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济社会发展报告四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年,各地各部门和各族干部群众在自治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求真务实,团结奋进,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较好完成了自治区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面实现经济发展“三突破”目标。据初步核算和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3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8%,增幅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是1995年以来最高增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195元,约870美元;完成财政收入403.68亿元,增长18.2%,同比提高6.4个百分点。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两项指标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五”计划目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21.84亿元,增长83.6%,创历史最好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4.9亿元,增长27.1%,比预期高15.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13亿元,增长31.3%,增速均为1995年以来最快;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973.4亿元,增长13.5%,比预期高4个百分点;外贸出口总额24亿美元,增长21.6%,比预期高11.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90元,增长11.6%,比预期高5.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增长9.5%,比预期高4.5个百分点,为1997年以来增收最多的一年;城镇登记失业率4.1%,控制在预期目标以内;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2.5万人,比预期目标多4.5万人;年末总人口4892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7.2‰,低于国家下达的计划目标。全区经济社会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赢得近10年来最好的发展形势。
从计划执行情况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中,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为契机,结合我区实际,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全区经济结构继续优化,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切实加强“三农”工作。突出抓好粮食生产,把粮食最低收购保护价、粮食直补与储备粮定单收购挂钩、农机购机补贴、土地出让金用于粮食主产县农田建设等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粮食种植面积达到4969万亩,同比增加21.9万亩,尽管遭受局部洪涝灾害和严重干旱,粮食总产量仍与上年基本持平。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快发展,优质稻、优质玉米种植比重以及水果良种覆盖率、畜禽良种率继续提高;桑蚕、茶叶、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稳步增长。水果产量516.6万吨,增长11.8%,肉类总产量379.7万吨,增长7.4%,水产品总产量272.3万吨,增长2.9%。畜牧水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4.5%提高到46.2%。重点培育了一批农工贸技一体化、种养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区规模以上产业化经营组织1810家,直接带动农户约210万户。全区农业和农村经济较快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811亿元,增长5.4%。
继续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优势企业发展,工业经济进一步提速。企业技术改造和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在冶金、水泥、有色等行业淘汰了一批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的落后生产能力,实施了柳钢、玉柴、南糖等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培育壮大了一批大企业大集团,柳州钢铁(集团)公司、广西电网公司、玉柴机械集团有限公司3家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或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另有3家企业超50亿元,3家企业超30亿元。制糖、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汽车、化工、电力等六大行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2%,对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78%。以整合资源和引进项目为重点,加快城市工业区的开发建设。桂林、南宁、柳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海高科技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20.4%,全区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25.6%。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53.4%。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1045亿元,增长1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4%,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在工业快速增长的带动下,第二产业增加值1288亿元,增长17.1%,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8.8%,同比提高1.9个百分点。
大力发展旅游、交通运输、商业贸易、现代物流、会展、房地产等第三产业。全年旅游入境人数112.5万人次,国内旅游人数5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55亿元,分别增长74.4%、22.2%和24%;全社会货物周转量增长16.1%;邮电业务量增长55%;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2.8%;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1221亿元,增长10.6%,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
各地注重发挥优势,调整结构,发展特色经济,五大经济区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加快发展。统筹城乡发展,89个县域单位生产总值增长12.5%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18%,县域经济呈现全面加快发展的好势头。
(二)在重大项目建设大步推进中,发展后劲明显增强
积极运用市场机制,筹措建设资金,推进项目建设。融资渠道进一步拓宽,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中,银行贷款增长21%,企事业单位自筹资金增长58%,资本市场融资14.8亿元,预算内资金71.6亿元。投资自主增长机制加快形成,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比重由上年的48.4%提高到53%。继续优化投资结构,进一步加大工业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和薄弱环节建设,工业投资增长3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3%,农林水利投资增长37%,社会事业投资增长16%。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左右,继续保持强劲拉动力。
