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质监局规范创新服务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质监局规范创新服务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质监局规范创新服务报告

*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一、以“十小”行业整规工作为契机,全力改善民生,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我们把“十小”行业整规工作作为服务发展、改善民生的突破口,进一步强化监督意识,积极履行“十小”行业整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坚持集中整治与制度建设、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扶优与治劣相结合,逐步建立健全“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镇(街道)为主负责、业主自律诚信、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有力地保障农村消费安全。在8月份召开的全省“十小”行业整规工作第一次现场会上,*经验得到了*副省长、*局长和*副市长以及各兄弟县市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是“三条政策”争主动。协助市政府出台《“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十小”行业整规工作动员会,先后多次牵头召开协调会、座谈会和联络员会议,共同解决整治难点,健全信息交流渠道,制定出台了《*市“十小”行业质量安全整治与规范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等7项工作规范。积极引导新闻媒体积极参加各个行业的执法检查行动,通报整规工作进展情况,为“十小”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良好的舆论保障,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联动、多管齐下、合力攻坚的整规格局。同时,积极向市政府争取“三条政策”,牢牢把握住整规的主动权,一是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十小”行业优秀示范点评创活动;二是把“十小”整规工作列入政府对镇(街道)部门的目标考核以及“村村新”工程示范村、达标村的考核验收标准内容;三是将“十小”整规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全市先后投入专项资金150万元用于“十小”整规工作。二是“三上三下”出标准。充分发挥村(居)干部和协管员对本地情况熟悉的优势,统一制订《食品加工小作坊基本情况调查表》,对食品加工小作坊行业进行全面的网格化调查,重点摸清数量、分布、证照完备情况、基本生产经营条件及质量安全状况,力求做到单位数量、质量状况、从业人员、生产设备、证照情况、产品流向“六清楚”,并将调查情况全部录入电子监管数据库,建立一户一档资料,实行动态管理。在食品加工小作坊整规工作没有现成标准可以借鉴的情况下,我们坚持以我为主,克服“等、靠、要”思想,抽调有关科室人员专门成立标准规范起草小组,历经“三上三下”,在全省系统内率先出台《*市食品加工小作坊质量安全工作系列标准规范(试行)》。即第一步先制订标准规范的草案,召开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镇村干部、行业协会负责人、群众代表、相关行业业主等参加的恳谈会,广泛征求各界意见,形成标准规范初稿;第二步在新闻媒体上予以公示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进行修订,再召开论证会专题进行评审修改;第三步根据评审意见逐条逐项征求上级局意见,再次修改完善后形成《系列标准规范》并试行,既使业主普遍理解支持并能接受,又能使业主通过整改达到规范要求,保障质量安全。三是“三种模式”促规范。按照层层抓试点的要求,采取以点带面、示范引路的方法,实行重点突破,稳扎稳打,在*、*、*、*等4个镇开展综合试点,以水产加工小作坊为行业试点,在全市动员会的基础上,分别在各镇(街道)和有关部门召开村(居)动员会和业主动员会,把有关产品质量的法律、法规和《系列标准规范》宣贯到各级干部、执法人员、生产经营者和广大群众,并在各村(居)食品加工小作坊较集中的区域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在宣传栏中张贴质量安全画册、刊出墙报等形式开展宣传动员,形成强大声势。同时,选派工作组进驻试点区域,按照任务到岗、责任到人的要求,对照《系列标准规范》,采用逐家逐户上门巡查的方式,督促经营者完善基本条件,执行生产销售台帐、索证索票等制度,共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100多人次,指导5家水产品生产加工企业通过改造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确保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采取“打扶结合、以扶为主,堵疏结合、以疏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策略,引导水产品加工户以组建合作社、合建加工园区等形式,改善生产条件,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创造条件联合获取生产许可证,现已逐步形成三种模式:一是“分散加工型”。如*、*两家海虾产销合作社,实行“四统两分”的生产经营模式,虾米的收购、煮熟、干燥、剥壳等环节由社员分散负责,合作社负责统一标准、统一品牌、统一检测、统一包装,产品由社员分头销售。二是“集中加工型”。如*海虾产销合作社,镇政府帮助23户加工户解决60多亩的建设用地,建立虾米集中加工园区,严格按照虾米加工场所质量卫生等要求进行集中管理,并且统一产品标准、统一质量检测。三是“龙头带动型”。如*镇鱼鲞产销专业合作社,与当地40家加工户签订收购合同,加工户的水产初制品由合作社下订单收购,合作社负责检验、包装、销售等环节,产品质量由合作社把关。经过整治和规范,全市水产品加工小作坊生产经营秩序明显好转,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整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二、以品牌兴市活动为主线,加强宏观指导,在服务创业创新上取得新成效

