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辅导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问: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对党的性质的表述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时过20年。党的十六大通过的党章为什么要表述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十六大党章的这个表述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深刻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党的阶级性与群众性的统—。
十六大党章为什么毫不含糊地强调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呢?这主要是因为,在21世纪,包括广大知识分子在内的中国工人阶级,仍然是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而且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推进,工人阶级不仅在质量上将大大提高,在数量上也会大大增加,从而使它的整体优势得到更好地发挥。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既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传统,又符合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当前,虽然由于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些工人的工作岗位发生了变化,但这并没有改变我国工人阶级的地位,而且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整体素质,发挥工人阶级的整体优势。因此,我们说党的阶级基础不能动摇,也没有动摇;不能改变,也没有改变。
十六大党章为什么又提出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性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新的丰富与发展。历史表明,我们党从来就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同时也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1935年12月,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的瓦窑堡会议决议曾经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中国共产党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1945年5月,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也曾指出,党章的总纲指出了我们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邓小平在党的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指出,我们党不仅应当成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应当成为中华民族先进分子的“集合体”。
80多年来,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党员队伍、党所处的地位和环境、党所肩负的任务,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面对新情况、新挑战,同志立足世情、国情、党情提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丰富了十二大党章中关于党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的表述,与时俱进地提出“两个先锋队”。它符合党执政后的党情,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拓展党的工作的覆盖面,有利于全党同志更加深刻地认识和落实党所肩负的历史责任,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万众—心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从原来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到新党章增写“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即由“一个先锋队”展开为“两个先锋队”,这并不是根本原则的不同,而是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始终如一的党的性质规定的逻辑发展。“两个先锋队”不但坚持了“一个先锋队”的特性,而且具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把“千千万万”的人民团结在党的周围,组成“浩浩荡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军,从而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事业。
问:为什么要把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答: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告同盟书》中曾使用过“核心”的提法,明确指出:“应该使自己的每一个支部变成工人联合会的中心和核心”。1957年也曾正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
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中国百年巨变得出的必然结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不辱使命,勇敢担负起了历史赋予的重任,团结并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种种艰难险阻,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地位、中国历史的方向和中国社会的面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全面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不仅能够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而且能够领导改革和建设取得胜利。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才能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因此,十二大党章关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表述,是对这段历史的正确总结和概括。
十六大党章把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改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根据实际发展的变化,对党的核心地位作了更加切合我们党和国家现实状况的科学表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人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在新时期的中心任务,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的新认识、新实践。十六大党章采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表述;科学地表明了我们党的一个重要主张:世界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各国的历史、经济、政治、文化条件是不一样的,各国人民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道路必然多种多样,没有也不可能有适合各国情况的统一模式。各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我国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领导核心。“小康”一词,源自《诗·大雅·民劳》中“民亦劳止,讫可小康”,《礼记》也提到了“小康”,它描绘了古人对宽裕、殷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是,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历朝历代都没有真正实现过小康的理想。只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后,小康才从理想变成了现实。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宣告中国12亿多人民的生活在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的同时,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概念,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党心民意,易于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有利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包括港澳同胞和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共同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贡献力量。它充分说明,今天我们比其他任何时候需要一个能够有效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反映、代表并协调社会各方利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并带领人们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强而有力的领导核心,而这个领导核心实践证明只能是中国共产党。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任何对党的核心领导地位的削弱、动摇甚至否定,都将导致政局动荡、民族分裂、国家解体、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的严重后果。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特别需要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也只有确保我们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和作用,才可能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问:过去党章中,一直提“一个代表”,即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次为什么提“三个代表”?
