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城乡"双十万"帮扶进展情况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城乡"双十万"帮扶进展情况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城乡"双十万"帮扶进展情况

今年以来,各地劳动保障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把完成城乡"双十万"帮扶工作作为第一要务来抓,取得了明显进展。现将主要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及主要措施

为确保完成城乡"双10万"帮扶任务,年初专门召开全省就业工作会议进行部署,同时联合财政厅下发文件,进一步明确帮扶对象、目标任务、工作措施、实施步骤和扶持政策。各地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迅速行动,将"双十万"帮扶工作和解决新增"零就业"家庭就业问题结合起来,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和"劳务输出示范县"为抓手,以街道(乡镇)、社区(独立工矿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为依托,采取入户调查,逐户逐人建立城乡困难家庭基础台帐,实行实名制管理,通过开发就业岗位、落实扶持政策、实施技能培训、开展劳务输出等措施,竭力解决城乡帮扶对象就业问题。

(一)拓展"五条途径",安置10万城镇援助对象就业

截止5月底,全省确定援助对象15.2万人(年初确定12.3万人,1-5月新增2.9万人),共免费培训4.9万人,帮助6.4万人实现再就业,落实各项补贴资金1.6亿元。

一是以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为主渠道,就地安置援助对象。各地继续将发展社区服务业、大力开发社区就业岗位作为安置主渠道,就地安置援助对象。对特困帮扶对象,通过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实行托底安置,并且工资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同时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1-5月份,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0.75万人,落实公益性岗位补贴1937.3万元。

二是以实行"以奖代补"为手段,激励用人单位吸纳援助对象。对录用援助对象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实行"以奖代补",给予适当奖励,并按规定落实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1-5月份,鼓励企业吸纳1.25万援助对象就业,落实企业社保补贴3989.8万元。黄石市对各类用人单位录用援助对象按每人每月100元给予奖励。

三是以落实扶持政策为重点,鼓励援助对象自主就业。鼓励和支持援助对象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对实现灵活就业且办理就业登记手续并参加社会保险的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对创业人员提供创业辅导,积极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政策。1-5月,扶持0.68万人实现自主经营,实现灵活就业3.1万人,落实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5492.3万元。

四是以开展专项活动为载体,集中安置援助对象。全省统一行动,集中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周"、"庆五一、促就业"等专项就业服务活动,重点帮扶援助对象,共免费培训1.8万人,帮助2.5万人实现再就业。定期组织开展"送政策、送信息、送岗位、送技能"活动,集中为援助对象提供就业服务并现场办理小额担保贷款审核发放手续、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

五是以搞好摸底调查为基础,制定独立工矿区援助方案。多次组织专班深入独立工矿区进行摸底调查,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一同研究,做好就业援助工作。指导各地在独立工矿区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站,由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指派专人负责,并在人员、业务等方面给予支持。研究制定独立工矿区困难人员社保援助方案,拟从2007年4月开始,对荆襄化工公司、松宜矿务局和省工业建筑总公司等企业距退休年龄5年以内下岗职工实施社保援助,为其缴纳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直至退休。

(二)采取"七大措施",促进10万农村困难劳动力转移

截止5月底,全省帮助33个贫困县培训困难劳动力4.92万人、组织转移就业4.88万人,落实各项补贴资金2034.9万元,其中培训补贴1388.7万元、职业介绍补贴327.2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305.2万元。

一是政策扶持,推动转移。在现有职业介绍和培训补贴基础上,针对农村援助对象制定"两补一免一奖励"政策,即:技工学校招用困难农户劳动力的按创业培训补贴标准给予补贴,参加技能培训和初次外出务工就业的给予食宿和交通补贴;培训后参加技能鉴定的免收鉴定费用;对乡镇和村组劳务输出联络员按工作业绩给予一定奖励。

二是信息到家,服务转移。依靠各大媒体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省开展"就业服务进万家"宣传活动,在当地电视台常年开播《就业广场》专栏,在县以上城市广场架设大型电子显示屏,在社区、乡镇和村组设立劳务信息栏,宣传就业信息和政策,将服务送进千家万户。

三是培训到人,促进转移。在实施全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过程中,将贫困地区困难劳动力作为重要对象提供针对性培训,并将培训任务分解到每个定点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实行项目化管理,确保完成培训任务。为适应工作需要,在去年认定305家定点培训机构基础上,年初与财政部门又共同认定了163家。大力开展定点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指导各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切实提高培训质量。

