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乡村脱贫致富状况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乡村脱贫致富状况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乡村脱贫致富状况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企业联村、干部帮户”活动的总体部署,近期,在担任镇村村主任助理期间,我对该村的经济情况进行了初步调研,通过走村访户、与镇驻村干部及村干部、部分群众座谈了解,掌握了该村的一些实情,加深了对“三农”问题的认识,结合该村实际,对如何帮助村脱贫致富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村基本情况

镇村位于镇南部,与镇相距约1.5公里,东与谭家桥村为界,南与观音溪油房沟村相邻,西与葛村相连,北与高兴村接壤,全村耕地面积1834.8亩,其中稻田1294亩,山土540亩,退耕还林1602.45亩,人均耕地面积约0.6亩。该村9个社,916户,3046人;5个党小组,55名党员。该村目前没有规模产业支撑,群众以传统水稻、小麦、柜桉、经果林等种植业为主,2009年该村人均收入为2853元,低于全市农村人均收入2421元,属省定贫困村。

(一)基础设施现状

该村基础设施建设还在发展阶段。2007年硬化公路4.5公里,修建便民路12公里,新修村级公路4.3公里。主要为通往镇政府和邻村、邻镇的通乡、通村公路。

(二)经济发展现状

现在的村是由原来的村和福兴村合并而成,该村是镇最大的一个村,面积大,人口多。合并前的村离场镇较近,居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好,合并前的福兴村,离场镇较远,地势较偏僻,村民生活条件相对较差。该村村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农作物以及部分劳务输出,没有其它经济收入。养殖业发展滞后,只能满足村民基本生活需要。

1、经济结构单一。该村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等。

2、产业规模较小。该村目前种植柜桉650亩,经果林200亩;有养殖大户两户,其中养猪100头一户,养5000只家禽一户。其他的养殖业零星分散,没有形成规模,肉牛、生猪、畜禽主要以家庭饲养为主。

3、劳务为农民收入主渠道。据走访了解,家庭收入的主要构成

一是劳务收入,

二是粮食和经济作物收入。

劳务输出占全村人口数的30%左右,主要在外地从事供电线路架设、建筑施工等行业。

(三)村级组织运转情况

该村办公场所是租借的海军希望小学校舍,村支部和村委会运转基本正常,“两委”班子成员具有一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村支书为镇干部下派担任,党组织活动基本正常,党员能按时交纳党费,积极参与党组织各项活动,在群众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上级党委、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能够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据对该村数十户农户走访了解,对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计划生育政策、地方惠农政策,大多数农户都表示满意和支持;目前该村没发现信访苗头,社会局面和谐稳定。

二、贫困的主要原因分析

(一)水资源缺乏阻碍了经济发展。村二社、三社位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上,有村民240户,人口600人左右。特殊的地质地貌结构使这两个社土壤涵水性差,地表水存不住,水利工程少,水资源奇缺。由于三社地理位置高、二社处于滑坡地段,都无法实施红层找水工程,人畜饮水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其中80%以上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基本上是“靠天吃饭”,一遇天旱,村民饮水十分困难。因为饮水难,农民的身体健康、生产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群众因为缺水而无法进行高效农业生产。因为长期缺水,村民田地缺少灌溉,农作物产量低,成为两社绝大多数村民家庭贫困的主要原因,能用上方便清洁卫生的水,成了此地几代人的期盼。村、镇班子曾多方、多渠道寻找水源,但皆因地理位置特殊未果。

(二)老百姓对发展致富缺乏信心。

一是老百姓没有走出传统农业的禁锢。对上级党委政府发展经济、建设小康的方针、政策理解不到位,不少群众对发展村集体经济对自己有什么好处,以及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祖祖辈辈都是“自己的家靠自己建”、“自己地靠自己种”,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够吃就行。存在“各家自扫门前雪”的思想,发展村集体经济是村干部的事,与己无关的思想。走访中发现,至少有一半以上老百姓还没有找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他们对全面小康基本没有什么概念。

二是没有找到走出贫困的突破口。有的因为缺乏资金,即使有一技之长,有致富的意愿和想法,但力不从心。有的不仅贫困,而且没有任何技术特长,只有在自己的土地上进行传统耕种,收入甚微。村虽有部分在外地打工的人,但大部分外出打工者因为文化程度低,多是作一些以出卖体力为主的劳务工,其务工收入只能维持孩子读书、支付农业生产费用、供养老人等日常生活和全家人的基本医疗费用。虽有个别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老板,但其思想意识还没有达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高度,目前该村还缺乏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经济能人,大多数农户仍然过着依靠传统农业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三是对如何开拓市场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信心不足。村领导班子也曾谋取过新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发展路子,比如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创业,招商引进业主投资兴业等,但皆因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投资环境差而收效甚微。

(三)发展集体经济缺乏载体和基础。村在过去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基本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缺少土地这一载体,发展集体经济显得困难重重,特别是该村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十分困难。

(四)农业生产体系不完善。农业生产受传统农业影响大,技术引进开发力度不够,产业开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生产操作规程,现有的种养产业大部分管理粗放,生产力水平低,生产条件落后;农产品、经果林品种品质不优,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没有市场竞争力。

三、帮助村脱贫致富的设想建议

通过驻村实地调研,我收获颇多。不仅了解到当前老百姓生活中所面临的困难,更看到了广大农民在中央作出新农村建设决定鼓舞下的那种潜在的动力和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巨大热情,特别是镇政府、村支部已初步酝酿、谋划好发展村集体经济、使百姓脱贫致富的宏伟蓝图更让我受益非浅。但要脱贫、要致富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既要充分考虑该村的实际情况,更要一步一步地逐个破解制约该村发展的难题,要按制定的帮扶方案有针对性、有计划地组织实施。因此,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村进行帮扶:

