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政府领导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领导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政府领导科学发展观情况分析报告

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的统一安排与部署,*镇委、镇政府严格按照上级党委的各项要求,切实推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各项活动,并收到统一思想认识、厘清存在问题、明确核心任务、拓宽发展思路的实际效果。现将有关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总结经验,把握科学发展规律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为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创新创业,各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

一是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130亿元,出口总额41亿美元,税收总额21亿元,镇级可支配财政收入8.5亿元。

二是园区建设呈现新气象。目前,科苑城入园企业达117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绝大多数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500万美元,初步建成了通讯电子、汽车电子和航空电子三大产业链,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龙头。

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全镇已有19家市级民营科技企业、7家省级民营高科技企业、2个广东省名牌产品,“两自”企业日益壮大;形成了以“三电”产业为支撑,商贸、房地产以及酒店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新格局,三大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3:73.5:23.5,调整为*年的1.1:63.5:35.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城乡统筹优化建设,生态环境有效改善。

一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大力抓好道路、供电、供水、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镇沥青及水泥道路总长达到330公里,形成快捷便利“五纵六横”交通网络。建成全国第一家镇级污水处理厂—白泥湖污水处理厂,林村污水处理厂和石桥头污水处理厂建成启用,日污水处理能力达17.5万立方,全镇90%以上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全镇日供水能力达44万立方。拥有220千伏变电站1个,110千伏变电站6个。

二是行政文化新区已然成形。占地3平方公里的行政文化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完成,行政中心、行政办事大厦、广电大楼、城市展示馆等正式启用,公安分局大楼、公共图书馆、国税大楼以及隆福花园等项目紧张建设中,城市新区已现雏形。

三是城市化进程扎实推进。重点抓好城市规划,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积极推进和完善林村、诸佛岭、四村、平山等农民公寓以及文化广场和休闲公园建设,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四是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抓好山上绿林、田园绿片、环城绿带、道路绿线、广场绿地和小区绿景的建设,全镇绿化覆盖总面积741.9公顷,林地绿化率98.8%,镇中心区绿化覆盖率32.1%,社区绿化覆盖率29.9%,生态绿镇建设成绩斐然,并连续荣获“广东绿色名镇”、“广东园林城镇”、“全国优美乡镇”等称号。

五是城市管理不断规范。编制了环卫专项规划,建立健全了镇、社区两级环卫机构,镇中心区和20个社区全部实现环卫作业市场化,推动莲湖等9个社区创建为省卫生村,实现了省卫生村全覆盖。

(三)有力突出民生抓手,构建和谐基础工程。

一是教育事业先行。近5年来,全镇投入近7亿元优先发展教育,形成了包括学前、基础、职业和成人四大完整的教育体系,公办民办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夯实文体设施。近年来先后投资3亿元建成和正建一批先进的文化硬件设施,文化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同时*也成为市文化建设达标镇,*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三是农村改革推行。顺利完成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和“村改居”工作。

四是社保体系完善。全面推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近1.2万人。

五是卫生体制健全。积极发展社区服务站点,建成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实现社区卫生服务15分钟服务圈,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医疗卫生体制日益健全。

六是群众生活提高。*年以来共投入1500多万元,累计解决了近万名群众看病难、住房难、行路难、饮水难、读书难等问题。*年,农民人均收入达15043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81.8亿元,人均住房面积达55平方米,人民整体生活素质达到宽裕小康水平。

(四)狠抓从严治党建设,执政能力明显提升。重视加强班子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积极实施“先锋行动”和开展领导班子建设年活动,全镇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扎实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建成林村社区党总支部和广东志成冠军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两个全市固本强基示范点的标兵。林村社区党总支部升格为林村社区党委,成为全市首批10个村(社区)党委之一;着力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组建了137个党支部,实现全镇规模以上非公企业绝大多数建立党组织的目标并成立了1个流动党员管理服务中心和22个管理服务站,党组织覆盖面不断扩大;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积极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力度,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总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五个“紧紧抓住”:

一是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协调发展,努力打造实力*。

二是紧紧抓住城市建设这个牛鼻子,坚持以城市升级为主线,以行政文化新区和科苑城信息产业园建设为主要平台,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设计,高标准建设,不断优化城镇体系,加快城市建设、管理,改善人居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形象、知名度、美誉度,增强城市的承载力、集聚力、辐射力和服务功能。

