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工作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工作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履行职能发挥作用工作报告

审计职能全面上收,是适应审计体制改革形势发展的需要。不但增强了审计人员审计检查的独立性和超脱性,提高了反映问题的真实性,也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管理基础和物质基础。总公司内部审计体制改革为我们下属公司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明确工作原则,明确的工作重点,使我们公司深化下一步工作有了可操作性依据。为了做好新形势下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整合资源,进一步完善中心内部工作机制,充分履行和发挥区域审计中心监督与服务的职能作用,现如何更好的履行中心职能和发挥中心作用报告如下:

一、工作方向

首先,加强了对重点地区的监控。上收湖北审计职能后,鉴于湖北省公司多年来在经营上形成的问题较多,根据总公司相关要求,加大了对湖北分公司的监控力度,每年选择湖北省分公司的二个市公司、四个县支公司作为常年监控的单位,中心各业务处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时,将湖北省分公司列为重点对象,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在开展审计工作的实施方案。

其次,创新审计工作方法。审计职能上收后中心的工作量显著增加,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任务是中心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心领导班子积极创新思维方式,加强各处之间的相互配合、资源共享,积极探索非现场审计模式,把前期非现场准备工作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加强了对总公司开发的审计业务辅助软件和财务辅助软件的应用和推广,为现场审计提高效率,有效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

二、工作目标

加大工作力度,完成两个确保的审计目标:一是及时梳理审计发现问题,确保问题浮出水面。2009年以来,中心多次组织各处对开展的各类审计项目发现问题进行认真梳理,通过梳理,全面掌握各级分公司在经营中存在的主要违规违章的情况,有利于针对性地督促辖区分公司开展整改工作,真正发挥公司第四道防火墙的作用。二是督促对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确保问题得到整治。辖区分公司审计职能上收后,为保证审计监督连续不留真空,成都区域审计中心高度重视审计过程中对问题的整改落实。及时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向被审计单位下发《审计意见书》,并要求被审计单位在30天内上报审计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报告,中心根据具体情况,对部分整改落实情况开展了后续审计,确保了整个监督过程的连续性、有效性和完整性。

三、工作措施及建议

(一)、调整审计工作职责,因时制宜

目前,区域审计中心下设4个专业处室,其中3个处室负责按照审计项目类别对辖区各级分公司开展审计工作,现行工作模式下,各处室仅就自己的工作职责,对辖区分公司的部分分支机构或某一领域开展审计、审计调查或远程监控,从一段时期的运行情况看,这种机构设置和职能划存在一定不足。鉴于此,建议总公司进一步深化审计改革,保持现有处室设置数量,调整处室工作职责,采取“分片监督,组合审计”方式,即3个业务处室,每个处室负责辖区2家分公司的非现场监控、专项审计、机动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全部审计工作。这样,一方面可以逐步打造出专业化的区域审计中心;另一方面在中心内部形成良性竞争,促进区域审计中心内部监督与服务的水平不断提高。

(二)、配备培训精兵强将,增强素质

精心选拔特约审计人员,打造审计精兵强将。中心筹建以来,审计力量来自辖区各个公司,随着审计职能逐步上收,中心的直接审计面迅速扩大,为确保审计计划的全面完成,本着在整个辖区内强化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按照总公司的要求,成都区域审计中心着手建立了特约主审和特约审计员队伍,有效缓解了审计力量不足的现状。上海区域审计中心是第一家完成辖区审计职能上收的中心,从目前实际运作情况来看,中心存在的主要不足,一是人员数量、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审计任务需要;二是审计工作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审计成果、审计价值有待进一步体现。针对这些不足,中心总经理室高度重视,曾多次召开工作例会、专题研讨会,就审计职能上收后,如何有效开展各项工作进行探讨。有关思路或建议报告如下:通过业务培训抓专业队伍建设,夯实审计工作基础。审计职能上收后,中心如何全面履行审计职能关键还在人员素质的提高。中心成立已两年有余,审计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人员素质不断提高。但就目前而言,还是存在人员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强等问题。中心目前项目的开展,主审还依赖于辖区各分公司的特约审计人员,但随着公司经营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分公司定岗定编后,能抽调的骨干将越来越少,最终还是要靠中心自己。为此,中心开展了一系列的技能培训工作。中心综合部对全体员工开展了公文写作的培训,并拿出实际工作的案例进行讲解,效果不错;非现场处开展辅助系统应用和日常监控问题分析,通过考核使处室人员提高非现场监控能力;经济责任审计处不定期将审计报告做了案例进行分析,大家取长补短,并就如何有效开展县支公司审计开展讨论;专项处每次项目开展前,都对方案进行培训,做足功课,在人少的情况下,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效果,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各异的培训,上海区域审计中心的审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员工的求知欲都很强,形成你追我赶,积极要求上进良好氛围。