我们把品牌兴市活动作为创业创新、“三个*”建设的助推器,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对全市质量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不断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品牌兴市活动的积极性。一是进一步健全质量工作的组织体系。年初,协助市政府召开质量工作会议,明确全年质量工作的目标、任务,与各镇(街道)签订20*年质量工作目标责任书,形成层层负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充分依靠基层政府,健全基层质监网络,切实发挥基层力量,鉴于各镇(街道)的质量分管领导和质监员岗位变动,对镇(街道)、村(居)、企业等三级质监网络进行重新调整,并以城北街道为试点开展质监工作示范点创建活动,主动协助该街道出台四项管理制度,即全员责任制度、分类管理制度、月查月报制度、平安考核制度,通过探索创新,该街道的质量工作得到有效提升,得到*市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且在全市范围得到推广。在此基础上,我们继续以该街道为试点,组建村级特种设备安全协管员队伍,进一步探索村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新路子,从而使质量安全监管的触觉不断延伸、领域不断拓宽、盲点不断消除。二是进一步健全质量工作的激励机制。积极协助市政府对20*年质量工作先进单位、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先进集体进行通报表彰,促成市政府拨出470万元对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省名牌产品的企业和承担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或秘书处)以及参与国家标准起草的单位进行表彰奖励,不断激发全市各镇(街道)、各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产业与企业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为进一步形成政府推动、骨干带动、市场拉动、社会互动的质量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经济的质量支撑力和综合竞争力,广泛动员各镇(街道)积极开展创建*市级和*市级“质量先进镇(街道)”活动,并在工业企业中开展*市质量奖推选活动。目前,在全市各镇(街道)申报的基础上,择优推荐泽国、大溪、*、*4个镇参加*市质量先进乡镇评选。三是进一步健全质量工作的宣传体系。通过“3•15”、安全生产月、质量月等主题活动,围绕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食品安全、民生计量、消费品安全等问题,以街头咨询、现场解答、分发资料等形式,深入开展质量法律法规进企业、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活动,共累计发放各类宣传资料9000余份,接受质量咨询200多起,着力营造以质取胜的良好氛围和公平竞争的质量环境。进一步健全以“质量指数”为核心的产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定期质量形势分析报告,从而有效地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参考依据。针对茶叶、水产品等农产品出口受阻的情况,加强预警信息搜集,及时在《工作简报》上相关预警信息,尽可能减少企业和农户损失,扩大质监工作的社会效应。

三、以质量提升工程为抓手,推动自主创新,在服务产业升级上取得新成效

我们把名牌战略和标准化战略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途径,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实施分类分层管理,引导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大名牌创建和科技创新力度,建立完善质量品牌管理机制,促进*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稳步提高。一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根据培育储备一批、巩固发展一批、成长壮大一批的梯级培育管理模式,制订20*-2010年名牌培育滚动发展规划,将全市1*家企业列为各级名牌培育对象,指导3家企业的3个产品申报中国名牌产品,15家企业的16个产品申报浙江名牌产品,22家企业的22个产品申报*名牌产品。加快名牌产品结构调整,优先培育高技术、高附加值和拥有自主创新技术的产品,在列入浙江名牌培育对象中,有5家企业荣获国家级新产品和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产品称号,14家企业荣获高技术产品称号。推广企业质量诚信制度,确定浙江中马汽车变速器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利欧股份有限公司为质量诚信示范企业,督促指导全市72家各级名牌企业建立完善质量诚信制度,建立健全企业质量诚信教育和奖惩制度、质量检验制度、售后服务制度、召回和追溯制度、质量诚信自律制度。积极推进东部产业集聚区建设,设立集聚区质监服务点,成立质监服务队,实行驻区、驻厂服务,为集聚区内企业提供覆盖本系统所有业务的“一条龙”服务,并对*东南工业区和上马工业区建成投产的21家企业全部建立质量档案,制订出台服务东部产业集聚区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和名牌培育规划,鼓励具有创牌实力的企业争创各级名牌产品。二是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采用国家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共新增采标18家企业21项产品。引导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基础工作,截至11月底,已累计登记各类标准480项,其中企业标准备案238项,食品企业标准标签修订37项,完成7家“513”工程企业、1*家重点骨干企业、1540家规模上企业、33家浙江省名牌产品培育企业的采标信息调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标准化战略实施中的带动作用,目前,由浙江新界泵业有限公司承担的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潜水泵工作组正式成立,并发挥实质性作用;中马园林机器有限公司申请全国林业机械油锯工作组承担单位已进入公示阶段。为实现企业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进一步夯实了企业的技术基础,指导浙江新界泵业有限公司、浙江大元泵业有限公司等9家通过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为进一步提高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效性,先后向164家企业通报10条预警信息。启动“品牌标准万人培训行动计划”,已累计培训172人次。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积极开展农业标准化调研活动,突出特色农业,新增1个Ⅰ类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1个国家级Ⅱ类和2个省级标准化示范区项目通过验收。加强服务业标准化建设,新发展条码成员45家,复审111家,大力宣传食品等11大类预包装重要产品推行强制附码制度。新发展条码成员45家,复审111家,并在食品等11大类预包装重要产品推行强制附码。围绕节能减排,指导5家重点用能企业通过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对17个单位的锅炉进行淘汰或改造,落实锅炉水处理达标工作,引导企业自觉开展节能降耗活动。三是大力实施块状产业质量提升工程。结合我市水泵行业的实际,突出水泵块状产业的集群优势,加快由单一的企业产品品牌创建向区域品牌创建转变,起草《*市水泵行业块状产业质量提升和区域名牌培育实施意见》并报市政府发文,市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市委常委、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并将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局,合力推动水泵区域品牌创建活动。同时,通过普查建档,将水泵企业分为A、B、C三大类,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深入分析水泵产业优势和发展趋势,对水泵生产企业的经营状况、内部管理、产品质量水平、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分析汇总,充分发挥名牌企业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着力发展名牌产业集群。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块状产业创新机制,充分发挥泵业协会的自律作用,制订了水泵行业质量诚信倡议书,引导企业合法参与市场竞争,并选定“4·9”示范企业4家,确定水泵块状产业质量提升重点项目7项,其中由*市泵业协会、浙江利欧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水泵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共同承担的“制订并推广实施水泵应对RoHS指令联盟标准,突破欧盟技术壁垒”项目及由浙江东音泵业有限公司承担的“6#耐腐蚀屏蔽式井用潜水泵科技成果转化为标准,赶超国外先进水平”项目被列为省局第三批块状产业质量提升重点项目。

