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委领导开展理论学习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千方百计保增长促发展,以“*速度”展示“*力量”
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我们坚持超前谋划,主动应对,立足于能上加能、快上加快、好上加好,千方百计化危为机,逆势而上,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市财政总收入在去年10月16日登上了百亿台阶,自2006年以来4年净增百亿元,年均递增50%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在全国333个地级市排名中进入百强行列,创造了令人鼓舞的“*速度”。
具体工作中,我们面对宏观经济形势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在年初确定了“坚持好快干、跨越不动摇”的工作定位,明确了“确保经济增长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的奋斗目标,引导全市上下辨证地看待经济形势,统一思想认识,汇聚攻坚合力,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危中求进、难中攀高。在年中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坚定信心,跨越前行”的工作要求,进一步坚定各级干部的工作信心、企业家的投资信心和群众的消费信心。为了把握经济工作的主动权,我们坚持抓紧抓早,率先制订出台了应对金融危机的政策措施,力求做到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坚持政府宏观调控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多次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研究制定对策,想方设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发展。认真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政策要求,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全面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努力拓宽出口渠道,充分激活经济增长的拉动因素。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活动,强化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为确保经济增长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创造了良好条件。
二、扎实开展学习实践活动,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从去年3月开始,我市组织开展了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我们紧扣“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和谐*”的鲜明主题,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创特色,精心组织,周密部署,高标准、高质量地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基本达到了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学发展的目标要求。
坚持把形成科学发展的共识作为首要任务,将“确保经济增长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最大实践,深入开展“三个面对、三个怎么”大讨论活动,引导全市上下牢固树立“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态,掀起新一轮解放思想热潮。坚持把解决好事关跨越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着力点,组织开展“百千万”活动,建立市委常委、党员副市长“五位一体”联系点制度和整改落实后续工作制度,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落实。坚持把构建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重中之重,制定出台了《关于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意见》等8个指导性文件,为*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去年4月21日,副主席莅宿视察期间,对我市学习实践活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从去年9月开始,我市启动了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目前已进入整改落实阶段。针对参加单位类型多、普通党员多、职业构成多的实际,明确提出了“五个更加注重”的工作要求,着力在办实事、解难题、求实效上下功夫,确保学习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三、强力推进招大培强,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动力。我们坚持招大引强与培大育强并举、扩张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全面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
坚持把大项目建设作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支撑,扎实开展“亿元大项目推进年”活动,全面打响招商引资“211战役”,集中全力主攻大项目。去年,全市新引进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89个、新开工建设57个,引进计划投资1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个、其中当年完成投资5亿元以上的5个。金鑫轧钢、翔盛粘胶、德华纺织、德力化纤、赐富工业园、海欣工业园、首义薄膜等一批大项目快速推进。深入开展“企业发展促进年”活动,大力实施“大中小企业联动成长计划”,促进规模企业上台阶、微小企业进规模。去年,全市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57家,总数达2035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8亿元,同比增长20.2%。积极破解融资难题,全年各项贷款余额达465亿元,苏州5家农商行相继开业,新成立注册资本亿元以上担保机构8家。洋河酒厂在深交所A股成功上市,实现我市企业在国内主板上市零的突破。
按照做大做强主导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思路,全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集群发展。大力培育机械电子、金属加工、纺织服装、食品饮料、木材加工、化工医药等六大主导产业,六大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5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8%。大力实施“百企创新”工程,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科技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同比增长20%。坚持把软件和服务外包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服务外包突破年”活动,我市三个园区先后被认定为“江苏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新引进软件和服务外包项目123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
始终把开发区作为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功能规划、产业规划和基础配套,园区承载力和集聚力进一步提高。去年,全市开发区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2个;实现业务总收入512.3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6.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7.8%、66.1%。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六个南北共建园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4.7亿元,可成科技、中创科技等一批大项目相继落户。
四、大力实施“东向战略”,全面构筑跨越发展新优势
去年6月,国务院把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在全省率先作出了大力实施“东向战略”、积极策应沿海开发的战略决策,专门成立“东向战略”领导小组,确立了“思想全面对接、规划无缝对接、交通快速对接、产业借势对接、城乡一体对接”的工作思路,主动策应,全面接轨,力争使*成为江苏沿海开发最紧的对接区、最近的带动点、最强的辐射地,争当沿海开发的“门户”。
坚持将打开通道作为对接沿海开发的重中之重,加快启动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全面推动基础设施、物流通道等向东延伸。宿新高速、宿淮铁路、245省道沭阳至*段等重大工程快速推进,205国道*段、330省道*段和*延伸段、*中心港物流枢纽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全力争取344省道沭阳段、325省道*至*段、成子湖航道整治及船闸工程等项目,积极启动徐宿淮城际铁路、宿连运河和*、*水运接轨连云港通道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全方位打开“东向”通道。
