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领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报告市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工作的部署要求,现对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进行全面分析,报告如下:
一、总结经验,把握科学发展规律
改革开放以来,*迅速从一个农业县跃变为一座新兴工业城市,成为广东乃至中国改革开放精彩而生动的缩影。近年来,特别是*大以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建设富强和谐新*”为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创新创业,各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广东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优秀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综合竞争力第一名城市等荣誉。*年,全市实现GDP3151亿元,占全国的1.3%,人均GDP超6000美元;来源于*的财政总收入为539.5亿元,占全国的1.1%。总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坚持解放思想,不断破除观念束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敢闯敢试,努力突破各种思想障碍。我们较早把工作重点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三来一补”,设立全国第一个加工贸易装配办公室,不断推进加工贸易升级。近年来,我们立足*实际,克服陈旧思维,及时确立了“一城三创五争先”的战略思路,大力倡导“五破五增”,实施“科技*、商贸*、创业*、平安*”工程,积极推进经济社会双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发展因而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坚持抢抓机遇,大力实施外向带动。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紧紧抓住港资、台资以及国际大企业转移的三次重大机遇,充分发挥地缘人缘优势,大力引进外资,走出了一条以加工贸易为切入点参与国际分工的发展道路。近年来,坚持招商选资,实现外源型经济从低级化向高级化不断提升,形成了电子、服装、家具、毛织、五金等特色产业集群,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3.4%,“*制造”成为响亮品牌。正是由于我们始终抢抓机遇,大力发展外源型经济,才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
(三)坚持与时俱进,适时推进调整转型。*历届党委政府坚持适时谋变,因地制宜,因时而为,在保持发展连续性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符合实际的战略目标、发展思路,努力开辟具有时代特征、*特色的发展之路。近年来,面对*“双优势效应”的逐步弱化和“双边缘化困境”的逐步显现,我们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大力推进资源主导型经济转向创新主导型经济、初级城市化社会转向高级城市化社会。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始终坚持与时俱进,顺应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转型,才不断将*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
(四)坚持市场取向,不断激发改革创新活力。“活力”是*经济的内涵和品牌,是*多年来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坚持少限多放,重点从投资领域、要素市场、用人渠道、企业经营权等入手,放开政策限制、体制束缚、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坚持多元所有,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48条措施,对500家市属企业进行改制,形成公有经济、外资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坚持对镇村基层让权让利,调动基层推进发展的主动性、积极性。加快自主创新,培育发展拥有自有品牌、自主技术的“两自”企业,促进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省市级民营科技企业以及省级以上各类名标名牌逐年增多。
(五)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文明共进。改革开放以来,*立足于统筹谋划、兼顾全面,切实推动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近年来,在全省率先免征农业税,率先基本解决群众“一保五难”问题,率先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和书本费。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推进“治摩”、“禁电”等专项整治行动,清除“黑网吧”,强化出租屋和流动人口管理,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全面实施“碧水、蓝天、绿地、宜居、绿色GDP”五大工程,城乡面貌不断改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率先在全国实施农(居)民养老保险,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企业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计划生育养老保险体系。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依法治市工作全面深化,人大、政协工作不断加强,工青妇、工商联等群团组织作用进一步发挥,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
(六)坚持党要管党,全面增强执政能力。扎实构建思想、干部、人才、基础、制度、队伍“六大保障”机制,全面开创党的建设争先创优的新局面。精心组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认真贯彻落实民主集中制,完善党委决策机制,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优化结构、加强监督、完善机制,不断增强领导班子的团结与活力。开展“大教育大培训”,加大全员系统培训推进力度,开辟干部国外培训渠道,推动干部素质能力升级转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措施,逐步健全广纳群贤、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干部革命化、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水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完善人才工作政策,放开人才入户政策。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建立完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纠正不正之风,查处大案要案,治理商业贿赂,推动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进一步好转。
二、找准问题,破解科学发展难题
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通过开展19个重大课题调研,定向发放1270份征求意见表,召开市党代表、老干部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派代表等各类座谈会,利用网络平台、市长热线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征集到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共25项233个问题7588条次。经认真梳理,主要问题包括:
