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

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广大农村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党的优良作风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扬。但伴随着劳动关系、分配关系、利益关系的调整和变更,一些影响、制约新时期干群关系的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红花镇也曾面临同样问题。一度时期出现群众大量上访,直接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红花镇党委、政府没有消极等待,而是敢抓敢管,连续四年无集体性上访,先后获得了“省安全文明镇”、“社会稳定先进单位”、“省、市文明镇”等一系列荣誉。为什么能取得这样成绩?他们的经验说明了什么?新时期农村干群关系还面临着怎样情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红花镇进行了专题调研,得到初步答案。

如何抓住关键问题,重塑新时期干群关系?经过调查研究,镇党委、政府认为:新时期农村干群关系呈现“三点一线”的新特点。“三点”:一是个别干部自身形象不佳是诱发干群矛盾的“磨擦点”;二是热点难点问题透明度不高是激化干群矛盾的“暴发点”;三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拆迁纠纷等是引发干群矛盾的“频发点”。“一线”:自身利益特别是经济利益问题始终是影响干群关系的“主线”,上访问题95%以上最终都会集中于此。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机制健全、保障有力,加强指导、以民为本,优化服务、多办实事”的工作方法,切实密切干群关系。

一是树好公仆形象,赢得群众信任。领导代表形象,形象指引方向。围绕树好公仆形象这一目标,镇党委坚持“三严”并举:严以自律。一班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给予的权力,严格做到“三清三管好”,即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管好自己、管好亲属、管好身边人。严格管理。如公款消费一直是群众反映较为强烈的问题。而这次随机进行的200份问卷调查中,96%的人对此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据了解,该镇对公务招待严格实行“一控四限”。即:控制总量,限制陪客人员,限制招待标准,限制报销时间,限制就餐地点,不仅去年节约了资金,而且树立了良好的干部形象。坚持按规定清理交通、通讯工具,当年收回资金42万元,减少开支60多万元。严肃处理。镇纪委今年对一名粗暴对待群众的司法干部进行了严肃处理和曝光,并顺势利导,开展了“以案说纪,牢记宗旨”教育。广洋村党支部对2名先后到群众家吃喝的党员、干部,予以每人罚款500元和责令检查的处理。“三严”赢得了群众信任,绝大多数群众对全镇干部自身形象表示满意,26%的群众认为“可以接受”。

二是贯彻公开原则,尊重群众意愿。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开展以镇务公开、村务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阳光”行动。镇三套班子及各部门领导干部的职务分工、电话通过红花电视台等向社会公布。镇机关及各行政村都设立了公开栏,及时公开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积极推行“涉农收费公示制”,农民不合理负担基本杜绝。各村不仅坚持村委会、村民议政会、民主理财小组会等定期召开,当堂议事,还制定了财务监督、民主评议、村干部行为规范等一系列村规民约。今年全镇又实行了“点题公开”和“明白公开”。“点题公开”,即让群众掌握公开的决定权。“明白公开”,则是公开栏中不得出现“其它支出”等模糊项目。村民们反映:公开,不仅清了集体的“家底”,亮了干部的“箱底”,更是明了群众的“心底”。95%以上调查对象对该镇公开情况表示满意和基本满意。例如,通过公开,群众发现了个别干部、电工上缴电费不实等现象。镇、村及时查处责任人,制定堵防措施,从根本上杜绝了人情电、关系电和权力电。

