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我县乡村教育事业进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全县教育基本情况
县地处山区的河源头,经济欠发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国土面积1612平方公里,辖5镇6乡1场129个行政村,总人口近23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15所,其中完中2所,职业学校1所,民办高中1所,初级中学(含附中)13所,中心小学(含县属小学14所),片区小学5所,村级完小79所。另有教学点53个,幼儿园41所。公办在职教职员工1902人,在校中小学生38991人,其中高中学生3538人(含职高),初中学生10892人,小学生24561人,在园幼儿2121人。
2002年我县教育总投入为6218.5万元,其中财政预算拨款4367万元,占当年教育总投入的70%;学校收费收入1851.5万元。2003年我县教育总投入为6220.2万元,其中财政预算拨款4747.2万元,比上年增长8.7%;学校收费收入1473万元。2002年农村义务教育总投入4272.5万元,其中预算内投入3245.5万元,占76%;2003年农村义务教育总投入4427.4万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预算内投入3680.8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占83%。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教育投入不足。
(1)公用经费不足。由于我县农村中小学实行“一费制”,农村中小学一学年共减少收费623万元,使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学校负债运转。尽管县政府去年开始从上级教育转移支付中每年超标准安排了农村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县教育局和财政局加强了中小学校经费管理,统一了中小学校公用经费列支项目和标准,节支截流,但学校经费仍然十分紧张。按省财政厅、教育厅有关文件规定,农村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为175元,农村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为220元。而我县农村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只达到137元(其中县财政安排了25元),相差32元;农村初中年生均公用经费只达到180元(其中县财政安排了40元),相差40元。而且,县属学校县财政没有预算内安排生均公用经费,许多经费没有来源。
(2)中小学校校建负债过重,校舍维修和校建配套资金缺乏来源。据统计,截止200年2月底,全县中小学校建负债913.91万元。中小学危房改造虽已由县统筹管理,2003年县财政从上级教育转移支付中统筹安排了143万元配套资金,今年从上级教育转移支付中安排了73万元的配套资金,但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这些资金远远还不够,尤其是校舍的经常性修缮和附属设施建设以及课桌凳等设施的维修缺少资金来源。
(3)教育现代信息化建设工程缺乏资金来源。市教育局和财政局已全市统筹装备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工程,我县一期95万元仅仅按低标准装备县属学校,而且还负债,第二期已开始装备,截止200年2月底,共负债103.18万元。农村中小学校实行“一费制”后,因资金有限,根本不敢考虑推行教育现代信息技术工程,这样必然影响教育现代化进程,影响九年义务教育的快速发展。
(4)教师个人工资政策性补贴县财政未作预算内安排。由于县财政困难,全县农村中小学教师政策性补贴40元、县属学校政策性补贴等78元均未作预算安排。
2、对学校的“三乱”时有发生。
(1)财政仍统一代扣多项经费。如工会经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失业保险费等。
(2)报刊杂志摊派。许多报刊杂志是上级发文下达征订任务,领导召开会议再三强调要征订,有些是与学校有利害关系的部门,不征订关系难协调,工作不好开展。尽管去年全国开展治理整顿报刊杂志,但收效有限,许多学校不堪重负,而真正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报刊杂志却无钱征订。
(3)检查、罚款不断,教育环境不够优良。尽管市委、市政府已作出决定,坚决制止教育“三乱”行为,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但县内少数部门仍未执行,凡到学校检查,少不了罚款收费,严重影响了学校教学秩序。
3、“普九”工作面临新的困难与压力。
近两年来,由于受自然灾害和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的影响,我县部分农民家庭经济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甚至出现暂时困难,无力支付义务教育基本费用。虽然我们加大了教育扶贫力度,多渠道筹措教育扶贫资金,努力使每一个贫困学生受完义务教育,但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薄弱,农民收入偏低,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加上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思潮的影响,一些家庭法制观念淡薄,只顾眼前利益,迫使子女弃学打工,以致初中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影响着我县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实施。
4、教师队伍不适应教育需求。
(1)教师结构矛盾突出。
一是专业结构矛盾,如英语、计算机教师紧缺;
二是年龄结构失调,老教师比例偏重;
三是初中教师严重不足。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教师待遇低,本科以上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免试录用去年仅招录到四人,甚至连师专的专科学生好的也到外地任教了。高薪聘请,我县中小学校也没有这样的实力,这样下去县内教育质量的提升令人担忧。