四、以实现全过程监管为目标,确保质量安全,在服务保稳促调上取得新成效

我们把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实现标本兼治、保稳促调的坚实基础,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坚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以部分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和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年”等活动为载体,突出食品、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三大安全,不断创新健全监管机制,确保质量安全形势稳定好转。一是狠抓食品安全监管。为强化食品安全监管力量和责任,年初对食品监管科进行力量整合,进一步配强配齐监管队伍,并按照分片定责的要求,划分监管责任区域,实行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负责制。突出证后监管和无证查处,切实加强日常巡查,不断巩固去年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成果,督促取证企业完善必备生产条件和持续保持相应细则规定的生产条件要求,引导无证加工户采取联合、兼并、整合、挂靠等方式改造取证,截至目前,已累计巡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及小作坊275家次,发出责令整改通知书12份,抽查产品275批次,已出检验报告175份,批次合格率为88%。为切实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动员全市各镇街道开展创建“食品放心镇”活动,推选泽国、大溪、*等6个镇(街道)参加*市级评选。在水产品整治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联合卫生、工商、药监等部门对“两豆”产品开展整治,基本实现太平街道“放心豆腐”、“放心豆芽”市场全覆盖。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针对“三鹿奶粉”事件,迅速制订《含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不利因素,对以奶制品为原料的36家企业逐家进行排查,并对7个正常生产加工的乳制品生产企业进行抽样检测,确保奶制品质量安全。二是狠抓工业产品质量安全。按照总局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家具、玩具等两批8类重点产品的专项整治,对35家企业建立质量信用档案,建档率达100%,复审企业标准41项,其中废止企业标准34项,确认有效2项,经复审修订有效5项,复审率达100%,并顺利通过*市局验收。实施生产许可证企业动态监管,先后督促152家企业申请领证,办理委托加工备案企业21家,完成126家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年审,巡查生产许可证企业198家。针对去年底电动工具产品合格率偏低的情况,落实“四不放过”原则,制定了全市电动工具行业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邀请有关专家对全市电动工具企业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帮助企业解决重点技术难题,开展技术攻关,并拨出专项经费用于电动工具检测,促进了电动工具产品的质量水平稳步上升,取得较好的整治效果。此外,保质保量全面完成610套救灾过渡房驻厂监督服务工作。三是狠抓特种设备安全。深入开展特种设备“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年”活动和特种设备安全百日督查专项行动,分区域召开全市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会议,部署全市的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工作方案和要求,并先后开展了冷冻行业、船舶修造业、气瓶、医疗卫生单位、固定式简易升降机等特种设备安全专项整治活动,促使特种设备安全状况进一步提高,及时消除各类事故隐患,共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039人次,检查企业253家,检查设备363台,发现隐患277起,当场整改20起,发出安全监察指令书257份。进一步落实企业特种设备安全主体责任,在去年确定24家特种设备重点监控单位的基础上,重新调整重点监控单位,总数量已增加到40家,并与各重点监控单位签订《20*年度特种设备重点监管单位安全责任书》,实行年终考核责任制。鉴于特种设备动态变化的情况,先后6次对超期未检、未注册登记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进行通报,共计单位2229个,设备2722台,并向各镇(街道)及有关部门发出催督函件,确保特种设备定检率和作业人员持证上岗率。为切实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技能,进一步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已累计培训考核发证司炉工2*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考核发证63人,起重机械、电梯、压力容器作业人员培训考核493人。