四是服务企业,就近转移。将培训转移和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紧密结合,一方面对全省企业缺工情况进行调查,另一方面对"五县十五村"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抽查。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针对性服务,实行劳动力输出"先内后外",立足就近就地转移,优先满足当地企业用工需求,有效缓解招工难和求职难并存问题,得到当地党委、政府充分肯定。

五是对口支援,优先转移。由劳动保障部牵线搭桥,组织夷陵、兴山等库坝区与外省市实行对口支援,优先转移困难劳动力。夷陵区与南京市实行对口支援,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夷陵区就业局签订200人转移安置合同,并拨付18万元培训资金,用于解决夷陵区困难农户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转移输送到南京市就业。

六是品牌效应,规模转移。在巩固扩大现有"十大劳务品牌"基础上,在33个贫困地区培植发展新品牌,通过品牌带动促进当地农村劳动力规模化输出。继郧西县、英山县等地相继被确定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后,正着手开展省级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评选工作,评选重点放在33个困难县市区,通过典型示范效应促进困难劳动力转移。

七是春风行动,扩大转移。春节前后,全省统一组织开展了服务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春风行动",33个贫困县市区将10万帮扶对象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提供针对性服务。今年的"春风行动"较往年相比,呈现"三个转变"的特点,即由农民工求老板转变为老板求农民工、由企业讲条件转变为农民工讲条件、由先求职转变为先培训后求职。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援助对象素质偏低。城镇援助对象普遍年龄偏大、缺少技能,市场就业能力较弱,社区公益性岗位存量有限,继续开发空间不大。部分人员择业期望值过高,有的宁愿吃低保也不愿从事一些脏累苦或报酬较少的工作。农村困难劳动力也存在类似问题,30岁以下年轻人已大部分外出就业,需要帮助的基本上是一些年龄偏大,文化和技能水平偏低的农民,短期的引导性培训难以奏效,转移就业难度大。

(二)公共培训机构培训能力不足。现有的公共培训机构大多场地狭小,设施简陋,师资不足,培训层次低,培训能力、规模和水平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特别是实训条件落后、实训设备严重不足,难以高质量完成学员实际操作训练工作,直接影响学员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三)转移培训资源有待整合。目前,劳动保障、农业、扶贫等部门都在开展此项工作,都有各自的培训项目,有效的培训资源缺乏整合,同时给管理造成混乱。部分基层培训机构承担多个部门下达的培训任务,其结果是多头报成绩,造成任务数的虚报,工作成效被夸大,甚至一些培训机构钻空子,多头申请经费,造成资金浪费。

(四)基层劳动保障工作薄弱。当前,劳动就业工作重心逐步向社区和乡镇转移,完成"双十万"帮扶任务主要靠基层。但是,部分社区劳动保障机构没有按要求配备劳动保障专干,大多是兼职,工作和人员经费也没有完全落实。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在乡镇改革中已被改制或撤消,有的虽保留了少数人员,但没有任何经费来源,无法承担工作任务。

三、下步措施及建议

下半年,将紧紧围绕"双十万"帮扶任务,着力在指导督办、政策落实和基层平台建设等几个关键环节下工夫,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大工作指导力度。定期开展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研究对策。指导各地将"双十万"帮扶工作和落实就业扶持政策、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等当前重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对重点独立工矿区困难企业,实行厅、局相关领导分企包干、定向指导。

二是加大检查督办力度。坚持工作进展情况按季检查和随时抽查相结合,对工作滞后地区上门督导、重点督办。加快"双十万"直报系统研制工作,对帮扶对象以实名形式通过网络系统上报。下半年,各地"双十万"工作将按月上报进展情况,省里将以省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名义按月通报。

三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充分运用各项补贴政策效应,鼓励企业、社区经济实体吸纳城乡困难对象;充分运用社保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政策,鼓励援助对象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对援助对象切实做到"两优先、三减免",即优先培训、就业;减免培训费、免技能鉴定费、免职介费。

四是加强基础平台建设。督促各地按照鄂政发[200]1号和鄂编办发[200]25号文件规定,落实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和经费。支持基层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运用职介和培训补贴等政策完善就业服务、增强自身实力,实行"以钱养事"。

四、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以省政府名义于7月份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通报各地半年来实事进展情况,并对下半年工作进行部署。

二是建议制定鼓励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扶持政策,通过返乡创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困难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三是为提高基层工作积极性,建议对工作得力的街道、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进行5000-10000元的奖励,奖励面不低于30%,所需资金从就业再就业资金中列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