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团委年创建学习型组织情况汇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依托学习型组织建设推进共青团工作发展
团区委着眼于全面深化团的工作、加强团的建设,更好地服务党政中心工作和促进青年成长成才,在区委、区政府和团市委领导下,按照《中共北京市顺义区委、顺义区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学习化社会的意见》要求,团结带领全区各级团组织围绕我区“同心全面建小康,打造绿色国际港”的奋斗目标,坚持贯彻“以学习为根本、以教育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的构建方针,在实现顺义区“同心全面建小康”的战略构想、构建和谐新顺义的进程中发挥了共青团组织“促进发展、昂扬向上、提升素质、影响风尚”的独特作用。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构建学习型组织工作任务
团区委在经过构建学习型团组织的尝试和深入探索之后逐步认识到,学习型组织不仅适合于机关建设,更是与团的组织属性、组织特质、组织使命和组织文化高度地相容相契,对我们以符合时代要求的方式全面整合团的工作和建设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将为团的事业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认识到,创建学习型团组织不仅成为共青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具体体现,而且成为新的形势对共青团提出的重要课题,成为共青团适应广大团员青年的学习需求、强化育人职能,实现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
团区委在今年年中和年底的工作会上分工农两口分别讨论了团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有关问题,研究创建学习型组织解决有关难点的对策和措施。11月2日,团区委召开了全委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同时在会上讨论了团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的方法,各单位团书记积极发言介绍本单位创建经验和成果。
二、完善机制、健全组织,保障构建学习型组织工作开展
(一)完善机制
团区委在原有的《机关学习制度》、《干部培训方案》等各种教育机制和学习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修改和规范。今年又新制定了《教育培训管理的暂行办法》、《每周例会学习制度》、《团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等教育培训机制。把基层团组织建设学习型组织的考核纳入年底的工作考核之中,把创建“学习型单位”评估指标细化到共青团工作考核细则当中,量化打分,这对基层团组织的构建工作起到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二)强化队伍,健全组织网络
为保障自身队伍和基层团干部队伍的教育培训质量,团区委进一步强化了管理人员队伍和教育师资队伍,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并保证每人每年培训72至76学时。团区委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了一支以兼职为主、专职为辅,以主要领导、科室领导、区直属团干部及外聘教师为骨干的师资队伍。在全区举办团干部培训班,聘请全区、乃至全市的相关专家、教授作为专职教师。
(三)创新教育培训载体
全区各镇青年中心的建设有效的丰富了团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的载体和平台,目前各镇的青年中心已具备集学习、培训、娱乐于一体的多功能的青少年教育阵地。团区委充分发挥青年中心培训职能,继续深化中心工作的同时依托区、镇、村三级青年就业服务网络拓宽了对广大团员青年的教育培训载体。
三、强化育人职能,大力开展教育培训工作
(一)服务和谐顺义,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
邀请北京大学李茂春教授为我区团干部宣讲社会主义荣辱观。全区各级团组织组织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了“唱荣辱歌、做文明人”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有效推动了顺义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11月2日,团区委召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会上学习了十七大报告,并提出了在全团开展动员部署、学习实践和总结提升三个阶段的学习活动。去年,团区委被市委宣传部、市人事局评为“北京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
(二)以“顺义青年创业行动”为抓手,服务青年,促进就业
“顺义青年创业行动”是顺义共青团组织2005年联合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发起的,针对16至35周岁未就业青年开展的,培养青年创业精神、促进青年就业和创业的一项社会公益性系统工程。二年来“顺义青年创业行动”的有效开展对团组织创建学习型组织工作发挥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一是提供观念服务,为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以帮助未就业青年树立“新四观”为重点,加强了对未就业青年的观念引导。团区委落实十七大精神开展青年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教育活动,11月12日团区委联合社区教育中心举办“贯彻十七大精神,强化青年职业生涯规划主题教育宣讲活动”启动仪式,200余名择业青年参加。活动将持续到2007年年底结束。主要内容包括:强化青年职业生涯规划巡回教育宣讲进社区进村镇、青年素质提升教育和推荐青年就业,形成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工作体系。团组织将建立参训青年档案,记录青年参与学历教育和技能教育的情况,形成顺义储备青年人才信息库,择优为青年推荐工作岗位。目前,培训活动已在仁和镇、胜利街道、赵全营镇、龙湾屯镇、杨镇相继开展5期,有1100余名青年接受培训。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各级团组织共开展青年就业观念引导培训71场次,培训青年3253人。
