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钨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钨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钨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我县地处省西南边缘,位于我国重要的南岭成矿带东段,县境西北部山脉受燕山期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世界著名的钨矿床,自德国牧师邬礼亨在西华山首次发现钨到1918年大量开采,钨产量和质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中国钨矿业的鼻祖,始有“世界钨都”之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在我县设立了个中央直属矿山企业,开始了规模化开采,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共和国矿业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与此同时,县属矿山企业在随后的几十年来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企业转制和民营企业的出现,我县矿业经济不断发展。以钨为主的采掘、精选、加工、冶炼、贸易等矿产业税收比重已占全县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显而易见,钨产业已主导着我县的工业经济命脉,历来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一面旗帜。近年来由于受钨资源枯竭、金融危机和税收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调整等影响,直接制约了这一维系我县财政收入增长的支柱性财源,导致我县钨产业税收减少,而且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其它产业还无法撼动钨产业这一基础地位的情况下,高度重视钨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和财源建设,显得极其重要也是当务之急。

为此,县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根据今年县人大常委会工作要点的安排,邀请部分常委会委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于年3月至5月对我县钨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县政府工信局的情况汇报,到财政、国税和矿管等职能部门调查了解;走访伟良钨业、隆鑫泰钨业、东宏锡业、鑫盛钨品厂和森本新材料公司等加工冶炼企业;深入龙威和宏达矿业等采掘精选矿山企业实地调研,召开了县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部分矿业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就我县钨产业现状和今后的发展听取各方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矿产资源储量及开发利用现状

(一)矿产资源种类及储量

我县境内已发现的矿产资源有90种,境内矿化面积30平方公里,大小矿脉3000余条,其中金属矿以钨为主,伴有锡、钼、银、铜、铅、锌、铋、铍等,非金属矿主要有石英、钾长石、石灰石、白云石、瓷土等。大型矿床2处(钨锡矿1处、钨钼矿床1处)、中型矿床8处(钨矿床2处、钨钼矿床2处、钨锡矿床3处、稀土矿1处),钨的累计探明储量34.2万吨,其中县属钨探明储量7.6万吨;县属锡探明储量2.7万吨;其它金属矿产累计探明储量7.1万吨。全县钨保有储量(金属量)15万吨(包括省属钨矿),98%钨矿探明储量集中在大中型矿区,主要分布在我县西北部山区。

(二)钨矿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我县有矿山21个(钨矿山20个、铜矿山1个),开采区26个(其中省属矿山9个、县属矿山17个);5家钨冶炼企业(隆鑫泰钨业、伟良钨业、金城钨业、海创钨业和盛发矿业);县属钨精选加工企业24家(其中规模以上17家)。年生产加工能力为:钨精矿3至5万吨、仲钨酸铵(APT)2.2万吨、钨粉5500吨、碳化钨粉3000吨,实际产能约为30%至40%。

钨精矿的年产量为:省属四大钨矿年产钨精矿7000吨、县属矿山4000吨、外购12000吨,全县钨精矿的总产量基本上在上述范围内波动。

二、钨产业在我县经济中的地位

钨产业是我县传统支柱产业,它历史悠久声名远扬,一直是为我县经济发展做出非凡贡献的产业,它成就了我县的工业经济,也是全县利税贡献最大、致富人数最多的行业,在我县工业经济和县域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钨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县钨矿资源的勘查、开发、利用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钨产业的发展,不仅为国家作出了十分突出的贡献,也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1949年至2009年,县生产钨精矿35万吨,占全国同期总产量的12.7%,为国家提供利税24亿元,对国家的价值贡献达44亿元。但我们也看到,钨业在为国家工业经济承担原始积累和我县工业经济支撑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总结起来,这些问题主要有:

(一)钨矿资源渐趋枯竭,财税收入明显减少,影响着可持续发展

我县的钨资源经过一百多年的开采,已进入钨资源枯竭期。中央驻县四大钨矿企业经国家批准均转制,县属两个国有矿山也在2003年转制。目前,的钨资源保有储量15万吨(金属量),按现有开采进度,预计到2025年基本采尽。由于实行配额开采(国家对实行7000吨的配额),年开采总量受到严格控制,加之开采成本进一步上升,增减又受国家钨业政策和市场价格等影响。2009年、2010年价格处于高位,由于受此影响再加上税收政策调整和自身应变不利等因素,导致钨产业税收跌落到谷底,仅有1亿元左右,占财政收入的比重由之前的60%以上减降到26%。而其他税收难以弥补矿产品拉下的缺口,所以,连续3年财政收入无增长。