答: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公开声明自己是为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谋利益的。党的七大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十二大党章吸收了七大党章的这一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的党章都沿用了这一提法。
在进人21世纪的新时期,形势逼人,不进则退,我们党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党如何才能站在时代前列?同志经过深思熟虑,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共产党就是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三个代表”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或者说缺一不可。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可以说,先进生产力是基础和前提,先进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主体和目的。中国共产党50多年的执政经验表明。如果不能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就不可能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与“一个代表”不是替代关系,它也是我们党一贯坚持党的性质的逻辑发展。“三个代表”不但包含着“一个代表”。而且使“一个代表”更为具体、充实、完整,更加彻底地贯彻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宣布的,自觉代表“绝对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宗旨,充分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三个代表”既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指导原则,又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根本途径。离开了“三个代表”,党要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不可能的。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历史必然,是时代所需,符合党心民心。
问:提“两个先锋队”,是不是意味着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将被削弱?
答:中国共产党郑重声明自己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就旗帜鲜明的告诉我们,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绝不能被削弱。我们党强调阶级基础,决不意味着排斥其他阶级和阶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人阶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他们的共同理想和基本任务也是一致的,绝不能将增强党阶级基础与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党只有既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又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才能更好地代表人民利益,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
问:党如何才能当好“两个先锋队”?
答:第一,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执政兴国作为第一要务,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展的要求,教育广大党员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奋斗。
第二,要重点做好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壮大党的队伍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和骨干力量。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青年中发展党员。同时,要把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为党的路线而奋斗、经过长期考验、符合党员条件的其他阶层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第三,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要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要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党要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
第四,要坚持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必须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实行正确的集中,保证全党行动的一致,保证党的决定得到迅速有效的贯彻执行。要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在党的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要加强对党的领导机关和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完善党内监督制度。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要正确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坚持真理,开展党内思想斗争,修正错误。
问:十五大党章对党的最终目标的表述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而十六大党章改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为什么要去出掉“社会制度”四个字?
答:首先应当说明的是,十六大党章中的这一表述同十五大党章中的表述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要说到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在于去掉了“社会制度”四个字,而是相比较十五大党章,十六大党章对共产主义的几种内涵作了更加精细的区分,对党的最终目标的表述内涵更为丰富,也更加贴近于现实。
为什么这样说呢?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共产主义是有多层含义的,它不仅是社会制度,而且是一种思想体系和道德体系,同时它还是一种“现实运动”。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作用下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充分发展,阶级和剥削都将被消灭,人类社会将进人一个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思想、道德、文化巨大进步,生产资料和全部产品归全社会所有,按需分配的新的社会形态,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这个最理想的社会制度,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具有科学的理论依据,是共产党人为之终身奋斗和世代追求的最终目标,这始终没有改变。共产党人坚信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也反映了共产党人应有的世界观。不具有这一世界观,也就不能称其为共产党人。不仅如此,实现共产主义还是共产党人所追求的最高价值观,当一个共产党人确立起这种崇高理想和价值追求,那么他就具有了高尚的精神境界,他才能够说自己是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最根本利益。
把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还表现为它不仅是我们的终身所求,而且还表现为指导、规范和推动着我们每日每时的实际行动。党的二大首次制定章程明确规定:“个个党员不应只是在言论上表示是共产主义者,重在行动上表现出来是共产主义者”,这里所说共产主义运动,并不是说我们直接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就是到今天,我们党的现实任务也并不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那么,共产主义运动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实践。我们在党领导下所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都是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的实践。共产主义既是指的将来要实现的一种牡会制度,又是指的一种关于为什么要和怎样才能实现共产主义的思想以及为实现这种思想而进行的实践既共产主义活动或称共产主义运动。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是终极目标,但为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在共产主义思想指导下,一步一个脚印朝着这个目标迈进。
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并不是要把共产主义“具体化”。过去我们在认识上曾经把共产主义社会设想得非常具体,结果是设想得越具体,空想的成分就会越多,也就越会使人感觉虚无缥缈。未来社会究竟怎样,应当留给以后的人们去设计和争取;在现实中,我们更应当将共产主义看成是为之终身奋斗的长远目标,从现在就脚踏实地朝着这一方向去努力,通过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为最终消灭阶级与剥削不断创造条件。十六大党章对党的奋斗目标的表述,反映了我们党从近一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的实践出发,从这些年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出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实现共产主义的艰巨历史过程,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问:提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它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有什么关系?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这一奋斗目标的提出是有着充分依据的,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它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期盼、追求和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理想社会状态。它表现了我国人民世世代代对美好、殷实、自足社会生活的追求。近代以来,我国经受了严重的忧外患,争取中华民族的复兴,进而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小康社会就更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今天,这个理想仍然在激励着中国人民努力为之奋斗。所以,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这是它首要和基本依据。第二,它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的继续和深人。