三是紧紧抓住文化建设这个灵魂,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文化新城,培育活力*。任何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必然是也必须是一个现代文化发达的城市。因此,在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的同时,我们始终紧紧抓住文化建设不放松,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

四是紧紧抓住环境建设这个关键,在大力抓好城市硬环境建设,努力营造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的同时,抓好软环境建设,努力营造平安的治安环境,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的法治环境,和谐的人文环境。

五是紧紧抓住党的建设这个核心,不断增强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固本强基建设,抓班子带队伍,建章立制,抓反腐关口前移。

二、查摆问题,消除科学发展障碍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镇委、镇政府通过开展18个重大课题调研,发放征求意见表,召开座谈会,利用网络平台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认真梳理和镇委、镇政府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查摆,归纳起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1、产业结构升级面临巨大压力。

一是发展模式难以维系。改革开放30年来,以外源带动、劳动密集型和外延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世易时移,这种以外源型经济见长、以土地和劳动力投入为主、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已难以维系,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以资源消耗为主的国际分工体系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改变。

二是宏观环境因素制约升级。主要体现在:出口商品退税率、禁止类商品目录等加工贸易政策作出调整,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等不断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大等宏观环境因素都极大影响外商持续投资的信心。

三是产业面临空心化隐忧。我镇有外资企业1200多家,是我镇的产业支柱,但是由于相当部分外企是成本导向型企业,根植性不强,随着经济环境变化和生产成本的提高,不少以纺织、五金塑胶、玩具等类别为主的“候鸟型”企业有意外迁,一旦这种现象大规模出现,将形成产业空心化问题。

2、内外源经济发展不够平衡。

一是产值上比例严重失调。*年,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40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民营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仅有29亿元,仅占全镇总产值的7.1%;年产值超亿元的外资企业共有14家,而民营企业只有5家。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其中,外向型经济完成总产值78亿元,民营经济完成工业总产值7亿元,不到外向型经济的1/10。

二是数量上无法相互匹配。全镇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共359家,民营企业仅有41家,仅占其11.4%。

三是高新科技企业发展上仍然不足。*年,全镇高新技术企业只有16家,其中,民营企业7家,外资企业9家。相对全镇企业总数来说,是明显不足的。而且在这方面,虽说两者显出相对平衡,但在总体实力上两者仍然不能相提并论。

四是民营企业竞争力不强。多数是订单式生产和贴牌加工,市场占用率不高,发展规模不大。管理水平较低。大多属家族式企业,存在小富则安的观念,阻碍自身进一步发展壮大。以上事实都说明,*经济增长偏重外源性增长,内生性增长“短腿现象”突出。

3、核心竞争力有待提高。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但这又是我镇经济发展的一块“短板”。

一是“两自”企业发展仍显滞后。目前,我镇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免检产品4个、省著名商标3个、省名牌产品7个、无公害农产品4个、出口免验商品1个,但相对全镇2000多家企业,所占比例微不足道。我镇“两自”企业也不多。以经济发展较好的林村为例,144家外资企业中,自有品牌企业仅有两家。

二是创新人才短缺。从人力资源构成看,我镇人力资源大多是未经技术培训的农民工,主要从事低层次的工业加工组装业务和零售、餐饮等生活性服务业,创新人力资源明显不足,尤其是科研人员和工程师等专业人才数量较少,难以支撑企业的创新要求。而且产业结构升级所需的专业化人才和熟练工人也并非朝夕之间就可获得。随着人民币升值以及面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势必会给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4、现代服务业相对滞后。近年来,虽然我镇的现代服务业实现了长足发展,三大产业结构由2001年的3:73.5:23.5,调整为*年的1.1:63.5:35.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但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相比第二产业仍显不足。而且第三产业增加值内部构成中,生活服务占据绝对优势,生产服务业所占比重很低。*年,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仅有46亿元,特别是金融、信息、研发、设计、物流和中介咨询等生产型服务业发展比较缓慢,而且经营规模较小、档次偏低,越来越不能满足产业转型发展的需求,也降低了城市的承载和服务能力。可以说,生产服务业发展落后,将会制约我镇服务业的对外辐射能力。