(2)教师队伍不够稳定。偏远山区的中小学教师不安心山区教学,总想往城区钻;优秀骨干教师外流现象严重;外系统外部门向学校借教师较多,既占编又占岗,影响教学,有的乡镇未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也未向县委、县政府报告,擅自作主向学校借教师。
(3)少数教师业务素质偏低,继续教育缺乏资金。我县农村小学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民办转公办或聘的代课教师,他们中只有极少数受过专业教育,大部分是凭借自己日积月累的教学经验开展工作的,相当一部分教师教法陈旧,观念落后。教师队伍整体存在着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知识面窄的问题。面对新形势下的素质教育,面对改革后的义务教育新课程,他们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为人员紧张和学校经费紧张,他们几乎没有机会参加业务培训和到外地听课学习。
5、农村中小学教师住房和学生宿舍紧张。
因宿舍的紧缺,导致教师走教,学生走读,师生疲于奔命,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同时因学校无人长年护校,使校园各项设施难于管理。
三、建议
1、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
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落实各级政府的责任。加大投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在税费改革中,要确保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不低于改革前的总体水平,并逐步有所增长,实现“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的“三保”目标。对当前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可采取分头包干的办法,中央财政包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财政包省级贫困县。
一是适当提高“一费制”学校收费标准,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正常运转。
二是农村费改税过渡性教育转移支付应转为长期性的措施;上级教育转移支付要将县属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纳入其中。
2、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
要有效遏制“三乱”,关键还在执行上级文件,要在落实上下功夫。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文件精神,规范对学校的各种检查。任何部门到中小学开展检查、收费、审计等活动,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学校有权拒绝。一年只检查一次,查出的违法违纪款项一律不能缴走,属于乱收费的,由学校全额退还学生家长,属其他性质的,全部留给学校作公用经费。对工会经费和失业保险要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不留缺口。取消教育调控基金。不硬性下达报刊杂志征订任务。要禁止任何部门和单位到教育系统借用教师。同时建议市属学校在未经过县教育主管部门同意的情况下,不能随意到县里的学校招聘教师。纪检、监察、物价、审计等部门对学校检查应统一安排,一年检查一次,由纪检牵头,并要经过上级批准,坚决杜绝向学校乱收费、乱摊派的行为。
3、确保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政府行为到位。
要进一步强化组织职能,加大工作力度,积极营造良好的氛围,增强社会各界优先发展教育的意识和法制观念。高度重视农村初中辍学现象,强化监督、检查、指导,依法实施对适龄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全过程的管理,强化“保学控流”措施,使控辍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少年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为的经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
4、建立向农村流动的教师调节制度。
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关键要有一支优秀的农村教师队伍。要实行教师“轮岗制”,引导和鼓励具有相应教师资格人员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镇定期服务制度。出台鼓励教师到边远山区任教的优惠政策,比如,提高工资待遇;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一级教师职务的,应当有在乡村中小学任教两年以上的经历等。
5、提高待遇,稳住教师。
在保证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政府可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在县城、乡镇政府所在地或农村中心集镇兴建教师公寓或教师住宅小区。设立专项资金,加快教职工住房建设步伐,鼓励教师集资建房,并落实各项优先、优惠政策,对教职工住房建设用地,在充分利用学校现有非教学用地的基础上,确需新增用地,应采取无偿提供或低价划拨的方式予以解决,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生活城镇化,使他们安居乐教。妥善解决好教师的就医、保险、养老等问题。吸收农村教师中的优秀代表入党,参加各级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大力宣传农村优秀教师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待遇留人,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要加大农村中小学学生宿舍的建设力度,多方争取资金,建设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改变学生走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