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本领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本领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本领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领。这是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各级领导干部要增强提高这一本领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按照《决定》的要求,不断提高管理社会事务、协调利益关系、开展群众工作、激发社会创造活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更好地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责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我们党执政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把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一项根本性建设,始终重视从各方面提高执政能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全党共同努力,有力地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同党所担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能力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特别是在领导社会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直接影响着党的执政成效。因此,必须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都应当站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站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高度,来认识提高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力的重要性,加强学习、务实创新、增强本领,切实担负起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责任。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明确各级党委的领导职责,建立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是提高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本领的关键。《决定》提出了各级党委在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所担负的四个方面的职责,即: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

把握方向,就是深刻认识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始终坚持《决定》提出的指导方针、总体要求、发展道路和“六个必须”的原则,准确把握工作的重点和着力点,确保和谐社会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制定政策,就是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针对影响群众利益和社会和谐的突出问题,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既符合中央方针政策又紧密结合本地实际;既突出重点又整体配套;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具有现实针对性、操作性和可行性的政策措施。

整合力量,就是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运用我们党的政治资源和组织资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合力。

营造环境,就是营造有利于改革的环境、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环境、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环境,以改革促进和谐,以发展巩固和谐,以稳定保障和谐。

这四个方面,集中体现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突出了党委抓方向、议大事、管全局的领导重点,涵盖了领导工作的全过程。各级党委都应当认真学习,加深理解,切实贯彻执行。正确履行职责必须靠相应的机制作保证,要按照《决定》的要求,建立科学高效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比如,建立党政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既分工明确又通力合作的工作责任制,落实领导责任;建立党委定期分析形势、及时研究决策重大问题的制度,对重大工作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指导、督促和检查的制度,有效实施组织领导;建立对重大事务综合协调制度和部门之间协同配合机制,提高工作效率,等等。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使和谐社会建设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更加科学高效,日臻完善。

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实现社会和谐,首先党内要和谐。这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和党的先进性所决定的。我们党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只有实现和保持党自身的团结和谐,才能团结带领人民为完成党所肩负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而奋斗;我们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其先进性通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来体现,也通过党的形象和表率作用来体现,只有实现和保持党的团结和谐,才能对社会和谐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体现党的先进性。实践也反复证明,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创造力、出凝聚力、出战斗力。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是否团结、干部队伍是否和谐,对当地的民心和风气影响极大。群众看干部,干部看班子。如果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长期矛盾重重,内耗不止,那里的干部队伍就会离心离德,人心就会涣散,社会的和谐也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永葆党的先进性的高度,来认识坚持党的团结统一、实现党内和谐的重大意义,高度自觉地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增进党内团结和谐,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根本组织制度、领导制度和工作制度,也是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的根本保证,必须认真坚持并不断健全和完善。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把发扬民主作为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前提和基础,贯穿于党的工作的各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的各项制度,制定和落实党内民主的具体措施,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完善领导班子内部议事规则和程序,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推进党务公开,积极拓展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保障党员行使党章赋予的各项权利,同时教育督促党员履行好应尽的义务。

在民主的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要靠纪律作保证。党的纪律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有力武器。党章规定的各项纪律都必须严格遵守和执行,而最首要、最核心的就是要严格遵守和执行党的政治纪律。所有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提高遵守和执行政治纪律的自觉性,坚决维护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保证党在思想上、组织上、政治上的巩固和统一。

要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防止和克服独断专行、软弱涣散和各行其是。严格党内生活,切实提高民主生活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处理好“一把手”和班子其他成员的关系、党政主要负责人之间的关系、新老班子新老领导成员之间的关系,促进相互之间的团结和谐。“一把手”对班子的团结负主要责任,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以身作则,严格要求,善于团结各方面同志包括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一道工作。通过领导班子的团结带动整个干部队伍的团结,营造相互信任、和谐共事的良好氛围,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

造就一支善于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素质的骨干队伍

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只有把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好了,和谐社会建设才能有效组织,科学实施,扎实推进。因此,必须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骨干队伍。

以地方党委集中换届为契机,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从今年初到明年上半年,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集中换届,应充分利用好这次机遇,选拔一批熟悉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的优秀干部充实进各级领导班子,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素质结构,增强班子的整体功能。党委主要领导在班子中处于核心地位,对于团结和带领党委一班人,领导好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因此,必须特别重视选好配强“一把手”,注重选拔政治上强、民主作风好、领导经验丰富、能够驾驭全局、清正廉洁而又具有统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优秀干部担任党委主要领导。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在领导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绩突出、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可以破格提拔、大胆使用。在选拔年轻干部的同时,应注意安排其他年龄段的干部,实现领导班子年龄结构的合理梯次配备,调动大多数干部的积极性。大力加强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和能力建设,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善于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坚强领导集体。