五、以加强自身建设为保障,提高服务水平,在树立行业形象上取得新成效

我们把转变执法方式和加快自身发展作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以增强软实力、提升执行力为核心,切实转变执法理念,全面提升队伍素质,使实现质监事业科学发展成为全局干部职工的普遍共识和行动纲领。一是转变执法方式。坚持预防为主、打防结合,深入贯彻《苏、浙、沪质量技术监督行政处罚裁量规则》,通过不断健全执法监督机制,努力做到执法监督广度和力度的有机统一,并在全省推进依法行政工作会议上作为典型材料进行交流。结合部分重点产品专项整治工作,有计划地开展“清新居室”、“平安六一”、“健康穿着”、“放心饰品”、“呵护民生”等专项稽查活动,累计出动357人次,检查企业100多家,立案查处19件,罚没款项2*万元。进一步健全质量投诉举报机制,全年共受理*市12365热线交办案件12件,受理市政府12345热线交办案件1件。紧紧抓住社会热点问题,集中开展“计量惠民”专项检查活动,先后对10家餐饮店、15家加油站、1家集贸市场、22家眼镜制配场所、6家超市、5家液化气灌装站和75家医疗卫生机构使用的568台(件)强检计量器具进行监督检查,并受理67家单位785台(件)强检计量器具备案登记,建立了173家单位(个人)1009台(件)强检计量器具档案,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人身安全。二是创新服务方式。面对今年严峻的经济形势,为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制订《关于进一步加强服务企业工作的若干意见》,落实上门服务、事前告知、限时办结等6项制度,深化“轻微违法首查不罚”制度,实行“三个不查”,大幅度降低服务费用。结合“创业服务年”活动,组织开展“技术机构百家企业帮扶行动”,主动帮助企业诊断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不断提高技术机构服务产业和企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水泵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加强与高等院校的合作交流,开发新生产工艺、新生产方法,致力提高产品质量。同时,积极采取“请进来”的策略,会同有关部门与全国皮塑行业协会、先导研究所等单位开展协作,加强信息沟通,促进我市皮塑和机电产品质量的有效提升。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对省水泵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和计量检定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第三次监督评审及60项标准项目的扩权。加强TUV出口认证检验工作和符合国际标准检验能力认证工作,健全以*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覆盖全省范围的检测服务体系,逐步达到国家级检测中心的要求。加强与科研院校的互动,参与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积极开展《实验室远程检测》课题调研。充分提高科技成果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水泵测试系统CAT技术研究及应用》通过*市级科技成果鉴定,被鉴定为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进一步拓展技术机构服务领域,当选第八届中国农业机械学会理事,并作为全国质监系统唯一代表,先后参与17项水泵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已1项,预计在年底还将3项。四是巩固效能建设。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主题教育活动,以“树新形象、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动员全局上下深入开展创建人民群众满意机关活动,努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节约型、廉洁型、创新型部门,并与*镇海虾产销合作社结对帮扶,帮助其加强内部质量控制,打造合作社品牌。深入开展“走进矛盾、破解难题”和“服务创业、再增感情”专项活动,动员广大干部职工开展“五送五助”,进一步落实“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帮助联系村、联系企业、贫困户排忧解难。坚持思想政治建设不动摇,进一步抓好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机关集中学习制度,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深入推进预防职务犯罪活动,在全市预防职务犯罪联席会议上得到市检察长虞彪的充分肯定。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强化电子政务建设和机关效能督促,不定期组织对机关开展效能督察,着力提升机关整体力。积极参加市“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评选活动,打造质监服务品牌,树立“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象。

当前,全党全国正处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阶段,我们质监事业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上,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社会正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们现有的素质、能力和水平还滞后于质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二是质量监管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些政策和决策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不强;三是技术机构改革不够深入,发展步伐不够快,面向市场承求发展的意识不强,等等。为此,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头脑,高度重视存在不足,通过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高举以质取胜旗帜,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勇于创新,有所作为,不断增强质监工作有效性,为促进*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平稳较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