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近年来,成都市作为全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城市,经过积极探索和辛勤努力,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条农民就地市民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子,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明显成效,已经走在全国各省市的前列。鉴此,市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蒋勇带领局班子成员和机关部分处室、主城部分规划分局一行20余人,于2005年12月9日至11日,利用周末时间赴成都专题学习考察该市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经过实地参观、资料收集和专题座谈,感到收获匪浅。
成都市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及成功经验
成都市深刻分析本市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牢牢把握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在新农村建设中,紧紧依托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在规划和建设环节,创造性地提出“三个集中”(即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化经营集中、农民向农村社区集中)的发展思路,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的先导和引导作用,充分激活土地流转模式,全面突出政府主导,实现了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互动,推进了经济发达区域和城市郊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全面建设。具体来讲,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深化对新农村建设内涵和意义的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保障
成都市对新农村建设不是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来思考,而是将其放在统筹全市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统筹考虑,全面部署。该市认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质上是抢抓历史机遇,主动进行发展思路调整,也就是抢抓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难得历史机遇,针对长期以来体制分割带来的“三农”问题顽症,对从发展理念到推动发展的具体政策和措施全面进行调整,努力实现城乡共繁荣的目标。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战略部署中,成都市结合实际提出“三个集中”的发展思路。同时对“三农”问题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和农村扶贫开发”三大重点工程。从而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载体和重点,指明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和方向。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成都市成立了由区(市)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并配设了办公室,确定了县级分管领导具体抓这项工作。加大了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对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有了更深的认识。该市市委主要领导同志不辞辛苦,率先垂范,在工作之余亲自带队深入到19个区(市)县和高新区进行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着力探索和解决该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动力、体制和机制问题,提出了要切实维护好、发展好城乡居民尤其是农民的利益,让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重大战略能够持久扎实地落实下去。
二、创新新农村建设模式,科学选择适合本地实际的新农村发展道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成都市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建设上大胆探索,超前思考,推出了国色天香模式、五朵金花模式以及安仁模式,以土地流转制度为核心,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
(一)国色天香模式——土地业主承包集中开发模式
土地业主承包农村土地从第一轮承包至今,已运行了20多年。由于土地分户承包时按三等九级分级平均划给农户,使农户的承包土地普遍处于零星、分散、小块、过于细化的状况。这种长期分散经营的土地成为了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瓶颈”,已不适应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因此,对土地进行优化重组,探索和建立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制度,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到新阶段的客观要求,更是绝大多数农民的迫切愿望。
成都市双流县率先进行思维创新,以打破常规、敢于超前的思路,把土地优化重组作为突破口,积极探索符合双流实际的社区内重组、社区外流转等模式,将农村分配以土地分配为主改为以经济利益分配为主,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奠定了坚实基础,取得了成功经验。该县的“土地业主承包”模式,即在稳定口粮田的基础上,调出部分土地,集中一片进行农业招商引资和开放开发,以利于业主经营。2000年建立的双流县高科技农业开发区,当年就成功引进30亩以上业主44户,承包开发4200亩,总投资达1000余万元。
土地业主承包模式最成功的典型便是成都市温江区的国色天香项目。国色天香位于温江万春镇,这里距成都约15公里,平原沃野,也是10万亩花卉业的基地。国色天香是全国首个以世界花卉园林景观为主题的复合旅游项目。该风情园占地1000多亩,其中包括世界花文化风情园区、大型综合游乐场、花卉和人文景观、原生态林区、商业及配套设施。具备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特色餐饮、游乐玩购、集会活动、会议展览等六大功能。在发展规划和定位上放眼世界,资源的整合和利用不仅仅局限于成都,在规划、营销和建设上把生态建设、文化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独具特色、内涵丰富的情景互动式旅游,彰显了旅游产品个性,提升了旅游感染力,使得项目在市郊旅游圈中的位置凸显了出来。