(一)制定近期帮扶规划,解决最迫切的难题。

1、修建村级活动室,建好老百姓致富的后方阵地。村级活动室是村干部与老百姓的连心室,是开展便民服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重要阵地。针对村无村级活动室的具体情况,在2010年,由对口帮扶的市级部门和企业共同出资10万元为该村新建一个面积为100平方米的标准的村级活动室。并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工作职责,落实运行机制。同时,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实现村级活动场所功能互补、一室多用和服务多元化,充分发挥村级活动室的作用。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通过科技培训课堂、专题讲座、科普宣传栏、现场咨询等形式,开展政策形势、市场经济、农业科技、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宣传和技能培训,使村级活动室成为村民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的“中心”。

2、送科技知识到村,搞好农民科技水平,增加农业效益。知识和创新是托起致富的希望。对口帮扶部门要衔接劳动、农业、林业、畜牧等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地开展一些农业知识、科技致富知识与适用技术的培训工作,并送培训到村。通过对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农业结构调整、经果林栽植管理、畜禽养殖等知识培训,让老百姓掌握1-2门实用技术,改变陈旧耕作方式,利用科技知识发展农业,感受到科技致富的真正含义,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通过适用技术培训推动全村科技进步,进一步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质,实现依靠科技进步,将创新思路与适用技术有机结合,全面开拓村民科技致富思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以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二)制定长期帮扶规划,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1、实施饮水解困工程。解决村民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是实现土地盘活利用,村民脱贫致富的关键,也是当前面临的一大难题。近日,经对口帮扶村的市委统战部、市旅游局、市海事处、市计生指导站、华兴建筑公司等单位多次深入实地调查,发现解决二、三社饮水难问题的唯一途径是只能从距离7公里、落差500米的河道引水。经咨询,如果通过修建提灌站的方式将水引到二社和三社,由于水源与用户之间落差大,需建三——四级提灌,工程资金巨大,这种方式只能放在下一步作为长远规划来实施。

因此,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应分步进行。

第一步,在生态保护上下功夫,实施封山育林,对全村境内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控制人为因素造成水土流失,修建防护墙、防洪坝,确保水源蓄水量,提高水源水质。

第二步,争取利用两年(2011-2012)的时间,先解决人畜饮水问题。通过管道直接送水到村民家中,据估算,此项工程需安装7公里左右的PU管,投资约6万元。对口帮扶单位要多方筹集资金,将这一迫在眉睫的惠民工程办好、办实,让村民吃上安全、卫生、放心的自来水。

第三步,对口帮扶单位要协调水利等部门,将村纳入农村安全饮用水项目的主要对象之一,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帮助修建提水灌溉工程,从长远上彻底解决村民用水难问题。

2、实施产业帮扶工程。

一是发展壮大养殖业。发展养殖业,是当前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剩余劳动力的有效方法。在发展壮大现有养殖户的同时,适当扶持发展新的养殖户。可选部分人年轻、接受新知识快的村民特别是党员作为新的发展对象,开展以扶持资金、传授技术、提供信息等为主要内容的结对帮扶活动。镇党委、政府可出台了一系列养殖业优惠政策,在资金、土地、良种、技术推广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对口帮扶单位在发展资金上给予扶持,同时帮助邀请畜牧兽医和水产部门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培训养殖户,免费发放培训资料,切实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和管理能力。充分利用村级“远程教育”播放点,组织养殖户收听收看“远程教育”课程,学习周边地区养殖典型经验,树立养殖致富的信心。新发展的养殖户致富后,又可通过他们再发展新的养殖户,通过一帮一的方式,把村养殖户集中起来,组建养殖专业合作社,实行信息上互通、技术上互带、资金上互济,供、产、销一条龙,保证养殖业收入稳定,让村民真正达到依靠养殖增收致富。

二是管好护好经果林。村现有柜桉650亩,由于柜桉有较强的吸水功能,该村本来就水资源缺乏,不适合继续发展;有经果林200亩,主要以柑橘、桃树为主,由于该村的地貌和水源问题,发展情况不理想。通过了解,现在的村民在如何管护经果林、提高产量和品质上缺乏科学知识,所以帮扶单位要在科技知识上给予帮扶。对口帮扶单位要帮助邀请农业、林业部门派技术员到栽植现场指导农民科学栽植,搞好栽后管护,并进行相关知识培训。同时,请技术人员到现场调研,探讨找寻适合该村种植的新的果木、苗木品种,帮助村民找到一条靠发展经果林致富的道路。

三是帮助做好劳动力转移。据了解,市华兴实业有限公司经理王仕荣是该村带头致富的标兵,并且该村还有从事线路安装的一些外出务工人员,我们要切实利用该村这些现有劳务市场资源,结合市内其他建筑业、线路安装等企业资源,组织做好该村村民线路、建筑等行业上的劳务输出,实现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民工实施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方面,组织该村人员参加、两市每年开展的农民工培训,同时采取送培训人员、培训知识到村的方式,提高村民致富的技能和综合素质。

3、实施惠民政策帮扶。通过编印惠民政策宣传手册、举办惠民政策宣讲、办好村惠民政策宣传专栏等方式,让老百姓了解、掌握国家、省、市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认识国家目前发展的大好形势,帮助村民更好地运用这些政策解决困难、促进生产、改善生活,从而拉近党群干群之间的距离,增强村民加快发展致富的激情,达到创建和谐社会、和谐村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