(一)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目前我市三大产业比例为0.4:56.8:42.8,产业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第一产业发展水平低。传统农业占主导地位,以初级产品为主,结构单一,竞争力低。农业市场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粮食、肉类、水产品、蔬菜等农副产品自给率不足。第二产业发展方式粗放。高耗低效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比例偏低,缺少新兴支柱产业;外资企业扎根性不强,对外依存度高;龙头企业少,大型企业数仅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0.9%,带动作用不强;行业间协作配套较差,产业层次不高,产业链不够完善;新型产业集群有待进一步培育。第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现代服务业、生产型服务业发展不快,比重明显偏低;商贸业结构不合理,商业网点乱、散,重点不突出,特色不明显;特色产业、专业会展和专业市场联动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行业协会作用不明显,影响了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全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只有309个,占总数的25%;IT领域的专利85%来自国外,技术外向依存度在90%以上;企业研究和开发投入低,科研人员和工程师数量不足;*年我市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授权发明专利仅有44件,不到深圳的五十分之一;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仅有27个,只是深圳的四分之一。科技创新缺乏载体。特别是国家、省级工程中心数量少,省级工程中心数量仅占全省总数的4.8%,科技企业孵化器、中介机构数量不足,国家和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仍属空白,公共研发和检测平台的建设虽然进步较大但数量仍少,高新技术园区聚集与辐射效应不明显。科技*工程每年安排10亿元经费,但每年实际支出只有4亿元左右,并且主要用于*园区的平台基地建设,企业和行业获得政府支持的门槛较高。企业创新能力薄弱。我市对科技的投入主要在政府,企业对科技的投入较少,在产业链条中大多只承担加工组装的环节,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少,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形成有核心技术、自主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
3、资源制约日益明显。我市资源消耗大,能源供应日趋紧张。土地资源匮乏。目前全市可供利用土地已不足总面积的10%,全市建设用地面积持续急剧扩张,所占比重已突破规划控制警戒线。电力资源不足。电力缺口较大,*年由于电力供应紧张拉低GDP增长近3个百分点,用电高峰期电力短缺现象更加明显。水资源严重紧缺。*每万元生产总值耗水量330立方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7%;全市多个地方出现水质性和水源性缺水,超过一半的镇街出现供水紧张;东江沿途城市人口迅速膨胀、取水量加大,又给*带来更大的供水压力。
4、民营经济发展滞后。民营工业产值偏低。只占全市工业产值的17%,远低于外资工业的占比,发展较缓慢。民营企业竞争力不强。多数处于加工制造环节,从事贴牌加工,市场占有率不高,发展规模不大;投资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酒店、房地产等领域,投向制造业领域较少。管理水平较低。大多属家族式企业,存在小富即安观念,自主创新意识薄弱,阻碍自身进一步发展壮大。个别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在用工、技术改造等方面存在短期行为。
5、人口结构失衡。突出表现在:人口数量庞大。2465平方公里内有694.72万常住人口,人口密度按常住人口计算达2818人∕平方公里,是全省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已接近资源、环境承载的极限,社会管理难度大。人口素质不优。全市就业人口当中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口占69.4%,从事体力型劳动的占80.8%,专业技术人才仅占8.1%。
6、区域发展不够协调。镇街发展差距较大。*年,10个欠发达镇的生产总值总和、各项税收总和、可支配财政收入总和分别相当于10个先发展镇街的29.8%、28.1%、38.2%。村组集体经济实力差距较大。*年,全市村组两级净资产超2亿元的村有104个,纯收入超3000万元的村有111个,但当年收不抵支的村还有307个,超过50%。可支配收入总额最高的村组达3.7亿元,最低的仅221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村达38406元,最低的5590元,相差5.9倍。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基尼系数逐年增大。行政区划不够科学合理。城市中心区规模狭小,带动能力不强;镇与镇之间“各自为战”,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各镇街经济发展模式趋同,互相竞争激烈。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机制和公共资源配置模式难以适应未来集约化发展的需要,难以形成合力。
(二)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1、社会治安形势比较严峻。近年来,尽管我市深入开展“端窝”、“断腿”、“清源”等专项整治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社会治安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主要表现在:路面“两抢”、入室盗窃等案件和绑架、命案等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无牌假牌套牌车辆违法犯罪活动有所上升,人民群众安全感有待进一步增强。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进度缓慢,未能达到“全市基本覆盖,实时动态监控”的目标,路面见警率较低,群防群治的治安防控机制亟需完善,流动人口、出租屋管理漏洞较多。警力与人口之比仅为万分之十四点*,低于全省万分之十八点八的平均水平,与我市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和社会治安的复杂形势极不相称,特别是农村基层警力严重不足,基层民警政治思想业务素质有待提升,法院、检察院办案力量不足。
2、环境污染问题比较突出。多年的粗放型发展模式,造成我市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严重破坏。水污染问题较突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居全省前列,市内河流严重污染,全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放量大,污水处理率较低,部分地方水体重金属严重超标,群众生活饮用水安全受到威胁。大气污染较严重。二氧化硫及汽车尾气排放量居全省前列,全年酸雨出现频率达50%,灰霾天数超过50%。同时,固体废弃物污染、噪音污染、土地重金属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环保政策引导和宣传力度不大。
3、作风建设有待加强。虽然我市强调狠抓机关作风建设,但取得的成效不够明显。机关效能还不够高。有的部门之间未能正确处理好职责分工与协调配合的关系,职能缺位、越位和错位现象依然存在,推诿扯皮、有权无责等问题时有发生。部分事项审批程序复杂、手续繁琐、效率较低,而且存在收费环节多、乱收费等不良现象。整体服务水平有待提高。部分干部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意识不强,工作态度消极,精神面貌较差,主动服务、创新服务动力不足,缺乏开拓进取能力。机制建设不够健全。内部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一些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个别干部有刁难办事群众、滥用职权、“吃拿卡要”等现象。基层干部作风有待改进。个别基层干部存在参赌问题,个别农村(社区)选举中有拉票现象。