国色天香的做法就是在稳定口粮田的基础上,调出部分土地,集中一片进行农业招商引资和开放开发,通过成都置信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蓝马克娱乐集团公司联合打造中国首个“花卉迪斯尼”——“国际花文化情景互动式娱乐天地”。国色天香通过项目运作提升了区域品牌价值空间,把民间资金充分转化为民间资本,以大项目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大发展。“国色天香”主题公园模式就是依法开展“土地业主承包”开发经营的成功范例。
国色天香模式首先是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能否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现代农业生产已进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化的新阶段,对土地重组之后,就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流转打下了坚实基础。
其次,有效解决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土地使用权流转之后,高效农业的发展和土地的企业化运作,使一部分农民变成了“失业农民”或“下岗农民”,但企业的雇用和农民务工、经商,以及从事农产品的营销,又使他们变成了“农业工人”、“农业商人”。国色天香项目囊括了万春、踏水两镇70%的就业,由于在上岗前,就对农民进行就业培训,使当地的就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第三,加快了农村城市化进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把部分农民从土地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使农村剩余劳动力迅速向第三产业转移,使农民就地实现了“市民化”,促进了农村城市化进程。
(二)五朵金花模式——土地特色经营+村容整治模式
锦江区三圣乡地处成都市近郊,曾是出了名的穷乡。锦江区创造性地提出了“以规划为龙头、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配套政策为保证、以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的转变为着眼点和落脚点”的新模式,他们提出“三进”、“四化”、“三不失”(三进:工业进园区、农业进基地,住宅进社区。四化:城乡政策一体化、农业生产工业化、农村发展城市化、农民生活市民化。三不失:保证农民失地不失利、不失业、不失权)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打造龙头企业,实现产业化发展,最终实现了农民增收就地变市民、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三位一体的建设,为城乡一体化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可资借鉴的范本。
“五朵金花”的具体做法是:根据三圣乡种花传统习惯,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就地解决农民身份问题,改变农民生产、生活、居住问题。
花乡农居——红砂村。该区以2003年承办四川省首届花博会为契机,按照省委提出的“三个转变”思路,采取政府引导、项目包装、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筹集民间资金,促进土地流转,顺利推出了花香农居--红砂村。政府围绕打造永不落幕花博会,对农房按照川西民居风格改造,大力发展花卉和都市生态旅游农业。引进以美国维生公司为代表的28家花卉龙头企业,壮大花卉生产、销售规模。小盆花年生产能力达6000万盆,鲜切花年生产和交易量达3亿枝,鲜切花的日均上市量约占全市的70%,市外销售量占供应总量的60%。2004年,花乡农居被评为国家AA级风景旅游区。
幸福梅林。幸福村土贫地旱,适宜腊梅生长,这里的农民植梅历史悠久,形成了600余亩梅花规模种植,通过修建微水治旱工程,打造人文自然景观,挖掘梅花文化,发展梅花产业,成功推出了“幸福梅林”。
江家菜地。江家堰村是蔬菜生产基地之一。通过发展休闲体验农业的方式,将农民的土地按分为单位整理出来,交给农业合作社,与之签定两份合同,一份是土地流转合同,一份是代种合同,合作社再把土地,采取认种模式,面向市场,吸引市民、企业来认种土地,让城里人来体验农事,农民的承包权不变,市民认种土地每分地800元一年,其中,200元作为村集体经济对基础设施的维护费,150元为土地流转租金,100元为生产资料费,350元的劳动成本。市民想种什么只管下单,吃不完可以以物易物,也可通过合作社代售,获得丰收的喜悦。
东篱菊园。地处附马村,周边农民依托省农科所的技术力量,种植珍异的菊花品种,取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将该地取名为东篱菊园。东篱菊园突出规模经营特色,引导农民规模化、多样化进行大田种植菊花;以举办菊博会为平台,利用大片菊花种植区域,辅之以农房建筑改造,形成缤纷的色彩,壮观的场面,带来视觉冲击效果,吸引市民来赏菊观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达到“环境、人文、菊韵、花海”和谐交融的效果。
荷塘月色。万福村农民长期以来有种植莲藕的习惯,种植面积数百亩,循朱自清《荷塘月色》之意取名为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依托优美的田园风光,利用荒坡美景打造小别墅,租给画家居住和搞创作,吸引国画、油画名师来此作画,增添荷塘月色的艺术氛围。同时,他们还充分挖掘成都丰富的音乐文化底蕴,在“荷塘月色”开办二级音乐学校,修建乐器二手交易市场,形成集乐器交易、展销、演奏和国画创作为一体的田园音乐艺术村。
“五朵金花”模式中,政府在政策引导中,坚持按照城市标准,改善农村环境。该区按照城市建设标准加快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适度进行景观打造,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一是农房改造景观化。按照宜散则散、宜聚则聚的原则改造农房,对城市通风口的农房以就地改造为主,由“农户出资、政府补贴”进行改造,一幢幢赏心悦目的老成都民居和仿欧式建筑群成为了一道道风景线。二是基础设施城市化。按照整体规划,以城市道路、污水处理、天然气等生活设施标准,完善乡村基础建设,让农民就地享有城市文明成果。三是配套设施现代化。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终端用户1500户,实现户户通光纤。按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在全区17个行政村,建成200平方米的村卫生服务中心。四是景观打造生态化。打造湿地,新建绿地,保护原生态植被,建成微水治旱工程、农业文明记忆馆和迁建牛王庙以及举办梅花节、菊博会等吸引人气、传承文化的人文自然景观,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五是开发土地集约化。对土地硬化严格监管,整合农宅,拆除违建,严禁乱搭乱建,减少农房占用耕地。充分利用荒山、沟渠、坡坎等土地修建会所,盘活土地资源,使有限的土地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五朵金花”模式,不仅缩小了城乡差别,优化了农村生活环境,更重要的是以环境改善,实现了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的协调统一。