坚持把统筹推进一批重大项目作为项目建设的重点,加强组织协调、落实责任和督促检查。全区新开工重大项目、在建项目和前期工作项目是历年最多的。自治区统筹推进的239项重大项目开工率达90%以上,沿海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37个项目基本实现开工。与铁道部签署的加快广西铁路建设“一揽子”计划正式实施,洛湛铁路广西段以及黔桂、广西沿海、南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钦州港10万吨级和防城港15万吨级航道、南宁机场改扩建、贵港华润新型干法水泥、崇左东亚糖业高档文化纸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新开工。全年全区新开工规模以上项目6600多项,其中工业项目2000多项。与此同时,重点实施了粮食和糖料基地、农田水利、大型灌区改造、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续建重大项目进度加快。水任至南宁高等级公路、全州至黄沙河高速公路、合山电厂改扩建工程、桂林海螺和平南鱼峰新型水泥生产线、玉柴公司3万台柴油机项目等建成投产,北海和田东火电厂、平班和乐滩水电站等部分机组投入运行,自治区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峻工使用。新增高速公路145公里,全区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57公里;新增电力装机容量168万千瓦,电力装机总容量达到1074万千瓦(含区外合资电厂份额);新增沿海港口吞吐能力389万吨/年,钢生产能力100万吨/年,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316万吨/年,供水能力42万吨/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705吨/日,新增和扩建城市(县城以上)道路306公里。完成水库除险加固74座,渠道防渗825公里,修复水毁水利工程528处,增加和恢复有效灌溉面积76万亩,修建和改造农村道路3500公里。
自治区高度重视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京汇报衔接,自治区发改委成立了广西重大项目建设驻京工作组,与有关部门和市及项目业主加强跟踪落实,取得积极成效。长洲水利枢纽、坛洛至百色高速公路、那吉航运枢纽工程等一批项目已获国家批复立项或可研;华银氧化铝一期工程、金桂浆纸一期工程和防城港电厂等电源项目正在加快办理各项核准手续;一批关系到广西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正在积极筹划中。
(三)在招商引资和区域合作取得新突破中,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抓住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机遇,充分发挥区位、资源、政策优势,深入实施开放带动战略,以两广合作和“百企入桂”为重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合作。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成功举办,效果显著,开启了我区对外开放的新阶段。两广经贸合作取得新突破,双方企业共签订105个项目合同,总投资达498.6亿元,已有59个项目实现开工。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其他各方共同签署了“9+2”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全国工商联直属会员商会年会、世界华商国际投资论坛、*·中国西部论坛相继在我区召开,提高了我区知名度。武钢集团、山西海鑫、香港中华电力、台湾中塑集团、日本三菱重工、马来西亚东方资本集团、印尼现代集团等一批国内外大公司先后到我区考察投资环境,洽谈合作项目;国家已正式批准中铝和美铝合资建设平果铝项目;“百企入桂”取得新进展。我区已经成为西部地区一个新的投资热点。全年共签订国内合作项目2400多个,合同引进区外资金1100亿元,增长36%,区外到位资金250亿元,增长1.3倍;全年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53个,合同外资额11亿美元,增长63.7%。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42.9亿美元,增长34.3%,我区经济开放度有了新的提高,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四)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发展环境继续改善加强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统筹指导和协调,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自治区先后颁布了关于加快企业国有产权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以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出台了我区*年经济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全区新完成国有中小企业改制307家,一批大中型企业按上市要求进行了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政企分开、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加紧推进。组建了区市两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修改和完善了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制度,放宽了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市场准入领域及条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法制环境得到改善。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研究提出了我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核准和审核上报核准办法、备案办法等配套文件;进一步简化了项目审批、备案手续,缩短办理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开展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一费制”收费改革,全年可减轻学生家长负担7600万元;集中招标采购药品的价格和收费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政府机构改革工作顺利完成。农村税费、粮食流通体制、就业和社会保障、行政审批制度等改革加快推进。
(五)在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中,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实惠不断加大社会事业建设投入,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全区共推广农业新品种5515项、农业先进适用技术2799项,开发工业新产品2175个。着力加强教育、卫生事业建设。实施新的“两基”攻坚规划,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推进高校资源整合,新设立了广西财经学院。年内全区增加15个县(市、区)通过国家“两基”达标验收,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继续扩大,各类高等教育在学人数达44万人。编制实施广西农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规划,新开工自治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项目,全区76个市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债项目全面开工,紧急医疗救治中心、乡镇卫生院改造、传染病治疗机构建设项目陆续启动,部分项目已建成使用。加快文化、广电、体育、计生、民政等其他社会事业建设。继续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完成荒山造林270万亩,其中退耕还林工程造林220万亩,重点防护林14万亩,实施生态公益林重点管护3500万亩,新建农村沼气池35万座,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0平方公里。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支持糖业生态示范产业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治理、重点污染源治理等一批环保项目加快实施。
继续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与扩大消费需求结合起来,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城乡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城市实现消费品零售额531亿元,增长15.8%;农村实现消费零售额442.4亿元,增长10.9%;汽车、通讯器材、体育娱乐用品、家用电器零售额分别增长31.2%、50.7%、36.3%和20.7%。就业再就业和社保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有8.67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其中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2.25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59.8万人;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到204.84万和226.37万人,城镇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271.33万人,均高于国家下达的计划目标。到年底已清欠农民工工资5.21亿元,占拖欠总额的96%。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国家批准我区列为全国9个易地扶贫搬迁试点省区之一,有关项目前期工作全部完成并陆续开工;实施了新建和改造乡村道路、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等一批以工代赈项目,支付农民以工代赈劳务报酬资金5295万元,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
