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开发区建设规划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开发区建设规划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市开发区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绩,全市现有各类开发园区7个,规划面积105km2,入驻工业企业225家,20*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8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3.6%,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6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39%,实现财政收入2.2亿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6%。今年前三季度,共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27.6亿元,政收入4.8亿元。然而,我市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土地“瓶颈”矛盾凸显。全市7家开发园区,土地“瓶颈”问题都比较突出:“无地”开发问题严重制约他们的快速扩张;投资强度过低或“开而不发”;征地拆迁安置工作矛盾多,进展缓慢;地价飙升,我市执行的是国家8类土地价格标准,每亩出让金为16.8万元,而执行此类标准之前,土地出让金每亩只为6万元左右。

建设融资难度加大。我市开发区每年需报批和开发的土地上万亩,按每平方公里1.5亿元的投资计划匡算,报批征迁安置和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就需要资金几十亿元,4个省级开发区中,除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外,其余开发园区的配套设施和公用工程建设都不完善。再加上国家限制流动性过剩,压缩贷款规模,使得融资难度加大。

招商引资竞争加剧。地方经济发展的压力,迫使当地政府要千方百计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资源的时空性、有限性与地方经济发展的紧迫性及长期性,加剧了招商引资工作的竞争性。受宏观调控和招商竞争的双重约束,开发区招商引资竞争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行政审批程序繁琐。现在我市的4家省级开发区,真正具有省级开发区权限的没有一家,落户开发区项目的行政审批程序与区外的没有差别,有的项目在区外落户甚至还简单一些,有少数项目就是在行政审批过程中流了产。此外,有许多部门审批所需要的材料是重复或者是相互钳制的。

项目规模档次不高。进入园区的项目,总体来讲,规模、档次与省级开发区的要求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工业项目平均单体投资规模不超过一亿元人民币,国内一流水平的项目少,国际一流的项目就更少,世界500强工业企业尚没有一家入驻,中国500强工业企业也廖廖无几。

二、对策建议

市级角度来讲:

第一,明确功能定位,创新发展理念。新形势下的开发区,不再是只追求经济增长,不顾及社会发展的特殊经济型园区,而应建设为“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的综合型园区,即“以提高吸收外资质量为主、以发展现代制造业为主、以优化出口结构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致力于发展高附加值服务,促进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多功能综合性产业区发展。”突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第二,围绕产业定位,制订相关政策。根据我市产业发展的定位,发展产业集群,再根据扩张产业集群的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实行补链和节点招商,即链接和延伸产业链,衍生新的产业支链,膨胀产业主链,围绕市、县区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要在科技资金上给予引导,在人力资源开发上给予补助,在人才引进上给予奖励,在项目融资上给予扶持,在土地使用上给予倾斜,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从而吸附和集聚更多的“链环”到产业链上来。

第三,紧扣招商主题,聚合各种资源。要在激烈的招商市场中胜出,必须全民招商,政府应做的就是要制定激励和约束相配套的政策措施,调动全民招商的积极性,聚合各路招商力量和资源,把“五指”拧成拳头,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培训有意招商的人员,宣传推介开发区招商政策和项目,特别是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布局政策等,编制好招商项目,营造好招商环境,坚决取信于民,做好个性化服务,在全面发动的同时,再结合专业招商、节会招商、驻点招商、委托招商、网上招商、产业招商等,开发区招商工作一定会开创出新的局面。

第四,立体吸纳资本,推进协调发展。全市7个开发园区的发育程度是有差异的,为了立体吸纳资本,推进协调发展,必须选择差异化发展战略,突出特色,扬长避短,注意项目对园区的基础性、配套性的选择要求,实行全市统一招商政策,统筹开发招商信息,分级负责招商,分类入注园区,共享招商税源,避免园区之间的无序竞争,防止招商信息的闲置和浪费,减少投资资源的漂移和走失。同时,园区内的各项社会事业,也要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特别是要让开发区内动迁户,能够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带大的巨大实惠。

