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加快台州文化大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台州文化大市建设的一个特色和亮点。*县是全省民营股份经济的发源地之一,民营企业在为*社会文化提供强有力的物质支持的同时,也用自己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和丰富的创业历程,不断充实和丰富了*的人文精神和地域文化,成为推动全县文化建设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20*年*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621元,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第33位。目前,民营企业达8300多家,民营经济在全县工业经济中的比重占到90%以上。为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优秀企业文化,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县委宣传部抽调力量组成课题组,对全县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了专题调研。现把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近年来*县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优秀的企业文化必然要有很好的企业文化载体,而优秀的企业文化载体又必将催生优秀的企业文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特别是近年来,*县以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星级创评等活动为抓手,不断引进企业文化理念,大力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制度创新、塑造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素质,逐步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民营企业文化。

1、积极培育与*人文精神相衔接的企业精神。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民营企业取得长足发展,得益于*地域文化所创造出的“自强不息,海纳百川,勇立潮头”的人文精神和创业意识。一是将人文精神寓于企业经营理念中。*地缘造就出*人“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坚韧品格和争先意识,也铸就了*企业“坚持品质、追求一流”的经营理念。如“苏泊尔”自组建以来坚定“Super(超越)”理念;“中捷”集团始终践行“品质成就卓越”精神,实现了向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跨越;“双环”企业持之以恒“学五环精神,创双环品质”的追求,以品质求得生存等等,都取得了成功。二是将人文精神根植在产品文化中。*民营企业善于在“无”中创“有”,在“有”中创“优”。如,*家具原材料和市场都在外地,凭借精巧工艺跻身于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之一。*水暖阀门产业凭借对产品精益求精和品种多样化,被命为“中国阀门之都”、“中国水暖、阀门精品生产基地”、“中国五金建材出口基地”和“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这些成就折射出了*人“不甘人后、勇立潮头”的人文精神。三是将人文精神贯穿于员工素质培训中。历史文化沉淀孕育出了*人共生共荣、善创善学的人文风貌。在这种文化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员工,勤奋好学,踏实苦干,讲求实效。对于探索中的尝试,多做少说,只做不说,涌现出全国劳模——“隆中”企业的陈素萍等一大批杰出企业人才。目前全县已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9家,拥有企业技术人才14600多人,其中高层次人才近200人。同时,来自五湖四海的20多万外来人员,在为当地创造出巨大物质财富同时,也接受了市场经济大潮洗礼和*人文精神熏陶,自觉地融为一体,逐渐成为企业生产和*经济社会建设重要力量。

2、推进以产品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建设。近几年,*民营企业品牌建设得到快速推进,形成了国家级品牌4只,省级品牌25只,市级品牌65只,位居台州市前列。品牌对企业贡献率逐年增大,增幅达30%以上,有效地促进县域经济质量的提升。一是推进企业制度建设,着力培育以绩效为导向的激励文化。企业非常注重培养员工主人翁意识,主动让党工团等组织参与企业决策,扩大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通过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位员工每月向企业提一条合理化建议,每季度为企业做一件好事,每年帮带一名新员工,并将这一活动的情况作为年终先进评比重要依据,把员工的个人利益和前途与企业的效益和命运牢牢结合在一起,让员工视企业生产经营为自己的责任田,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二是加强企业形象策划,着力培育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品牌文化。近年来,由名牌产品和知名商标生产企业组成的企业“先锋”梯队快速发展,成为推动*工业化、开拓国内外市场的中坚力量。

