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特色果业发展统计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特色果业发展统计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特色果业发展统计调研报告

一、果业发展情况

(一)总体情况及特色基地类型面积

我县在果业生产中强化果业种植结构调整,使各类果品不断向优生区集中。积极推广“四项”关键技术,大力实施优果工程,突出发展葡萄、杏、桃等时令鲜果和地方特色品种,全县形成了北部沿山葡萄、苹果,中部灌区时令鲜果和澳洲青苹,南部泾河沿线枣、杏、梨等名优特水果3个果品基地,合理种植早、中、晚熟品种(比例为10:20:70)。在果业发展上依托龙头企业壮大优势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截止年,我县为张裕公司发展酿酒葡萄15000亩。目前,全县果树面积18万亩,优特新杂果面积14万亩(其中苹果4万亩、葡萄2.5万亩、杏3.5万亩、桃2万亩、梨2万亩、枣2万亩、其它1.7万亩),年果品总产13.5万吨左右,产值达2.4亿元,农民人均果业纯收入400多元。全县有果汁加工企业3个,果品批发市场7个,销果经济人员1000多人,果品冷藏库6个,储量1.2万吨,标准化示范园20个,农民科技人员800多人,果品农村经济组织13个。我县被省政府评为省级优质时令水果基地县。

(二)发展形势

1、有利因素。我县远离工业区,工业污染少,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南部台塬和北部沿山地区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特别适合发展杏、葡萄、枣等多种杂果,中部灌区土层深厚、质地疏松、灌溉条件方便,是桃、梨、澳洲青苹等果品的优生区。随着我县以杂果为主的果品区域布局的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水果面积和产量将稳步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我县劳动力资源丰富,生产成本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果品价格优势较强,党的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成为各级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国家在建设投资、财政支出、银行贷款等方面都要向农村倾斜,支持力度前所未有,这将极大地鼓舞和调动广大果农发展果业特色经济的积极性。县委、县政府把果业列为全县经济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不断加大酿酒葡萄等果品基地建设,推进产业化经营,也为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和政策支持。

2、不利因素。我县果区大多冬春干旱,盛花期晚霜时有发生,夏季多发冰雹,灾害性天气对果品生产影响较大。园艺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农民素质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县还没有建立专门的果农培训机构和体系,果农整体素质较低。同时部分果农小农意识严重,市场观念淡薄,组织化程度低,与市场环境下果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不适应。

二、发展规划

—年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果业产业化建设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揽果业发展全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果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实施标准化生产为突破口,发展壮大张裕公司、怡科公司等龙头企业,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推进产业化经营,带动果业现代化发展,努力实现果业强县目标。

(二)发展原则

1、发挥优势原则。立足我县果业实际,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市场环境及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进一步促进果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2、市场导向原则。立足国内外两大市场对果品多样化、多层次、优质化的需求,用现念和手段组织生产与流通,创建品牌,全方位提高我县果品的市场竞争力,突出发展杂果,把特色杂果做精、做细、做优。

3、产业化开发原则。立足果业整体开发,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构建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提高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4、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产业发展与资源保护并重,数量与质量并重,经济效益与社会生态效益并重,实现果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三)发展思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指导,以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全省时令水果大县和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提升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加快转变果业增长方式,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目标任务

到年,全县水果总面积达到20万亩,其中苹果3万亩,葡萄7万亩(其中酿酒葡萄6万亩)、梨1.5万亩、杏2万亩、枣2万亩、桃2万亩、柿、李、樱桃等其它时令特色水果2万亩。果品贮藏能力达到10万吨,其中气调、冷藏能力达到2.5万吨,加工能力占到水果总产量的40%,年鲜果外销6万吨。在果业发展重点村建立专业合作社50个,建设标准化示范园30个,面积10000亩,建设白王、口镇、蒋路、龙泉、王桥酿酒葡萄“一乡一业”乡镇,王桥屯杨桃,白王齐家寨、蒋路张沟、龙泉龙源、王桥北峪酿酒葡萄,桥底官苗、中张张佰姚杂果,太平陈员湾杏,太平骆村、桥底沟而上苹果等“一村一品”专业村10个,全县农民人均果品纯收入达到600元,增长8%,净增200元。建成全省优质果品生产和加工基地,把果业做成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三、工作措施