(三)安仁模式——农民新村集中建设模式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郊区部分集体土地被征用开发。原住村民被拆迁安置到新的区域。由于对拆迁安置用地缺乏统一规划,不仅降低了土地利用效率,而且也是新安置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长期滞后,进而产生不少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坚持统筹规划,主动引导,通过农民新村这一新途径,积极破解城镇化难题。2005年以来,该市各区(市)县以布局优化、道路硬化、小区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住宅美化、服务强化等为主要内容,采取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方式,积极开展了农民新居工程建设收到明显成效。
自城乡一体化试点之初,“农民向城镇集中”即成为成都的一个重要经验。最早为人所知的是双流县文星镇的蜀星花园。2002年以前,该镇搞征地拆迁,都是由农民自己建房,100亩地仅能安置700多人。不仅浪费土地,水、电、气管网也难以配套,安置工作遇到很大障碍。按照城乡一体化“集中”的思路,文星镇专为失地农民兴建了农民新村——蜀星花园,政府统一规划设计、统一配套修建,在100亩土地上安置了3000多人。不仅水、电、气、光纤四通,农民住上了装修一新的6层楼房,社区广场还配套了健身设施。农民新村的“集中”配套建设,带来的变化立竿见影。2004年国庆前夕,新都工业区锦水苑统一安置房一期工程竣工交房,366户农民首批拿到了新房钥匙。这些安置房容积率只有1.53,绿化率却达到了35%,环境并不逊色城里的小区。在中心城区的武侯区,2004年投入6807万元,完善了区内道路、水、电、气、通讯等基础配套设施和小区公建配套设施,所有涉农街道场镇的自来水管网均入城市管网。在“集中”经验的发祥地双流县文星镇,又已着手在丘陵地区试点建设一个中心村,形成农民集中居住区,完善配套设施,吸引工业企业,进而带动丘区加快发展。
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农民新村是大邑农村城镇化试点之一。大邑县安仁镇将打造成为西部一流的历史文化名镇,为了配合整个工作,安仁镇对安仁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涉及的征地拆迁农户,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风格,启动了规划占地450亩的农民新村建设,完成了新村广场、道路建设、5000平方米的绿化,已有100多户农户入住。许多人在政府的推荐、培训下,到周边企业实现就业。政府还出谋划策让居民自主创业,开办农家乐,并制定了证照办理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县就业局还对新村内的部分失地农民进行了烹饪、礼仪、服务等职业技能培训。
城乡一体化改革主要通过城乡之间的生产要素的双向流动和重组以及劳动力素质的提高,缩小工农之间的收入差距;通过农民新村建设,使农村居民享受城市的现代文明,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发展、繁荣,逐步缩小并最终消灭城乡之间的差距。
三、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强化规划对新农村建设的引导作用
成都市提出要通过科学的规划来合理配置各类资源,实现城镇、农村的合理建设,城乡产业的合理布局,让城乡居民通过城乡一体化得到实惠。为此,该市通过加快编制城乡一体化规划,实现了规划编制市域全覆盖,使全市城乡规划真正成了一盘棋,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成都市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在加快城乡规划编制步伐的同时,逐步将全市城乡规划纳入统一管理:一是加快分区规划和远郊市县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面完成《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修编;完成了龙泉驿、新都、青白江、郫县、温江、东升、华阳等7个卫星城的分区规划和都江堰市、崇州市、邛崃市、彭州市、金堂县、大邑县、新津县、蒲江县等8个远郊市县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全市20个区(市)县都有了自己的分区规划或总体规划;完成了中心城117平方公里新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中心城区域实现了控规全覆盖;编制了198平方公里非城市建设用地规划。
二是加快镇乡规划编制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落地。组织了对全市30个重点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评审工作;对全市2800多个总投资1538亿元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各级规划中逐一进行了审核和落实;
三是积极推进农民新居工程建设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完成农民新居工程的建设规划,高效优质地完成了“新居工程”选点和提供规划设计条件工作,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市还积极推进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取得显著成效。例如该市白果村村庄整治规划和行动方案专门由省村镇规划建筑设计院进行规划,县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制定了以“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大”为主要内容的白果新农村建设方案。
值得特别指出的是,在农民新村规划编制中,成都市注重结合实际,突出五项原则。一是将农民新村纳入城市(城镇)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并编制建设规划。农民新村建设强调搞好路、水、电、气、通讯和排污治污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同时要求应有相应的文化、体育、卫生、教育、商贸、绿地、公共服务设施,生态新村、文化新村、现代化文明新村。二是按城乡统筹的原则,增强农民新村规划的科学性和实用性。规划编制要求符合国家有关规范、标准,要有利于农业和村庄产业多样化发,兼顾城镇建设的发展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农民新村规划分区域控制。城镇规划区内不设置中心村,属城镇近期建设片区,应根据城镇规划、按城镇居住小区的标准设置农村居民点或城镇居民住区,与将来的城镇发展相衔接,防止形成“城中村”。四是农民新村规划结合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民新村按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布局,配置好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除满足居住服务的基本功能,还结合农民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的需要,统筹考虑种养殖业、庭院经济、家产手工业、三产业等生产因素,综合布局,使生产与居住、生活有机结合,通过新村规划建设培育新的产业,活跃相关的其它经济活动。五是农民新村规划结合当地环境和特点,突出地方特色,农民新村规划在布局形态上根据地形地貌、周边环境、传统文化及习俗,以及经济特点因地制宜,以小区街坊式、点头园林式、绿洲组团式等多种形态灵活布局;对房屋的建设风格、色彩予以指导和规定,并推荐适合当地建设的方案,使农村新村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并注意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的建设,通过规划建设农民新村,使农民既增收致富,又改善居住环境,享受现代文明。