据统计,20*年,全县品牌产品企业对规模以上民营企业增长贡献率达17.4%,拉动了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近7个百分点。并涌现出了以“苏泊尔”、“凯凌”为代表的一批技术水平高、知名度响、影响面广的名牌民营企业。比如,“苏泊尔”自组建以来坚定理念,勇于超越,从名不见经传的“小老弟”成长为国内炊具业首屈一指的“大哥大”,20*年跻身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其品牌价值达5.27亿元。在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品牌战略带动下,全县不少民营品牌企业的产品质量、技术水准、市场占有率等在国内同行中独占鳌头。三是倡导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着力塑造以树立良好形象为目的的行为文化。向企业印发了《*县市民文明读本》、《文明单位建设读本》、《新“三字经”》、《员工行为实施细则》等学习资料,努力培养员工文明言行。组织“诚信在我心中”演讲、征文比赛,加强员工诚信教育。开展文明单位评比活动,增强员工文明卫生意识。以爱国主义共建活动为载体,举行升国旗仪式,收看革命传统教育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发员工创业热情和爱乡精神。

3、开展以诚信敬业为核心的员工素质培训。*人办企业的明显特点就是善于经营、注重实用,脚踏实地把企业做大做强。在起步阶段,以诚实守信、办事认真、质量可靠赢得信任,促进了企业发展壮大。一是以人为本,激发员工奉献精神。广大企业始终把工作着力点放在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上,坚持以“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激励人、凝聚人”为主线,积极开展“访职工门、知职工情、暖职工心、解职工难”系列活动。经常性开展猜谜语、体育比赛、演讲比赛、周末舞会等文体活动,组织扶贫帮困、节日慰问等工作,帮助外来员工解决住房、子女就学等困难,真正做到了工作上关心,生活上关照,既解决员工思想问题,又解决实际困难。二是倡导和谐,激发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自20*年3月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星级创评活动,提升了企业文化内涵,化解了企业内部矛盾,激发了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普遍设置厂长、书记信箱,及时掌握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和意见要求,定期召开企业民主听证会,企业负责人面对面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以平等友爱、和谐共荣的理念管理员工。开展职工工伤必访、患病住院必访、家有丧事必访、发生纠纷必访、职工怠工必访等“五必访”活动,定期组织全体职工体检和工会旅游,使企业职工在企业真正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三是素质为先,积极开展学习型企业活动。自20*年开始,全县开展了学习型企业创建活动,启动了企业员工素质培训工程,目前,总共培训人员达5万多人。一些企业还依托“县企业经理人俱乐部”按市场化的动作,实施“订单”培训模式,按“需”对企业经营人员和员工进行培训。并在有条件的企业普遍建立了党校、团校、职工技术培训中心,制订相应的学习培训制度。如,海云、隆中等企业实行“月考、季考、年考”制度,把培训与考试相结合,要求企业员工凡“进”必考、凡“升”必考。同时注重“学”与“娱”相结合,在星级企业创建基础上,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企业根据实际选择建立职工之家、球场、文体活动室等,创办企业内部刊物,成立星心联谊会、学习兴趣小组、文艺表演队以及各类球队,组织了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使企业员工在工作之余有所学、有所提高。

二、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近年来,*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大大提升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水平,有力地推动了“实力*”建设进程。但与新的形势和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企业文化建设发展不平衡、总体层次不高等问题。

1、企业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尚未形成。目前,*县大多数民营企业处于快速成长期和资本积累扩张阶段,其一切活动的核心是追求市场占有率和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主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绝大多数为规模以上企业和知名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带来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两极分化”。无论是企业自身还是政府部门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上认识不到位,企业文化建设还没摆到应有的议事日程,建设企业文化存在“五缺”(缺少规划、机构、经费、阵地、活动)。调查显示,目前全县8300多家民营企业,建立党组织仅有402家,工会的组建率仅达29.8%,70%的企业没有员工集中活动场所,55%的企业不能经常组织业务技能培训,。

2、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力量尚未形成。当前,*县民营企业家虽有敢为人先、吃苦耐劳的创业胆魄,但文化层次普遍比较低,管理能力欠缺,综合素质不高,大专以上学历的占10.8%,文化建设的理念与价值观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的经济理念、经济价值观。企业员工大多为外来民工,文化程度基本在初中以下,80%以上的职工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学习和培训。少数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虽有党务工作者,但大部分是退休老干部,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创新能力不强。