4、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主要表现在:社会保障城乡统筹力度有待加强。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制度不够健全,城乡差异较大,农(居)民社会保险和职工社会保险统筹发展不足,保障范围未能实现“应保尽保”的目标。弱势群体保障力度有待加强。残疾人、孤寡老人等群体的生活仍然比较困难。住房保障体系不健全,廉租房、经济适用房供给不足,住房公积金覆盖面不高。新莞人社保覆盖面较低。群众就业创业问题突出。促进就业政策不够健全,就业培训效果不够理想,群众就业创业热情不足、观念淡薄,特别是本地农民结构性失业严重,镇村40—50岁人员中未就业人口占40%以上。物价上涨过快。大米、猪肉、燃气等生活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职工工资收入增长跟不上物价上涨水平,给经济困难家庭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群众收入增长后劲不足。农村“物业经济”比重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困难,经济抗风险能力较弱,收入分配制度不完善,失地农(居)民以租金和红利收入为主,收入结构不合理。
5、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事业发展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文化建设总体滞后。文化体育事业和产业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村级文化建设有待加强,企业文化活动还不够丰富,文化人才比较缺乏,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未能满足群众对先进文化产品的需求,群众对数字电视收费、频道设置、维护等问题反映较多。教育事业发展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镇街之间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高中阶段学校布局不够合理,民办学校发展良莠不齐,教育乱收费、困难家庭及新莞人子女上学难等现象仍然存在。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存在。优质医疗资源供不应求,群众对医疗卫生行业不正之风意见较大,医疗药品收费价格偏高,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机构发展缓慢,重病大病保障力度不足,群众因病返贫的情况仍然存在。
6、城市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缺乏统筹。城市发展定位不够清晰,城市组团功能定位模糊,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问题比较严重;公共交通规划滞后于建设,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公交体系仍未能完全满足群众的出行要求。公共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消防隐患依然突出,重大危险源、“三小”场所、黑网吧等虽屡经整治,但死灰复燃的现象时有发生;黑诊所、假医游医等屡禁不止,违法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食品农药残留超标、食物中毒等事件仍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劳动市场秩序不够规范。个别企业劳动用工存在漏洞,劳动市场管理有待加强,中介服务、企业用工、劳动保障等方面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三、分析根源,消除科学发展障碍
*发展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客观方面来说,是我市多年粗放发展和国内外政策环境影响的结果,从主观方面来说,主要是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思想解放不够彻底,改革开放不够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够到位。具体原因如下:
(一)思想认识不够深刻。干部学习的积极性有待加强,理论水平有待提高。一方面,科学发展理念树立得不够牢固。强调速度规模多,考虑质量效益少;强调眼前利益多,考虑可持续发展少;强调物质发展多,考虑全面发展少;强调日常工作多,考虑统筹兼顾少。突出地表现在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认识不深,或者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是市场自发行为,由市场规律决定,政府没必要干预;或者没有意识到今天越是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就越能化解面临的难题,未来发展就越主动;或者认为产业结构调整会引发集体经济滑坡、企业大规模外迁、群众收入下降、产业空心化等“骨牌效应”,“腾笼难于换鸟”,影响第三产业发展,引发劳资纠纷和激化社会矛盾等。另一方面,思想解放不够彻底。解放思想的气魄不够大,没有很好地跳出*看*、放眼全国看*、融入世界看*。解放思想的方法不够活,习惯凭经验办事,不善于从多个视角、多个层面考虑问题,不善于主动查摆问题和自我总结提高,不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地区的经验。解放思想的勇气不够足,部分同志敢为人先的闯劲、锐意变革的勇气有所减弱,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新思路、新手段有所欠缺。
(二)工作推进不够落实。表现为有时会议和文件过多,各级领导陪会现象严重;有时工作作风不够实,存在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有时工作力度不够,一些重大项目没能按计划如期推进;有时工作落实不到位,比如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虽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但出台的政策措施和可操作方案还不够,对基层和企业的具体指导不够,在工作的力度、气势、措施上都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统筹引导不够有力。没有充分发挥引导、调控和推动作用,转型工作进展缓慢。一是发展统筹有待加强。从以往市、镇、村、组“四轮驱动”发展转到现在市镇两级带动发展引导不力。各镇街产业发展缺乏统筹,比较零散,区域产业聚集效应不强,没有形成较大规模和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二是政策引导有待加强。在推进企业自主创新、技术升级、产业转移、民营发展、人才吸引、创业投资、科技担保等方面的引导、激励政策还不完善。三是部门管理指导有待加强。一些部门作风转变不明显,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群众意见较大,没有及时加以教育和纠正;一些部门缺乏大局意识、整体意识,强调部门利益过多,侵害群众利益,影响发展环境,也没有及时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以干预和处理。对部门工作相互撞车、内部阻梗、封闭运行现象,也没有进行深入研究解决。四是一些关系综合协调处理有待加强。如市与镇在人、事、财、权等方面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妥善解决;对于市直部门之间有时存在不支持、不配合甚至推诿扯皮现象,没有及时纠正、协调。
