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力量的四次伟大整合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力量的四次伟大整合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力量的四次伟大整合

[摘要]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就是不断整合中国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积极力量为实现自己的伟大目标而奋斗的历史。在我党历史上,主要经过了四次社会力量的整合:一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对农民力量的整合;二是延安时期对知识分子力量的整合;三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城市社会力量的整合;四是改革开放时期对全中华民族力量的整合。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社会力量;整合

[中图分类号]D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487(2006)05—0012—03

作为一个政党,其发展的最基础条件是能够通过制定正确的纲领路线和正确的实践整合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把一切社会力量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也就是说,一个政党的发展,最基本的能力是善于争取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

我党从建党初期五十多名党员发展到领导十三亿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政党,一个极力重要的原因就是能够制定出正确的纲领、创新伟大的理论,不断对中国社会力量进行整合。所谓整合社会力量,就是通过符合实际情况的正确方式教育群众、团结群众,把社会力量转化为自己的力量。在我党八十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成功地对中国社会力量进行了四次伟大的整合。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不断扩大社会力量、巩固社会基础的历史;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我党不断整合社会力量,为实现党的伟大战略目标而奋斗的过程。

第一次:井冈山斗争时期,主要是对农民力量的整合

中国是一个工人阶级人数少、但战斗力强,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度。中国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唤起农民、团结农民、凝聚农民。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武装实质上就是穿上军装的农民。在大革命时期,虽然等已注意到农民问题的重要性,但从全党来说并没有十分注重这个问题。党对农民力量的整合,形成一条比较完整的农民革命的理论和路线是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党开始注重教育和改造农民,开始注重把农民改造到自已的队伍中。

注重用无产阶级思想改造农民思想。“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中国农民封建意识浓厚,文化水平低,自由散漫。。“社会组织是普遍地以一姓为单位的家族组织。党在村落中的组织,因居住关系,许多是一姓的党员为一个支部,支部会议简直同时就是家族会议。在这种情形下,‘斗争的布尔塞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写的这段话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井冈山农民的情况。

当时农民思想和农民习气主要是:单纯军事观点、流寇思想、军阀残余、极端民主化等等。针对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提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建军原则和“支部建在连上”的建党原则。特别是在1929年底召开的古田会议上,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党”的根本建党路线,注重克服和改造农民习气以及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最广泛地把农民改造到党的队伍中来。“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予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成功地改造以农民为主要力量的袁文才、王佐的部队就是一个范例。

进行。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而农民的基本问题又是土地问题。“边界土地状况,大体说来,土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在地主手里,百分之四十以下在农民手里。”就是要使封建土地所有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我党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土地革命。1928年5月,边界党的“一大”提出了“深入割据地区的土地革命”的重要政策,并成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具体领导土地革命运动。同年12月,亲自起草的《井冈山土地法》颁布,这是我党颁布的第一部土地法。经过井冈山到中央苏区三年多土地革命的实践,我党逐步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通过我党领导的土地革命,通过“打土豪、分田地”获得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j涨。当年写的诗句“收拾金欧一片,分田分地真忙”就是当年井冈山斗争时期土地革命的生动写照。

密切联系农民群众,坚决维护农民利益。井冈山斗争时期,党与农民群众始终保持着鱼水相依、血肉相联的密切关。系,始终形成了一种“众志成城”和“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强大堡垒。为了保护农民群众的利益,做到秋毫

无犯,专门颁布了工农革命军打仗、发动群众、筹款子的三大任务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的群众纪律。

总之,我党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开始注重整合农民力量,开始学会做农民工作。农民运动“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广大农民“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_使井冈山星星之火,形成革命燎原之势,最终使农村包围城市获得了伟大胜利,其意义确实深远。

第二次:延安时期,主要对知识分子力量的整合

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强烈的爱国心,但小资产阶级思想比较浓厚。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党的力量由长征初期30万人锐减到3万人。经过八年抗战,我党又发展到了121万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党审时度势,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任务,广大爱国的知识分子怀着一腔爱国热血,满怀抗El抱负,纷纷奔赴延安。延安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日圣地。

提出建立抗El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战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由阶级矛盾上升为民族矛盾。在这历史重要关头,我党适时地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战略。1935年8月,中共中央发表了著名的“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抗日救国。同年12月,党中央又召开了瓦窑堡会议。这次会议在进一步深刻分析形势和阶级关系变化的基础上,制定了党的策略路线。会议指出,不论什么人,什么派别,什么武装队伍,什么阶级,只要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都应该联合起来开展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在中国的统治,取得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保持中国的独立与领土的完整。党的这一伟大战略,顺应了亿万中国人民保卫家园,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强烈愿望和全民族抗战的时代潮流。这是抗战时期我党凝聚民心、整合社会力量的根本基础。

提出“开门建党”,努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把党建设成领导中华民族抗El的先锋队。瓦窑堡会议针对过去党内长.期存在的“关门主义”倾向,指出:“为了更大胆地适用广泛的统一战线,以争取党的领导权,党必须同党内‘左’的关门主义倾向做坚决的斗争。”为了适应新时期历史任务的需要,瓦窑堡会议决议还强调:“必须在组织上去扩大与巩固党。在新的大革命中,共产党需要数十万至数百万能战斗的党员,才能率领中国革命进入彻底的胜利”,“必须大数量的培养干部。党要有成千成万的新干部,一批又一批地送到各方面的战线上去。”瓦窑堡会议正确的建党路线的提出,使全党在各界开展了大规模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使全国抗日力量最大限度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开展,创办各种教育机构,团结教育广大知识分子。是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由于党内长期存在着脱离中国实际、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使党遭受过重大损失。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党中央于1942年开展了运动,其主要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整顿文风。其主要方针是“团结——批评及自我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在期