在做好基础设施对接的同时,全力加快城市化进程,着力打造与沿海开发距离最近、连接最紧、影响最大的现代化中等城市群。坚持实行市领导推进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建设责任制,领导班子成员经常进行现场点评、专题会办,集中力量建设中心城市。大力实施中心城市“人口倍增计划”,加快推进以人口集聚为核心的城市化进程,全市城市化率达37.8%。深入开展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活动,被正式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并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现场考查和专家评审。积极推进“数字城管”建设,再度荣获“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加快实施中心城市水系沟通和市区危旧片区改造工程,着力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味。
五、围绕实现“三大愿景”、增加“三大收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以“三化”化“三农”战略为统领,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去年,预计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51亿元,同比增长6%;共有98个乡镇财政收入超千万,71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过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位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保持全省最小。
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围绕“中国知名、江苏第一”的目标,以“县区高效设施农业竞赛”和“十强特色产业乡镇评选”活动为抓手,扎实推进高效农业扩量提质工程,全年新增高效农业36.3万亩、高效渔业11.3万亩,其中新增设施农业20.5万亩。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流转土地98万亩,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904个,入社农户20万户。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益客食品、汇源果汁、嘉士利等一批知名龙头企业相继落户,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146家,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加快农村集中居住点和康居示范村建设。按照“集中集中再集中”的原则,进一步整合优化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布局,将全市1.2万个村庄规划为1391个集中居住点。积极创新建设模式,采取政府统一规划、提供图样、完善配套、宅基置换等方式,引导农民自建、代建、共建,农村集中居住点和康居示范村建设取得很大进展。去年,全市共启动建设638个集中居住点,累计新建住房5万多户。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全面覆盖、不留死角、长效管理、动态保洁”的原则,大力开展“春雷行动”和月度随机抽查活动,全面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全市有18个康居示范村创建成为省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244个市级和县区级试点村通过检查考核。积极开展“环境优美乡镇(村居)”创建活动,加快建设最现代、最生态、最整洁的新农村。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围绕到2012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目标,采取“结对强村”、“牵手脱贫”等方式,全面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全年共实现脱贫26万人。加快村级“八有”建设,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全市360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万元。积极创新扶贫工作机制,“大户+基地+大学生村官+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
六、全面提升软实力,不断增强区域发展竞争力
培育区域特色文化。坚持把传播先进文化、建设创业文化、培育和谐文化作为建设文化*的重要内涵,积极培育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体系。大力弘扬“生态为归宿、创业求变迁”的城市精神,致力把创业文化打造成*的主流文化、品牌文化。精品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大型音舞诗剧《虞美人》等3部作品获得省第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实施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全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进一步提高。
大力推进效能建设。按照放手、放权的原则,加快中心城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赋予宿豫区、宿城区与各县同等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把*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社会发展主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审批办结时限,加强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建设,实施重大项目代办制,全力打造“三最四低”发展环境。全面推行一线工作法、工作会办制等制度,严格精简会议、文件和各类检查评比活动,着力打造求真务实、精简高效的良好环境。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百名创业创新领军人才集聚计划”,争取省创业创新人才计划16名,引进首批领军人才23名。积极推进柔性引才,与7所省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签署人才科技合作协议,建立人才工作站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进一步提高产学研结合的层次和水平。实行“特聘专家”制度,制定高层次人才特殊使用与激励制度,健全完善重大科技项目实施与政策支持引才相结合的机制。
加快建设生态*。坚定不移地贯彻环保优先方针,狠抓节能减排,COD和SO2削减量均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建立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长效管理机制,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达标。全面实行“河(湖)长”制度,进一步完善重点河湖水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强力推进秸秆禁烧,成为全省唯一实现全面禁烧的省辖市。深入开展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和“杨树产业年”活动,全市新栽植树木1100万株,森林覆盖率和中心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24.3%和41.2%。
七、坚持以人为本不动摇,致力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我们始终恪守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使广大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始终把创业就业作为致富之源、民生之本。成功举办第四届“创业文化节”,鼓励支持创业的机制更加健全、政策更加优惠,全民创业、自主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全面推广“三来一加”、“创业行动村村行”等模式,全市新增“三来一加”项目3522个,新增从业人员27.5万人;新发展个体工商户4.86万户、私营企业6709家,总量分别比去年净增1.45万户和1542家。深入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全市新转移培训劳动力12万人,培训农村实用技术人才20万人。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年净增城镇就业人数3.2万人,1.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所有返乡农民工全部实现转移就业。