(四)产业规划不够科学。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新形势新要求,产业发展规划比较滞后。一是产业规划指导不足。长期以来,我市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缺乏选择性,缺少强有力的规划引导,全市产业布局分散而且雷同。虽然我市目前形成了电子信息、纺织服装、家具等产业集群,但整体集群效应不突出,规模效应不够明显,资源综合利用率偏低。二是招商引资针对性不强。招商引资的规划和重点不够明晰,特别是对产业链缺失环节的分析和研究不足,引进项目基本处于全盘吸收的状态,“眉毛胡子一把抓”,缺乏自主选择性,因而导致大项目不多,缺失项目、龙头项目比较少。三是配套环境规划和建设比较滞后。对于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方面的配套服务缺乏统筹考虑、思路不够开阔,特别是在电子口岸、保税仓、出口监管仓以及“两仓合一”建设等方面,规划不足,起步较晚,进展较慢,导致综合配套环境特别是保税物流建设满足不了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五)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个体、私营等非公有经济发展仍面临融资难等诸多体制性障碍,导致本土民营企业难于做大做强,创新创业氛围难以形成。产业导向、环保约束、财政金融等机制不够完善,人才引进等政策不够健全或者执行不到位,直接影响产业调整升级的效果。社会领域体制不够健全,社会服务体系改革滞后,社会分配制度存在诸多弊端,影响了高素质人才的壮大和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社会诚信体系缺失,社会利益表达机制、协调机制、保障机制和纠纷解决机制亟待完善,导致劳资纠纷问题、信访问题比较突出,对新莞人、本地失业群众、特困户、征地拆迁户等群体合法权益保护不够到位。
四、明确思路,争当科学发展排头兵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精神,大力推动思想解放,打破思维定势、行为定势和路径依赖,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经济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大胆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双转型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建设“新产业•新*”,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新产业”,就是要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重化工业“两翼齐飞”的新产业。“新*”,就是要建成产业优化、社会和谐、生态文明、体制完善、人民幸福的新*。
(一)坚持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具体来讲,就是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
——产业优化。以建立现代制造业名城为总体目标,以先进高端的制造业为支撑,以发达完善的服务产业为保障,打造面向全国、面向世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做强信息产业,突出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突出发展产业集群,突出培育龙头企业,突出强化自主创新,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的自主化、高端化、规模化、集聚化、品牌化。
——社会和谐。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繁荣,社会治安形势根本好转,道德风尚进步,生活方式科学,文明素质提升,物质与精神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真正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的集聚、辐射、服务功能大幅度增强,生态环境显著优化,综合环境和谐,山、水、林、城融于一体,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协调发展,整个城市疏密有度、舒适美丽、雅致整洁。
——体制完善。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形成健全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机制、产业导向机制、绩效考核机制、财政金融机制、资源配置机制、行政管理机制、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等。
——人民幸福。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加充分地惠及全体市民,人民创业就业得到保障,生活水平不断提升,贫富差距不断缩小,幸福指数不断提高,实现安有所保、污有所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助、行有所畅、困有所扶。
(二)继续解放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切实做到“五破五增”,进一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一是树立科学理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党的执政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善于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形势、研究问题,善于通过专家咨询辅助决策、优化思路,善于听取群众意见改进工作、制定对策,真正做到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二是树立统筹理念。准确掌握上情,真正吃透下情,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工作、谋划发展,牢牢把握全局,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三是树立开放理念。发扬敢闯的精神,增强探索的本领,运用市场化手段推动工作,研究新情况,探索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强化开放的意识,不断拓宽开放开发的领域空间,积极走出去、引进来,千方百计引进优质项目和人才。四是树立人本理念。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探索做好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在改善民生上健全制度、形成导向,真正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五是树立绩效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成本大小、效率快慢、效益高低和质量好坏作为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尺,研究和掌握推动科学发展的方法,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三)突出核心任务,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莅莞调研时深刻指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转型升级,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核心的任务。”我市要坚持调稳结合、进退结合、内外结合、点面结合、政企结合,精细发展第一产业,优化调整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并转”、高新技术产业和适度清洁重化工业“两翼齐飞”、以现代农业为重要补充的产业格局,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
完善产业规划,引导调整升级的稳步实施。在全面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发展形势、发展前景以及发展有利条件的基础上,分市镇两级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性意见,确定结构调整的目标、思路、方法和步骤,明确产业发展的方向、结构调整的重点以及各级各部门在结构调整中的责任。出台《*产业发展白皮书》,分行业提出全市未来5—10年产业发展方向、实施策略、空间布局以及相关政策措施,重点编制好制造业重点发展规划、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和产业转移规划。统筹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关系,增强各规划之间的协调性。力争到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42.8%提高到47%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43%提高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33.4%提高到38%以上;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从31.9%提高到35%以上。