5、资源要素瓶颈制约。

一是土地资源消耗过快。如按照国家生态用地、建设用地和储备用地4:4:2比例的规定,我镇128平方公里中可供建设的土地不超过60平方公里,而目前我镇建成区面积已经超过50平方公里,可供建设的土地所剩无几。据镇国土部门提供的数据,我镇适宜建设用地面积约为全镇总面积的68%,达到8779公顷,扣除已建设用地5614公顷,后备可利用土地3165公顷,若按最近十年每年平均需要新增建设用地177公顷计算,后备土地资源不够18年使用。如果延续以前的开发模式,18年后,我镇将出现没有建设用地可以供应的窘状。因此,我镇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亟需迅速转变。

二是能源瓶颈问题突出。一方面是能源供应持续紧张。据调查,去年我镇用电量为28.58亿千瓦,其中生产用电24.55亿千瓦,生活用电1.89亿千瓦,日缺电负荷达10万千瓦,供电部门不得不对工业企业实行用电管制或限电处置,甚至有的企业只能“开四停三”,今年的用电紧缺状况丝毫没有改善。根据供电部门统计,按照现有电力、电网规划和建设进度,以目前能耗状况,未来3年内将持续出现缺电现象。在用水方面也是如此,特别是高峰期水资源更显紧张。另一方面,我镇能源利用率又不高,*年,全镇每万元GDP能耗0.36吨标准煤,下降8.9%;每万元税收耗地338平方米,下降16.5%;每万元税收耗电17122千瓦时,下降11.7%,虽然能耗有所降低,但节能降耗成效不显著。随着我镇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长,所以节约能源,降低消耗显得尤其重要。

6、社区集体经济面临转型。

一是经济经营增长模式单一。目前,社区主要依靠厂房出租、物业租赁,经营、增长模式单一,加上受土地使用费核算办法调整、结汇收入减少、利息支出和折旧费增加等因素影响,*年个别社区出现厂房和物业出租率下降的现象,有10个社区出现纯收入减少的情况,纯收入平均降幅达17%,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令人担忧,急需寻求新的突破口。

二是社区发展极不平衡。*年,全镇有7个社区可支配收入超过2000万元,但也有4个社区可支配收入低于500万元;最高的社区达到5838万元,最低的仅有226万元;人均分红最高的社区达到2000元,最低的只有280元。这种现象在居民小组中也同样存在。

三是社会负担承受巨大压力。由于社区要承担教育、治安、环卫、计生、公共设施维护等社区公共开支,实际已经起着一级财政的作用。*年,全镇社区集体公共开支总计1.3亿元,占纯收入的41%;其中,仅教育、治安和环卫三项费用就占了纯收入的2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社会不断的发展,社区各项开支将持续上升。

(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热点问题

1、社会管理压力大。*户籍人口仅4.1万人,而外来人口超过50万人,两者严重倒挂,非户籍人口是户籍人口的10倍多,这种特殊的“倒葫芦型”人口结构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少有的。加上新莞人数量庞大、流动性大、素质良莠不齐,给社会治安、安全生产、教育卫生、计划生育等带来巨大压力。人口高密度集聚,不仅影响了我镇各项人均指标的提升,对城市承载和社会管理也造成了巨大压力。

2、城市化水平仍旧不高。

一是“人”的城市化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人口整体素质不高。本地居民尽管已经洗脚上田,但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创新创业意识不强,整体素质难以根本提升,市民文明程度的进步远远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阻碍了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至于新莞人,主要来自广大农村地区,素质良莠不齐。调查显示,全镇就业人口中大部分学历不高,专业技术人才所占比例更少。

二是“城”的城市化水平不高。由于早年缺乏规划指引,导致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居住、工业用地混杂,公共交通、环境卫生问题较多,城市品位不高。城市管理体制尚未彻底理顺,镇、社区之间管理不协调,城市综合执法仍处初级阶段,城市网格化管理力度有所欠缺,城市管理仍然不很到位。

