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林业局集约化管理调研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林业局集约化管理调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林业局集约化管理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生态公益林。近年来随着社会对保护环境意识的增强,各级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加大了对生态建设的投入,20*年森林分类区划界定*乡共有生态公益林面积2979亩,其中包括省级重点生态公益林和区级生态公益林。界定后一方面每年由财政直接预算对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助,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对生态公益林区进行封山育林管理禁止农民上山作业。少伸片是*乡生态公益林比较集中的片区,5个行政村相距较近,山林层层叠叠、交错分布。上门村生态公益林1802亩、少伸村2337亩、治岭村795亩、*村1119亩、*村311亩。5个行政村的生态公益林林种分为水保林、水涵林两种,植被多为阔叶林,以乡土树种为主。

(二)毛竹产业。毛竹是一种经济效益高,生长周期短的高效林业树种,随着经济的发展许多木材产品已经被毛竹所取代,例如建筑工地使用的建筑模板等。毛竹开发有着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毛竹全身都是宝,竹叶、竹梢、竹壳、竹蒲头都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产业链长,附加值高,投资风险小、产出比高。目前毛竹生产就有竹胶板、竹家具、竹炭制品等几大类。少伸片有毛竹面积8793亩占*乡毛竹总面积的1∕3,毛竹生产管理措施落后,*区林业局在*村实施毛竹低改项目作示范提高毛竹生产效益。目前毛竹主要通过运输到各毛竹加工厂商出售为主要消耗渠道,暂没有企业加工生产。

(三)林业产品。典型的山区林产品,例如笋干、番薯干、野菜、山核桃等在少伸片都有生产,其中笋干以治岭村的红壳笋干为典型,是*乡唯一有红壳竹规模种植的村,2000多亩基地20*年被评为浙江省森林食品基地。另有*村、*村在20*年种植了香榧幼苗,预计5—10年后可结果。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改善生态环境和经济环境上都有明显的作用,特别在林业大乡,林业发展与林农的生活水平息息相关。近几年,我乡林业工作和其他农业农村工作一样,得到了持续健康的发展,为生态建设和农家乐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在横向比较中,无论是*乡整体的林业发展情况还是少伸片单个的发展状况都存在着不足和隐患。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分山到户不利集约化管理。林业经营模式和农业一样是“分田到户”,由于林业是一项长效的工程,生产经营周期长,有的树种要20多年才能成林出效益,分山到户后都是各家自行经营不能达到规模化生产的模式,同个山头林木资源利用不均衡,常见山头东边绿树成阴西边却茅草丛生。户主过多意见不同,导致项目很难落地实施。再有生产周期长,长期不能出效益农民疏于管理的较多。

(二)林木采伐制度懒散。林木采伐是限额采伐,采伐指标由乡政府统一分配。在乡村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认为山是自己的,山上的树木砍几根都是自家的事情,审批是多余的手续,限额采伐的规章制度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主要是村两委干部意识不够和村民随意砍伐两个方面。村两委干部法律意识不强,认为自己山上的林木砍伐几根是自己的事情,不需要经过审批,即使要审批也是走走过场意思一下,可以不按照规定采伐,随意更换采伐地点,木材砍伐后没有经过验收就投入使用的现象。

(三)林区基础设施差。村级经济薄弱导致林区没有资金投入,修建林区公路、开设防火线等工程,更谈不上以村为单位购置防火器材和病虫害的防治。由于没有灌溉措施竹林在干旱年份出现过毛竹因少雨缺水而发黄晒死。

(四)专款专用没有保障。从20*年开始发放的生态公益林补助资金在村内无法达到专款专用的目的,由于山区的经济来源少,农民和农村的经济条件都相对落后,村级财务管理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对于补助款要求专款专用的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能够用于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的资金不多,各村的护林员工资都有乡政府统一支付,在人力和财力上都显得单薄。没有足够资金用于森林管护,都是由业主负责管护,远不能满足管护的需要。

(五)造林更新困难多。造林更新的困难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承包户大面积采伐后不重视造林,有采伐迹地造林后没有抚育措施,迹地没有转变成未成林造林地而是成为荒山荒地;二是由于自然本身存在的困难,越远、越高的山造林更新的成本增加,仅靠政府微薄的投入不够,资金不足困难也大,一些山地立地条件差,造林成活率低都是造林更新困难的直接因素。