巩固外源优势,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用5到10年时间,优化加工贸易监管体制及其转型升级的政策支撑体系,探索出一套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新模式。围绕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年内建立促进加工贸易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中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奖励基金、加工贸易企业内销快速通道;在7个通关口岸设立出口监管仓和保税仓,组建口岸保税物流中心;创新加工贸易电子审批和监管模式;引导来料加工转“三资”企业,扩大内销;完善出口指标考核体系;组建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合伙公司,引导民间资金投资科技产业;实行科技优惠政策向外企开放,对建立研发机构,符合国家、省、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条件的外企给予资助。同时,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重点引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产业链缺失项目,重点引进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重点引进成长型科技企业,重点引导在莞优质企业增资扩产。
挖掘内源潜力,推动民营经济的加快发展。深入落实民营经济“新48条”,切实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引智难、办证难等问题。重点扶持民营企业50强、百家成长型企业,培育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带动一批配套产业和企业,做大民营经济的规模和总量。大力培育“两自”企业,推动民营企业向科技型、创新型发展,提升企业竞争力。鼓励民营企业运用资本扩张、业务合作、产业对接等手段,发展跨市、跨省甚至跨国经营,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加快民营企业制度创新,实现企业组织形式由个人业主制、合伙制向公司制、股份制提升,企业管理模式由传统的家族化管理向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过渡,形成充满活力、富有市场竞争力的民企新机制。
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的发展水平。推进科技创新和自主创新,是推动*制造向*创造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要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园区的带动作用,以实用技术开发和转化服务为主,加快*IT产业园区的建设步伐,鼓励企业在园区内设立研发中心,力争在3至5年内引进30—50家研发中心,使*成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发动机。加大政府对公共研发和检测平台的建设支持力度。尽快运作科技风险投资公司,以政府资金投入为引导,吸引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境外投资基金对科技型创新企业进行投资。大力引进国内外服务外包企业,提升现有产业的设计、营销、策划和技术集成能力。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转移政府科技工作重点,切实为推进自主创新提供更加高效、优质和便利的服务。力争到201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左右,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大幅增加,形成比较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
推进四类试点,发挥重点突破的示范效应。从今年4月份开始,分镇(街)、村(社区)、行业和企业四种类型,推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试点工作。镇(街)试点分为综合水平较高、经济发展具有特色、镇村发展相对缓慢三类进行,共选择5个镇作为试点;村(社区)试点在全市32个镇街各挑选1个村(社区)进行,其中市在5个试点镇各选1个村(社区)作为市的试点村,由镇具体实施;行业试点突出抓好信息产业,选择*、石龙镇、石碣镇、清溪镇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示范区域;企业试点重点抓好争取上市企业、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企业、技术改造企业、创名牌企业、产学研合作企业、清洁生产企业、控制减少用工企业等7类企业,从前6类中分别各抓3个共18个试点企业,主要在试点镇和试点行业中挑选,第7类则在这18个企业中挑选2—3个企业作为试点。
采取有力手段,加快整治高污染企业。具体要突出抓好“四个一批”:加快关闭一批,尤其是对173家纯电镀、纯漂染、纯洗水、纯印花企业以及小规模造纸厂、小规模制革企业等“四纯两小”企业要在年内实行全部关闭。有序转移一批,对600多家重污染企业,合同到期的要促使其加快搬迁;大力引导和鼓励这些企业的生产车间转移到市内9个环保工业基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治污。强化监管一批,对已配套治污设施、经审核批准予以原地保留的400多家大型配套、科技配套重污染企业,由环保部门进行严密的在线检测,确保达标排放。严格限制一批,执行项目环评制度,严禁新建燃煤电厂、水泥、制革、造纸项目,限制建设电镀(线路板)、漂染、洗水、印花等项目。加快建立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要求的环境准入体系,通过标准创新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环境质量改善。力争到201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降低12%,二氧化硫排放减少到9万吨,化学需氧量排放减少到10万吨。
(四)优化人口结构,开发科学发展人力资源
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有效控制人口规模,切实提高人口素质,积极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为我市科学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加强人口战略规划。围绕*的城市发展定位,把城市人口规划与土地、资源等环境资源因素和就业岗位数量、商业服务设施等社会经济因素紧密结合,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紧密结合,以科学发展的理念,制定*的人口发展规划、劳动力结构调整长期目标及年度计划,确定合理的人口规模和人口结构。年内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市“*”人才发展规划,制定人才发展年度实施计划,努力实现人才数量加速集聚,人才质量加速提升,人才领域加速拓展。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充分发挥现有人才承接载体的作用,加快创新型高层次人才引进,新建一批高层次人才承接载体、科技创新平台和行业创新平台,推进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留学人员创业园及博士创业园的建设,鼓励大型骨干企业建立研究开发机构。推进园区、企业项目引才,充分发挥*、*、生态园等园区的作用。鼓励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莞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活动。加快产学研引进的步伐,突出企业在引进高层次人才中的主体地位,加快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相结合的科学研究体系、以中介机构为纽带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掌握新技术、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学术技术领军人才,引进一批熟悉国际规则、具有国际运作能力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引进一批具有特定专业技能的紧缺急需人才。同时,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加快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等手段,推动劳动力良性流动。未来3年,安排不少于8000万元专项资金,力争新增20万名人才特别是高科技人才和高级技工。