四、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城乡规划战略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
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中,认识到城乡规划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础,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前提。该市按照城乡统筹规划、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切实改进和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提高规划“科学、民主、依法”行政管理水平,建立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相适应的规划管理新体制,实现城乡规划编制管理、实施管理和监督管理工作满覆盖,充分发挥城乡规划战略引导和综合调控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是进一步理顺规划工作关系。进一步完善市规划委员会工作制度,充分发挥市规划委员会决策作用。健全市规划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的结构,加强市规划委员会办公室力量,理顺市规划委员会与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关系,提高规划决策水平。调整区(市)县城乡规划制定程序。各区(市)县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建制镇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总体规划、开发区和风景名胜区规划等,须经市规划委员会审查同意,并按法定程序审批。将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将城市户外广告总体规划及技术标准的编制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将成都市高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温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等区(市)县城乡规划行政管理机构的业务工作,由市规划局负责归口管理和指导。按政事分开的原则,切实做好城乡规划公共信息资源管理工作,推进全市各级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企事业单位改进、改制、改组工作。
二是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在主城五区设置市规划局派出分局,负责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设置成都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级行政二级局),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将市规划管理稽查大队并入市规划执法监督局,不再保留市规划稽查大队。市规划执法监督局由市规划局管理。设置市政府派驻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温江区、新都区、双流县、郫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等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负责所驻区(市)县城乡规划行政工作督察。市规划局加挂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办公室牌子,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督察专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组建成都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负责全市城乡规划发展战略研究。该中心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组建成都市规划信息技术中心,负责全市城乡规划信息资源管理。该中心属全额财政拨款事业单位。组建成都高新区、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等区(市)县规划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行政区域规划管理工作。
此外,成都市还特别注重加强镇乡规划管理。在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等区(市)县设置区(市)县政府派驻镇(乡)规划助理员,负责所驻镇(乡)规划实施与监督管理工作。规划助理员的日常管理工作由当地规划行政管理机构负责。
三是切实落实人员和工作经费。明确干部管理权限。市政府派驻的督察专员、规划执法监督局的组织人事由市规划局统一管理。其余区(县)市规划管理部门领导班子成员的任免,征求市规划局意见,由当地区(市)县任免。人员编制由市规划局统一管理组织人事部门的人员编制由市编办核定下达,其余由当地落实。在保障工作经费上,所需经费纳入市、区(市)县同级公共财政预算。
五、突出重点,抓好示范,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全面推动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成都市特别注重突出重点,抓好试点,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动。
在规划环节,该市提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优化资源配置,突出抓好以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为重点的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力争在10年内,基本形成环绕中心城市的4个中等城市、11个小城市、45个区域中心镇相互呼应的城镇体系。重点完善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有条件的区域中心镇的总体规划,指定完善包括城镇居民安置及农民新村规划在内的分区规划和各项专项规划,今后5年,规划并建成城镇安置小区80个、农民新村示范点20个。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客观要求,适时规划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整合乡(镇)资源,充分发挥区(市)县政府所在地和区域中心镇的吸纳和辐射作用。
