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心理学反腐倡廉建设情况调研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注重情感因素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掌握心理原则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运用;发挥心理学理论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效用,对心理学反腐倡廉建设情况调研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桥梁作用、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促进作用、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强化作用、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运用心理投入原则:反腐倡廉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教育监督对象依法行事、遵章办事,确保他们的行为合理、受控运用心理平衡理论:所谓心理平衡是指人的心理需要和现实所得相对协调而形成的和谐心理状态,反之则是心理不平衡即心理冲突、运用领导心理学理论:在反倡廉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育监督对象心理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并研究出相应的教育监督的方法和对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运用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调动人类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对人的行为活动直接发生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有爱、归属感、安全感以及被人尊重等的五个由低到高的需要层次理论,具体材料请详见:
一、注重情感因素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反腐倡廉建设的目的是为帮助教育监督对象构筑抵制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从另一个侧面讲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教育监督对象。因此在反腐倡廉建设中重视情感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反腐倡廉建设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人是有情感的。根据心理学中反映论的一般原理,人的意识、品质是在活动与交往中,沿着知(认识)、情(情感)、行(行为)的顺序形成和发展的。所以,反腐倡廉建设的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导之以行”。随着人们自主意识的增强和自尊需要的提升,在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同时,情感因素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就是对加强和改进防腐倡廉建设工作的新的要求。注重情感因素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桥梁作用。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说明情感是提高认识的桥梁。企业党委和纪委要帮助教育监督对象提高对反腐倡廉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明白教育监督的目的,就不能忽视情感因素的桥梁作用。“通情”才能“达理”,要对教育监督对象“晓之以理”,就必须先“动之以情”。只有在情感上有了交流,消除了教育与被教育、监督与被监督的原有的对立感,才能达成对教育监督目的的共识,你说的理他才会接受,教育的效果才能通过他的行动得到体现。倘若你“以我为主”,高高在上,缺乏共情,他也会对你冷眼相待,消极应付教育监督。在这种情感状态下,有时即使正确的道理也难听得进去,甚至还会从其他的角度去理解。所以情感因素是反腐倡廉建设的获得理解、达成共识的桥梁。
如中船绿洲公司纪委实行的纪检干部工作联系点制,加强了纪检干部和联系点单位沟通与情感交流,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使情感因素的桥梁作用得到了较好发挥。
第二,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促进作用。情感因素是认识过程转化为行为过程的催化剂。反腐倡廉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思想问题、提高思想认识上的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由知到行的转变才是最本质的转变。情感因素在这一转变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如我们开展反腐倡廉建设,要在“以情感动人”的基础上,做到“以情促动人”。通过真诚的情感交流,激发出教育监督对象心灵深处的良知,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建立正确的认知,从而促进思想意识向实际行动的转化。
第三,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强化作用。情感的强烈程度对行为的实施有着直接的影响。一个人乐于接受的事物,往往参与的热情就高,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就强,成果和效率也会更加突出。反之,如果一个人不愿接受或很反感的事物,那么他的态度也必然是消极和懈怠的,在此种状态下要想获得成效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因此,注重发挥情感因素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强化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如我们开展的廉洁文化进家庭活动,通过给配偶寄一封倡廉信,邀请家属参加警示教育大会等多种形式,强化了了家庭亲情的感情因素作用,对促进教育监督对象的自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要注重发挥情感因素的调节作用。反腐倡廉建设的效果如何,往往还取决于教育监督对象的心理接受程度。因为反腐倡廉的建设属于外部条件,它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有赖于受教育监督对象的心理内部因素发挥作用。而任何能够使教育对象心理接受的方法,都必须通过唤起其内在情感来实现。情感可以协调人们之间的感情联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拉近人际之间的心理距离,调节人际关系。因此我们要善于利用情感因素的调节作用,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思想教育氛围,只有教育监督对象真正感受到反腐倡廉建设是真诚的关心,是热情的帮助,是善意的批评,是真心的保护,才会消除“受教育”、“受刁难”的抵触和对立情绪,由衷地产生亲近感,使心灵之窗洞开,使教育内容最终化作行动的力量,确保反腐倡廉建设达到最理想的效果。