第五,理顺管理体制,再造服务流程。切实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变到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转变到推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质量上来。因此建议:第一要下放权力。市工商、税务、土地、规划、环保等部门要赋予开发区更为自主的行政执法权,在区内由开发区自己做主,以提高开发区的服务效率和水平。开发区要在区总体规划的框架内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做好服务。第二要简化程序,再造服务流程。要发挥开发区的试验功能,向苏州等地的开发区学习借鉴。第三要优化服务。不让领导交办的工作在我手中延误,不让工作职能在我的岗位削弱,不让工作差错在我的身上发生,不让来办事的人员在我的接待中受到冷落,不让不文明行为在我的身上出现,不让部门形象因我受到损坏。合肥在全国率先实施的“缺席默认制”,就是深受投资者欢迎。

第六,兑现优惠政策,查处侵权案件。全面兑现优惠政策或承诺,同制定新的政策显得一样紧迫和重要,这样既可以使已来投资的客商感觉政府诚信,又可通过他们现身说法,影响其他客商,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与此同时,要严肃查处干扰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案件。我市这么多年没有查到一起干扰侵害投资者合法权益的案件,并不能说明没有干扰侵害投资者案件发生,对一些造成不良后果的典型案件,除对其严肃处理之外,还要展开讨论,分析原因,举一反三,制定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

从开发区自身来讲:

首先,超前谋划发展,抢抓战略机遇。国际经济的稳定增长,特别是几个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持续增长,以及国内宏观调控,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结构升级、资本外溢等,都给身处中部地区前沿的开发区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因此,开发区要围绕市发展的产业集群和接续产业,以自身的载体优势,超前谋划,着力研究资本扩张,产业转移的规律性,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五大”发展趋势,即国际并购、研发活动国际化、经营战略当地化、区域内资本双向交叉流动普遍化、投资产品系列化,寻找他们的“着陆点”和“出站口”,有准备、有重点地为他们建造“空港”或“站台”,抢抓机遇,占领招商引资工作的制高点,减少招商工作的肓目性,增强引资工作的有效性。

其次,用足用活政策,放大优势效应。加入WTO以后,虽然开发区的政策优势已经减弱,但用足用活政策,仍然有较大空间,如土地政策,即使是工业用地,既可通过拍招挂出让,也可通过拍招挂出租,也可通过盘活存量来解决等。对于开而不发的土地,通过征收土地使用税和强制收回、安排其他项目等措施;对于投资强度过低的项目,要督促其增加强度或“腾笼换鸟”,确保开发区土地利用的节约和集约化水平。再如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问题,我们既可利用不同规模企业的税率差异,也可充分利用统一税率的5年过渡期,因此放大政策优势效应,开发区仍大有作为。

再次,加强基础建设,优化软硬环境。要比照评价开发区投资环境的8大类指标,在综合经济实力、基础配套能力、经营成本、人力资源及供给、社会及环境保护、技术创新环境、管理体制建设、发展与效率指标等方面,不断补缺补差、强化或优化。当前最突出的就是要储备土地资源,加强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按规划面积范围,将内部的基础设施做好做到位;破解投资资金瓶颈,改革开发区基础建设的投融资体制,坚持市场化导向,逐步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投资格局。20*年初,合肥市为加快城市建设,掀起了“三大推进”高潮(即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到20*年7月,共筹措大建设资金128.3亿,其中20*年72.4亿元,是2005年的2.5倍,他们走的就是市场化融资之路,除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等传统方式外,还从企业债券、资产证券化、运营开发区存量资源等方面着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随之而来的就是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投资吸引力日益增强。

最后,强化服务意识,锐意创新机制。要用机制激活服务意识,转变服务理念,以一种食不甘味、寝不安席、卧薪尝胆的精神,提升服务能力,破解服务难题。如对投资环境的介绍,不能千人一面,对于港台、东南亚客商要以优惠政策为主,而欧美的企业更关心的是当地市场的成熟度、政府的办事效率、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日本人则更注重投资的成功案例的介绍。要把首问负责制、责任追究制、AB岗位制等好的制度坚持并完善下来,同时,要引入竞争机制,如末位淘汰制,竞争上岗制等,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要赋予企业有评定“婆婆”的话语权,形成服务创新的长效机制,始终使开发区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