在建设环节,注重抓好示范点的建设,加大人力、物力投入,积极总结经验,促进全面推广。例如在白果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中,健全机构,切实加强白果村全国新农村试点建设工作的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了白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白果村设了现场指挥部。同时,永安镇也成立了白果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经济发展组、文化休闲旅游组、基础设施建设组、风貌整治组、现场办公室等,各组分别由镇领导班子成员负责,做到了事事有人抓,件件有落实,为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六、加强制度建设,保障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近年来,成都市十分重视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方面的制度建设。为有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开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工作,制定出台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一体化的意见》;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规划管理体制,引导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发展,制定出台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改革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意见》;为抓好重点镇的建设,引导其健康发展,出台了《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重点镇建设的意见》和《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优先发展重点镇建设的意见》。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规范城乡土地规划管理,下发《关于印发成都市中心城区非建设用地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推动城乡一体化有关用地问题的意见(试行)》以及《成都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加强集体建设用地使用管理的意见》。此外,为积极引导“三集中”,还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心城非建设用地“三个集中”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和《关于统筹推进全市农村地区“三个集中”规划工作的意见》,出台了《关于禁止五城区范围内农房零星建设的通知》。这些制度的出台,有力地引导和规范了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
“成都经验”对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农村建设是件具有全国意义的事,影响深远。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困惑:农村如何发展、农民如何实现身份转换?如何确保现代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不受侵害?“成都经验”有力地作了解答。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成都市委、市政府按照这一要求改变了传统的“城乡分割”发展模式,统筹城乡发展,以城市带动农村,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符合现代化进程的需要。特别是成都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把城市和农村结合在一起共同规划,这对于避免“城中村”,加快产业发展,缓解城市就业压力,意义很大。成都市在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方面积累的宝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如下几点启示。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成都市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全市人口1060万,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而我市也是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二元结构明显,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地矛盾突出。因此,成都市的经验对于我市加快经济发达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成都市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首先源自于该市党委、政府对发展形势和地方实际的科学判断,源自于对城市化的正确认识。该市主要领导多次提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市上下,思想统一,认识到位,从而为上下联动,左右呼应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我市最近几年也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发展,市委二届三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也明确了目标、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我们针对经济发达区域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没有形成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研究和认识,对经济发达区域这个特殊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理解还不够深刻。通过对成都市的调研,我们有必要重新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尽快转变观念,寻求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发展思路。
在组织领导上,有必要借鉴成都市的经验,成立由区(市)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配设工作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具体抓这项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对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有更深的认识。
