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我市地处xxxxx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地。各级政府从引导土地流转入手,促进生产要素规模集约配置,以期创出一条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目前显现的态势令人欣喜。
一、基本特点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很早就在农村自发进行,但多以零星、口头协议为主,没有形成规模。
20xx年5月起,政府把土地流转作为发展“一村一品”、增加农民收入的破题之举,加大政府引导、扶持力度,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铺开。目前,全市以租赁、转包、入股等形式共累计规范流转土地30.5万亩,占全市常用耕地10%左右,带来了三个方面的成效:
一是规模经营有进展。土地流转促进了专业大户的快速成长,推动了主导产业的规模发展。xx县共流转土地5.3万亩,其中3.3万亩用于发展高效茶园,占流转面积的62%,茶叶基地从3万亩发展到12万亩,产量达到3300吨,产值突破3亿元,加速了“茶饮一业率先突破”和“西北名茶大县”建设进程。该县茶叶大户洪善存,通过土地流转,不仅自己建起了300亩标准化高效茶叶基地,常年雇用当地劳动力50多人,而且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发展高效茶园1000多亩。xx县扶持大户跨组、跨村甚至跨县区流转土地发展烤烟,全县种植规模由过去的10万亩发展到12万亩,其中:10亩以上5335户、20亩以上2017户,大户占烟农总户的60%左右,形成了xxx、xx等三个千亩板块烤烟基地。
二是农民收入有增长。一是带动农民财产性收入大幅增长。全市流转土地30万亩,按每亩流转费400元计算,计1.2亿元,农民人均可获得近50元的家庭财产性收入;二是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大幅提高。农民将土地流出后,无论外出务工或在当地从事二、三产业,还是就地在大户从事产业经营,年纯收入都在6000元以上。三是推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大幅增加。一亩一等水田,发展传统农业,一般一年一油一稻,净收入500元。通过土地流转,实行集约经营,发展特色产业,效益是传统农业的4—10倍。
三是农村社会有进步。土地流转实现了农民土地财产的收益权,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农外”的转移。2009年全市向市外转移劳动力50万人,保持了去年的水平;乡外市内(下转三版)转移10万人,农民人均增收61元;乡内就地务工实现工资性收入的势头较旺。xx县城关镇xx村400多名青壮年农民走出土地从事二、三产业,占全村劳力的80%。摆脱了土地牵绊的农民走向城镇,进入二、三产业,或成为产业工人,或成为城镇居民,或在竞相创业中成为大小老板。这种趋势,农村不仅会因为农民减少、人均资源增加而不断富裕起来,而且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步伐也必将随之加快。
二、基本做法
政府从加强领导、健全体系、落实责任、规范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系统安排,形成了市、县、乡、村土地流转网络体系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1、试点先行,创新流转形式。去年5月底,市上在xx镇xx村开展了为期一个半月的试点工作,基本经验是,坚持把宣传引导放在首位,规范以合同签订为核心的流转程序,实行一年一兑现的实物地租制,坚持土地围绕高效产业流转。各地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流转形式。
2、规范管理,确保不出问题。市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程序、四项制度”,即:土地流转工作程序、信息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纠纷调处制度,建立了村级“一册一档”、乡镇“一栏一册一档”、县区“一栏一册”、市级“一栏”的四级上下衔接、各有侧重的管理规范。一年来,在全面落实到位的过程中,突出抓了三项工作:一是严格合同管理。各县区统一由农业局印制土地流转合同文本,流转双方逐户签订合同,同时对已流转未签合同或合同不规范的进行了补签。二是规范档案管理。流转合同一式四份,除当事人双方各执一份外,乡、村两级组织各保管一份,作为维护流转双方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信息网络。各村将有意向流出土地的农户信息登记上报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服务中心汇总建档,同时上报县区流转办,县区流转办将好田好地30亩以上、坡地50亩以上,荒山荒坡100亩以上的进行项目包装,以政府网站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招商信息,同时上报市指导办备案。
3、项目包装,扩大招商引资。各县区按照“整体规划,板块开发,项目招商,规范流转,集约经营”的思路和“政府监管服务,市场运作牵动”的原则,以川道浅丘、公路沿线、城镇周边为重点,将最好的土地资源成板块打包成项目,公开招商信息,用市场的办法,破解业主难寻、产业难定的问题。xx县利用区位和资源优势吸引浙江客商按照“圈、沼、园”生态模式,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建设100亩观光农业示范园、辐射发展1000亩、带动1万农户增收,目前120亩的示范园建设情况良好;xx区xx镇引导返乡能人流转近1000亩土地,发展野鸭人工繁育项目;xx县依托优良环境吸引重庆客商带资金、带技术租地建养殖小区;岚皋利用广阔的山地资源吸引外地资本发展白山羊产业等,标志着我市以土地流转为特征的农业产业项目对外招商有了突破。
4、完善政策,配套改革扶持。各县区从实际出发,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流转双方实行配套扶持服务。一是实施人人技能工程,鼓励支持流出户农民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增强转移就业、增收致富的能力。xx县率先推行农民就业培训“一个不能少”的做法,使每一个新增劳动力都有一技之长,为土地流转可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把农村土地整理、标准农田建设、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用机械补助等涉农项目,与土地流转相结合,支持流转业主发展高效产业。xx县对参与农村土地流转、集约发展“一村一品”的业主实行专项奖补。
三、基本启示
启示之一:市场“有需求”是推进土地流转的核心。需求来自高效产业,高效产业来自科学确定的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催生市场主体——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只有依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发展及其相关政策的支持,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才能茁壮成长起来,他们才有需要土地、扩大经营规模的强烈愿望,土地流转才会产生实实在在的市场需求。同时,也只有培育和催生出更多规模经营的市场主体,形成更多的强村大户,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才能形成,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才会实现。
启示之二:农民“愿出手”是推进土地流转的关键。“愿出手”的实质在于流转收益是否合算,能否在土地之外找到更好的就业门路,实现更多地增收。坚持和完善实物地租制,即以土地二轮承包粮食品种单产为基数,双方协定数量,一年一兑付,若流入方需要现金,则按当年国家颁布的农产品收购中准指导价折算兑现。同单纯按照现金兑现流转费比较,实物地租制的好处在于,农民地租不贬值,农民生存有保障。同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主题,通过加大有组织劳务输出、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就地转移就业等途径,帮助农民实现“农外”稳定持续增收,这样才能根除农民的“守土”情节,逐步斩断一部分农民对土地的依靠,土地流转也才有持续推进的基础。
启示之三:规范管理是土地流转稳妥推进的基本保证。土地流转等不得,急不得,更乱不得。过去自发不规范进行的土地流转,由于存在许多漏洞,容易埋下隐患。个别地方已由此产生矛盾和纠纷,导致农民多年上访,给基层政府的工作造成被动,甚至付出了一定的代价。必须认真总结和吸取这些经验教训,把规范管理作为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要环节,坚持好中求快,稳妥推进,绝不能强迫命令,绝不能降低规范标准,绝不能因管理不规范而引发事端。
启示之四:配套改革是土地流转持续推进的必然要求。土地流转是手段,分工分业是目的,绝不能“一转”了之。土地集中到大户规模经营,投资需求随之扩大,更加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倾力扶持,尤其是农村金融部门的资金注入,以切实有效解决土地经营大户、龙头企业贷款担保抵押和一批土地流出户进行创业的资金困难。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一批土地经营大户就可能很快发展成为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一批从土地上走出来的农民,也很可能在竞相创业中成为新的市场主体。进而形成土地流转与农民转移的良性互促互动,促使农民实现现代身份的转变,走向专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