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根据这个发展战略,我们的目标是,经过两个10年的努力,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我们经过了20余年的奋斗,在告别20世纪之际,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人了小康社会,这标志着中华民族发展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这是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发展战略的延续,是对继续完成小康社会建设任务的深化和落实。第三,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现实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处于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但总体而言还是低水平的小康,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少还需要奋斗20年。另一方面,从国内外的形势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内改革开放也进入一个新阶段,在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前,只有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充分把握机遇,从容应对挑战。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无疑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进一步创造着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是迈向共产主义的新台阶。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看,社会主义阶段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又是将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发展程度不同的若干阶段之中的第一个阶段。他还提出这一阶段会很长,大约需要100年左右的思想。由此可见,“三步走”发展战略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则已经进人了这一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这既是向社会主义更高的发展阶段进军,也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迈进。
问:现阶段共产党员如何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而奋斗?
答:这首先要从我们党的纲领说起。我们党的纲领从来就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也就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终目标,实际上是指党为之奋斗的最高纲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还提一出了不同的近期奋斗目标,则是党的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党的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实施指明了方向,而最低纲领的实施则为最高约领的实现准备了条件。
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它需要具备各个方面的条件,需要有高度发达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需要有人的素质的极大提高和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还需要人与自然之间以及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高度和谐统一。因而,不能将共产主义的实现看得过于简单,它需要经历若干历史阶段,在每个阶段上,党都要制定和实施符合实际情况的具体行动纲领,即党的最低纲领。例如,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曾经制定和实施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又制定和实施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对于一千个共产党员来说,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共产主义者,永远坚持自己的最高纲领,决不能背弃党章中所规定的“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誓言。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空前艰巨的事业,在为实现最高纲领而英勇奋斗的整个历史过程中,始终都要脚踏实地地为完成党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最低纲领而进行艰苦扎实的努力。现阶段要“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把忠诚于党的最高纲领的理想和热情,转化为抓紧落实最低纲领的具体行动。正如同志在庆祝建党80周年大会上讲话中所指出:“全党同志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以高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鞭策自己,更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每一个立志要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并产党员,在现阶段只要脚踏实地地为实现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努力奋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奋斗,就是为建设共产主义的大厦在增砖添瓦,就是实现自己的最高理想的具体行动。
问:作为执政党,当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益,而不是对立和相互替代的。
一方面,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必要前提。党只有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自觉做到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思想,才能真正拥有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所必需的科学指南。80多年来,我们党从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这一本质要求出发,始终一贯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针,先后成功地走出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真正起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作用。任何时候,党一旦忽视按照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要求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可能因行动盲目而走向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反面。同时,党只有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自觉做到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奋斗目标,才能真正具有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所必需的政治远见和博大胸襟。否则,党就非但不能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而且还可能堕落为目光短浅、胸襟狭隘的庸俗的"政治派别"。对我们党来说,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坚持弘扬工人阶级的一切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先进品格,包括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等。这是我们党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最根本的思想道德基础。这就需要始终坚持按照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标准吸收党员,注意吸收全民族各个阶层的优秀分子入党,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进一步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
另一方面,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我们党真正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必然要求。党只有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代表全体人民和整个民族的利益要求,才能使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得以充分体现。如果忽视使自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利益的忠实代表,它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先进性质也会大打折扣,甚至有蜕化的危险。党只有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和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汲取精神营养,才有利于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政治本色。党只有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注意吸收全民族各个阶层优秀分子,才能充分发挥工人阶级先锋队所应有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当代中国,党要当好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最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好执政为民的问题,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还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不断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自觉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这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补益。前一个"先锋队"主要是指党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基础,是从阶级性的角度规定和支撑着党的先进性。后一个"先锋队",主要是从代表性的角度体现和拓展着党的先进性。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都要同时成为"两个先锋队",都要自觉坚持二者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
问:为什么要反复强调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能变?