二是提供培训服务,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这是促进青年创业工作中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团区委依托区人才服务中心、区劳动局职业技术学校、区农广校和北京大方职业技术学校,建立4家区级青年培训基地;依托镇级青年活动中心、社区成人教育学校,建立19家镇级青年就业培训基地。针对青年实际需求,重点开展远程教育培训、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就业等级培训。据统计,全区各级团组织开展就业技能113期,培训青年5845人;881人获得中级以上技能证书;各级团组织共安置青年就业3057人,其中,1809人在区级以上工业区实现了就业,占安置青年总人数的60%,青年岗位报酬由2006年的月均1000元提升到1400元左右。
(三)以迎奥运为契机,在奥运志愿者培训,提升青少年文明素养方面发挥引导作用。
2007年以来,顺义团区委以服务奥运会的服务赛事、营造氛围、提升素质和展示风采“四大使命”为目标,以“迎讲树”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了志愿者培训、青少年文明素养教育活动。
一是抢抓测试赛契机,赛会、城市志愿者培训工作有序开展。测试赛期间,顺义团区委圆满完成了上级领导交给的赛会志愿者工作任务,积累了服务大型赛事的经验。在好运北京体育赛事志愿服务中首创“零流失”、“零投诉”的纪录。赛事期间,共有860名赛会志愿者为场馆礼宾、语言服务、竞赛组织等20个业务口提供了志愿服务,涉及110个岗位,累计服务1.2万人次,累计志愿服务时间近10万小时。210名城市志愿者也是在全市率先上岗,分布在全区23个站点,累计提供服务13.3万余人次。志愿者们热情、优质、细微的服务感动了服务对象,许多外国运动员、观众和媒体对志愿者积极、负责和人性化的服务给予了高度评价。任务的圆满完成得益于前期扎实有效的培训工作,团区委开展了一系列志愿者通用培训和专业培训,主要包括奥运知识、志愿服务理念、市情区情、志愿者基本常识、交通法规、安全知识、文明礼仪等内容。创建的《志愿先锋》快报,丰富了志愿生活,进一步传播了志愿文化。
二是保证良好观赛秩序、活跃赛场氛围,文明观众、拉拉队培训特色鲜明。团区委预先组建了9支拉拉队,总人数达3000人。7月中旬至8月初,团区委特聘市志愿者协会秘书处副主任陈膺、场馆运行团队副主任张清、市红十字会赢奥为全区9支拉拉队及文明观众骨干进行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拉拉队表演、奥运基本知识、赛艇皮划艇项目规则、赛场礼仪、赛场应急安全知识等内容。按照全区统一部署,团区委发动全区8大系统、19个乡镇及3个街道共30家单位储备了7600名后备观众,将特聘老师的讲课内容制成光盘下发到各个组织文明观众的单位。测试赛期间拉拉队共进行了5次体育展示,参与人员达2000人次,得到了运动员、观众和媒体的好评。通过赛前培训,团区委培养了一批优素质、高水平的文明观众、拉拉队骨干,锻炼了一支朝气蓬勃、能打硬仗的拉拉队队伍。
三是务求高标准、严要求,驾驶员志愿者培训全面展开。为进一步提升驾驶员志愿者申请人的整体素质,激发参与奥运志愿服务热情,增强光荣感、使命感。10月11日,团区委组织举办了顺义区驾驶员志愿者申请人通用知识集中培训活动。培训分为文明礼仪知识和奥林匹克运动与奥运会志愿者知识两堂培训课,聘请了来自北京联合大学奥林匹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仰东教授和北京德业轩国际礼仪培训中心的杨金波总经理进行授课。全区有194名驾驶员志愿者申请人参加了此次培训。根据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驾驶员选调工作方案的要求,下一阶段,驾驶员志愿者工作还将开展岗位培训、专业培训和实践教育等培训活动,最终达到符合奥运会赛时驾驶员志愿者相关要求的合格驾驶员标准。这些驾驶员志愿者在奥运会赛时将直接服务于来自各国的运动员、教练员、官员、裁判员等等外国友人。
四是开展“志愿迎奥运,你我同参与”迎奥运志愿宣讲团进农村、进社区活动。由19个乡镇、3个街道办组成的22支宣讲队,经团区委统一培训后深入社区和农村,通过开展形势教育大讲堂、“十五”成就教育、新城规划讲座、奥运知识讲座、参观奥运场馆等志愿活动,广泛开展区情教育,宣传奥运知识,普及文明礼仪,营造奥运氛围,引导青年不断增强服务奥运、参与奥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发挥共青团文化育人作用
结合奥运和志愿者主题,我们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广泛开展了“高举奥运旗帜,点亮如火青春”主题文艺汇演活动和第四届“奥运之星”模特艺术大赛,内容紧贴青年工作实际,形式为青年所喜闻乐见,展示了广大团员青年的文艺才能,倡导了文明生活方式。例如:今年的模特大赛紧扣“奥运”主题,特别设计了运动装展示、奥运会和志愿者相关知识问答等环节,并且把前三甲吸收为奥运会志愿者,参与2008年志愿服务,调动了很多青年人的积极性。
创建学习型团组织是共青团的一项长期工作,团区委决心,继续坚持“以学习为根本、以教育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的构建方针,发挥组织优势,深化育人职能,认真研究教育培训工作的新方式、新方法,根据自身实际,积极整合区内区外、团内团外教育资源,培养和造就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我区构建学习化社会工作大局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