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县委干部农产品管理调研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县委干部农产品管理调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县委干部农产品管理调研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思考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调整。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主要有食用菌、茶叶、蔬菜、有机鱼、雪梨、畜禽、粮油等十几类。拥有13家食用菌种植、加工、销售企业;10余家茶叶种植、加工、销售企业;7家干水果生产销售企业;5家有机鱼加工销售企业;3家禽类养殖销售企业;6家蔬菜加工销售企业等(以上企业均包括专业合作社)。就全县农业龙头企业而言,20家企业共带动农户2.2万户,创建或联系各类基地3.2万亩,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22563户,联系基地68926亩(其中水面面积30100亩),有力地促进了我县优势特色产业发展。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创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创新为加快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县珍禾优质米专业合作社以向粮农提供优良种籽和微量元素肥料并提供产中技术服务,以高出市场价10%的价格全部收购,统一销售。参与的粮农比较效益提高了20%,加速了优质米生产的大面积推广。*县山农黑木耳专业合作社由全县300多户黑木耳菌种生产散户组建而成,合作社统一组织生产的500多万袋黑木耳菌种畅销全国16个省(市)200多个县(市),并与本省嘉兴等6市县签订了黑木耳生产技术援助合同。合作社的经营机制要求,各菌种生产户(社员)所需母种必须从合作社母种场领取,原材料经营户(社员)与合作社建立从属关系,与菇农建立供求关系。这种集科研、新品种推广、原材料配套供应、基地示范、产品销售为一体的经营机制,从根本上消除了过去菌种散户生产品种不一、互相压价、原材料盲目进货以次充好等弊病,确保了品牌的统一、菌种和原材料的质量安全,维护了耳农的根本利益。

(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加速了技术推广。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都是农民科技人员云集的地方。企业充分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质量创新,改变过去单一召集农户上课发资料的技术推广模式,实行向农户推广新品种、以示范基地引导农户接受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模式,大大增强了技术推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县逢春茶厂引进的乌牛早、白毫早茶叶新品种经企业试种后向广大茶农推广,使朱村乡的绿茶每年在2月20日前可上市,比普通绿茶上市期提早了40天,比全省其他地区同类产品的上市期提早了15天,实现了以早取胜、以优增效、以新拓销的目标,有力地推进了我县茶叶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高效化经营。

(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创新了营销模式。全县已经基本形成了以“公司+农户+基地”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实行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如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茶业有限公司,作为招商引资企业,从20*年注册以来,就积极推行该经营模式,在“茶叶之乡”朱村乡人民政府的支持下,把农户组织起来,以契约方式与茶农结成利益共同体,当市场行情好时,以高出市场价格的收购价收购,在市场疲软价格下跌时,公司以保护价收购,茶农利益得到了保护。*县神农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县逢春茶厂、*县渔夫有机鱼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与全县1.2万余户农户签订了产品购销合同,按合同规定的产品质量予以收购,加工后销售。农户分种、企业合销的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产品“难卖”的问题,解除了农民的后顾之忧。同时也促进了农民经营理念的转变,提升了农民的“质量”观念,推动了农民生产农产品从劳动投入型向科技增长型转变和从规模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二、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的问题

(一)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规模小、品牌杂。全县将近有70%的企业(合作社)只生产单一的农产品,受自然因素、市场因素影响较大,抗风险能力较弱,对农民缺乏足够吸引力,带动作用不明显。许多农民在组织分工、科技推广、市场销售等方面得到的锻炼机会太少,民主意识、诚信意识较差。导致一些农民在销售行情好时将产品自行出售给商贩,行情不好时又一定要交售给企业、合作社享受保护价,这非常不利于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在品牌建设上也存在品牌杂乱现象,如茶叶产业,全县就有*、*、*、*、*、*、*等企业、合作社,创建有“金枝玉叶”、“秀山翠羽”、“云河绿羽”、“*”、“*”等多个品牌。同一类型产品品牌低水平重复建设,不仅使好牌子叫不响,削弱了产品市场竞争力,而且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极大浪费。