加强劳动技能培训。规划建设技能实训基地,积极开展新技能项目、新型技能人才的培训。高标准建设好*职业技术学院和市高级技工学校分校区,提高高级技工学生培养比例,吸收更多更好的学生参加职业教育。大力促进企业发挥技能人才培养中的主体作用,支持大企业办好自有培训机构,建立企业培训制度,着重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培训。鼓励中小企业与专门培训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培训。
(五)切实改善民生,共享科学发展成果
以富民安民乐民为目标,扎实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高百姓幸福指数。
安有所保。继续把社会治安作为十件实事之首,重拳打击严重暴力、黑恶势力犯罪和“两抢一盗”等多发性犯罪,整治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年内创建100个平安社区,新建120个社区警务室。坚持科技强警,完善政法部门侦查破案设备,推进110、119、122三台合一,加快社会治安视频、公交视频、出租屋视频三大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综合性奖励举报制度,奖励有突出贡献的干警,重奖举报违法犯罪和见义勇为的有功人员,对被评为“*市见义勇为好市民”的新莞人准予入户,调动社会力量共同维护社会治安。
污有所治。坚决打好“创模”攻坚战,年内基本完成36项污水处理工程和配套截污主干管网工程建设,加快医疗废物处理中心、潲水集中处理中心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保监督执法力度。大力整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噪音污染,安排7200万元资助推动全市公交车、出租车“油改气”。继续实施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及水质净化工程,全面启动运河治理工程,下决心解决运河的“黑臭”问题。建立完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报告制度和媒体公告制度,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
学有所教。推进办学体制从市镇村“三级办学”向市镇“二级办学”转变,将基础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稳固的教育经费投入机制。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加快高中阶段学校布局调整,用5年左右时间投入30多亿元,建设一批市属高中学校。年内由市财政安排2800万元,为户籍中职学校在读生提供每人1500元助学金;免收义务教育阶段户籍借读生杂费差额。完善低保助学政策,提高低保家庭在读高中生、大学生的助学金标准,将低保边缘家庭纳入助学金补助范围,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劳有所得。深入实施“创业*”工程,用好就业创业基金,建立健全就业创业激励机制,资助失业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退役士兵等各类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小额贴息贷款扶持群众创业。认真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坚决清理违法用工,规范劳动市场秩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建立社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努力实现就业信息共享。加强就业培训和指导,重点帮助生活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年内由市财政安排1.8亿元,资助10.2万人次接受技能培训;安排2000万元,为1万名户籍困难残疾人提供生活专项补助、康复服务和技能培训。
病有所医。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公共卫生“三大体系”建设,加快市人民医院等“四院一中心”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构建统一的社会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农(居)民的医保待遇水平,由市财政安排6000万元,在职工、农(居)民参保人享受医保住院待遇的基础上增加门诊待遇。建立稳定的社区卫生管理和投入机制,今年市镇财政安排5.8亿元,整合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服务站,支持和帮助镇街加快社区卫生服务站点建设。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老有所养。积极稳妥地推进农(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本养老保险体系,逐步提高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待遇。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探索建立财政对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入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不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
住有所居。建立住房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拓宽资金筹集渠道,稳步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覆盖面,稳步推进城乡居民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和实施。根据社会需求,适度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和农民公寓,改造危房和泥砖房,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租赁补贴,着力解决“住房难”问题。积极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努力解决房价过高、增长过快的问题。
弱有所助。健全和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物价水平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针对近年生活物价指数持续上涨,为全市12.2万户籍生活困难人员和低保边缘户发放一次性临时生活补贴1000元/人,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建立涉法涉诉救助基金,对涉法涉诉案件中的受害者予以适当救助补偿。加快建立以城乡特困群体为主要救助对象、以政府救助为主导、以相关政策扶持为补充、以社会各类捐赠为辅助的城乡一体化、组织网络化、管理社会化、保障法制化的新型救助体系。