(二)钨产业缺龙头带动,产业链短效益较差,产业发展层次不高

我县钨企业虽多,但规模不大、水平不高。76家有证加工企业中,有71家停留在毛矿产品配比上,经营方式基本是现炒现卖、买空卖空。各企业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状态,彼此之间缺乏合作与沟通。企业的一些经营者眼界不宽,存有抱残守缺,“宁为鸡首、不为牛后”的思想,不思进取、小富则安、不想联合重组、或左顾右盼、或畏首畏尾,影响做大做强,致使目前产业仍是小、散、低、弱的局面,形不成产业龙头,发挥不了规模优势;从产业发展的延伸程度来看,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矿业结构不合理,生产原矿企业多,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产业链短。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缺少高技术含量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矿产品高精加工到应用产品,还是一片空白,整个产业开发还处在行业的底端。矿产精深加工产业链上不来,产业发展层次不高,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令人担忧,产业转型升级还任重道远。

(三)钨业环境污染严重,污染治理难度加大,影响我县和谐发展

开采后的废弃砂石冲入河流,导致河床抬高。章江河、满埠河、浮江河、山南河、五里山河、荡坪河、大龙山河、漂塘河、杨梅河、下垄河等严重淤积,长度达258公里,冲毁和淤积农田6.1万亩,淤积渠道130公里;选矿废水直排,严重污染环境,污染区河水中多种重金属元素和悬浮物严重超标,矿山开采损毁土地面积1.338万亩、林地面积16.2万亩。每年因采矿而砍伐林木材2000立方米,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面积4695亩,水土流失面积达18万亩,矿山剥离和破坏土地面积已达9.96平方公里。采矿导致的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地表稳定,塌陷、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8个地质灾害高危发生点所引发的次数达15个,涉及9个乡镇,64个行政村,840个自然村,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生命安全。

多年来,我县对浮江河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投入了2800多万元,成效明显。但由于砂石堆积量太大,2009年“7.3”特大洪灾时,砂石卷土重来,前功尽弃。

(四)矿业监管缺力度,行业服务不够到位,税收流失较大

一是矿山探采秩序不够规范。存在采富弃贫掠夺式开采,层层分包或转包开采,越深越界开采现象时有发生。

二是矿产品监管缺力度。受利益驱动,钨砂近年来走私严重,既有本地采矿外地缴税开票现象,又有伴生矿不做帐等问题,造成税收流失。

三是行业服务不够到位。存在政府优惠政策的出台滞后,政府对企业在政策的制定和信息的传导中存在企业不理解和信息交流不畅等问题。在行业协会方面,也存在协会活动不够,未能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

四、钨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抓管理出效益,引导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要立足于利用我县的钨资源优势和由此形成的市场配置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钨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财政增收和社会和谐。

1、紧紧扭住源头不放松。俗话说“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钨行业税收减少,不可否认,一方面受市场和税收政策调整所致,但另一方面与我们的监管不够有直接关系,大量砂子肆无忌惮地走私、本地砂子外地开票、外地砂子带票进来,不但引不来税,反而自家税都保不住。因此,抓好资源监管和税收管理,是当前乃至今后我县钨矿资源渐趋枯竭这一严峻形势下至关重要的工作节点。各部门和单位要切切实实履行监管职责,充分发挥矿产品稽查队、矿产资源稽查大队、矿产品服务站和税务稽查队的作用,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严格执行“关于完善矿产品实物查验工作实施办法”、“县矿产品税收管理办法”和“宽进严出”措施。为了加强矿产品稽查队和矿资源稽查大队作用,建议在矿产品稽查队和矿资源稽查大队成立矿业公安警务室,既维护矿山企业秩序又严厉打击非法矿业活动行为。

2、环境污染要整治。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既给我县创造了工业经济的辉煌,也给我县带来了环境污染的后患,尤其是改革开放民营企业大量涌入矿产资源的开发以来,由于对环境保护管理的相对滞后,致使环境已经或正在遭受到破坏,成为人们的切肤之痛,已成为我县不稳定因素之一。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促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平安的重要内容之一。要督促企业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开创我县钨矿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新局面。如果说企业主在创业之初没有过多资金和精力用于环境保护,抑或人们的重视程度不够的话,那么,如今企业主已完成原始积累有了资源开发所带来的丰厚利润,正享受着高端消费之际,应当饮水思源,切不可不思回报,做有损大多数人利益的事。有关部门要切切实实负起监管之责,对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等证照不全的采矿企业,要责令其停止生产行为,并依法予以查处,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严重污染环境、未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矿山企业,尤其是层层分包、转包、分窿开采的承包人,要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予以关闭。

3、切实做好矿产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矿业是我县工业经济的主导产业,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钨矿资源渐趋枯竭,矿产资源储量将不断减少。因此,必须要牢固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全面贯彻实施矿产资源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加强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制止采富弃贫、采易避难行为。要在资源开采,加工等环节建立节约的管理制度。一是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二是继续开展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专项治理整顿,坚决制止乱采滥挖;三是加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逐步建立矿产资源储备库,增加资源补给。