3、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思路尚未形成。*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还处于探索阶段,有不少设想和举措还很不成熟,有些思路也还不够清晰。在被调查的民营企业中,目前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属于家族情感型和制度约束型,实行家族式集权管理模式,企业主与员工之间“雇佣关系”明显,企业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健全,与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求相悖。虽然通过开展非公有制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星级创评等工作,在规范和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覆盖面不宽广(仅限于规模企业)、基础薄弱,无法形成普及面较广的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4、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尚未形成。调查显示,*县多数民营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出现“三个单一”:载体形式单一、内容单一、方法手段单一。大多数企业文化建设还仅仅停留在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改善职工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初级阶段,往往以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来替代企业文化建设。目前,多数企业文化有口号化的倾向,企业精神像标语口号,缺乏行业特点和企业个性;把企业文化的内容写在墙上,忽视贯彻落实的环节;在建设企业文化中缺乏创新的精神,使企业文化建设流于一般;只注重内部的凝聚力建设,缺乏企业形象策划,直接影响企业外部的扩张力和影响力。

三、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和思路

当前*县民营企业的机制体制先发优势逐步弱化,在自然禀赋“先天不足”,又遭遇“成长烦恼”的双重压力下,积极探索、着力推进全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工作迫在眉睫。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实际,统筹规划,注重特色,务求实效,扎实推进企业先进文化建设,再创发展优势。

1、通过制定和出台相关法律和政策,积极引导企业文化建设。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政府要加强工作领导和政策扶持力度,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关系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来抓,建立县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分层次、分步骤地开展企业文化创建活动。尽快出台《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并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全县企业评星级、上等级的重要标准,列入星级企业考核,并积极出台有关激励政策,对获得国家、省、市级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企业以及导入CIS系统运作的企业予以相应奖励,大力鼓励企业创名牌、创特色。对企业开展的各类文化载体予以资金上的支持。二是加大建设引导力度。有计划、有组织地定期开展一些民营企业参与的文化活动,通过树典型、抓试点,引导企业加快自身文化建设。具体可分三步实施:首先对在企业文化方面颇有建树的企业加以评比、推荐、总结先进经验,树立创建典型,予以表彰推广;其次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发挥行业优势,塑造行业特有企业文化,在全县的汽摩配件、阀门、电力机械、眼镜配件、家具、医疗器械、环保、水产冷冻等行业中分别筛选若干家骨干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逐步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分批验收;第三在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或员工达100名以上)企业中,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关知识与程序的宣教工作。三是明确分级领导责任。基层政府、经济部门、企业必须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的职责,进一步强化措施,落实相关责任单位,牵头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对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上企业,由县经济主管部门负责联系指导、帮助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争取用三年时间促使企业做强企业文化;对年产值在3000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企业,由镇乡企业联系指导帮助其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用三年时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2、通过科学论证规划,建立一套企业文化建设的评价体系。一是强化环境形象评价。政策环境直接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形象建设,良好企业文化又反作用于不良政策环境的改变。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要适应时代、适应政策环境的变化。通过确定企业经营及投资策略、人性化管理、文化活动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和充实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形象,使企业文化建设得以实施并为全体员工和社会所认同,最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企业文化环境。同时,政府要转变观念,端正服务态度,以良好的政策环境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二是强化价值理念评价。价值体系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企业的价值体现在对社会、对国家的贡献上,不仅是物质,还有精神。企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为社会、为国家作出的贡献越大,存在价值越高。*县民营企业在追求品质、体现自身价值时,要牢牢确立为社会解决就业、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建设作贡献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富有思进、建设家乡;要着力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精神,把培育企业核心精神作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种最佳动力;引导企业确立服务社会的价值理念、培育企业精神,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重视人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三是强化组织行为评价。要引导企业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不断改进企业现有的管理体制,引进现代化的组织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企业中的企业文化建设管理职责,建立专门管理机构,确定专职人员,强化企业家从思想到行动上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构建以品牌文化、管理文化、组织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建设组织体系,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品牌建设,组织建设及管理水平的提高,从而促进企业整体实力提高,保证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3、通过加强党建工作,奠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基础。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行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一是注重结合。坚持把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与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工作密切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和发掘企业党建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和优势,领导工会、共青团等组织,充分调动企业的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对民营企业党建工作齐抓共管、职责明确、覆盖全面的工作格局,促进党建工作真正有效溶入到生产经营管理之中。二是创造条件。民营企业的党、工、团组织要在企业创造良好的交流平台,让员工共同参与企业的文化建设。坚持把解决职工思想问题与解决员工的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适时地反馈给企业的经营者,配合企业的经营者谋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要教育员工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注重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正确对待恋爱、婚姻、家庭,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道德伦理与西方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了解时事政治,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法律,不定期地组织员工交流心得体会。积极创造条件对员工进行形式多样教育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引导员工树立共同的理想,创造共同的事业,营造共同的环境,形成祥和、温馨的工作氛围。三是丰富载体。要经常性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增强吸引力和影响力。整合企业文化资源,完善员工培训中心、企业新闻媒体、员工文化体育场所等文化设施。丰富企业文化建设手段,优化载体设计,利用报刊、广播、网络等企业媒体提供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扩大企业文化建设覆盖面。强化企业业余文化社团的管理引导,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化活动,激发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使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企业文化建设强有力的推进器。