行有所畅。切实解决“治摩”后群众出行难问题,优先发展公交事业,完善公交网络,加快公交专用道、自行车专用道和港湾式候车亭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年内计划新建市区公交站亭520个,核心城区公交枢纽站、首末站和综合维修保养场40个,增加公交班次,延长服务时间。落实对城市公共汽车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施老年人、残疾人和学生乘车优惠政策,对公交企业因油价上涨、承担优惠乘车等社会公益服务而减少的收益,由市财政给予适当补贴。抓好轨道交通前期工作,争取轨道交通建设规划早日通过国家审批。
困有所扶。积极落实各项扶贫政策和措施,继续对经济欠发达镇村提供扶贫贷款贴息,帮助欠发达镇村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困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帮助镇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推动镇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六)树立世界眼光,不断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坚持以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谋划*未来发展,着力推进城市规划理念由商业化向人文化生态化转变、规划标准由乡镇式向国际化现代化精品化转变、城市发展由注重硬件建设向提升软件管理水平转变、城市建设由注重空间形态结构向提升城市功能内涵转变、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等“五个转变”,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
学习借鉴国际先进城市。要按照“务实性、参照性、迫切性、便利性、相似性和衔接性”的原则,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这一核心任务,比较研究香港、新加坡和日本横滨等城市,抓紧选准学习借鉴的国际先进城市。要根据国际通行的量化指标,制定科学的参照指标体系,确定学习的阶段目标、对策措施等具体方案。要结合*实际,有针对性地学习国际先进城市在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
提升城市规划水平。不断强化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引导、规范、控制功能,完善城乡规划的实施执行机制,提升规划管理水平。要按照国际化、市场化、本土化的原则,通过国际合作和公开招标等方式,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规划理念,以一流的规划来引领*高标准发展。
完善城市功能。要大力抓好以生产服务为重点的服务功能培育、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交通体系建设、以三旧改造为重点的空间资源整合、以成熟社区为目标的城市功能塑造、以碧水蓝天为理想的环境综合整治。加快一体化路网建设,推进省域、市域、镇村道路联网升级,年内完成30条、总长100公里的村际联网道路升级改造。完善城市公共设施,加快建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公共交通、环保治理、生态绿化、供水供气、防灾减灾等一批民生工程,推进港口码头、填海造地工程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的承载力和服务力。
优化城市环境。要围绕“宜居生态城市”的目标,大力推进生态环保建设。加快建设运河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截污管网等环保工程,启动黄旗山城市公园等五大森林公园二期等生态景观工程建设。狠抓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建立完善节能降耗考核办法及污染减排的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努力做好节水节电节地工作。大力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推进“数字城管”,建立信息化、网格化城管模式。着力强化城市综合管理,完善城市三级管理体制,推进“城管进社区”,逐步实现城市管理的城乡一体化;积极排查内涝隐患,落实措施,及时整改;严格城管执法,对乱搭乱建、乱摆乱放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深入推进农村卫生环境“五整治”,巩固“四清理”成果,不断优化城乡卫生环境。
(七)大胆改革创新,构建科学发展体制机制
要紧紧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任务,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一是产业导向机制。研究设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专项基金,加快制定“科技*”工程第二批配套政策、产业转移综合政策、优强企业培育政策、关键项目引进政策,完善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体系,做大做强市级生产力促进机构,组建*科技创业投资风险有限合伙公司,提升现有产业发展水平。二是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尽快制定《*市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控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考核体系,更加注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人文效益等指标,努力把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可考核的客观标准,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作用和监督作用。三是财政金融机制。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强化金融产业观念,积极制定金融产业发展规划,狠抓金融体制改革创新,构建现代金融机构体系,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努力打造金融强市。四是资源配置机制。加快建设东江与水库联网供水水源工程,抓紧做好河源直供*直饮水论证工作,不断增强用水保障,提高水质。坚决制止滥用耕地、违法用地和非法转让行为,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土地市场交易行为。系统制定全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加快节能减排的技术创新,健全重点耗能产品和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完善资源利用机制。五是行政管理机制。努力实现各镇街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资源共享、设施共建、协调发展。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政府机构改革,整合一些职能部门。创新行政审批手段,建设网上政务大厅,实行联网(并联)审批。建立公共财政体系,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六是城乡统筹发展机制。建立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按照“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中使用欠发达村的贴息贷款,着力减轻社会管理负担,逐步减免村一级对农医保费的征缴,解决村级联网路建设、桥梁整治的资金缺口,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供水机制。
(八)提高执政能力,强化科学发展组织保证
紧紧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的核心领导作用,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保障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