(三)、把握风险防范重点,抓住要害

公司改革过程中,风险防范的重点在哪个层次、哪个部位、哪一环节,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随着辖区各分公司审计职能全部上收,中心的审计工作方式完全由“统分结合”向“中心独立履行职能,独立开展审计业务”转变。在探索中国人寿特色审计模式过程中,应该重点发挥审计中心在审计体系中的作用,尤其要根据中心工作实际探索完善以下几个方面:1、完善审计项目开展模式,进一步明确审计项目立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审计部与审计中心的职责分工,特别是探索发挥中心贴近一线、贴近风险的优点;2、探索新型经营管理体系下的审计项目体系,根据新型经营管理体系下的风险点来组织开展审计项目,特别是考虑如何更好地开展各级公司经责审计和专项审计;3、探索完善非现场审计模式,完善非现场审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模式等,特别是非现场审计专业人才队伍;4、进一步完善与辖区分公司的沟通协调机制,一方面,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服务的质量与效果,更好服务于辖区公司发展,另一方面,如何更好地满足辖区分公司的个性化审计需求。;5、探索专业化审计队伍培养模式,考虑如何进一步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以及研究审计人员的技术序列等问题;6、探索完善后援服务模式,提高后援共享支持效率,更好地满足中心工作的发展需要。

(四)、找准审计贯穿三点,全面准确

在审计工作中药找准三个点,即审计关注点、工作切入点和工作落脚点。

1、审计关注点———持续开展非现场日常监控与重点监控。一方面是根据总公司要求结合辖区内各分公司具体情况,持续开展非现场日常监控与重点监控,针对经营管理数据监控与分析,对发现的疑点问题进行现场与非现场核实,并开展机动审计。及时将监控情况向总公司汇报,并向分公司发出审计警示与审计意见书,对监控发现问题进行持续的跟进、核实、报告。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各经济责任审计、常规审计、专项审计等项目的非现场审计阶段工作,提高各项审计工作效率与质量。

2、工作切入点———加强系统数据核查工作,提高系统运行质量。一方面对分公司报送的数据加强核对审查工作,以及业务辅助审计系统的数据核查工作,加强监控与分析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结合监控工作需求,总结积累审计系统开发与完善需求,为总公司不断提升审计系统功能、提高审计效率做好基础工作。

3、工作落脚点———.加强非现场审计监控资料库建设、提高非现场监控结果利用程度。要积极探索建立非现场监控资料库,将日常监控和重点监控内容以及核实结果进行归档,形成持续、连贯的监控档案,保持对辖区分公司经营管理情况的持续关注,为今后开展非现场监控提供历史数据,为计划开展的审计项目提供对照分析资料。

(五)、建立长效监控机制,源头治理

首先,要进一步落实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全面引入警示谈话机制。整改报告要突出重点,一是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是否整改到位;二是审计意见和建议是否落实到位;三是移交纪检监察及有关部门处理的违纪违规事项、人员及资金是否处理到位、纠正到位。全面引入警示谈话机制,完善了审计的整改方式,推动了公司问责制度的建设,能够起到明显的警示和惩戒作用,有助于构建惩防腐败体系和反腐倡廉长效机制。

其次,实行多部门联动机制确保审计结论落实。审计作为企业决策机构的“第三只眼”,其具有免疫系统功能的作用,是其他部门所替代不了的,实行多部门联动机制,使业管、财务、信息、人事、纪检监察和业务发展等部门,及时了解审计发现的问题和情况,有利于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各部门齐抓共管,督促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公司健康发展。

总之,审计职能上收后,要充分发挥中心对辖区各分公司审计监督职能,关键:一是计划的合理编制问题,二是审计队伍建设问题,三是非现场审计技术应用问题,必须科学地统筹编排全中心项目,整合资源,实现全局管控,对于审计发现问题多,风险管控薄弱的辖区分公司加大审计力度、增强审计频率,切实做到全方位控防,区域化治理,有效发挥区域审计中心的管理协调作用和提高基层审计机构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突出和坚持“风险、效益、管理”的主题,始终把揭示风险和提示风险作为专项审计重点,认真抓好审计检查与后续整改,力争抓出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