演、农民运动会、数字电影放映等活动达30多项,两次分别接待游客80万人次,指导、配合、参与绿色大圩第六届葡萄文化节、龙虾美食街、第三届中国包公国际文化节的成功举办。

二是统筹推进,加快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把争取到的省市旅游发展资金连同区旅游发展引导资金同其他支农建设资金打包投放,即扩大了资金规模,加大了扶持力度,又能集中财力干大事,有力地推动了旅游区域的道路、产业、景点配套设施以及项目的建设。全区现有星级以上农家乐13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2家。

三是积极参展,扩大旅游影响。今年我们分别组团参加了首届中国(安徽)旅游纪念品创意大会暨20**中国手工艺精品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国(合肥)徽菜美食旅游节两项重大活动,较好地展示了我区作为旅游大区的良好形象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四)不断加强体育工作的创新,提升文化的推动力

一是圆满完成了奥运圣火传递任务。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我区全面完成了各项组织工作,尽管路线最长、参与人数最多,但奥运圣火在我区传递责任线路内,安全顺畅,市组委会专门给区政府发来感谢信。同时,我们还完成了圣火回收仪式600人的现场组织任务。二是组团参加市九运会,竞技水平实现新突破。市运会是综合性运动会,也是合肥地区的最高赛事,每四年举办一次。我区成立了高规格的代表团,并派出500多运动员参加奥运项目、非奥运项目、公开赛项目三大类42个大奖、636个小奖的角逐,这也是历届市运会我区参赛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经过21天的激烈比赛,包河区以118块金牌荣获九运会总金牌数第二名(总量提升,位次前移),并荣获奥运项目总金牌数第二名、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多项殊荣,夺得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多项集体冠军,是历届市运会成绩最好的一次,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同时,我们还组团参加了开幕式、闭幕式,承办了小蓝、拔河比赛等赛事。为此,区委、区政府召开了隆重的总结表彰会,并专门给文广局发了贺信。三是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我们联合安徽润泽东方老报馆,在大圩葡萄节和北京奥运会举办期间,分别举办《中国体育百年》和《安徽体育百年》图片展,先后参与举办了“滨湖杯”区直机关保龄球、乒乓球、象棋等比赛,协助举办了大圩镇第三届农民运动会、望湖街道第二届街道运动会,组队参加了第七届全国老年田径运动会,其中一人获“国家田径之星”称号,总成绩居中部省市首位,组织了600多人参加万人健身走活动,并积极争取体育健身路径2套。

二、存在问题

1、思想观念滞后,缺乏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

包河区不少领导干部对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还停留在绝对强调发展经济的阶段,还没有认识到文化也是生产力,抓文化就是抓发展,缺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动力。具体在工作中表现为以下几种现象:一是重形式轻实效。有的部门把文化建设只是当作点缀的花架子,把搞形式的意义看的比取得实质内容成效还重,大张旗鼓地搞活动,偏重造声势,一阵风过去后,忽视活动成效的巩固。二是重眼前轻长远。文化设施建设等眼前见得到的功利事业不乏人抓,而长远教化等利在后人之事少有人管。三是重城区轻农村。目前全区还有不少行政村没有文化室、图书室等文化阵地,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影响了村级文化发展。

2、包公文化的产业延伸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开发较为单一,包公文化的基础建设和营销手段还处于比较初始的阶段,特别是营销手段较为落后,没有一个整体的营销策划。

3、大宣传格局尚未形成。外宣工作不单是外宣部门的事,也是外事、外经贸、招商、旅游、文化、台办等部门及外向型企业共同的事。从包河区现有状况来看,虽然有的单位已经认识到了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有的单位领导还亲自做外宣工作,但由于没有将外宣工作规划列入到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不能更好地去统一调度、统一协调,造成了各自为战、缺少沟通、重复浪费的现象。少数部门、单位领导同志还存在着对外宣重视不够、意识不强的问题,工作做得不错,但对亮点工作的总结、包装、推介、宣传不够。

三、对策及建议

(一)推进三项工程,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在包河区中心城区要充分发挥文化的公益和产业属性,根据中心城区逐步提高完善的文化基础条件,努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文化品牌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在推进文化发展中促进经济发展,在培育文化品牌中提升城市人气,使文化这个软实力,成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推动力。

(二)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要健全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体制,成立专门班子,广泛调研、认真研究、深入论证产业发展规划。要提高规划的层次与水平,坚持立足长远、科学决策,确保各项设施建设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要制定阶段性规划,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逐一从具体的设施入手,从点上突破,以点带片、连点成片,分阶段、有重点地加快推进,真正使包河区区由文物资源、文化资源富集区转变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强势区,为实现包河区由文化资源大区向文化强区、文化名区的跨越增添新的动力。

(三)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形成开放的大外宣格局

按照区委、区政府提出的“营销包河”紧紧围绕构建大宣传格局这个目标,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努力构建全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宣传格局。

(5)积极组织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和群众性体育水平。去年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市里统一部署,我区全面完成了奥运圣火传递任务、第三次全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工作,组团参加市九运会,竞技水平实现新突破。包河区以118块金牌荣获九运会总金牌数第二名(总量提升,位次前移),并荣获奥运项目总金牌数第二名、优秀组织奖、体育道德风尚奖等多项殊荣,夺得了足球、篮球、乒乓球等多项集体冠军,是历届市运会成绩最好的一次,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今年我们积极参加第四届体育大会和第二届农民运动会,深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