二、因地制宜,正确选择适合我市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战略上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成都市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建设上大胆探索,超前思考,推出的国色天香模式、五朵金花模式以及安仁模式,以土地流转制度为核心,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我市地域面积广,各地区差异明显,如何结合各地区实际,选择正确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应该说,成都市推出的国色天香模式、五朵金花模式以及安仁模式,在我市都具有推广的基本条件。但是,我们并不能照抄照搬,要深刻分析各地区发展实际和自然条件,寻找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近年来,在都市区部分地区也成功探索了一些新模式,例如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农家乐”特色经济,这些做法都亟待归纳总结和加强引导,提升档次。
三、抓住重点,加快我市经济发达区域和近郊区新农村规划编制
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十分重视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切实将城乡规划放在基础和龙头地位。成都市在规划编制方面的经验集中体现在一是明确提出城乡规划全覆盖理念;二是注重在规划编制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现区域经济的特色;三是注重推进镇乡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直接指导新农村村容整治工作。目前,我市都市区总规确定的8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中,已有460平方公里实现控规覆盖,其中两山之间的主城核心区及山外主要拓展用地如大学城和茶园地区等已基本实现控规全覆盖。都市区单独编制的36个小城镇规划,除极个别城镇因特殊原因适当延后外,其余均基本完成。这些为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规划基础。但是,显然,我们的规划编制工作还远远不能适应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我们亟待进一步加快控规编制,特别是加快城乡结合部和城市拓展新区的控规编制,尽快实现都市区城乡地区控规全覆盖。
另外,我们需要尽快开展村庄整治规划编制的试点工作,特别是充分借鉴成都市的成功经验和亚太市长峰会环境综合整治积累的宝贵经验,尽快出台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导则,引导村容整治工作。
四、完善镇乡规划管理体制,强化规划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力度
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中,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工作,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管理新体制。该市理顺规划工作关系,将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在主城五区设置市规划局派出分局,负责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设置成都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级行政二级局),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市规划执法监督局由市规划局管理。设置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注重加强镇乡规划管理,设置区(市)县政府派驻镇(乡)规划助理员。这些举措对我市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目前,我市乡镇规划建设工作机构十分薄弱,在都市区,原25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镇乡直接在区分局报建,区分局直管;扩大管理范围至5473平方公里后,新增96个镇乡,无专门机构,无专职人员,无经费来源。而远郊区县在机构性质上,现有的村镇建设管理所基本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村镇规划管理站则属临时机构。而其职能却是代表区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从事规划行政许可工作,规划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存在问题。在隶属关系上,有的机构隶属于乡镇政府,区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无法有效监管,不利于加强管理。乡镇规划建设工作机构的不健全已经严重影响到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因此,有必要将都市区内的乡镇规划管理所作为市规划局派出机构,业务受市规划局的各区分局领导。其主要规划职能负责辖区内村镇的规划编制、管理和监督检查;承办市规划局、区规划分局交办的其它事务。建议远郊区县特大镇、较大镇设立独立的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一般镇在社会事务办公室内设1-2名专职规划管理人员,承担包括城乡规划管理在内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现有职能。其主要规划职能是负责辖区内村镇的规划编制与管理;承办区县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其它事务。
五、抓好试点,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效应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农村的规划建设中,要特别注重突出重点,抓好试点,以点带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动。目前,全市各有关部门都在积极筹划,力争从各个环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试点工作。作为主管全市规划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我局也正在都市区和远郊区县筹划选择2-3个区域试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并开展试点工作,不断总结各类地区的经验。同时,按照新农村“村容整治”的要求,在都市区和远郊区县选择2-3个区域,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整治标准实施试点工作。我们将在全市试点工作中,积极发挥规划工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精心做好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服务工作。认真分析、协调解决规划环节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切实保障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