三、对策和建议

(一)深化林地流转。林地、林木资源实际上是一座“绿色银行”,可以经受改革开发和市场经济冲击的固定资源。推行企业化管理,按市场机制运作,由企业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更能发挥林业生态的连锁效益。把山林通过承包的方式进行流通出去,以村为单位,把各农户的山林齐集起来承包给企业或个人经营,按照市场化的要求综合利用资源。例如“林庄经济”就是一种市场化运作的林业开发利用模式,企业在养护管理山林的同时依靠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经济效益,获得收益后再投入林业建设,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农民以收承包款为主,放弃落后的生产管理方式,长时间的承包期可以让企业或个人放心投资,综合开发利用林业资源。要采多种模式,做活林业产业,不断的提高山林的效益。

(二)严格把好采伐关。加强林木采伐管理,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关键,针对林业采伐散乱的情形,首先要严格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责任制。村两委主要干部要对林木采伐负主要责任,特别是农民自用材的采伐;二是加强宣传。要提高依法采伐的意识,广泛宣传林木采伐管理规章制度;三是村干部要起示范带头作用,并以身作则,山林权属是个人的林地采伐也必须要经过林业主管部门的审批才能砍伐,林木资源虽然是可再生资源,但生长缓慢必须科学合理的采伐。

(三)推进产业化。林业产业化发展少伸片有独厚的优势,俗话说靠山吃山,山区村农民的致富应该以山为主,林业是山的直接表现,少伸村在开发旅游产业上存在诸多不便因素,可以从发展林产业为基础。一是发展毛竹产业,毛竹的效益仅靠原始买卖经济效益不高,可以在本地发展毛竹加工企业,开办竹拉丝厂、竹帘加工为主。毛竹产业的开发能够取得“三增”效果。一是农民增收。毛竹培育周期短、投资少、见效快、技术简便易学,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实在的短平快项目。低改当年见效,新植4年见效。可以说山上效益来的最快的是毛竹。历年来毛竹原产价格年年攀升,20*年100斤毛竹卖到了33元,毛竹开发成为山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二是企业增效。*乡的蔡建华竹加工厂已成为*区竹加工行业中的一枝独秀,企业的效益足以说明毛竹的高效性。三是国土增绿。毛竹生长快、成林快,年年砍年年有,青山常在,对于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很有好处。将毛竹生产与退耕还林等工程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可以取得土地绿化、农民增收的双重效果。二是通过森林食品基地这个称号打响治岭村红壳笋的品牌,加强和企业的合作,走出销售瓶颈,治岭村的竹林大多已经分山到户,实行分散管理的模式,经济效益很难得到整体的提高。由企业统一实行标准化生产,用科学的管理模式来提高产量和品质。同时企业+农户的发展模式有企业的经济投入和包销售做后盾,将山区的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三是加大对珍稀干果基地香榧的管理,*村和*村是*区千亩香榧示范基地之一。当地的气候通过检测鉴定非常适合香榧的种植,20*年种植香榧300多亩,香榧是珍稀的干果树种,生产管理技术高,要加强管理措施保证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四)加大对林业的投入力度。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把林区基础设施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范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逐渐改变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二是坚持发展绿色经济,落实有关生态保护建设的有关政策,有效遏制乱砍滥伐,确保生态、经济良性发展。三是建立健全造林护林的激励机制,营造全社会参与和关心林业发展的良好氛围,积极发展林庄经济,继续加大生态公益林的管理力度,推进林业建设步伐。

(五)正确处理生态效益与农民增收的关系。常言道:山青水秀、林茂粮丰。一个地区的生态效益是经济效益的基础,农村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合经济相协调的道路。森林的生态效益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防风固沙、净化大气、产生氧气、保持生物多样性、保健游憩,这些都是经济发达后金钱可以买到的。发展经济、农民增收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探索退耕还林、资源综合利用成果的长效机制,切实引导农民处理好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千万不能以盲目消耗大量的森林资源换取眼前的经济收入。

(六)健全责权利相统一的有效机制。完善承包合同,切实维护发承包双方的合法权益。乡党委、政府以及村两委要对辖区内的造林承包合同进行全面清理,在充分尊重历史和事实的基础上对承包合同进行完善;合同不完善以及合同即将到期的,合同双方当事人不能达成协议的,乡党委政府以及村集体要在维护双方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