答:“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这个命题,涉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基石的问题。列宁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第一块主要‘基石’是什么呢?这就是:无产阶级是现代社会中唯一彻底革命的阶级”。因为工人阶级是近代大工业的产物,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富有革命的坚定性和彻底性,能够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量。工人阶级的这种历史地位和作用,是任何别的阶级所无法取代的。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自己定为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始终坚持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如果否认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那就从根本上否认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存在的理由,否认了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因如此,在坚持党的性质这个根本问题上,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同各种机会主义进行着坚决的斗争。几十年来,我们党及其领导的事业之所以不断发展壮大,与我们党始终注意巩固自己的阶级基础,始终坚持按照工人阶级先锋队的要求建设党是分不开的。
应当看到,我们今天所讲的“工人阶级”的内涵已发生重大变化。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工人阶级与无产者、无产阶级是划等号的,他们是与大工业紧密相联,不占有生产资料、完全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劳动者群体。在当代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是处于领导地位。与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以工资收人和其他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组成的社会群体。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劳动方式的改变,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作为整体仍然是先进生产代表的事实。既便是那些从事传统产业的、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也还同样具有先进性。因为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价段,传统的大工业在目前的发展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就是高新技术产业,也需要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参与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至于目前出现的一些国有企业职工下岗的情况,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一方面,这种情况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作为先进阶级的历史地位,因为我们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占有生产资料,仍然是国家的主人。另一方面,下岗现象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中不可避免的,从本质上说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从长远来说,这种调整有利于工人价级整体素质的提高和整体优势的发挥。毫无疑问,随着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这种调整必将使包含高科技产业和经过改造提高的传统产业在内的中国先进生产力得到更大的发展,从而使工人阶级的先进性进一步发展,党的阶级基础不断增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推翻旧制度,工人阶级成了国家的主人,这只是工人阶级解放的第一步。工人阶级还必须依靠自己的政权,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使物质财富极大丰富;同时还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使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逐步进入每个人都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也只有到了那时,工人阶级才能获得彻底的解放。要完成这样的历史使命,需要经过相当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把工人阶级组织起来,并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只有其先锋队——共产党。工人阶级需要党,党也离不开工人阶级。这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结论。因此,在工人阶级历史使命完成之前,作为工人阶级争取解放的工具,党必须始终坚持自己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充分发挥领导作用。
问: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又允许其他社会阶层的人入党,这二者是否一致?党员成分与党的性质是什么关系?