三是及时化解矛盾,理顺群众情绪。群众所虑之事得不到及时解决,小问题就容易转化成大问题,小矛盾就容易激化成大矛盾。因此,红花镇坚持倾听群众呼声,及时化解矛盾。镇三套班子成员都与基层建立联系点,落实责任区,定期到基层了解群众的反映和建议,及时疏导群众情绪,牢牢把握调处矛盾的主动权。针对拆迁安置中矛盾较多情况,镇党委将其作为密切干群关系的突破口来抓。每一次征地拆迁,干部们都要做大量艰苦细致工作,反复宣传,面对面沟通,并积极解决拆迁户实际困难,同时要求党员干部亲属带头执行拆迁规定。几年来共安排了600多名被征地农民和下岗剩余劳动力再就业。对由于政策调整造成的安置费不到位,镇里出钱补助。有时完成一项拆迁任务镇里就得额外拿出补偿费十几万元,以保证拆迁工作顺利进行。近年来,及时有效地化解和钝化了数百起因拆迁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同时,该镇还注意捕捉苗头,控制源头。建立健全了分析排查制度、重大问题快报制度和镇情分析制度。镇领导班子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排查分析当前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生的各类不稳定因素,因时、因地、因人预防。成立“耳聪目明、反映快捷、贴近群众、上下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和四级调解网络,尽力做到小矛盾不出组、大矛盾不出村,重大矛盾题不出镇。

四是努力发展经济,满足群众需求。农民富,集体强,密切新时期干群关系才有充足的物质基础。为此,红花镇坚持从群众根本利益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拓展群众增收渠道。全镇明确了“精一、优二、快三”的经济发展思路,积极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精心实现农产品加工增值,优先发展外向型、高科技的第二产业,加快发展仓储、市场建设等第三产业。*年,全镇完成经济总量31.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5.45亿元,税收2800万元,人均收入7340元,全镇七个行政村中有四个名列南京百强村前十名。加快城镇化进程。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离土、进镇、入市,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同时,规范完善城镇管理制度和措施,探索科学管理方法,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强化居民素质教育,塑造优美、奋发、文明的现代城镇。积极兴办公益事业。镇里每年出资200多万元用于公益事业建设,仅走访慰问困难户的费用就达20多万元。全镇60岁以上的村民基本上每月都可领取养老金,老年公寓也已投入使用。投资250多万元修建村级道路16条50多公里,农用电网全部改造,自来水管道进入家家户户,红花有线电视入户率95%以上。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通过演讲会、文艺汇演、庙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展示红花人的精神风貌,激发群众建设新红花的热情。

红花镇密切干群关系的做法充分说明:为政之要,在于爱民、安民、富民、乐民。只有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群众答应作为第一标准,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追求,才能政通人和,事业兴旺。红花镇的实践经验对我们不无益处:

(一)密切干群关系务必要重视领导水平和宗旨意识合拍。群众评价干部的标准,不仅“察其行”,更注重“观其能”。镇领导一班人之所以能凝聚人心,润泽民心,除了他们有强烈的心系民众,不谋私利的宗旨意识外,一个根本原因是努力提高领导水平,让实绩说话,以能服人。如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部分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不愿土地征用之事时有发生。镇党委并没有一味采取行政命令强令征地,而是通过广洋仓储基地等“借地生金”的示范效应,引导农民逐步更新观念,增强发展意识。同时,建立健全各类服务组织,实行“一个图章生效”、“一站式”服务等,提高城镇对农民吸引力。农民由原来的“要我进城”自觉转变为“我要进城”,成为推进市场活镇、产业强镇和科技兴镇的生力军。再如,针对近年来农民收入趋缓的情况,镇党委集中精力实施品种、技术、知识三大更新工程,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农民在多种经营上的收入保持着年增长15%以上的高速度。红花镇的经验启示我们,领导水平是实践宗旨的加速度。领导干部只有把权力与义务统一起来,把权力与服务等同起来,在沟通“上情”和“下情”同时,努力提高掌握市场“行情”的水平,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的各项改革才能顺利推进。