(六)在积极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中,经济管理和调节能力得到提高
实施了禽流感突发疫情应急预案,及时扑灭疫情,并积极扶持家禽业发展,保持市场价格稳定。针对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的新情况,启动了稳定粮食价格应急预案,对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实行价格干预。根据国家要求,暂停出台地方政府新的提价项目。加强煤电油运的组织协调,搞好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一批在建电源项目建设。在全区境内开通了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和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抓好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加强重大问题和“十一五”规划思路研究,完成28个“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编制了我区出省出海出边交通发展、林浆纸一体化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开展我区与东南亚国家交通合作研究,提出加强我区与越南中长期经贸合作的建议,以及我区积极参与中越共同构建“两廊一圈”的意见,研究起草了我区“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发展基本思路。大力开展投资环境年建设活动,取消和停止征收涉及投资者的92项行政事业性和服务性收费,年减轻负担5000多万元。积极推进政务环境建设,加快职能转变,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去年我区发展遇到的灾害性气候和复杂问题都是多年来少有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取得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好成绩,实属不易。这是自治区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结合实际,正确决策的结果;是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监督指导、自治区政协支持帮助的结果;也是各地各部门强化责任意识,狠抓工作落实,各族干部群众振奋精神、团结拼搏的结果。
总结一年来的计划执行情况,尤其是在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过程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一是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在编制发展规划、调整经济结构、推进项目建设、制定政策措施、调节经济运行等工作中,都要自觉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二是必须切实贯彻好、落实好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及自治区人大审议批准的各项决议。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要积极进取,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力求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中维护好、实现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处理好发展、改革和稳定的关系。三是必须把扩大投资和项目建设作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大举措。特别是在夯实发展基础、调整经济结构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阶段,保持必要的投资拉动和项目建设力度尤为重要。四是必须坚持一手抓当前,一手抓长远。在着力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同时,抓好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并具体落实到规划、项目布局和工作措施上。五是必须把自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与加强改善经济调节有机结合。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和运行特点,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改进政府经济管理和调节的方式方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些收获,对做好经济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计划执行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抗灾能力低,农民增收渠道不宽,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任务艰巨,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煤电油运供求形势严峻,全年共缺电量30亿千瓦时,拉闸限电4.47万条次,对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4%,超出预期,煤炭、化肥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群体性事件还较多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长期性和深层性矛盾仍然存在,尤其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力度不够,增长方式粗放,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人口和就业压力大等。我们还要正视自身工作上的差距,如主动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化的能力有待提高,投资环境还有不少缺陷,政务环境中仍有群众不够满意的地方等。对这些问题和差距,我们要认真研究,切实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和改进,不断提高统筹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二、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今年是我区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巩固和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态势,衔接好“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按照全区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要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全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财政收入增长12%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7%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6‰以内。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建议按10%来考虑,体现了加快发展、实事求是和积极稳妥的要求,既把握了已积累的发展基础和新增因素对当年经济增长加速趋势所发挥的作用,又统筹考虑了交通运输、煤炭、电力等重要支撑条件的影响,也兼顾了就业、物价、居民收入等主要预期目标的需要,经过努力可以实现。考虑到近三年来我区经济增长速度实际完成都超过10%,今年预期目标比“十五”计划确定8%左右的预期目标高2个百分点,是为了使预期目标更符合实际,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预期目标的指导性、预见性和可调性。
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要靠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在工作的指导思想上,要始终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不动摇,努力做到把加快发展与注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结合,切实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把继续巩固国家宏观调控成果与加快结构调整、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相结合,促进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把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与注重扩大消费需求、积极扩大出口相结合,为长远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把加快经济发展与切实改善人民生活特别是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相结合,使人民群众在发展和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把努力缓解经济运行中突出矛盾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相结合,努力解决发展中深层次的体制和机制问题,为加快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为实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必须扩大投资和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大力度调整结构,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加大工业投入,切实缓解瓶颈制约,加强薄弱环节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根据对项目和资金渠道的衔接,初步考虑2005年工业投资5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32%提高到35%左右;农林水利投资95亿元左右,增长18%;基础设施投资650亿元左右,增长15%;社会事业投资48亿元左右,增长18%。
