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商务局服务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年国务院作出《关于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决定》后,*省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上升。1991—*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3%,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0.3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0.0%提高到36.4%。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0%,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幅达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36.4%提高到40.2%,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年的29.0%提高到20*年的31.6%,并于20*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的比重,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本文拟对*省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作些分析,并对财税部门如何促进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省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传统的运输邮电、商贸流通业开始逐渐向现代物流(流通)业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进一步专业化、细化,我省的一些传统服务性行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运输、仓储、邮政企业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逐步由单纯的运输、仓储向货运、商业配送、社会化储运等现代物流方向转变。商业、供销、物资、粮油、餐饮等行业开始向连锁商业、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发展,特别是连锁经营快速发展,显示出其“大进大出"、周转快、成本低的竞争优势,已有相当一批连锁店在*站稳脚跟。到20*年底,全省已拥有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法人企业达4249家。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出现了一批新兴的专业化、一体化物流企业。物流园区(中心)建设开始迈出实质性步伐,一批国际物流中心正在规划建设。
(二)新兴行业迅速崛起,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力量。
——信息服务业高速发展。随着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移动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信息服务业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20*-20*年,我省电信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1.2%,超过同期服务业年均增速7.2个百分点。到20*年末,我省移动电话用户达3*2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60.5%,比20*年提高36.4个百分点;互联网用户(含宽带用户)为574万户。同时,广告、公证、律师事务所、会计、审计、统计等咨询服务业和软件开发、数据处理、数据库服务等计算机应用服务业发展也十分迅速。据统计,20*年全省从事信息传输和软件业人员数为25.4万人,是20*年的2.5倍。
——房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住宅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个人消费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到20*年末,我省从事房地产开发从业人员有15.86万人。20*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574.28亿元,比*年增长4.3倍,年均增长27.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年的16.0%增加到20.7%,房地产业已成为我省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带动效益日益增强。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省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已形成了相当的产业规模,开发了一大批新的景点、景区和旅游项目,旅游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20*年,我省入境旅游者接待人次从49.6万增加到281.4万,年均增长12.5%;旅游创汇收入从0.5亿美元增加到21.3亿美元,年均增长27.6%。20*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6149万人次,比1995年增加1248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为1519.6亿元,比1995年增加1298.9亿元,旅游总收入与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从6.3%上升到10.7%。据有关部门测算,目前我省旅游产业每增加1万元的产出,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全社会总产出3.*万元,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十分明显。
——社区服务业方兴未艾。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节奏的快捷、求便,同时为了扩大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投资少、见效快的社区服务业成为我省目前新兴服务业的一大亮点。社区服务的内容从单一分散性服务发展到包括托老、养老服务、残疾人服务、优抚对象服务、居民生活服务等多层次、多方位的系列化服务。
(三)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一是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走向市场,走向社会,市场化、民营化程度得到很大提高。二是金融保险业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集中、垄断向市场化方向转变,四大国有银行完成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变,一批股份制的新兴商业银行诞生,证券市场和证券经营机构规模不断扩大,保险市场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独家经营的垄断局面被打破,呈现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平安保险公司、太平洋保险公司三足鼎立的局面。三是随着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政府职能开始逐渐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不断发展壮大,承担起行业管理、协调、服务的职能,并开始从官办、半官办的状态转向按照市场经济模式运作。
(四)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格局,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服务业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国有经济纷纷进入,经营主体呈多元化发展格局。从服务业增加值的所有制结构看,公有经济虽占主导地位,但比重呈下降趋势,非公有经济发展迅速。20*年服务业增加值中非公有经济已占53.9%,比*年提高了24.1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非公有经济的比重达90.7%。分行业看,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住宿和餐饮业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高,分别达90.9%、89.3%、86.6%和84.3%。
(五)服务业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大。以20*、20*年为例,服务业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7%和51.6%,分别高于第二产业10.4和10.0个百分点,服务业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大大超过了第二产业。
20*-20*年服务业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
二、*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比较分析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西蒙·库兹涅茨对世界近百个国家发展经验进行的系统研究结果及有关产业结构理论,产业结构成长可以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美元以下,以第一产业为主;第二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1000美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美元,第二产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上升;第四阶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美元以上,服务业比重达50%以上。20*年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虽然已达3975余美元,但服务业占的比重远远低于50%。因此从总体上判断,我省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还处于产业结构成长的第三阶段。
