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开拓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境界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坚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其相互关系出发,科学地认识人的本质和发展等问题,重视人的自由、价值和权利,强调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把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开拓了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境界。
把经济社会的现代化同人的现代化有机统一起来
邓小平同志不仅十分重视物质技术层面的现代化,重视社会体制和运行机制层面的现代化,而且十分重视作为社会认识主体和实践主体的人的现代化。
实现“四个现代化”与实现人的现代化都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邓小平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强调发展是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的统一。据此,他指出:集中力量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的主要任务,“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都应当而且必须以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为基础。同时,必须高度重视人的现代化,重视人的发展问题。没有人的现代化,中国的社会现代化也不可能顺利进行。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中国的现代化不仅要有发达的物质文明,还要有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和人的全面发展。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因此,必须注重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只有这样,我们的事业才大有希望。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必须高度重视人的主导力量。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也是评价和判断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客观标准。根据这一马克思主义原理,邓小平同志认真总结国内外的经验教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他说:“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离开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的富强、人民生活的改善,革命就是空的。”针对过去那种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平均主义的分配机制等严重束缚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情况,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大胆地、坚持不懈地进行改革,高度重视人的主导力量,通过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体制,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扫清道路。在邓小平同志看来,人是生产力的基本因素,并且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离不开宏大的、高素质的建设者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群策群力,同心同德,不懈奋斗,这是我们一切工作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的一切工作,都应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把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统一起来,把发展生产力与满足人的需要统一起来,把作为手段的人与作为目的的人统一起来,这是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发展理论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人的现代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人的现代化,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邓小平同志深刻分析和阐述了新时期人的发展问题,明确提出人的现代化的根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努力培育有崇高理想的社会主义新人。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在一些人的心目中模糊了、淡薄了、动摇了。邓小平同志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强调,必须大力培育有理想的社会主义新人。他指出:“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在邓小平同志看来,物质条件对革命和建设很重要,但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因此,越是实行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越要做好培育和造就有崇高理想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件大事。
努力培育有高尚道德的社会主义新人。邓小平同志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地包含着人的道德水平的提高和全社会的道德进步。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基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要求,着力塑造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社会主义新人。为此,一要坚持社会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反对极端个人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是邓小平价值观的核心。在当代中国,必须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之间的矛盾,强调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社会利益。二要坚持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相统一的人生价值观,反对拜金主义。邓小平同志认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为创造富裕、文明的生活方式,实现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双重满足而奋斗。他指出,我们当然应当重视人的物质利益的满足,承认“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这决不是提倡各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奋斗,决不是提倡各人都向‘钱’看”。如果人们都把一切思考、动机和行为指向物欲的满足,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即使成功也没有意义。三要坚持无私奉献、艰苦创业的人生价值观,反对享乐主义。以个人为社会和他人贡献的多少还是索取的多少来衡量人生价值,这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道德观与其他道德观的根本区别。邓小平同志始终把人对社会的贡献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基本尺度,并身体力行。针对社会上存在的追求个人享受、讲排场比阔气、奢靡之风和铺张浪费等现象,他指出:“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只发展生产而不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当然是不对的,但不发展生产而要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也是不对的,而且是不可能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必须“发扬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
努力培育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来源于社会实践又反作用于社会实践,强调文化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高度重视革命的文化对于革命的实践的重要作用。面对世界范围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重视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强调必须努力培育有知识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人。他说:“我们要掌握和发展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各行各业的新技术新工艺,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并且在上层建筑领域最终战胜资产阶级的影响,就必须培养具有高度科学文化水平的劳动者,必须造就宏大的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他还提出了“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关于教育、科技乃至整个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提出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其他各方面文化建设的指导原则。
努力培育有严明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历来提倡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最重要的是有理想、有纪律……要搞四个现代化,使中国发展起来,就要有纪律、有秩序地进行建设。”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要实现四个现代化,没有理想是不行的,没有纪律也是不行的。在自由与纪律的关系问题上,针对社会上出现的一些背离四项基本原则的思想和现象,邓小平同志指出:“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两者是不可分的,缺一不可。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他强调: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的自由不是无止境的,把民主与专政、自由与纪律绝对对立起来,盲目追求极端民主和个人自由,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正确处理纪律与自由、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培育有严明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才能在全党、全社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也才能有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不断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新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必须从人的历史的和现实的社会联系,从那些使人成为现在这种样子的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等生活条件来观察人和研究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每一阶段的人既在继承前一阶段的既有成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自身新的本质规定性,又在相对独立的该阶段上,为下一阶段更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本质规定性创造着条件。根据这一思想,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就是培育和造就“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并提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坚持自觉的实践智慧与自觉的实践能力相统一。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坚持自觉的实践智慧与自觉的实践能力相统一,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相统一,高度重视培育和提高人们自觉的实践能力。人的自觉实践能力,在邓小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位置。他认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就必须大力培养既具有自觉的实践智慧又具有自觉的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所谓自觉实践能力,是指人所具有的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适应并反过来自觉地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发展的能力,它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等。
坚持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统一。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根据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包括:改造主观世界必须反对封建主义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培养大批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改造主观世界必须反对教条主义和“左”的思想的影响,培养大批从中国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改造主观世界必须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解决好“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培养大批密切联系群众、同群众打成一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他还强调,改造主观世界是一件艰苦的、长期的事情,既要靠自身努力、自我提高,又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和约束,接受人民的监督,实现内因与外因的统一。
坚持实现个人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相统一。邓小平同志不仅十分重视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实现,而且把人的发展和人的价值的实现同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并对此作出了深刻论述。一是个人价值的最高体现在于自觉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作为社会成员的每一个人,必须正确处理个人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与人民利益和社会最高利益的关系,自觉地把个人发展同社会发展、个人价值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在邓小平同志看来,一个真正的自觉的人,“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而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二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社会发展原则与个人实现原则的一致性。人的发展和完善是社会发展和完善的结果,每个社会成员只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展自己,实现自身的价值。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生产力水平还不够高,物质财富还不够丰富,民主政治还有待完善,个人的发展及其价值的实现不可能不受到某些限制。因此,邓小平同志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高的价值标准只在于大多数人,在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