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市质监发展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市质监发展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市质监发展报告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全省质监工作会议和市“两会”精神,全面总结2003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分析当前质监工作面临的形势,部署2004年质监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全市质监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下面,我代表市局党组讲三点意见。

一、过去的一年,是全市质监系统全面健康快速发展的一年2003年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质监系统全面、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坚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主调,以质量工作为主线,紧紧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主动贴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全面履行综合管理、行政执法、安全监察三大职能,圆满地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2003年,全局上下紧紧围绕市局党组年初提出的“123345”的工作思路,牢牢把握省局和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五种抓落实的工作机制。一是完善了目标责任机制。对一些硬性目标任务实行定时间、定人员、定责任的“三定”措施,明晰目标责任主体,增强责任意识。二是完善了目标跟进督查机制。按照时间进度跟踪检查,逐项验收。三是完善了配合协调机制。加大对基层单位的目标管理,并及时给予协调和指导,对不具备完成条件的目标,由市局适时统一调整。四是完善了“四位一体”的综合执法和综合管理的工作运行机制,提高了工作效率。五是完善了考评考核机制。半年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评,年终进行考核,并实施奖惩兑现。完善的工作机制,促进了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在省局2003年度目标任务考核中,全市市局达到良好等次,位居全省17个市局和8个直属单位的前7名。全系统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机关面貌进一步改观,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市局投入50余万元征购了10.5亩土地,投入30多万元(不含省局配套资金40多万元)购置了车辆和微机。市技术所投入40余万元改善了实验室环境,添置了检验车辆和检测设备。市锅检所投入近10万元改造了钢瓶检测站,增加了检验设备。**县局还掉基建欠款近10万元,**县局、**县局也加大投入,对机关办公环境进行了整治,改变了面貌,树立了形象。2003年全系统用于基本建设、执法装备、检测设备和办公设施上的投入累计达151.5万元。投入的加大,装备的完善,为我们全面高效地履行职能,快速、有效地服务社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资基础。

(二)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进全系统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调整思路,在履行职能的基础上,全方位、深层次地推进“服务年”活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一是高举质量大旗,全面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组织4个调研组深入全市40余家各种类型的企业进行调研,在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向市政府呈报了企业质量状况调研报告,引起了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市政府根据质监部门的意见和建议,相继制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质量兴市”的工作意见》等三个规范性文件,**县、**县政府相继制发了《质量兴县工作计划》,全市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质量兴市”工作机制。二是积极推进名牌战略,发挥名牌效应。制定了名牌产品培育计划,推荐上报了5个安徽名牌产品,经省局审定,**公司生产的**产品被省政府命名为名牌产品。指导帮助在2002年省名牌复审未能通过的2家企业进行了认真整改,其中有一家企业顺利通过复审。目前,全市企业争创名牌的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三是以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为契机,引导企业规范经营。全年共受理40家首批五类食品生产企业办证申请,27家企业28种产品获证。完成了新十类食品生产加工企业保证产品质量必备条件的专项调查。及时完成了16家企业生产许可证换发证工作,查处无证生产、销售行为19起,对全市47家建筑门窗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生产许可证换(取)证实施细则宣贯培训,帮助、指导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标准体系,督促企业完善生产必备条件。四是进一步提高监督抽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引导群众消费。突出重点企业、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项目,加大对产商品的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次。共检查企业793家,产商品878组,平均合格率66%。充分发挥监督抽查信息资源作用,采取公告、曝光、收回、整改、处罚、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企业自律,督促引导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将监督管理关口前移,对重要市场开展检测服务工作,在市区**大市场、**市场设立了检测服务站,为市场内的企业提供委托检验、进货把关、质量咨询等服务,深受企业欢迎。五是以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为重点,强化企业质量基础工作。积极为企业开展体系认证咨询和服务工作。帮助全市**等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选择基础较好的**,大力推行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指导企业运用5S现场管理方法,帮助企业通过了HACCP食品安全体系认证。立足全市生态农业城市的特点,突出农业标准化的龙头地位,充分发挥标准化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促进作用。2003年新建立工业企业和服务行业标准体系各1个,建成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1个,制定省地方标准10项,制修定产品标准45份。完成1个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任务。通过积极争取和扎实工作,将**项目列入了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推进计量检测体系确认,提高企业计量保证能力。完成了3家企业3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1家企业2级计量检测体系确认。六是构筑诚信体系,引导企业自律。在企业中积极推进诚实经营、诚信服务建设,广泛开展“质量信得过”、“价格、计量信得过”、“购物放心店”和美容美发等级评价活动,树立质量典型,营造放心购物环境。七是加大安全监察力度,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全年共出动安全监察和执法人员500多人(次),开展了6个专项检查活动,促进了特种设备检验治理、隐患消除等工作的落实,为创造企业安全生产、人民群众安全生活的良好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八是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成效。为提高企业依法经营的意识,先后与工商联、外商联谊会、招商局等单位开展质量法律培训、质量讲座等,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方式,深受企业欢迎。