(一)从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国内一些先进省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是国际通用的衡量服务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40.2%,虽然略高于全国39.5%的平均水平,但低于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41.3%的平均水平,更低于世界22个高收入国家65%的平均水平。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
(二)从服务业从业人员数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的比重来看,劳动力就业结构尚处于向服务业转移的阶段。根据三次产业劳动力就业结构发展规律,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一定水平时,劳动力就向服务业转移。虽然我省服务业从业人员占的比重提高比较快,并超过第一产业的比重,但仍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先进省份。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数比重(%)
(三)从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服务业的贡献率仍然偏低。根据产业结构变动规律,在产业结构处于初级阶段,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产业结构处于中级阶段,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在产业结构进入高级阶段,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于第一、第二产业。虽然我省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但仍明显低于第二产业,与发达国家及先进省市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三次产业贡献率%
(注:产业贡献率指各产业增加值增量与GDP增量之比)
(四)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来看,传统行业仍占主导地位。一般认为,批发零售贸易、旅馆和饭店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是传统行业,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等是新兴行业。近年来,虽然我省服务业尽管内部结构在不断优化,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等行业得到较快发展,但传统行业的比重仍然较高。
*省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内部结构%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当前,土地的制约进一步加大,若继续粗放型发展,无法长期支撑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其次,能耗居高不下。20*年我省万元GDP的能耗为0.87吨标准煤,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4,但与发达国家0.14~0.38吨标准煤的指标相比差距很大。20*年全省二产占GDP的比重为53.3%,耗能占全部用能的75.9%,而服务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仅为二产的1/5。第三,环境污染严重。高能耗带来了高排放和高污染,造成生态环境恶化,这不仅危及经济平稳协调可持续发展,而且破坏了生存条件。如果到2*0年*GDP在20*年基础上再翻一番,即使万元GDP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20%,全省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也将是20*年的1.6倍,将远远超过我省的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第四,外资进入带来的压力。我国加入WTO后,已成为国际服务贸易转移的重要承接地,随着各项承诺的兑现,内资企业将陆续面对外资和跨国服务业巨头的进入。因此,加快发展服务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提出力争到2*0年全省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5%左右,到2*0年达到60%左右,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把加快发展服务业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从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和国内外服务业发展趋势看,财税部门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财税扶持政策,构建统一的制度体系。财税部门要整合和梳理现有扶持政策,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便于企业操作落实,并不断完善政策设计和优化制度安排,研究出台新的扶持政策。同时在梳理制定服务业扶持政策时应考虑以项目政策为主,产业政策为辅,特定政策为补充,相互配套而不重复。(1)项目政策。包括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与软件等领域的重点项目的补助、奖励,各项目资金归口管理部门,根据服务业中不同行业、业务和产品属性差异,实行分类管理和差别化的扶持政策,以项目来确定资助,避免出现政策的交叉重叠。(2)产业政策。重点帮助企业解决公共发展环境、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等问题,主要包括社区服务、现代服务业各行业的整体形象宣传、专业人才培训、专业的会展宣传等,原则上不设立对企业的直接资助。(3)特定政策。可以考虑用于与项目、产业政策不重复的示范项目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如服务业企业突出贡献奖励、金融企业对地方贡献奖励等。
(二)细化项目预算,创造效益最大化。根据政府工作目标和重点工作要求,加强行业分析,以抓重点工程项目、抓龙头企业、培育品牌企业和品牌项目及新兴行业服务行业为抓手,整合资源,促进各类服务业的有序、协调发展。按照预算管理和预算编制要求,服务业各专项项目资助,每年初排出具体项目计划,一般项目实行按完工后申报资助;重点支持引导性项目,需经专家论证,实行提前申报审核项目,按完工进度安排或隔年下达补助,保证资助项目的准确性和效益性。同时建立、完善财政资助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分析政策落实中的不足,保证财政资金的效益最大化。
(三)发挥政府资金引导作用,建立健全多元投入机制。财政部门在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的基础上,稳定服务业发展资金规模,并视财力可能逐步增加资金规模。同时又不能拘泥于就服务业论服务业,而要调动其他专项资金合力扶持服务业发展,在全省建立支持发展服务业资金联动机制。其中,省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影响力大、带动力强,具有示范辐射效应的服务业平台建设和重点发展项目,为服务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提高服务业发展要素资源利用率。同时,根据现行财政体制,规范扶持资金配套,鼓励各县(市)支持当地重点服务业发展项目,省、市财政可适当考虑配套县(市)级的重点发展项目,对企业的补助奖励主要应由同级财政承担,调动各级政府积极性。再有就是要吸引社会资本对重点服务行业投资,努力建立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业发展投入机制。
(四)强化扶持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结合服务业发展规划要求,调整财政资金支持服务业发展的环节、标准和重点,修订和完善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强资金使用绩效考评,使财政资金真正能够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导向作用。完善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实行跟踪问效反馈制度,进行绩效考核,强化监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五)进一步加强政策研究,用足用好政策空间。抓住所得税“两税合一”机遇,研究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服务业发展项目税费负担,建立扶持服务业发展政策落实督查机制,用好用足各项扶持政策空间。同时研究把握税制改革发展趋势,在增值税转型、扩大增值税实施领域等方面提前介入调研,及早预测税制变化对地方服务业发展影响,寻求对策措施,特别注重对财税政策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把财税优惠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发挥财税政策促进效应。当前,尤其要注重研究服务业在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现代服务业发展项目、服务业功能集聚区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使服务业发展与推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地方产业层次结合,与资源节约利用结合,与改善民生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同时,要特别注重研究服务业发展边界政策,努力形成政策的洼地效应,吸引各类要素资源集聚。还要研究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打破市场垄断,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采购范围,利用政府采购的需求引导服务业的发展方向。
(六)提升服务管理水平,营造优质高效纳税环境。(1)努力推进信息化建设,通过打造无时空限制的立体式纳税服务体系,让纳税人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实施条件及具体操作程序,积极引导、帮助企业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权利。建立税企联系制度,开展“送政策”上门等活动,把促进服务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等作为税收宣传的重要内容,以便投资者、企业主更好掌握优惠政策,为其投资决策提供政策参考。(2)优化办税流程,减少审核、审批环节,简化办事程序。对于重点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做到手续从简、审批从快、期限从宽、优惠从高,提高服务效能。(3)对服务业重点行业开展调研,解决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编写行业税收指南,在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纳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