(一)加大投入力度

1、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和果农投入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组织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培训推广,良种苗繁育引进、示范园建设、中介组织培育和市场开拓等重点工作。

2、加快对果业专业合作社投入,抓好现有的果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步伐。

3、加大优势果品基地建设投入,突出抓好苗木和基础设施建设。

4、加大绿色果品基地建设投入,大力推广无公害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

(二)加快推进产业化建设

1、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实行局长负责制,进一步强化对果业工作的领导,做好生产、贮藏、加工、流通和销售等方面的综合协调与管理工作,园艺站围绕果业发展搞好技术、信息等服务工作。按照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加快组建各类果业协会或商会,提高果业组织程度。鼓励果农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乡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经济组织,积极开展技术、农资供应、病虫防治、产品销售等服务,逐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2、建立健全龙头带动体系。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名牌产品等,采取兼并、联营、参股、租赁等多种方式实行低成本扩张,在种苗生产、果品销售、加工等方面发展。

(三)加强营销流通手段

1、建立果品交易流通平台,为果品批发交易提供服务。在果品重点乡镇建设一批果品产地批发市场,在县城的果品批发市场设立绿色果品交易区和精品果品交易区。

2、加强产后处理。主要包括采后商品处理生产线、冷藏、气调贮藏设施、冷链运输设施以及果品系列深加工及循环综合利用。

3、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国内市场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采取开办直销窗口、设点经销、发展连锁超市、果行代销等方式,有计划、有组织地扩大销售网络;国际市场以绿色果品基地建设为载体,通过加强出口果园注册认证,提高质量安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施开放经营,巩固泰国、新加坡等南亚市场,使果品稳步走向国际。

(四)加大产业基础建设

1、提高果品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果园生产管理投入,不断提高果农素质,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大“四项”关键技术推广,使果品质量上一个新台阶,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快推进绿色果品基地建设,大力推行市场准入制。

2、发展龙头企业,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不断扩大龙头企业规模,增强带动发展能力,增加果品贮藏能力,延长销售期,加强果品产后精细化、商品化处理,使企业与果农之间形成良好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生产、加工、销售紧密结合,稳定营销市场。

(五)加大产业改造力度

1、加强良种苗木引进繁育。按照发展需要,建立繁育苗圃,加快引进优新品种,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加强品种的审定、推广工作,保证生产发展和苗木更新的需要。

2、基地建设。包括标准园和示范园两部分,标准园建设包括果园道路系统、水利设施、改土整地及标准化生产体系等,示范园建设除包括果园基本建设外,还包括节水灌溉系统和无公害生产体系等。

3、果品质量安全监测。质量和安全是影响果品贸易的两大关键因素,急需尽快建立起我县果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对产地环境、投入品、检疫性病虫害、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元素等进行有效监控。在果业局建设果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在果业主产乡镇建设果品质量安全检测站(点),选择部分重点果业合作社或协会建设果品质量安全检测点。

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建设技术创新、市场服务体系和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六)加强信息化建设

1、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设备、技术以及各种现代传媒,建立内联基地和企业、外联国内外市场的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逐步延伸到果区农户,不断提高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为生产和经营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以信息化促进产业化。

2、在果业局建设果业信息服务中心,在果业主产乡镇建设果业信息服务分中心,在果业重点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建设果业信息服务站点,及时收集、分析、国内外、省内外果品生产、管理、贮藏加工、果品交易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方面的信息和政策,为果农、中介组织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

(七)加大科技投入

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等科技力量,整合现有的科技资源,建立健全专业性强、产学研相结合的县、乡、村三级科研和推广体系,在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及标准化等方面加强科技攻关,促进成果转化,实现果业整体上台阶。

1、强化果农技术培训。坚定不移地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以及各项配套技术,扩大示范,认真组织实施科技培训计划,完善培训手段,建立以县级专家为主要师资力量、各级专业人员为传播力量、广大果农为受训对象的长效培训机制,注重果农实用技术素质的提高,兼顾经营理念、市场知识、信息技术、政策法规等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培训效果。每年培训果农1万人次,尽快使全县果树种植户都有1名技术明白人,每百亩有一名技术骨干10名技术能手。