(三)打假工作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全市质监系统坚持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为主题,以构筑打假防线、完善打假机制为突破口,以落实各级政府打假和质监部门从源头打假两个责任制为目标,全力实施打假治劣12365工程,执法打假工作成绩显著。在开展日常执法检查的同时,重点开展了食品、农资、建材和防非典产品等专项打假。全年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4000多人次,立案查处367起,查获假冒伪劣产商品货值达560万元。辖区打假责任制工作全面启动,初步建立了覆盖全市的执法打假工作网络,构筑了整体联动、层级负责的执法打假工作基本框架,顺利通过了省局的检查验收,得到了省局稽查总队及总局执法司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以教育为先导,着力抓好队伍建设2003年,我们按照“抓工作必须抓队伍,抓队伍首先抓班子”的要求,以行风、政风建设为突破口,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不断提高队伍建设的水平。一是以创建学习型机关为契机,加强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按照省局和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深入扎实开展了“艰苦奋斗、廉洁从政”和“创诚信部门、做诚信职工”以及查违法、查违规、查违章、查违纪、查违令的“五查”等主题教育活动。先后2次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封闭式培训,并坚持周五职工学习日和执法人员周六集中培训制度,努力打造学习型机关。二是以创建服务型机关为目标,增强了干部职工的服务意识。以“服务年”活动为载体,以“3·15”、“质量月”等大型咨询活动为平台,广泛宣传质量技术监督法律、法规,引导企业自律。认真受理企业和群众的质量投诉,帮助企业解决质量纠纷。全年共受理消费者投诉80余起,为用户挽回经济损失近5万元。对一些质量不够稳定的企业,不是简单处罚了事,而是利用本部门的技术、人才优势,帮助企业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逐步提高产品质量。凡是企业需要提供质量、标准化、计量、安全方面服务的,都能够做到尽心尽力,热情周到,真正以实际行动来践行“三个代表”思想。三是以创建廉洁、高效型机关为根本,完善了制度建设。建立并实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办文办事限时制和首问责任制,强化机关内部管理,树立机关廉洁、高效形象。深入推进勤政廉政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质监系统制定的“五公开”、“十不准”及“八条禁令”等规定,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教育,不断完善未位待岗、一票否决等监督制约措施。完善并认真执行行政案件办理的各项制度,对案件审查严格把关。全年全系统共审查办理案件367起,无一件行政诉讼、行政复议被撤消的案件。加强对行政执法的层级监督,开展了2次执法检查,查阅案卷80余份,促进了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文明创建工作全面开展,全系统的行风、政风建设得到了加强,市行政服务中心质监窗口被评为“红旗窗口”,**县局被该县评为县级文明单位。加强各级班子建设,完善了年度考核制度,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增强全员宣传意识,创造良好工作环境。全年全系统在各级新闻媒体上播发稿件183篇(条),其中省级以上新闻媒体播发稿件52篇(条)。深入开展“人人都是质监形象,个个都是质监窗口”活动,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做好服务。全系统超额完成了招商引资任务,受到了市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总结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省局党组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对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好质监工作缺乏深入调研和思考。二是对新形势下执法打假工作探索不够。三是质量工作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四是改革创新氛围不浓,技术机构改革没有实现突破。五是学习、培训工作有待加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今后很长一个时期要着力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我们一定要站在质监事业长远发展的高度来看待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并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克服和解决这些问题。

二、分析形势,把握机遇,促进质监事业的更快发展回顾我国质监事业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改革开放越深化,市场经济体制越推进,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地位就越突出,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作用就越重要。能不能正确把握当前形势,能不能牢牢抓住发展机遇,这关系到质监事业特别是全市质监事业能不能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大局。作为质监系统的每一个同志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当前的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质监工作的自豪感和紧迫感。

一是历史赋予了我们艰巨的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科学分析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改革的主要任务。《决定》在关于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方面强调指出,要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健全产品质量监管机制,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要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这不仅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质监部门作为主管质量、规范市场的主体,党中央既寄于我们很大希望,也赋予了我们十分艰巨的任务,为我们质监工作的发展创造了空间和舞台。能不能充分利用好这个舞台,就看我们能不能在这个舞台上有所作为。