(二)密切干群关系必须要做到教育和制度并重。镇党委坚持认为,密切干群关系,需要花时间、下功夫,加强教育强化意识自然必不可少,同时,还必须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责任机制,把全镇干部“逼向群众”。一是责任制度。相继建立了《密切干群关系若干规定》、《机关工作人员首问责任制》、《联系点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镇党委还将密切干群关系作为党风廉政建设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与各支部书记签订“责任状”,使其与经济发展和业务工作检查相结合,与考核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相联系。二是评议制度。*年起,全镇开展了“基层和群众评议机关”活动,每年召开一次机关作风建设会议,根据评议结果,对前五名给予表彰,对后三名点名批评,会上讲清原因,会后限期整改。三是义务劳动制度。革命导师列宁曾倡导“共产党员星期六义务劳动”。在红花,干部参加义务劳动已被作为一项制度固定并坚持下来。只要没有会议,镇领导自觉带头和干部群众一起参加义务劳动。调查中,19%的人选择此项为“对领导最满意的事”,认为这是领导干部密切干群关系,改进工作作风行之有效的形式。

(三)密切干群关系一定要注重民主和法制齐抓。与几年前同样的专题调研相比,我们觉得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随着农民市场经济意识的增强,他们在政治上的民主要求和参政议政愿望日益强烈,越来越懂得保护自己和监督干部,越来越多地主动参与到决策中。调查中,72%的群众对镇、村决策“很关注”或“比较关注”,22%的群众表示“有时关注”。对此,镇党委认为: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老百姓经济”。要真正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就要把监督的权力交给群众,把管理的权力交给社会。近年来,红花镇通过实行村民自治,扩大基层民主,体现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目标。同时,针对部分群众出现的“土地分到户,不要党支部,村村讲民主,不要镇政府”等强调极端民主的错误苗头,镇党委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建设。一方面,开展专题学习和培训,要求干部用民主的、法制的方法做好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法制宣传等途径,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把权力和义务告诉群众,逐步使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走上法制化轨道,政策意识、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可以说,村民自治和依法治村是密切新时期干群关系的“左右轮”。红花镇干群关系的融洽与和谐,正是民主和法制建设齐抓共进的结果。

(四)密切干群关系尤需要保证发展和稳定统一。要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关键在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调查中,86%的人认为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是衡量干群关系的首要标准。这正与镇党委作法不谋而合。该镇始终认为,当前干群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既有思想认识方面原因,更有实际利益方面原因。矛盾是在发展中产生的,矛盾也只有通过加快发展才能解决。要密切新时期干群关系,必须进一步确立和全面贯彻“发展是硬道理”思想,在发展中敢“有为”,在“有为”中争“有位”。因此,红花镇近几年来始终一门心思“稳住米袋子,丰富菜蓝子,发展金娃子,鼓足钱夹子”,实现了全镇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密切干群关系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更值得借鉴的是,在加快发展同时,红花镇坚持将发展与稳定有机统一,以发展促稳定,以稳定保发展。一是实中求是想大事。镇领导坚持以群众利益为工作决策的最高标准,发扬甘为人梯的精神,只要是基层和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只要是事关全局长远发展的问题,不管是否能立竿见影,不管有多大困难,他们都坚决去办,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方面,镇党委坚决不搞追求轰动效应的“政绩工程”,而是着力于农业信息网络等基础建设,完善“引导农民调、指导农民种、帮助农民销”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扎实推进产业化进程。二是量力而行办好事。镇党委认为,节支即是增收。在兴办各类社会事业中,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体恤民力,把全镇发展速度与群众承受程度结合起来,动员社会力量办事业,用市场观点办事业。如根据农户收入差异,采取多收入多负担,少收入少负担的“因户而治,分档负担”办法尽可能减轻贫困人口的生活压力。三是想方设法办实事。镇里每年都要围绕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急需解决的问题排出“民心工程”计划,把关心群众生活的工作作为全年“一号工程”来抓。特别对农村贫困人口、城镇低收入者、没有工作的“农转非”等弱势人群,尤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不仅“授之以鱼”,助其解决眼前问题,而且通过实施再就业工程、建立健全保障体系等“授之以渔”,从根本上、长远上解决他们的困难。在我们对5例“弱势人群”的个案调查中,他们均对镇里作法表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