间,提出必须始终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抵制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人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对此“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以解决“思想入党”的问题。还号召广大知识分子与广大工农群众相结合,“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炼”,“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为了提高广大知识分子的思想水平,我党还成立了延安大学、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等学校。经过学习和贯彻党的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经过,广大知识分子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转变了思想观念,促进了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我党通过最大限度地团结、教育知识分子,壮大了党的力量,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并为以后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力量基础。

第三次: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主要对城市社会力量的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到城市;党的主要任务由破坏旧世界转到建设新世界、由夺取政权转到建设政权、管理城市。这是一个崭新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完成这七年中,我党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整合广大城市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团结城市人民为完成新任务而奋斗。

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建国前夕,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全会决议指出,党“必须用最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在领导城市人民斗争时,党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团结其他劳动群众,争取尽可能多的能够同我们合作的民族资产阶级分子及其代表人物站在我们的方面,或者使他们保持中立,以便向帝国主义者、国民党、官僚资产阶级作坚决斗争,一步一步地去战胜这些敌人。”这是我党在进入城市之前制定的团结广大城市人民、整合城市广大社会力量、管理和建设城市的战略方针,也是非常及时、非常正确的方针。

“不要四面出击。”1950年,党中央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战略方针。在会上着重指出:“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

在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关系方面,提出了“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所谓“有所不同”,就是国营经济是处在领导地位,它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经济都不同,要加以区别。所谓“一视同仁”,就是要按《共同纲领》办事,公私一样看待。明确指出,有些人认为可以提早消灭资本主义,实行社会主义,这种思想是错误的。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指出,缓和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也就是缓和了同工人阶级的紧张关系。私人工厂能开工,工人即不致失业。

在党派关系方面,指出,共产党和其他党派也应当实行“有所不同,一视同仁”的方针。无产阶级的党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党是有所不同的,但在待遇上,要“一视同仁”。

在团结知识分子问题上,指出,改造知识分子,不要过于性急。企图用粗暴方法进行改革的思想也是不对的。

在民族关系方面,指出,民族工作要谨慎地做,一个条件成熟了,其他条件不成熟,也不要进行重大改革。要训练少数民族干部。

关于整风问题,指出,整风也是为了团结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缓和阶级间的紧张空气。

最大限度地团结、改造、利用民族资产阶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是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力量。这个阶级历来具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性。“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这是一个历史的特点。”在这一时期,我党从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各种有效政策,最大限度地团结、改造和利用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建设力量,创造了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成功地实现了将资产阶级剥削者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顺利地完成了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四次:改革开放时期,主要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中华民族伟大力量的整合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到1956年短短的七年中,我党之所以能够须顺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城市社会力量的成功整合。但从1957年开展反右运动以后,不断进行了各种运动,特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发生的十年“”,阶级斗争扩大化,严重挫伤了各种社会力量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人到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党重新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国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就是不断推动、团结、整合全中华民族伟大力量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的伟大时期。这一次力量的整合超过了过去任何一个时期,其意义更为伟大,更为深远;其规模更为广阔、更为空前。笔者认为,在这二十多年中,我党充分整合中华民族力量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改革开放初期,平反一切冤假错案。党中央作出英明决策,果断地为在反右运动中被错误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平反;为“”中错误地打成“走资派”的老干部平反;为历次运动中遭到错整错批的人平反,极大地推动了广大群众改革开放的积极性。

第二个时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进行家庭联产承包的农村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力量充分地进发出来。

第三个时期,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开展的企业、金融财政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广大工人和各方面力量的积极性。进入到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整合各方面社会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目标更明确,思路更清晰,政策更到位。

一是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凝聚人民。整合社会力量,必须要有顺应民意的伟大目标。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必须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完全反映了亿万中国人民的愿望,代表了人民的心

声。

二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党和国家事业快速的进程中,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至关紧要”,“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对为祖国富强贡献力量的社会各阶层人们都要团结,对他们的创业精神都要鼓励,对他们的合法权益都要保护,对他们中的优秀分子都要表彰,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的十六大提出的这几句话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其实质就是要团结、整合全社会的力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三是提出要“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阶层的构成和社会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所以,新时期党的建设,要把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以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几点结论:

第一,执政党必须具备联系群众,凝聚人心、整合社会力量的能力。这是一个政党得以生存、壮大、发展的最基础的条件。指出:“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产生、发展壮大起来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党一天也不能生存。”善于团结、整合力量政党就兴,不善于团结、整合力量政党就衰,这是政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第二,执政党必须具备制定符合民心、顺应民意的纲领、政策和战略策略的能力。恩格斯说,党的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而外界就根据它来判断这个党”。凡是符合最广大人民意愿反映人民心声的纲领、路线就是正确的,反之就是错误的。而党的纲领、路线正确,获得了人民的拥护,政党就兴;党的纲领、路线错误,人民必然反对,政党就衰,这是政党发展的又一个基本规律。

第三,执政党必须具备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策略,不断与时俱进的能力。八十多年来,我党之所以能够始终得到中国人民的拥护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根据不同历史阶段的历史任务的变化而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战略策略,做到了与时俱进。这也是政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