着力以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武装广大党员干部头脑。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巩固和发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紧密联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紧密联系工作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着力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自觉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收获转化为推进科学发展的能力。
着力提高领导科学发展能力,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进一步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要不断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坚决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市委议事和决策制度。健全完善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工作制度,按照责权统一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分工。改善党政领导班子联席会议和市长办公会议的关系,强化现场办公会制度,加强会议事项把关,提高会议质量。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调查研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让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顺应民心、为群众所拥护支持。加强对重要工作部署、重大决策和重大事项的舆论监督,促使各项决策真正落到实处。要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使全部工作始终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期待。
着力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探索发展民主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努力使发展民主建设与发展科学发展观相适应,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相一致。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建立党的代表大会代表提案、提议制度,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要进一步完善党组织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充分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实现党员对党内事务的广泛参与和有效监督。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健全政务公开、民意反馈、社会评议、信访接洽、投诉申诉等制度,依法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完善派、无党派人士建言献策的机制。要正确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和海内外同胞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着力形成干部培育选拔科学机制,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新任务,进一步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继续打造好“*学习论坛”、“机关大学堂”、“农村党组织书记学习论坛”等学习品牌,进一步创新干部教育培训载体;结合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城市,拓宽到国内著名高校和境外培训的渠道,进一步开阔干部视野;设立“终身教育培训账户”,不断提高干部培训管理工作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民主科学选人用人机制,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配班子、选干部、用人才的重要标准,让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上、不善于科学发展的人让、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下。抓紧出台《*市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落实科学发展观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评价试行办法》,探索完善运用综合考核成果的制度措施,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干部选拔、奖惩、培训的重要依据。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轮岗力度,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盘活干部资源,强化后备干部储备。
着力打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强化基层基础工作。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建立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机制,通过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互帮、城乡互动,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积极探索新的更加务实管用、灵活便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进一步加强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要推进村级党建工作规范化,认真探索加强镇街党委对村(社区)党组织管理的工作机制,完善村级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健全述职报告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制度等,建立村(社区)各级党组织统分结合、上下协调的工作机制,提高村级组织自我管理水平。重点锻造一支善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逐步完善农村党组织书记“公推直选”工作,加强对党组织书记的管理激励,解决好农村党组织书记的待遇和后路问题;继续实施“百名农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培养工程”,选聘一批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任职。
着力改进作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加大监管和查处力度,积极推进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继续探索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制定《*市市属单位及镇街领导集体决策重大事项议事规则》,认真落实部门行政首长问责制和行政过错行为追究办法。坚决查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滥用权力、玩忽职守、谋取私利等违纪违法案件,加强对市直部门中层干部的监管力度。大力改进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环节,规范审批行为。全面实行审批资料程序内容收费公示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加强效能监查。凡是涉及两个以上主管部门联合审批的事项,做到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同步审批、限时办结。对重点项目建立快速通道,实行快速审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