二、掌握心理原则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运用
在反腐倡廉建设中,企业党委和纪委要解决的是教育监督对象的意识和行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应该遵循人的心理规律,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心理学中有丰富的理论可以为反腐倡廉建设提供科学化的支持,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心理原则。
尊重真诚,掌握人性化原则。反腐倡廉建设的对象是人,各项工作能否体现人性化原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和真诚,把教育监督对象当做活生生的具有丰富情感的人来对待,既要“动之以情”,更要“晓之以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教育监督对象能够对环境和自身有客观的正确的知觉,理性地接受教育和指导,反腐倡廉建设才能真正做到人的心坎上,才能真正引起教育监督对象的思想意识共鸣,从而使廉洁自律、廉洁从业的意识不断增强,实现反腐倡廉建设的目标。*中船绿洲公司纪委结合公司的具体实际,每年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一次党风廉政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党风廉政主题征文、法制教育图片巡展的多种教育形式,使党风廉政教育具体化、生动化,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兼顾差异,掌握个别性原则。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情感、内心体验和生活追求,开展反腐倡廉建设要注意把握好教育监督对象的个性差异(性格、气质、能力等)。在抓好普遍教育的同时,还应兼顾岗位和人员个性的差异。每个人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特点,每个人所处的岗位环境也不尽相同。所以,要根据岗位的特点和人员的个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腐倡廉的特色教育,不断丰富反腐倡廉建设的内容和形式,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确保反腐倡廉建设点、面结合,不留“死角”。如绿洲公司针对不同层次人员的岗位和职责特点的不同,明确了不同的廉洁自律的规范要求:领导干部党员做到“廉洁自律、率先垂范”;管理人员党员要做到“坚持原则、不以岗谋私”;一线员工党员则做到“诚信守法、爱岗敬业”。使公司的反腐倡廉建设有效的兼顾了岗位、职务的差异,更加具体、更加贴近实际。
长抓不懈,掌握恒常性原则。人在调整和改变自己的意识行为时,经常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甚至会感到痛苦,如果不能持之以恒,任何一种调整和改变都难以实现。恒常性原则要求反腐倡廉的教育必须做到“长流水、不断线”,切忌搞“一阵风”式的运动。只有警钟长鸣,勤于“灌输”,反腐倡廉建设才能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发挥长效作用,不断地给予教育监督对象帮助、指导和激励,从而使他们意识行为的调整顺利完成,做到“常在河边走,穿着防水鞋”。
选树先进,掌握引导性原则。人在需求动机的驱动下,可能会因为知识经验的限制,或奋斗目标的不确定,导致行为出现偏差。所以在反腐倡廉建设中还应通过一定的有效途径来引导教育监督对象的正确行为。我们可以在加强以案说法等警示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对洁身自好、保持本色的廉洁典型的选树和宣传教育力度,不断用正面的、积极的舆论来强化教育监督对象的认知,从而达到引导教育监督对象的正向行为的目的。此外,纪检监察工作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和树立榜样的导之以行,也是确保引导原则在反腐倡廉建设中更加富有成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上述的几条主要心理原则。无论采用哪一条原则,或使而用什么样的方法,最重要的前提是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一味地说教。纪检监察工作者一定要把教育监督对象当做活生生的人,因为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以人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活动,“以人为本”就要了解人心,疏导人心,引导人心。
三、发挥心理学理论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效用
反腐倡廉建设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要改变过去反腐倡廉建设简单化的模式和狭隘化的格局,不断丰富内容,拓展渠道,促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灵活开展,从而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效能。一名优秀的纪检监察工作者,应该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知识,掌握一些人们心理发展的普遍规律,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帮助教育监督对象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发挥心理学理论在反腐倡廉建设的效用,使反腐倡廉建设做到入耳、入心、入脑。以下几种心理学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加有效地开展反腐倡廉建设:
1、运用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把人格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本我位于最底层,它寻求的是直接的满足,而不顾社会现实是否有实现的可能;超我位于人格结构的最高层,由社会规范、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内化而来,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自我则位于中间层次,它在本我和超我之间起着调节作用。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当三者处于协调状态时,人格表现出一种健康的状态;当三者发生冲突无法解决的时候,就会导致人的心理失衡,出现偏差行为。因此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合理地运用人格结构理论,注意发挥“自我”在人格结构中的调节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