3、群众收入增长后劲不足。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困难,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差,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居民以租金和红利收入为主,收入结构不合理。近6年来,全镇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实际增长为7%,不仅低于全镇年均GDP增长速度,也低于全市GDP年均18~19%的增长速度。

4、医疗保障水平亟需提高。2006年全镇拥有医生355人,以全镇37万人口计算,每千人口拥有医生数仅0.96人,远远低于全省1.6人的平均水平,医疗卫生保障有待加强。

5、群众“出行难”问题。“治摩”之后,尽管我镇对全镇的公交系统进行了规划,但是由于历史欠账问题,公交系统仍未完善,线路不全,频率不够,等车时间长,给群众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6、“新莞人”需要更多关注。这是经济社会双转型的必然要求。由于诸多因素影响,在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及住房制度、教育制度等方面的利益基本与“新莞人”无缘,“新莞人”无法分享社会劳动成果。这要求我们采取更多措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以更好地融合本地人与“新莞人”,为我镇经济社会转型创造更为和谐的社会人文环境。

7、居民就业创业问题仍未有效解决。近年来,为了推动居民就业,我们采取开发就业岗位、开展劳动技术培训、发放补贴等办法,相对有效地解决了居民的就业创业问题,特别是总结推广“村民车间”的做法后,居民就业率明显提高。但由于观念障碍、劳动方式不习惯等因素影响,还存在一部分不愿意进企业工厂的居民。特别是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更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仍然缺少系统的推动机制,比如教育机制、引导机制、激励机制、政策机制等仍比较缺位,就业创业平台建设还相对滞后。

7、维稳形势较为严峻。

一是劳资纠纷问题突出。*年,全镇受理劳资纠纷1549批,涉及人数3137人。今年1到5月,全镇受理劳资纠纷567批,涉及人数1288人。

二是治安形势仍然比较严峻。近年来,尽管我镇深入开展“端窝”、“断腿”、“清源”等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年,全镇共立各类刑事案件1563宗,抓获刑事犯罪嫌疑人1002人,打掉各类犯罪团伙85个,抓获团伙成员375人。从这些数字也可以看出,我镇治安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稍有松懈,良好的局面就有可能无法维持。

另外,经过对350份征求意见表的梳理,我们还发现其它一些问题,比如政府对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重要性、迫切性的宣传不够,未及时制定税收、产业、信贷和人才等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政策;个别社区干部、群众摆脱不了“租赁经济”观念;内需经济体系培育力度不够,仍未健全;物价上涨影响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等问题。

三、明确思路,推动*科学新发展

*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客观方面来说,是我镇多年粗放发展和国内外政策环境影响的结果,从主观方面来说,主要是镇委、镇政府领导班子思想解放不够彻底,改革开放不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够到位造成的。我们要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动*科学新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强大动力,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推动新的思想解放,大胆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双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文化强镇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主要目标是:实现产业发达、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体制完善、人民幸福。

具体来讲,今后,我镇要以提升六个“竞争力”为着力点,努力打造“新产业”、“新*”,推动*科学新发展。

(一)要提升产业竞争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任务就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在全球化背景下,结合我镇实际,我镇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目标定位是: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优化调整第二产业,精细发展第一产业,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1、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并举发展。一是做强支柱产业。电子信息、电源电池、家用电气等“三电”产业是我镇的支柱产业。要在做好产业规划的基础上,坚持择商选资,强化项目审批,加强“三电”产业的集聚,延长“三电”产业的产业链,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二是壮大赛事经济。依托观澜湖高尔夫球会这个世界第一大球会的特有资源,以连续举办12届高尔夫世界杯为契机,进一步打响世界高尔夫名镇的品牌效应,充分利用高尔夫赛事形成的优质环境,发展高尔夫高端房地产业、高尔夫运动器材制造业、高尔夫酒店业、高尔夫草坪业、高尔夫赛场设备器械业、高尔夫竞赛产业、高尔夫休闲度假旅游业等,形成完整的高尔夫产业链条,并以此为突破口,促进酒店业、餐饮业、旅游业、娱乐业等消费性服务业的发展,成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