(二)抓服务出效益,引领产业发展

要立足于政策引导,扶持措施、协调服务、考核督办,全面引领产业发展。

4、实施大产业发展战略,加强产业集约发展,延伸产业链。立足于做大做强我县钨产业,加速资源、资金、技术的战略重组。加大矿产资源整合力度,进一步促进钨产业向有资金、有技术、有管理、有市场的大企业、大集团集中。要充分利用市场运作、政策激励、税费杠杆等措施,引导矿产企业走规模化、集约化扩张之路。改变矿产企业小而杂、多而乱、行业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链短、深加工企业无资源吃不饱局面。按照有保有压、以大并小、以优并劣原则,推动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由大企业采取补偿,整体收购或优势互补强强联合经营等方式进行整合。要把发展精深加工作为资源利用的战略主攻方向,激活内力,借助外力,引进有实力、有技术、有先进管理方法的战略投资者,推进资源整顿整合和产业升级。提高我县钨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

5、加大协调服务的力度。一是要坚持不懈地执行县领导和有关部门联系重点扶持企业制度,深入企业调研发现问题,通过召开现场会和生产经营调度会等形式,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解决诸如:用水、用电、用地、火工、融资、纳税、治安、就医、就学等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二是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协调。要通过召开会议、下发文件、座谈、举办联谊会和通报会等形式,让企业及时了解政府信息,促进企业间交流互动,沟通信息,寻找合作机会,不断增进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三是支持企业成立联合会、协会等行业交流平台,鼓励企业间强强联合、组建钨信用共同体等模式开展合作,互利互惠,实现自我发展。

6、强化政策措施,转变服务观念,营造优良环境。一是要通过教育培训、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多种途径,努力造就一批有敏锐战略眼光、有强烈开拓精神、有管理创新能力、有远大追求抱负和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提升企业家综合素质;要引导本地企业家由原来注重外延的做大规模,向注重人才、科技创新、品牌效应和核心竞争力等内涵式的发展跨越。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政策激励措施,要在目前各地竞相争夺资源实际情况下,时刻关注周边县市和本地资源流向,及时和有效地出台奖励办法,奖励办法应坚持时效性、连续性原则。对外购矿产资源企业、纳税大户、委托加工经营形式、矿产资源内销企业等给予奖励,尤其重奖外购矿产资源企业,吸引外地矿产资源向县内聚集,防止带票入境和本地矿产资源外地开票,造成税收流失。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从政策上、体制上、机制上激励企业培养和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项目经理,着力培育一批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工程项目人才、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应将钨产业发展工作纳入我县工业经济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中,明确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单位责任,以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三)抓拓展增效益,深化财源建设

7、实施以钨为主,带动其它有色金属开发利用。我县的钨矿具有多伴生矿特点,除钨外其它有色金属如:锡、铜、银、钼等也具有一定的储量。我县在注重钨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应当发展多元化产业,要注重二个“两手抓”,既要抓钨产业的做强做大,又要抓其它有色金属产业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既要纵向抓钨产业的拉伸延长,又要横向狠抓其他有色金属的精深加工和管理工作。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实施以钨为主,带动其它有色金属开发利用,要防止其它有色金属走私,造成税收流失。要大力发展其它有色金属产业,应在政策上给予倾斜,资金、技术上给予支持,项目的引进上有所侧重。

8、实施关联带动,充分挖掘钨都文化。切实加大谋划力度,充分利用和注重保护“钨都”品牌,积极申报“国家地质公园”,筹建钨都展览馆,着力挖掘百年钨都悠久的矿业历史文化内涵,加强钨等有色金属旅游产品的开发,启动文化观光,大力推介“钨都之旅”,打造“西华山国家地质公园”品牌景区,使旅游业发展和钨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9、实施钨产业结构升级,打造钨专业市场。在已推进的钨资源基地与钨产业园区对接的基础上,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打造县大型钨专业市场,实现钨产业园与钨专业市场对接,以产业支撑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以开放促开发,以合作促发展,致力于培育特色市场,探索走一条工业立县、市场兴城的良性发展之路,(在“钨资源基地与钨产业园区对接的基础上,实现钨产业园对接钨专业市场”)。要以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积极推进“以钨专业展列馆、钨产品专业市场、钨行业机械设备及冶炼辅料专业市场、钨产品的研发中心与论坛会展交流中心、钨专业市场商业服务中心为运营主体,即一馆两场三中心为大型钨专业市场主体运营架构”,使之成为功能完善、产业鲜明、信息汇聚的新型大型钨专业市场,构筑起以钨专业市场为龙头、钨产业园为龙体、钨矿基地为龙尾的龙形经济发展格局。

文档上传者

相关期刊

资源与产业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教育部

住宅产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科技和产业

部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