二是人民的需要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特别是入世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竞争,我国经济生活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

时代——质量的时代。对于产品,短缺经济看有无,过剩经济看质量;对于企业,20世纪讲产量,21世纪讲质量;对于消费者,温饱社会讲价廉,小康社会重安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质量问题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可以说,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有质量则有市场,有质量则有效益,有质量则有可持续发展。总之,有质量才能有全面的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会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抓好质量也是人民群众对我们质监部门的强烈要求,我们责无旁贷,没有理由推脱,这也是我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最好体现。

三是入世后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给我们带来了压力。世界经济一体化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中国入世顺应了这个历史发展的趋势,这对中国全面进入世界经济圈,加速建设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历史意义。中国入世首先是政府入世,这在十几年入世谈判中表现的最为明显。但紧随其后的,也是事实证明最为残酷的还是企业入世,是产品入世。加入世贸以后,关税壁垒已经起不到太大的作用,而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产品检验和检疫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更加突出,成为最难对付、最难越过的一道坎。特别对我国质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的产品和竞争规则不熟的民族企业来讲更为严重。2002年,即我国加入世贸的第一年,肉、禽、蛋、菜等农产品出口就受到了严重影响。我省作为农业大省,受到技术壁垒的阻碍已在全国处于第二位,形势非常严峻。可以说,没有质量也就没有出口,没有外贸。质量已经成为一个企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质监部门管的是质量,讲的是质量,应该比一般的部门、一般的人更能感受到、认识到加强质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四是全市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给我们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全市来讲,经过近几年特别是近两年的招商引资战略的实施,尤其是一些大企业的落户,大项目的相继开工,全市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2003年全市经济增长速度首次赶上和超过了全省平均水平,是近几年来改革程度最深、开放力度最大、发展速度最快、经济效益最好的一年。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质监部门紧紧把握当前形势,适应当前形势,这也是我们贴紧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发展的最好契机。从全系统来看,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特别是近两年的扎实苦干,我们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基础更加牢固,尤其是国务院55号文件的初步落实,为我们更好地履行职能、做好服务奠定了基础。分析上述形势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统一大家的思想,增强大家发展的信心,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要求大家把握发展时机,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强化措施,全面完成2004年的工作任务2004年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一个中心,即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搞好两大服务,即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做到三个面向,即面向企业搞服务,面向市场求发展,面向群众树形象,争创四个一流,即建设一流队伍,培育一流作风,树立一流形象,创造一流业绩。为实现上述目标,全系统应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扭住“源头抓质量”这个“牛鼻子”不放松,促进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的提高一是以落实各级政府质量工作责任制为主线,为政府从宏观抓质量工作当好参谋。要以质量联席会议为平台,以实施质量兴市战略为手段,组织精干力量,与相关部门联合深入企业开展调研,全面准确地掌握本地质量状况,并建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每年至少要向当地政府报送一份《质量分析报告》,为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当好参谋。二是以实施名牌战略和免检制度为抓手,扶优扶强。进一步加大对名牌产品的培育力度,选择一些品牌意识强、产业集中度高、规模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企业,各县都应制定名牌产品培育计划,落实培育措施。三是全面实施食品市场准入制度。巩固小麦粉等5类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推进肉制品等10类食品的市场准入,启动茶叶、糕点等13类食品市场准入工作。四是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工作。按照“全国统一、突出重点、上下联动、信息共享、跟踪溯源”的原则,制定2004年全市重点监督抽查产品目录,并实行动态管理。强化对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以及质量问题突出产品的监督抽查。对监督抽查中反映的行业性、区域性质量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对有严重质量问题、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质量信用低下的产品,要通过新闻曝光、撤柜台、撤销生产许可证、建议吊销营业执照、强制性收回等措施,实施市场退出机制。五是加强生产许可证管理。加大对发证工作的监督管理,落实责任追究制度,确保发证工作质量。加大无证查处力度,全面推进年审工作,打击生产销售无证产品、有证企业生产不合格产品等违法行为。六是积极探索建立质量诚信体系。要探索建立以市场引导、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社会评价为原则,以质量信用信息记录、质量信用产品使用、质量失信行为惩诫为关键的质量诚信体系,逐步建立企业产品质量信誉等级评价。进一步办好质监网站,方便企业和社会查询。