例如在企业员工中开展的个人愿景设计方案活动。纪检监察部门应积极参与组织,重点帮助教育监督对象在企业总体目标的引领下确立自我目标,使他们的自我目标与企业的总体目标保持一致,通过企业目标的实现达到自我目标。从而使自我更好地协调本我和超我,促进教育监督对象人格得到不断的完善。有效地避免教育监督对象由于自我的需要、目标、期望与现实环境的不适,产生的本我与超我的不协调,形成人格障碍,导致行为偏离正轨,给企业和个人带来损失。
2、运用心理投入原则:反腐倡廉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教育监督对象依法行事、遵章办事,确保他们的行为合理、受控。因为反腐倡廉建设的最大的受益者其实就是教育监督对象本人,所以我们在反腐倡廉建设实施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心理投入原则,调动教育监督对象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增强他们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归属感和融入感,使施教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形成一种互相信赖、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心理状态,使反腐倡廉建设的目标转化为教育监督对象的心理目标,教育监督对象的心理投入量就会随之增加,接受教育的主观能动性就会得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效果也必然会随之突显。
例如绿洲公司开展的“算‘七笔账’知荣明耻”专题教育活动。注重运用了心理投入原则,通过对腐败分子警示案例的剖析,和大家一起为腐败行为的代价细算了政治账、经济账、名誉账、家庭账、亲情账、自由账和健康账等“七笔账”。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腐败行为所付出的巨大代价,触动了大家的内心世界,帮助教育监督对象理清了思路、权衡了得失,取得良好的效果。
3、运用心理平衡理论:所谓心理平衡是指人的心理需要和现实所得相对协调而形成的和谐心理状态,反之则是心理不平衡即心理冲突。反腐倡廉建设应积极关注教育监督对象所处的实际生存环境,因为现实生活中,现实与理想的差距、行业不同产生的收入差距、不同年龄段心理需求的差异等等都是形成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所以在反腐倡廉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针对不同的对象,合理运用心理平衡的原则,着力倡导“知足知止,崇俭治奢”的理念,营造一种充满情感、知足长乐的心理环境,从而在源头杜绝由于心理失衡而导致的腐败行为。
例如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的“回头看”活动,让大家对自己的个人成长经历做个纵向的对比。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回顾自己入党的动机和经历;通过体会自己岗位的变化,感受组织的培养和同志的信任;通过比较自己的个人收入,体验用诚实劳动不断提高收入成就与满足……“回头看”的个人纵向对比,有效地运用了心理平衡理论,较好地处理了人们的攀比心理和现实所得失调而出现的心理失衡问题。
4、运用领导心理学理论:在反倡廉建设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教育监督对象心理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并研究出相应的教育监督的方法和对策,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反腐倡廉建设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有着各种需求的人,其产生的思想意识问题在不同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内容。因此,要发挥反腐倡廉建设的统领作用,就必须了解教育监督对象的思想状况,发展的程度,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监督策略,这也是我们党的一项优良工作传统。正确地运用领导心理学理论,才能使反腐倡廉建设真正成为理解人、关心人、教育人、帮助人、塑造人的阵地,才能为教育监督对象树起预防腐败的“防火墙”,纪检监察部门才能被教育监督对象视为知心、贴己的主管部门。
例如签订“党风廉政责任书”就是反腐倡廉建设中领导心理学理论的生动运用。每个单位或部门最了解自身的实际和人员状况,通过“责任书”的逐级签订,不仅把反腐倡廉建设的各项工作要求进行了逐级的分解落实,同时也明确了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责任,确保了反腐倡廉建设的主线上下贯通。
5、运用需要层次理论:需要是调动人类活动积极性的源泉,对人的行为活动直接发生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有爱、归属感、安全感以及被人尊重等的五个由低到高的需要层次理论。在职业群体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否和谐,信息能否沟通,彼此是否尊重,能否被他人重视、信任等因素,对调动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中国的文化发展历史来说,我国人民重友情、讲交情,倡导关系融洽、和谐,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影响着人的思想和意识行为。传统的反腐倡廉建设往往仅局限于外部的帮教、指导,而忽视了内在的五个层次需要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影响作用.
随着各种竞争的不断加剧,人们的一些基本需要往往遭到忽略。现实的反腐倡廉建设理应更多地体现人文的关爱,从培育教育监督对象的企业归属感入手,不断强化由于遵章守纪获得的安全感,不断强化由于品行端正赢得的被他人尊重……从而使人的需要逐层次地得到满足,反腐倡廉建设的目标也随之实现,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总而言之,以人为本,重视人的心理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已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应是我们工交系统反腐倡廉建设的主要课题。我们应该充分发挥以党组织为核心、政工干部为骨干、管理干部为主体的反腐倡廉建设工作网络的作用,注意研究教育监督对象的心理活动并积极运用心理学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反腐倡廉建设,做到警钟长鸣、源头预防,把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切实发挥心理学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为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