2、加快绿色果品基地建设。搞好规划,切实做好绿色果品认证的组织实施和监管工作,通过科技手段重点解决好农药残留、植物膨大剂使用等问题,强化病虫害、产地环境和投入品监控和管理,尽快建成4万亩绿色果品基地,提高果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结合农村能源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带动农户养畜,果园种草,实现果畜良性互动,全面发展。

3、进一步优化果树品种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新优品种的引进、繁育、示范、推广,建立“栽培一代、试验一代、储备一代“的品种格局,从品种上抢占果业发展的制高点。

(八)提升知名度创建新品牌

1、加强“果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监管工作。按照《果品地理标志产品标准》组织果农进行生产,选择具有一定实力、市场信誉好的专业合作社,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开展创名牌活动,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提高果品商品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果品包装管理,规范包装,加强果品产后清洗打蜡、分级包装等商品化处理,严厉打击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等不法行为。

3、强化行业自律。通过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加强果品企业和果农的行为自律,维护果品形象,引导全行业建立诚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

四、重点任务

(一)优化生产布局,调整品种结构,稳步扩大规模

1、苹果:按照“扩大优生区、稳定适宜区、限制非适宜区”的思路,到年,北部沿山和南部台塬优生区面积占到苹果总面积的75%,海拔600—800米地区重点发展晚熟和中晚熟优质鲜食苹果,建设1万亩绿色苹果基地,海拔400—600米地区重点发展早中熟鲜食苹果和加工专用苹果,建设2万亩加工果基地。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加快老园改造,发展新优品种,推广无病毒种苗,使早中晚熟比例调整为10:20:70,全县面积稳定在3万亩,产量达到3万吨。

2、葡萄:主要在北部沿山的白王、口镇、蒋路、龙泉、王桥、兴隆、桥底等乡镇建成相对集中连片的酿酒葡萄生产基地,适度扩大面积,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订单农业”,推广优质高效标准化栽培管理,提高产业化水平。到年,酿酒葡萄和鲜食葡萄面积分别达到6万亩和1万亩。

3、杏:在泾河以南的太平、高庄塬区重点发展太平红杏、金太阳杏等品种,依托果业协会等合作经济组织,为果农搞好产前、产中、产后一系列服务,适度扩大面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推广标准化载培管理技术,提高果实品质,加强宣传,树立品牌。到年使面积达到2万亩,产量2.1万吨。

4、枣:在太平镇建设鲜食枣基地;在北部沿山的王桥、白王、口镇、蒋路、龙泉建设鲜食加工兼用枣基地,大力推广规范化生产技术,提高单产和质量,加强鲜食贮藏保鲜技术的研究,发展加工业,扩大外销。到年,全县红枣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2万亩和1.8万吨。

5、梨:泾河沿线和中部灌区,有一定基础的乡镇重点发展酥梨,黄金梨、水晶梨、中华玉梨、绿宝石等品种,适度扩大面积,加快品种结构调整,推广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到年,使早、中、晚熟品种比例逐步调整到5:20:75,面积稳定在1.5万亩,产量1.6万吨。

6、桃:主要在三渠、云阳、泾干、燕王、永乐、崇文等乡镇建设优质桃基地,积极引进和推广早、中熟优良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到年,使早、中、晚熟品种比例调整到5:10:85,面积和产量分别达到2万亩和1.8万吨。

7、柿子、李子、樱桃等时令特色水果。在城镇郊区和气候环境独特的区域建设一批时令特色水果基地,重点发展柿子、李子、樱桃等。大力实施标准化栽培,提高质量,扩大销售。到年,面积发展到2万亩,产量达到1.5万吨。

(二)大力实施以“四项”关键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优果工程,不断提高生产水平

逐步建立健全技术推广体系,加强优果技术的引进、研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加大各级各类示范园的建设、认证和投入力度,示范引导,典型带动,稳步推进生产水平提升。加大对技术培训的投入力度,采取印发资料、办技术培训班、选送进修、脱产培训等方式,县、乡、村三级技术队伍建设,确保每户果农有1名合格技术明白人,为新优技术的推广和生产水平的提高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到年,全面实施优果工程,优果率达到75%以上。