(二)重拳打假,努力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今年的打假工作要着力抓好3个环节:一要突出重点。以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为主题,针对对百姓安全消费危害大、影响面广、群众可参与程度高的假冒伪劣产品开展集中联合打假行动,主要突出食品、农资、建材、棉花、汽车消费产品、锅容管特六个方面的重点,开展六个方面的专项整治,即专项整治将非食品原料用于食品生产,专项整治假冒伪劣农资,专项整治“地条钢”,专项整治“黑心棉”,专项整治加油站,专项整治燃气充装站。二要突出源头。进一步强化端窝打点力度,依法没收制假设备、工具原料和包装物。严厉打击制假标识、假包装物的违法行为,严防假冒伪劣产品乔装打扮流入市场。在流通领域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服务活动,帮助企业开展委托检验,从源头堵住假冒伪劣商品。大力开展“打假保名优”活动,充分发挥打假保优协作网的作用,把打假治劣和扶优扶强结合起来。三要突出责任。以全面建立和落实辖区执法打假责任制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执法打假工作网络,与政府、企业、社会共同构筑打假防线,逐步形成政府和质监事业两个打假责任制共同部署、共同推进、有机结合的打假工作格局。

(三)立足质监事业长远发展,扎实做好各项基础工作1、标准化工作要再上新台阶。一是按照“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积极实施”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精神。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我们立足全市市情,服务地方经济的重要方向和主战场,按照市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围绕全市主导农产品,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建设。认真完成**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各项建设任务,严格按照省示范区验收管理办法,做好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通过省局验收。大力组织**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按确定的标准体系完成标准的制定,并抓好示范点建设和标准的实施。各县要结合当地农业产业特点,建立1个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二是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综合标准化试点。按照全国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建设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要求,积极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综合示范工作。通过建立标准体系,规范运作模式,引导广大农民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每个县(区)要抓好1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综合标准化示范。三是继续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导基础好的规模企业建立企业标准体系,引导中小企业加强标准化基础工作。抓好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管理,完善以企业产品执行标准证书为标志的企业产品执行标准管理制度。积极推进采标工作,鼓励和指导企业采标产品使用采标标志。针对本地经济特点和产业优势,对2种以上主要产品开展采标研究。四是推进服务标准化建设,不断开拓标准化新领域。配合省局和**风景区管委会制定**旅游服务系列标准,逐步建立科学配套的标准体系,为创建世界级旅游胜地提供科学的服务操作规范。抓好《美发美容服务质量分等定级条件》、《干洗场所服务质量规范》和《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等省地方标准的宣贯和实施,在企业自愿的前提下,继续在美发美容行业开展等级店评定工作,引导健康消费。2、用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做好计量工作。一是坚持改革,推动计量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今年在加强计量标准建设的同时,要不断探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量值传递,发展和规范计量校准市场,搞好校准服务。组织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和授权计量检定机构开展1—2个项目计量标准量值比对,确保量值准确可靠。二是坚持发展,促进计量工作上水平、上档次。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完善长效监管机制。组织开展春茶、粮食收购市场及商品量的市场计量监督检查;对眼镜制配场所实施规范化管理,确保实现眼镜制配场所计量器具配备率达到90%,受检率达到100%的目标;进一步加大对计量器具监督抽查力度,加强计量行政执法,强化对重点计量器具的监督管理,不断规范社会公正计量行(站)计量行为;按时完成县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复查考核换证工作。三是坚持服务,发挥计量工作在服务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对基础较好的大中型企业和计量器具生产企业引导其开展计量检测体系的确认工作,确保大中型企业强检计量器具受检率达95%以上。加强对“C”标志工作的宣贯,组织开展工业企业计量经济效益调研工作。3、认真落实《认证认可条例》,加强认证认可工作。一是稳步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确保国家规定的强制性认证产品95%以上申请认证。二是进一步加强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执法监督,针对当前认证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社会各界反应强烈的问题,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大力推进质量体系认证和自愿性产品认证。三是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规范“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及其他认证形式的监督管理。四是进一步简化实验室认证程序,缩短认证周期,提高评审效率。切实加强对检测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四)强化责任意识,狠抓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一是落实安全监察责任制。规范行政行为,健全“分工清晰、权责明确、监督有效、行为规范”的安全监管机制。加强对安全监察数据库管理,实现对在用特种设备的有效监管。二是强化安全监察职能。加大安全监察力度,全面提高在用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持证上岗、定期检验、重要设备巡查、事故结案率,继续抓好重点场所、重要设备、重大隐患的监管工作。要认真制定在用特种设备的检验计划,落实定期检验工作。三是继续做好安全监察组织网络建设工作。加强对安全监察协管员、联络员的教育培训,重点培训锅炉、气瓶等安全管理基础知识,发挥安全监察协管员、联络员的作用。四是全面完成气瓶普查整治任务。加大气瓶充装执法工作力度,杜绝充装非自有产权气瓶,发现气瓶充装单位充装非自有权气瓶或超检验期气瓶,要从严查处,并停止该充装单位充装许可申报工作,确保产权转移、充装许可、定期检验的三个到位。