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选拔使用干部。“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德才兼备,是我们党选拔任用干部的唯一标准。在新的条件下如何才能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德才,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看他能否坚持科学发展观,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通过对政绩结果的认定和对取得政绩过程的分析,看干部是不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对党负责、对上级负责与对人民群众负责有机地统一起来;能否做到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自觉遵循客观规律,把实干精神与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否具有履行职责的本领尤其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等。概括地讲,就是要从政绩看德才,凭德才用干部。按照中央的要求,中央组织部研究制定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试行办法,经试点已在地方党委换届考察中普遍施行。各级党委都要按照《决定》的要求,认真实施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把领导社会建设的情况列为考核内容,客观准确地评价干部的工作实绩,同时把干部的政治表现、勤政廉政等方面的情况考察清楚,防止考察失真失实,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质量。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造就一支善于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高素质的骨干队伍,关键在于深化改革。要坚持扩大民主的改革方向,把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作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方面,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预告、任前公示等制度,充分落实并逐步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健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积极探索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主要特征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坚持和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制度,不唯学历、资历和身份,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健全完善干部监督机制,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科学规范并有效监督“一把手”的用人行为。健全完善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建立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分配制度、奖励和保障制度等。通过深化改革,为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提供制度保证。

广泛开展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政策的学习研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崭新的时代课题,对于各级领导干部来讲,不熟悉、不懂得的东西很多,尤其是对相关理论和政策的掌握还比较欠缺,迫切需要加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和知识素养。《决定》提出加强社会建设理论和社会政策的学习研究和教育培训,很有针对性,对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本领,担当起领导和谐社会建设的重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建设未来社会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取得了重要成果。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中,体现在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理论创新成果之中,体现在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之中,体现在党的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之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深刻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学习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要把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和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核心内容,在领会精神实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同时,要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与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各项重大部署结合起来,加深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党和国家方方面面工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加强对社会政策的学习,重点学习好《决定》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深刻理解各项政策的内涵和所体现的政策思想,全面准确地贯彻执行。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在我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理论的创新和创新理论的指导。必须像重视党的执政理论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一样,高度重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在开辟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新境界的进程中加强社会建设理论的创新。要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一些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现实问题,加强理论研究,以新的视野认识新事物,以新的观念研究新情况,注意把握新趋势、新特点、新动向,不断取得积极的研究成果,努力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有成效。

在求真务实中增长领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才干

求真务实、真抓实干,是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也是提高领导和谐社会建设本领的根本途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实践长才干,离开社会实践,任何知识和才能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积极投身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在实践中获得新知识、增长新本领。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好工作落实。《决定》提出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激励干部真抓实干,加强检查监督工作,确保中央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经常面临这样一个突出问题:有些地方和单位为推进事业发展提出的好思路、好办法不少,但很多只是宣传热闹一阵,并没有真正落实。追根寻源,重要原因还是由于没有做到求真务实。我们必须从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确保党和国家发展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把抓落实的问题十分严肃地提到全党面前。能否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抓落实,不仅是一个作风问题、一个能力问题,也是一个党性观念和政治品德的问题,要作为检验干部是否靠得住、有本事、能干事的重要标准。要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引导和激励干部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把心思集中到干事业上,把本事用到促发展促和谐上,把精力用到扎扎实实抓落实上。各级党委、政府对看准的事要一抓到底,少变换镜头和焦点,力戒形式主义,不提不切实际的口号,不搞急功近利、寅吃卯粮的短期行为,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对那些好大喜功、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干部,要从领导岗位上调整下来。要下决心转变会风和文风,改革会议制度,大力精简会议、文件和简报,真正把各级领导干部从文山会海和繁杂的应酬中解脱出来。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群众服务群众。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我们的一切智慧和经验归根到底都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只有尊重群众,深入群众,才能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进一步丰富和提高自己,同时也有助于干部吃透上情,了解下情,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观点,在领导工作中更好地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在深入群众中不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深入群众服务群众,最根本的就是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实。现在,有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有的盲目决策,劳民伤财;有的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有的与民争利,损害和侵犯群众利益,等等。脱离群众是最大的危险。要在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深入进行党的宗旨观念的教育,使广大干部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自觉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竭诚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做到凡是为民造福的事情就一定千方百计办好,凡是损害广大群众利益的事情就坚决不办。要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新机制新方法,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

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加强调查研究。《决定》提出“加强对社会建设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解决好本地区本部门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调查研究是决策的基础。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决定》的要求,通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查找影响本地区、本部门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找准群众普遍关心的现实问题,深刻分析产生矛盾和问题的原因,弄清哪些是长期性矛盾,哪些是阶段性突出矛盾,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一个一个加以解决。当前,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应重点围绕这些问题,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政治敏锐性,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问题,化解矛盾,破解难题,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关键问题上取得实实在在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