答:应当讲二者并不矛盾。我们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表明党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由工人阶级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党员应当是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社会阶层的人不能入党,也不是说吸收这些人入党就改变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其他社会阶层的人只要能够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拥护党的纲领和路线,愿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具备了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条件,经过了严格的考察和考验,同样可以入党。
现在我们党把申请入党的对象扩大到社会各阶层和群体,并不意味着这些阶层和群体的所有人都能入党,就如同并不是所有的工人都能入党一样。我们要吸收的是这些阶层和群体中的先进分子。这一点十六大报告和十六大党章讲得很清楚。而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自觉地为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符合党员条件,是这些先进分子的共同特点,也是他们入党的所有必备条件。这样的先进分子进入党内,对于我们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保持党的先进性具有积极的作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二者并不矛盾,它们统一于坚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要求之中。
党员成分与党的性质到底是什么关系?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党员成分与党的性质有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党的性质。不承认这一点,就不是唯物主义者。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的社会地位对他的思想、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都会打上一定的烙印。党员成分常常被作为党的阶级属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正因为如此,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一直把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
但是,党员成分不是影响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不这样认识问题,就不能解释,为什么许多西方国家的政党尽管在很长时间内党员成分主要是工人,却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样,也不能解释,我们党在很长一个时期里曾出现过农民成分占多数的情况,而且党内还有许多出身于剥削阶级家庭的党员,党的性质并没有因此而发生改变的现象。
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判断—个政党的性质,特别是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主要看什么?“七一”讲话根据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党的历史经验明确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应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先进政党,反映在理论和纲领上,就是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把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党的纲领政策的出发点。并为实现和维护这个根本利益不懈地奋斗。
有了正确的理论和纲领的指导,党就成了一个共产主义的熔炉,把各种愿意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人锻炼成为合格的工人阶级先锋战士。在这方面,我们党有非常成功的经验。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把占党内多数的农民成分的党员和许多剥削阶级出身的党员培养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其奥秘在于我们党不是主要从成分上建党,而是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问: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具体发生了哪些变化?在变化的情况下,如何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发生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队伍不断壮大。今天我国的工人阶级已不限于传统的产业工人,它包括工人、知识分子、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机关干部等以工资收人和其他劳动收人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到2000年全国职工总数已由建国初期的800万,发展到近2.7亿。其中各种所有制及机关、事业单位共1.4亿,乡镇企业职工1.3亿。我国每年新增城市就业人口有100多万,他们中的大多数陆续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随着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当数量的农民不断转化为工人,外资投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都为工人阶级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第二,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知识分子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大增强了工人阶级的科技文化素质。现在不仅掌握高新技术的知识分子越来越多,就是工人群众知识化、技术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知识化和技术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工人阶级中脑体结合的劳动者的比重越来越大。第三,工人阶级过去的那种无产者的身份早已发生变化,其中不少人实际上正在变成有产的劳动者。这种变化即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也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向。
在新形势下,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通过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法规,确保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主人翁地位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得到充分体现。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障工人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群众利益方面的作用,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党联系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必须切实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积极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渠道。通过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调整分配格局,增加职工收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困难职工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照顾。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必须全面提高工人阶级队伍的素质。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工人阶级既要继承和发扬工人阶级固有的优秀品质,又要形成和发展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特征的新品质。为此,要用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广大职工,使他们掌握最先进的理论;不断进行工人价级先进性教育,使他们增强阶级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知识、技能和管理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和创造才能,加快工人阶级队伍知识化的进程。
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必须注意在生产、工作第一线和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需要指出的是,注意在“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是十六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高知识群体包括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证明;一个国家从事科学技术和教育工作的人力资源越多,这个国家的发展就越快;反之这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就很慢,就会在世界经济竞争中落伍科学家、专业技术人员、教育工作者是现代工人阶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量吸收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对于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问:如何做到既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又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答: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都是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依托。只有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我们党才能夯实自身的执政基础,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就是要使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先进性不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曹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就是要把包括新阶层在内的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这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
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不坚持阶级基础,无以立党;没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党就缺乏响力。我们党历史上一直十分重视这两个基础的建设。那么在新的形势下,又如何既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又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呢?我感到应从这样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要求,把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十六大报告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要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更好地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尽管我们说社会各阶层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在改革中各种利益关系、内部矛盾十分复杂,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工作,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把一切积极因素充分调动和凝聚起来。在具体工作中,既要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又要认真考虑和兼顾其他阶层、各方面的利益,既要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又要维护他们的政治、文化利益。
其次,在发展党民时,既要积极发展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干部分的先进分于,也应该把符合党员条件的社会其他方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这是十六大提出的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新要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并不是说什么人都能入党,也不是说只要提出申请就能入党。在具体操作上,要严格按照中央有关部门的规定审慎发展,决不可一哄而起。
第三,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共产党员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努力运用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团结和带领群众不断前进。要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取信于民,密切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还要认真研究我国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探索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把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贯彻到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