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保险提标扩面工程,全市“五险”扩面新增17.5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8%以上,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新农保参保3.8万人。完善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210元和130元。大力实施农村敬老院“关爱工程”,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61%,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2700元和2100元。加大经济适用房和安置房建设力度,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52.6万平方米,筹集廉租住房874套,人均建筑面积16平方米以下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全部纳入廉租住房保障,有效缓解了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围绕教育现代化目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推进教育“精明增长”。基础教育水平全面提高,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7.92%,连续五年保持苏北第一,高考本科达线首次突破万人大关。职业教育发展迅猛,5所职教中心被评为四星级职教中心,各类职业学校在校生达14.1万人,普职比调整到4.3:5.7。民办教育新增民资29.8亿元,建成三星级民办学校10所,位居全省第一。建立健全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积极做好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坚持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同抓共促,体育事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
八、积极构建“和谐*”,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建设。深入推进“法治*”建设,全面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大力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全社会法治观念进一步增强。完善“六博”交流平台,积极探索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新形式。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依法履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不断加强与各派、工商联的联系合作,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大排查机制和“大调解”机制,努力把问题处理在基层、矛盾化解在内部、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强化党政领导包案制度,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的长效机制。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年”活动,全市共排查调处信访积案256件,已成功化解233件,化解率达91%,实现了全国“两会”、建国六十周年庆典期间进京上访零登记。
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喜迎建国六十周年为契机,强化“大防控”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社区单元警务改革,初步形成了城乡一体的防控格局。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活动,所有命案全部破获,群众安全感和社会治安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在全国首次“整建制”摧毁了境外淫秽色情网站“迪卡玟”联盟,得到了中央和省领导的充分肯定。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健全新闻报道应急机制,较好地把握网络舆论主导权。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明显下降。
九、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推动*跨越发展,关键在党。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着力打造特质鲜明的干部队伍。围绕培育“素质全面、引领潮流”的干部队伍,认真组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驾驭复杂局面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大力开展“干部培训科学规划年”活动,全面启动“六新”培训工程,积极创新干部培训机制和培训模式,全年共举办专题培训179期(批次),培训1.6万人次,干部培训规模和质量都有了新的提升。
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以公推公选、公推公派为重点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探索建立面向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机制。公推公派2名市直机关副处级干部担任乡镇“一把手”,面向乡镇党政正职公推公选4名县处级领导干部,市县联动公推公派112名市县(区)机关、事业单位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或第一书记,形成了“在一线识干部、从基层出干部、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大力推进机关中层干部跨部门交流,安排市直机关42个单位的51个热点岗位进行交流,激发了干部队伍的整体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
高度重视基层组织建设。积极开展“惠民党建”,大力推进国企、民企、村居党组织“三方联创”活动和非公企业“党建带工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积极推进机关党建进社区,扩大了机关党建工作覆盖面。深入实施“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与雨润集团合作共建“大学生村官培养示范工程”,建立市委常委联系大学生村官和谈心谈话制度,先后有7名大学生村官通过公推公选走上乡镇副科级领导岗位,34名走上村支“两委”正职岗位。
切实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积极开展源头防腐。制订出台了《关于建立党政领导干部“三责联审”制度的实施意见》,全面实施“一报告、两评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深化勤廉公示制度,将全市525名县处级领导干部的勤政廉政情况在《网上*》进行公示。围绕保增长、促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从立项审批、资金使用、工程质量等方面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认真做好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兴办经济实体专项清理工作,大力开展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小金库”专项治理活动。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召开“小人物大腐败”警示大会,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意识。狠抓廉洁自律、查办案件和纠风工作,进一步形成了干净干事、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从常委会自身抓起。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提高领导班子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全年先后举办了13次市委中心组学习会和11次专题讲座,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完善常委会议事规则等各项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建立了领导、专家、群众相结合的决策咨询制度,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水平有了新提高。健全并落实密切联系群众制度和调查研究制度,各位常委深入基层,广泛调研,形成了一系列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调研成果。带头执行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自觉接受各方监督,切实树立常委会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以上报告是市委常委会一年来的主要工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常委会全体同志,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市委常委会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小,经济结构亟待优化,跨越发展的基础比较脆弱;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区域之间竞争日趋激烈,保持经济增长继续走在全省前列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脱贫攻坚任务还很艰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党的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一些消极腐败现象在干部队伍中依然存在,等等。从常委会自身来看,在系统学习、深入学习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关注民生、关心基层上还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在真抓实干、务求实效上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我们将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诚恳希望同志们对市委常委会的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