(三)着力培育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在鼓励现有果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水平,拓宽市场的同时,着力扶持果品采后处理、包装、冷藏、贮销及加工等龙头企业,重点培育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以鲜果营销为主的流通型龙头企业,加强果品营销体系建设,逐步扩大市场占有率。到年,使全县果品加工增加值比现在翻一番,鲜果贮藏能力和采后商品化处理率达到总产量的60%,其中冷库、气调库贮藏能力达到12.5%。

(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精心打造果品品牌形象,全面推行信誉卡制度,实行质量承诺,不断提高市场信誉,扩大市场空间。按照“网络化、连锁化、规模化”的发展思路,采取开办直销窗口、设点经销、果行代销等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扩大销售网络,力争到年我县水果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比年提高15—20%,以绿色果品基地建设为载体,通过加强果园注册认证,提高果品质量安全,增强与果品企业协调合作为途径,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实施开放经营,不断巩固和扩大市场。到年,我县果品鲜外销量达到6吨。

五、重大项目及布局

项目是规划的延伸和支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我县果业发展将着重抓好基地建设服务体系、质量安全检测体系、果品产后处理和果品流通体系建设,促进规划目标实现。

(一)基地建设

重点建设旱腰带地区酿酒葡萄基地,配套进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高效标准化酿酒葡萄示范园建设,带动项目区群众脱贫致富;突出发展名优特新杂果,在泾河沿岸建设大枣、肉杏、酥梨基地;泾河一线及西北台塬建设加工专用苹果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纯正优质的加工生产原料,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基地建设包括标准园和示范园两部分,标准园建设包括果园道路系统、水利设施、改土整地及标准化生产体系等,示范园的建设除包括果园基本建设外,还包括节水灌溉系统和无公害生产体系等。

(二)服务体系建设

重点建设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信息服务体系、市场服务体系和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1、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主要从事果业生产、流通加工等技术的创新研究,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攻关研究和试验示范,组织全县技术骨干的培训交流和果农培训,在城区建设县果业技术创新中心,在重点乡镇建设果业技术服务站。

2、信息服务体系。主要是及时收集、分析、国内外、省内外果品生产、管理、贮藏加工、果品交易等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各方面信息和政策,为果农、中介组织和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包括建设县果业信息服务中心,在果业主产乡镇、重点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建设果业信息服务站等。

3、市场服务体系。建立果品交易平台,为批发商提供果品交易信息和功能服务等。在重点乡镇选择建设一批果品产地批发市场,在城区的果品批发市场设立绿色果品交易区和精品果品交易点。

4、组织制度创新。重点是加快发展果业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果业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一是抓好县级果业协会建设,协助政府开展行业管理、保护和技术交流,加强行业自律。二是在果业基地重点乡镇扶持建设一批发展较好的果农协会,组织果农进行果业生产和果品销售,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发展环境。通过调整财政支持农业支出结构,制订财政支持优势果品发展的政策,设立果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果农的支持补贴。

(二)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水平。强化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加速推广“四项”关键技术以及各项配套技术,扩大示范,力争到年全面推行,每年培训果农1万人(次),尽快使全县果树种植户都有1名技术明白人。加快绿色果品基地建设,通过科技手段重点解决好农药残留等问题,强化病虫害、产地环境的监控和管理,结合农村能源户用沼气工程,建设“果、畜、沼、窖、草”五配套生态果园,实现果畜互动,良性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新优品种引进、繁育、示范、推广,进一步优化果树品种结构。

(三)建立健全领导组织体系,确保健康发展。实行县乡两级行政负责制,强化对果业工作的领导。果业部门要做好果业生产、贮藏、加工、流通等方面的综合协调与管理工作,果业技术服务机构要围绕果业发展搞好技术、信息等服务工作,加快各类果业协会建设,提高果业组织化程度,鼓励果农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乡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技术、农资、病虫防治、果品销售等服务。

(四)树立产业形象,提高市场信誉

鼓励支持名牌创建活动,加强果品产后商品化处理,通过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加强果农的行为自律,维护果品的信誉,引导建立诚信意识,塑造果业诚实守信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