(二)融资困难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农业龙头企业以资产抵押贷款担保,国家早有政策规定,但地本文来自方商业银行对于资产在农村的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资产抵押贷款始终未予兑现,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贷款难、资金周转难、发展再生产难的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此外,政府对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扶持资金总额偏小。如全县20*年安排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仅30万元,专业合作社自身积累有限,资产总规模小,大多没有有效抵押物,贷款存在困难。企业、合作社要扩大生产规模所必须的厂房扩建、设备更新、技术引进等方面都受到资金、土地等方面制约。

(三)人才缺乏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要求。产业的发展,人才是根本。周边县庆元,较多的技术人才推动了其食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尤其在产业精深加工上已处于全市领先地位。然而,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因缺乏有实践经验、合作理念、市场知识的牵头人,农民缺乏适合产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能,农产品加工业基本处于粗加工,产品多为初级产品,标准化生产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难以深度开发农产品的附加值。

三、促进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升级发展的对策措施

(一)解放思想、创新思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将成为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我县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必须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之成为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要围绕本地主导产业,有计划地办好各种类型的加工企业,重点发展以农副产品为主要来源的加工业并加强与科研单位的联合,把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起来。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适应新的消费需求。加快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技术改造,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工艺,提高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鼓励和允许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合同,建立联合经营、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大农产品加工转化力度。

(二)整合资源、创建名牌,。我县农业企业规模和发达地区相比很小、很弱,要想做强做大,就必须整合资源,整合企业的力量。就茶叶企业而言,全县仅2.27万亩的茶园面积,茶叶企业(合作社)却有十几家,各村各的牌子,没有一个叫得响。所以,笔者认为,首先要整合品牌,按照主导产业、主导产品“一县一品”的原则,集中力量进行品牌整合。景宁县在近年就大胆地将茶叶品牌整合为一个“惠明”牌,有效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我县也可为同一类型产品打造统一品牌,制订统一的生产标准,严格保证产品品质。在着力做强做大牌子的同时,可适当开发不同系列的同牌产品,以最大限度追加产品附加值。其次要鼓励现有企业、专业合作社之间的联合或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要充分发挥优势企业、合作社在组织管理、技术培训、市场开拓方面的作用,带动其他企业、合作社实现共同发展。第三要积极引导达到一定规模、符合条件的合作社转化过渡为农业龙头企业,为其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制定政策、加大投入,。要充分认识农业产业化对“全面小康”的重要意义,加大扶持力度,做好各项服务。在税收上采取能减免的坚决要减免,在办证上要打通绿色通道,帮助企业办好各类手续。如对以粮食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符合技术和设备条件的,给予其与农民签订粮食生产加工合同,给予收购、加工、批发、零售粮食的经营权;对以畜禽加工为主的重点民营农产品加工企业,其新办畜牧场用地,视同农业生产用地,以此来鼓励龙头加工企业发展壮大,提高农业产业化生产程度。各部门要做好服务工作,科技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做好龙头企业绿色食品标志、科技项目、高新技术产品和企业的申报工作,在项目的申报中,要主动上门无偿服务;农业部门在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申报上要及时与省有关部门联系;乡镇农技站应组织农技服务人员实行对农业龙本文由21世纪写作秘书网首发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挂钩联系服务制度,对于企业和合作社建立或联系的农产品基地进行技术跟踪服务,努力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间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稳定健康发展。此外,还要鼓励新办农业加工企业,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改投资,鼓励农业加工企业销售上台阶,安排一定的资金对农业加工企业销售额首次突破一定产值的企业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引进外资,对引进农业外商投资项目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建立农产品订单风险专项资金,安排一定的资金对农产品加工企业与本县农户签订蔬菜、茶叶、食用菌等保护价收购合同,如遇市场价格波动,农产品市场价低于合同保护价时,按合同保护价收购,由此造成的损失,对下订单者给予一定的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