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低碳经济发展现状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在年召开的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上,总理以负责任的大国身份,向世界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承诺,意味着我国从此进入了低碳时代。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一种绿色经济模式,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在技术方面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多个行业,其实质是通过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新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以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最大的经济产出,保护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生态和气候环境,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临近尾声、“十二五”启动在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要求,把建设成为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宜居的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必须紧紧抓住当前宏观形势给优化产业、调整结构、加速发展所带来的有利时机,以发展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切入点,探索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使全市经济发展质量明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显著增强,产业和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一、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低碳经济,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推进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要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必然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实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追求。市是能源输入型城市,能源需求严重依赖外部,能源结构主要包括:原煤、洗精煤、焦炭、天然气和电力等。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市各项资源开发项目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陆续开工,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在能源需求总量增长的同时,出现了能源自给率逐年下降的趋势。年全社会综合能源消费量1300万吨标准煤,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为3.58吨/万元;污染物排放强度工业废水20.44吨/万元低于全国平均值,COD0.0066吨/万元是全国平均值的0.92倍,,SO20.0357吨/万元是全国平均值的1.28倍和烟尘0.0114吨/万元是全国平均值的0.95倍。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缓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而且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二)推进低碳经济是提高城市环境质量,加快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重视民生,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城市建设,结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和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活动,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对城市环境进行了大规模集中整治活动,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市品位和档次明显提升,经济社会事业有了较大发展。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等一系列荣誉。年,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达到95.13%,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利用率82.43%,医疗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93.78%。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2.3%。年,11个国控、省控监测断面中8个达标,小峡口出境水质由过去的重度污染改善为轻度污染,水质得到较大改善。截止9月30日,市空气优良率为90.5%,较上年同期上升6.1个百分点。其中:今年6、7、8、9月连续4个月空气优良率达到100%。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自加压力,启动创建国家文明城市和创建环保模范城市,作为今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力的突破口,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可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生态破坏,减轻环境污染,改变市民消费模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提升城市生态文明的水平。
(三)推进低碳经济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低碳经济作为一种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是相对于传统的、以主要依靠燃烧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资源为能源,以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为特征的高碳经济发展方式而言的。低碳经济主张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发展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资源为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建立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市经济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很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的挑战。当前我市的经济建设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处于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时并进的阶段,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节能减排的形势严峻。如果我们不推进低碳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会出现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发展难以为继的窘迫局面。发展低碳经济、培育绿色产业已成为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的根本途径。低碳经济作为一次产业革命,对经济的发展必然是开创性的,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机遇。目前,我市正在积极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打造青藏高原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进一步提升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龙头作用,这就要求必须抓住这轮发展机遇,在促进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中赢得更大的主动,发展低碳经济将是我市“十二五”期发展的重点。
二、我市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我市市情看,实现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的转型将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还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尚未完全形成。由于低碳经济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广大市民对低碳经济还比较陌生,阻碍低碳理念的推广;我市一些企业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初步进入到低碳经济领域,但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及前景认识不足。这说明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要社会方方面面协同推进,共同努力。
二是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短期内迅速得以改变。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工业化的持续推进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都会对以煤、电、天然气等为代表的能源产品产生巨大的需求。此外,从能源消费结构看,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未来的发展中仍将维持较高的比重,从而进一步拉高CO2的排放强度,我市在解决环境污染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所面临的形势将十分严峻。
三是历史形成的产业结构很难在短期内得到有效地调整和改变。是全省的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期望很高,环境监管压力大。三川一河的河谷地理位置,生态环境脆弱、空气稀薄,环境容量小。同时,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力培育支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继续推进“工业强市”,城市环境容量和生态环境压力增大。近年来,我市产业结构虽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善,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仍较为突出。经济增长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冶炼、建材、铝业的发展,而具有低能耗特征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比重偏低。
四是市承担着全省68%的二氧化硫和44%的化学需氧量削减量。总量控制与污染减排工作后劲不足,完成“”总量控制与污染减排指标任务艰巨。同时,“十二五”污染减排将增加氮氧化物和氨氮两项约束性指标,污染减排压力进一步加大。
五是建筑工地、道路、裸露地面扬尘等产生的二次污染和居民燃煤、机动车、餐饮油烟造成大气污染呈现复合型污染特征,尤其是冬季逆温静风天气带来的影响最为明显。市机动车汽车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日益严重。城乡周边地区燃煤面源污染十分突出。
六是随着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居住人口增加,由于城市建设历史欠账,现有污水管网覆盖率低,不能做到全收集。同时,近年来城市郊区茶园餐饮业的发展造成的污水直排现象日益严重,对湟水河(段)水质影响较大,对湟水河水质影响较大,水环境治理形势严峻。
三、转变发展方式推进低碳经济的对策建议
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战略性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我市实际,把推行低碳经济模式与促进资源节约型城市转型有机结合起来,多措并举,共同推进。
一、以政策为引导,建立推进低碳经济的机制。在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法规的基础上,以节能减排为核心,制定一系列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利用的政策,如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探索建立环境资源有偿使用的市场调节机制,建立和完善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绿色信贷、环境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制定和实行低碳财政税收融资等优惠政策。加大财税对淘汰落后产能、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环保产品推广的支持。
二、以优化产业结构为重点,发展低碳产业。一是采取严格措施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总量。三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污染、低能耗“两高两低”产业;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向产业链高端集聚;用高新技术改造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降低GDP的碳强度。四是切实淘汰落后产能,加大重点工业企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工程,彻底淘汰工艺落后、污染严重、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
三、以节能减排为抓手,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着力抓好重点节能减排工程。做好冶炼、焦化、水泥等重点耗能行业的余热余压综合利用。确保钢铁、石化、电力等行业烟气脱硫工程稳定运行。加快污水处理厂和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加大湟水河(段)排污口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提高污水收集能力;切实落实好工程、结构、管理三大减排措施,强化节能减排的管理、监督和执法体系,构建节能减排工作的长效机制。突出节能减排指标的刚性约束力,建立问责制度,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的考核和责任追究,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四、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龙头,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利用模式,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广清洁生产。积极探索融生态产业链、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为一体的低碳经济园区,合理规划经济开发区各园区企业结构,将原料生产企业和初级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生产企业有机组合、相对集聚,推进物流和能源流动转换,拓展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空间。建立社会废弃资源的回收体系,采取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建设的市场化运作模式,进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和废旧资源的多回收利用与再制造,少填埋少焚烧,解决城市固体废物污染问题。
五、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为方向,构建低碳能源供应体系。加大开发利用我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依靠技术进步不断降低利用成本,逐步提高低碳能源在能源中的比例,使之成为未来能源需求的重要补充。重视低碳交通的发展,加强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建设形成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和谐的道路体系;发展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加大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提高机动车燃气普及率;做好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为机动车环保准入、环保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在解决春、秋两季秸秆焚烧环境污染的同时,引导和鼓励农村居民发展沼气,解决好农村能源问题。
六、以低碳环保理念规划和建设城市,提升城市发展质量。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和生态环保规划。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碳汇,为推动低碳重建提供环境承载。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动绿色交通、建筑节能等,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最低的生态成本、最小的资源代价科学规划、科学发展。同时,继续加大生态林建设,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加碳汇林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七、以宣传教育为手段,倡导低碳经济下新的社会生活方式。,利用电视、报纸、影像等各种媒介,宣传普及气候变化和低碳经济的知识,使广大公众全面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好处,增强节能减排和低碳消费的先进理念,自觉改变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和出行方式。通过政府引导、全民参与、总结推广现代生活中的低碳生活方式与措施,点滴汇流、最大限度减少碳的排放。为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