(五)深化技术机构改革,提高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建设一支面向社会、面向消费者、功能完备、廉洁高效的技术机构,是围绕第一要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充分发挥质监部门技术特色、全面履行质监职能的客观需要。必须本着“政事分开、市场取向、分类指导、稳步推进”的原则,全面推进技术机构改革,不断提高质监工作的有效性,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首先是创新用人机制。面向社会、面向大专院校,多渠道大胆地引进和选拔技术人才,充实技术机构。要在职工中推行全员聘用制,特别要积极推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的用人机制,逐步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良好氛围。其次是创新分配机制。要彻底地打破过去那种旱涝保收、吃大锅饭的平均主义思想,大胆革新分配机制。通过实施浮动工资和推行新的工资制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第三是创新管理机制。要在技术机构中推行企业化管理模式,树立以检测报告为产品,以服务质量为品牌的思想。要不断加强技术机构自身建设,积极推行实验室资质认证,全面开展质量体系认证,不断提高自身的检测检验能力。要对检测检验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努力降低检测检验成本支出,提高检测检验的科学性、公

证性和及时性。第四是创新设备更新改造机制。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特点,技术设备的改造更新要有所侧重,避免低水平建设,搞小而全。要结合地方实际加强重点投资,集中力量上几个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检验项目。要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不断改善装备。第五是创新工作职能。通过改革,把技术机构建设成为具有政府实验室和面向社会双重职能的技术机构,并逐步推动其走向以市场为主、以监督检验为辅的发展道路,最终使其全面引入市场化管理,参与检测检验市场的竞争,在竞争中逐步完善自己、发展自己。第六是加强培训,提高素质。加强现有人员素质的培训,采取上级组织集中培训、派员到外地进修、单位组织岗位练兵、在岗进修自学等多种形式,促进现有人员理论知识和业务能务的提高。积极主动与技术力量较强、检验水平较高的技术机构联合,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能体现质监技术机构特点的专业检测检验人才。技术机构改革涉及体制的转变,涉及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的方案和措要广泛听取干部职工的意见。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做到在稳定中推进改革。

(六)围绕行风、政风建设这个生命工程,进一步树立质监部门的良好形象一要紧密结合质监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抓好政风、行风建设。全系统要进一步端正指导思想,正确处理好“吃饭”和“规范”的关系,处理好加大行政执法力度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处理好地方经济发展与质监事业发展的关系,坚持一手抓行风建设不动摇,一手抓行政执法不放松。以强化行风建设来规范执法行为,把抓好行风建设与加大执法力度、规范管理行为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推动其它各项工作的开展。二要坚决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要把吃拿卡要、乱收费、乱罚款、乱评比和乱办班、乱发牌等突出问题列入今年纠风工作的重点,专项治理,加大整治力度。严查以权谋私、侵害群众和企业权益的案件。进一步强化执法层级监督,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坚持“谁砸质监部门的牌子,我们就砸谁的饭碗”,各级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监督力度,坚决查处各类违法违纪行为,确保质监队伍的纯洁性。三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开展“学、比、查、树”活动。要坚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以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教育为重点,加强对干部职工、特别是对领导干部和一线执法人员的教育和监督,切实做到为人民掌好权、把好关、执好法。要坚持政务公开,扎实推进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以“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行业形象取信于民。四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加强质监工作的宣传,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的需要,是推动质监工作顺利开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履行职能的具体表现。全系统每位干部职工都要切实增强宣传意识、大局意识,做到工作进行到哪,宣传工作就做到哪。各县局、分局、技术机构都要建立向地方党委、政府和市局固定的信息报送载体,确定专门的人员,落实宣传责任,加大对宣传工作的考核力度,切实改变宣传工作时松时紧的局面,推动宣传工作的经常化、规范化。同志们,2004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一年,是全市经济步入快车道的重要一年,同时也是全市质监系统集聚力量、苦干三年,迈向更高台阶的“冲刺年、成果年”。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一定要继续保持昂扬的斗志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牢固树立全局一盘棋、系统是一家的思想,努力营造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科学的方法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扎实苦干,进一步开创全市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全市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