2、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一是做优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是我镇的根本,尤其是加工贸易企业占有我镇半壁江山。为此,要紧紧抓住政府引导与企业主导相结合,定向转出一批与高标准引进一批相结合,“退二”一批与“进三”一批相结合,培植一批与壮大一批相结合的总体思路不放松,围绕加工贸易落地生根、转型升级、优化结构做好文章。要配合市建立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中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奖励基金、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快速通道。积极引导来料加工转“三资”企业,扩大内销。采取有效措施,改革加工贸易企业工缴费结汇分成款和综合服务费收取制度,减轻企业负担。二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结合*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大力发展金融保险、物流配送、海关保税、专业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整合分散的商业网点,培育不同商业中心,积极发展汽车销售、商业贸易等现代流通业。加速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合,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为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创造良好基础。

3、外资经济与民营经济比翼齐飞。高起点规划建设凤凰工业园,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重点引进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和缺失项目,形成产业配套的新优势;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和大型跨国公司,着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项目,巩固发展外资经济。实施“民营赶超”战略,筹建民营商会,推动龙头民营企业改制上市,努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引导民营企业与外资企业开展配套服务,促使民营企业进入跨国公司的核心生产体系,构建外资与民营“以外强内、以内促外”的互动机制,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

为实现以上目标,首先必须遵循五个原则:

一是“调稳结合”,在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调整,逐步优化升级,确保不大起大落。

二是“进退结合”,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序退出,积极发展符合*功能定位的先进高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三是“内外结合”,以外源经济为动力,挖掘和激发内源优势,实现内外源型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四是“点面结合”,要注重实效、因地制宜,分行业、分社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尤其要重点抓好林村这个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和转型升级试点村(社区)的工作,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

五是“政企结合”,政府要积极完善产业政策,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调整体系。其次必须强化产业引导措施。

一要加强外联。要推动*融入深港大都会区。利用*紧邻深港的优势条件,加强与深港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利用深港的优势资源和技术优势、人才优势、资本优势带动*的迅速发展。要加强与兄弟镇街的联系。区域协作共赢是推进发展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作为东莞东南部区域中心的作用,加强与清溪、凤岗、樟木头等周边镇的联系,在公共设施配套、产业集群合作等方面积极开展协作,打造区域共赢的局面。

二要促进内优。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的空间集聚,重点发展“三电”产业集群,培育发展科苑城信息产业园初步形成的通讯电子产业链、汽车电子产业链和航空电子产业链;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强基础设施、行业协会等支撑体系的建设。

(二)要提升城市竞争力。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为契机,立足东莞,面向深港,努力把*建设成为珠三角的现代国际制造业重镇、世界高尔夫名镇和国际高球赛事中心、珠三角国际大都会区的商务度假中心及东莞东南部的区域中心城市。

一要内聚中心,做强城区。强力推进拆旧村居、旧厂房、旧城区等“三拆”改造工程。整合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以新区建设带动旧城改造,全面实行“退二进三”,盘活土地存量,优化土地增量,引导中心城区功能由生产功能转向管理服务,以建设能带动全镇、辐射周边的强大中心城区。

二要南拓外围,融入都会。充分发挥毗邻深港的优势条件,加强与深港的经济联系,利用已有的公路交通和建设中的深圳外环高速及深圳轻轨4号线等优势,重新规划,主动对接深圳轻轨,突破地理空间和行政区划的阻隔,加快*融入深港都市区,吸引深港居民到*置业度假,承接深港的城市辐射和产业转移。

三要精细管理,优化环境。要以更大的力度完善机构体制改革,提升管理绩效。考虑将镇中心区范围的四村、诸佛岭、振兴围、石潭埔、莲湖社区的环卫管理机构以及全镇垃圾清运工作纳入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统筹统管,有效推进“城管进社区”,促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要以更大的力度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打造城市亮点。完善水电气管网建设、公交系统规划,推进“数字城管”工程,精心塑造文明友好的城市品格,努力构建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