4、通过对企业家和企业员工素质的培训,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动力。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需要广大员工的认同,更需要广大员工的共同参与和实践,做到全员动员,广泛参与。一是推进企业家素质升级工程。要将企业领导者的理念系统化、科学化、制度化,形成一个可供始终如一操作的观念。要通过多种方式,引导民营企业的领导者切实把培育自己的企业文化作为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头等大事,高度关注、大力支持、积极参与企业的文化建设,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家自身要加强学习,开阔视野,更新理念,树立理性的财富观和价值观,加快造就一批具有世界视野、战略思维、开拓眼光的创业型企业家。组织企业到清华、浙大等国内知名高等学府CEO高级管理研修班深造,或者赴国外学习培训,汲取国内外先进经营管理经验和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的能力。二是重视企业员工培训。深化各项制度,深入开展文化技能振兴行动,每年从企业销售收入中提取一定数额教育培训经费,通过传帮带培养、双证制培训、职业技能比赛等途径,不断提高员工文化素质。

注重开辟各种途径,实施“请进来”与“走出去”,定期开展企业管理、文化建设专职人员专题培训,提供企业文化建设的智力支撑。三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管理理念,坚持依靠员工办企业,注重搭建员工发展平台,挖掘员工潜能,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其积极性、创造性。要遵循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原理,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实行职业经理、中层干部及技术人员竞聘制,把最优秀人才配置到最合适岗位。设立企业文化建设奖励基金,对于在企业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重奖,并颁发“企业功勋员工”奖章,着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发展氛围。四是优化工作环境。要把员工看成是受尊重的群体而不是一群获取经济利益的工具,在工作、生活上多多关心、支持他们。企业要为员工尤其是外来员工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方面积极参保,提供社会保障,解除其后顾之忧,有条件的企业要建造外来员工宿舍楼,使其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通过“以人为本”理念的落实,激活人力资源,形成促使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文化环境,实现企业价值目标最大化。

5、通过开展各种宣传组织活动,营造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要从提升*文化整体实力的高度,引导和教育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家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形成用企业文化建设来推进企业持续发展进而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共识。一是大力宣传。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网络媒体的宣传优势,搭建快捷高效的交流展示平台,大力宣传国内及全县先进企业文化建设经验,特别要展示全县优秀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态势、动态信息、先进做法,开展网上交流;邀请知名企业家、有关专家就企业文化建设进行专题讨论,发表意见,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宣传力度。二是依托协会。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基层商会的有效作用,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及时发现培育总结推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典型经验,提高企业家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度和认同感,逐步扩大全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覆盖面。三是组织调研。组织整合全县企业文化建设研究力量,重点加强对全县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借助专家学者的优势,拓展企业文化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为全县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和提升提供参考依据。四是强化培训。针对全县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不定期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等形式,强化理论引导,加强工作交流,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