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解读执政能力的七个理论概念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解读执政能力的七个理论概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解读执政能力的七个理论概念

今年6月29日,同志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围绕着党的执政能力问题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资源等主要方面。”不久,在8月22日的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同志在他的发言中又加了一个“执政环境”。以上这七个范畴,有好几个是在我们党的权威文献中第一次使用。对这七个基本范畴,我们可以进行以下的解读

执政理念。中国共产党是由谁赋予权力的?是代表谁执掌国家政权?执政的目的是什么?为谁谋利益?服务于谁、听命于谁?宗旨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应该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执政?应该怎样来构建我们的执政体制、从事我们的执政活动、规范我们的执政行为?应该怎样来巩固我们的执政基础、维护我们的执政地位?所有这些,都是执政的理念,亦即执政的宗旨、目的、价值取向和指导思想问题。有正确的理念,才会有正确的行为。所以,通过对执政问题的研究,确立科学的执政理念,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纵观党的理论,可以说,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已经包含很多丰富的内容,如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宪法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和“执政为民”,同志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等,都清楚地表明了我们党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执政基础。基础二字,不言自明。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基础,一切无从谈起。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说明了基础的重要性。执政的基础到底是什么?首先应该是人民基础。只有人民的拥护、人民的授权、人民的支持,我们才可以执政,也才可以执好政。人民群众,是我们执政最重要最宝贵的基础。在人民这个基础中,我们还可以区分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群众基础等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一性质也就明确界定了我们党执政的阶级基础、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

除了人民基础之外,执政是否还有一个法律基础问题呢?由于现代社会是一个法制社会,我们的治国方略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所以,我们执政权力的取得和行使,包括执政的全部行为,都必须有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必须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就要把全部执政的行为建立在宪法和法律的基础上。所以,执政的法律基础是不可忽视的。

执政方略。方略,大政方针和战略策略也。执政是全局性的根本大事,当然就要有全局性的眼光、全局性的思维、全局性的方针和全局性的谋划。执政依靠谁、为了谁、服务谁,这是方略的问题;建立什么样的制度和体制,按什么样的规则和机制运行,这是方略问题;执政干什么,抓哪些问题、做哪些事情、怎样去做这些事情,这是方略问题;对内怎样巩固政权,对外怎样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维护本国的国家利益和主权、安全,这也是方略问题;怎样把握世界大势,紧跟时代潮流,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这更是方略问题。

着眼于这些宏观大局,谋划执政的大势、大事,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掌握执政的主动权,比较顺利地实现我们执政的目标和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实行的一些重大战略,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执政的方略。如“三步走”战略、依法治国的方略等等。

执政体制。体制一词,我们已很熟悉。经济有体制,文化、科技、教育有体制,政治也有体制。从执政的角度来说,政治体制也可以称作执政体制。体制,建立在基本制度之上,是基本制度的实现形式。体制与制度既相联系,又有差别,它们共同构成我们执政的制度框架。执政,必须在这样一定的制度和体制框架内进行。

比较起来,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推进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一直是我们推进民主进程、加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同样要在体制上下功夫。建国55年来,我们已经确立了执政的基本制度,但具体的体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执政方式。在体制的基础上,执政还有一个方式方法问题。用什么样的形式、什么样的手段、什么样的方法具体执政,效果不一样。计划经济时期,一切都高度集中,用行政命令的办法执政管理,党政不分、以党代政,即所谓“一元化”的领导。党管了过多的不该管、也管不了管不好的事情。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之后,简单的行政命令不行了,至少不能全用行政命令的方式了。法律的方式、行政的方式、经济的方式、协商的方式、契约的方式、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等等,都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性地加以应用。

所以,我们强调,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不能包办代替,管得太细。党中央更是明确地提出依法执政的要求。在很多情况下,需要用法律的手段来调节矛盾、管理社会。老的方式,管用的继续用,不管用的就要及时舍弃。能用什么新方法的,还要及时创新,使用新方法。随着执政方式的不断改进,我们的执政水平也就会逐步提高。

执政资源。生产要有资源,生活要有资源,办什么事情都要有资源。执政当然也不例外。没有资源,就无法执政。哪些是执政资源?用列举法,强大的阶级基础是资源,人民的信任和拥护是资源,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是资源,社会的风气和价值观念也是资源。宝贵的历史经验是资源,光荣的历史传统也是资源。

资源,是以许许多多的方式存在和发挥作用的。它们是我们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宝贵资源。我们一定要充分珍惜它,恰当地使用它,精心地保护和爱惜它,使这些资源发生充分的效能,但也不要造成无谓的浪费和损失。不仅要利用资源,还要更多地创造资源、扩展资源、积累资源,使我们执政的资源不断涌流,永续使用。

执政环境。执政是运用政权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活动,但这种活动不是在真空里进行的,它总是处在一定的环境之中。这种环境有国内的,也有国外的。研究执政环境,改善执政环境,是我们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政理论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国内来说,我们要加强物质文明建设,创造一种宽裕的经济生活环境;要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创造一种稳定和谐的政治生活环境;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生活环境。

在国外来说,我们要准确把握国际形势发展的大趋势,因势利导,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和国际文明的新秩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外部与内部,双向互动,相辅相成,我们执政就能更加顺利,就能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