(三)要提升生态竞争力。环境生态既是现实竞争力,又是可持续竞争力。

一是推进节能减排。节能降耗方面,制定出符合我镇实际的节能降耗考核机制,加快开展对各社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考核,实行节能问责制,将节能考核成绩纳入各社区及各部门年终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全镇以及百家企业能源利用状况数据库,及时掌握全镇以及重点企业能源利用变化情况。治污减排方面,建立政府治污减排工作问责制,建立和完善治污减排指标体系、监测体系和考核体系。通过控制源头、管住中间、治理末端三个关键环节防治工业污染,使污染总量控制和总量削减目标稳步推进。着手编制全镇清洁生产总体规划,推动列入自愿清洁生产名单的企业尽快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建成一批循环经济典型社区、典型企业。加快建设重点污染企业在线自动监测监控系统,以实现重点污染企业全部纳入自动监控范围。

二是完善功能设施。投资2000万元完成凤凰水厂废水零排放工程。构建管网全覆盖网络,把新建小区和原未纳入管网的地区全部纳入系统,确保全镇建成区92.2%的生活污水纳入管网。加强我镇现有三大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确保我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3.7%,实现末端治理的目标。加快管网穿越铁路段工程建设步伐,尽快实现配套截污主干管网全线贯通。

三是推进整治工作。深入推进“五整治”,提升农村环境质量。抓好大气污染、饮食油烟污染、内河涌污染等整治,实施蓝天、碧水、绿地工程,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绿化景观,提升城市环境品位,创建良好人居环境。

(四)要提升文化竞争力。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让全镇人民享受到更多的文化发展成果。

一要打造文化强镇。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积极打造山区片教育基地,完善“学有所教”的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市民文明程度的提高。

二要引进优秀人才。控制人口总量。加强人口战略规划,确定合理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增量。积极引进创新型高层次人才,突出企业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中的主体地位,充实我镇人才队伍,夯实发展的人才支撑。减少人口存量。通过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有序退出,从根本上减少企业用工数,带动低素质劳动人口向外转移,提升人口素质。

三要发挥载体作用。充分发挥体育馆、城市展示馆、广电中心等先进文化设施的载体作用,强化服务群众和社会的功能,不断升华群众的文化修养和境界,加速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

四要提升对外形象。突破常规思维、多途径、多手段开展城镇认知、形象推介活动,打造鲜明的城镇亮丽名片。挖掘世界高尔夫名镇的品牌资源,以商促文,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文化,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对外形象。

五要实现重心下移。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开拓社区文化市场,推动基层文化创新,坚持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使群众享有内容健康、思想向上、文明愉悦、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

(五)要提升和谐竞争力。实现人与人的和谐,是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要共促和谐。深入实施“创业*”工程,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激励机制,重点帮组困难群体实现就业。积极开展关爱新莞人的各种主题活动,营造和谐共处的社会氛围。对新莞人进行教育补助,共享发展成果。从今年开始,镇财政将每年拿出165万元向义务教育阶段的低收入“新莞人”子女提供补助,受益人数达2000多人。积极实施“新莞人培训”工程。镇财政每年拿出260万元,向在*理工学校接受半工半读职业教育的1000名企业员工提供学费补助,提升“新莞人”的就业技能,帮助企业培养和留住技术人才。

二要共保平安。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建立健全“严打”经常性工作机制,始终保持对刑事犯罪活动的高压态势;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综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构建灵活多样的群防群治网络,努力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积极开展“平安社区”创建活动,抓好社区综治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社区治安防控能力,改善社区治安环境,逐步将全镇各社区建设成为“同居一地,共保安宁,共建和谐,共促繁荣”的“平安社区”。继续促进卫生社保等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惠民利民原则,每年解决一批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公交、廉租房、医疗保障、创业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

(六)要提升体制竞争力。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关键。要坚持以构建“高效、廉洁、亲民、务实”政府为目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府管理创新。要着眼于提高执政水平,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武装的主要内容,突出抓好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工作,推进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升级转型,全面提高党员干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要重点完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导向机制、双转型分类推进机制、科学发展评价考核机制、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机制、自主创新机制、资源利用机制、社会维稳促和机制等,破解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积极理顺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实施经济联合社与社区居委会在机构、职能、人员等方面的分离,推进社企分开,使居委会不再直接从事经营活动,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积极探索集体经济转型模式,特别要探索集体股份合作经济组织改革,推行公司化营运,千方百计突破收租、收费的单一发展模式,增强集体经济活力,提高社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科学发展永无止境。面对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城市产业双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新征程中建设美好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