2、理清发展思路,不断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我区有享誉海内外的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等历史文化遗迹,也有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旖旎的自然风光,还有多所高校汇聚一堂的科教文化形态,更有乡间田园景色及地域性民俗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我区丰富多样、层次分明的旅游资源。依托这些资源,我区可以以“包公故里、科教基地、滨湖新城”为重点,推动我区旅游形态的多样化,提升旅游发展水平。

(1)大力发展以包公文化为标志的历史文化旅游。我区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有包公祠、包公墓、清风阁、卫立煌故居、大孔祠堂、潮城寺遗址等等,若是能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加以妥善的保护、修复及重建,特别是位于巢湖之滨的潮城寺,在巢湖沿岸具有深远影响,若能得以重建,其对于我区历史文化游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包公历史文化资源是包河区的一大特色旅游资源,是合肥也是包河的名片,若能抓住当前合肥“大建设、大发展”的有利时机,改造相毗邻的芜湖路、宁国路街区,与包公园联合打造合肥首家5A旅游景区,提升宋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这对于提升我区旅游档次、建设文化名区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大力发展以巢湖风光为标志的自然风光旅游。我区紧邻巢湖,长长的水岸线造就了包河优美的自然风光。辖区内有至美的田园风光,有多样的生态湿地,有连片的绿色生态林地,基于此,我区开展了生态游、乡村游和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文化游,并形成了一定规模。近些年,旅游资源在我区仍不断聚集,滨湖新区安徽地质博物馆、安徽名人馆和渡江战役纪念馆的建设,集徽派、北京四合院、江南水乡等多种建筑艺术风格于一体的东方田园影视基地的打造,旅游资源在我区将急剧膨胀,打造自然风光游为主体的巢湖滨岸旅游将大有可为。

(3)大力发展以水上乐园为标志的现代游乐旅游。随着巢湖岸线治理和水污染治理,巢湖水上游乐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目前已有水上快艇冲浪等水上游乐项目,特别是随着滨湖新区人气的聚集,水上游乐项目必将是包河旅游发展的生力军。

3、做好政府“喉舌”,不断加强广播电视服务水平。

(1)发挥区电台宣传主阵地作用,打造《包河之声》栏目品牌。

作为政府“喉舌”,区电台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重点专题的连续报道,以新闻报道的方式,全面展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同时我们对《包河之声》进行了相关栏目调整,将原来一个半小时节目扩充为6个小时,增设了《流金岁月》、《欢声笑语乐神州》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增加节目的可听性。为了进一步发挥区电台的宣传主阵地作用,我们对每期的专题节目都进行精心策划,深入采访,出精品节目,做精品栏目。此外,我们还增加了现场报道的次数,让听众能在第一时间身临其境的了解新闻事件。

(2)加大自有门户网站建设,打造文广信息传播平台。

为了更好的宣传包河,提升广播电视服务水平,我们开通了广电网,内设政策报道、政策法规、服务专区等几大板块,及时更新上传,让人们第一时间了解相关信息,网上办理相关具体事宜,极大的方便了群众。为了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我们要继续加大网站建设,丰富网站内容,加强服务与管理,建设一个一流的信息交流平台。

(二)、产业发展方面

1、特色街区引领,打造文化产业的“航空母舰”。

目前,全区拥有文化产业经营单位800余家,吸纳从业人员3万人左右,年产值近20亿员,已成为我区支柱产业之一,初步形成了宁国路美食文化街、马鞍山路演艺风情街、芜湖路文艺与时尚特色街区等文化产业特色街区,我区文化产业已成规模。另外随着“哈街”、塘西河“水街”项目的推进,按照区委“文化引领、因文招商”的要求,我区的文化产业总量将进一步扩大,我区文化产业也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格局。

2、建立多种产业形态,推动广电产业健康发展。

(1)积极引进项目,提升电视发射塔利用率。

我区先后投资300万元建立发射塔,除了发射本台节目外,为了提高利用效率,积极引进广播电视发射项目,作为全省承担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的6个发射台之一,于**年4月份将央视七套节目成功落地,让环巢湖百万农民看到了央视农村电视节目。今年4月,又与安徽电视台文体频道达成合作协议,承担转播任务。

(2)加大招商引资,积极推动影视基地建设。

为了加强对外宣传与交流,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促使我区广电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我区正在打造占地面积1500亩,总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总投资8000万元的安徽东方田园生态湿地公园项目。这个项目一旦建成,达到设计能力后,年游客可达40万人次,影视领域产业经营性收入及三产收入,预计年收入1000余万元,目前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和积极招商中。

(3)坚持多轮并行,加快网络电视产业发展。

我区基本完成区域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并积极在农村市场推行无线覆盖,市、区共投入1200万元,先后在义城、大圩、淝河、烟墩等十余个乡镇近百个村开展了MMDS业务,将原来的33套节目增加到目前的42套,大大改善了城郊和偏远农村住户收看电视难、效果差、节目套数少的问题。对于网络电视工作,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光纤“进村入户”工作步伐,做好广电宽带网建设;积极配合滨湖新区建设,完成滨湖新区有线电视网络光缆的铺设和安装工作;加大宣传,面向市场,完成数字电视转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