(一)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放在全区经济循环中统筹考虑,以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继续增收、县域经济加快发展为目标,进一步加大投入,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进一步加强和巩固粮食生产。继续加大粮源基地建设,大力实施“优粮工程”、“植保工程”、“沃土工程”,重点抓好南方水稻育繁中心等项目建设。新建优质稻“吨粮田”30万亩,全区优质稻和优质玉米种植比重分别达到75%和80%,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加快培育和壮大优势经济作物产业群,继续巩固发展甘蔗、蔬菜、水果等传统优势种植业,大力培育发展桑蚕、中药材、食用菌、香料、花卉、烟叶等特色种植业,抓好“吨糖田”、“万元田”建设,加快促进特色农产品种植向优势产区相对集中。重点抓好自治区农作物种质资源库、自治区蚕种检疫中心、中国甘蔗改良中心广西分中心,以及100个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20个水果良种推广示范园等项目建设。围绕加快畜牧水产业发展,重点抓好一批畜禽和水产良种繁育场建设,对14个市及部分重点县水产苗种场进行更新改造,加快建设一批畜牧水产养殖基地,发展规模养殖。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和动植物保护体系建设。重点建设广西动物防疫体系,抓好广西种畜种禽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渔业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以及一批重点市、县分中心和检测站建设。以农业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为重点,继续抓好中越边境动物防疫检疫隔离带和一批动植物病虫害防疫监测项目建设。实施农产品认证认可,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县和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抓好农产品市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在农产品主产区、主销区和重要集散地建设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现代物流项目,积极发展经纪人、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增强交易功能。继续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加强农业信息、农业科技、农业机械等为重点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建一批县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和农业信息“进村入户”示范县;在全区建立200个农机维修服务网建设示范点,抓好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农业部亚热带农机产品监测中心等项目建设。
加强农田小型水利设施建设。自治区加大投入,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实施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其他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聚利用工程等。突出抓好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重点县集雨节水灌溉示范工程建设,加强对现有的小型水利工程进行清淤扩容、完善配套、除险加固,充分发挥治旱工程的综合效益。完成渠道防渗600多公里,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42.7万亩。
着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加强对县域经济发展的规划指导和政策扶持,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通过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加快实施粮食、果蔬、畜禽、水产品等一批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化项目,积极扶持85家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加强县城和重点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促进县域工业向县城和重点镇相对集中布局,新开工一批城镇供水、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在建的31个县城供水国债项目大部分建成投入使用。
(二)以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为突破口,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大力实施“工业兴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和战略布局调整,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快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按照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要求,进一步优化服务业结构。
以特色资源开发为重点,实现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新突破。加快推进铝土、林产、锰矿等特色资源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转变。力争尽快新开工华银铝业氧化铝一期工程、平果铝氧化铝三期工程、钦州金桂浆纸业一期工程三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来宾、崇左锰系列产品深加工等项目。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北海林浆纸一体化工程、沿海大型石化基地、防城港企沙千万吨级大型钢铁厂、铝材深加工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大对三水铝、稀土、高岭土等资源的勘查力度,抓紧为锡、锑、锌等资源的深度开发做好接续勘查工作。
加快重大技改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重点推进钢铁、汽车、制糖、水泥、有色、化工、制药、食品等优势产业和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全年完成技改投资230亿元。新开工建设玉柴轻型柴油机一期工程、上汽通用五菱新型发动机、桂林海螺水泥二期工程等项目。加快柳钢钢结构调整、贵港华润和北流虎邦水泥生产线、东风柳汽乘用车以及南糖、来宾东糖中高档文化纸等项目建设。
加强城市工业区建设。根据资源匹配条件和现有工业基础,按照区位、市场和产业分工的要求,加快中国—东盟经济园、柳州阳和、南宁六景、桂林苏桥、沿海三市和梧州、玉林、贵港、百色、河池、贺州、来宾、崇左等城市工业区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抓好园区详规工作,明确功能分区和产业定位,加快一批工业项目进园落地,尽快成为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
有选择有重点地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扶持具有资源优势和一定基础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推动矿产、海洋、动植物、农林等资源产业的精深加工,新开工广西农垦集团木薯变性淀粉、奶水牛开发等高技术产业化工程。加快发展生物技术、现代中药等已具备技术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发展信息产业,促进形成信息产业基地,加快自治区级政务外网与市级政务外网连网国家试点工程、广西中小企业信息化等项目建设。以桂林、南宁、柳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北海高科技园区为依托,加快推进生态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环保、现代医药和海洋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化工程建设。
大力发展服务业。在进一步发展商贸、交通运输、通信等传统服务业的同时,突出重点,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围绕建设旅游大省,统筹重点景区景点开发。启动“红色旅游”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一批重点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打造桂林山水、北海银滩、德天瀑布、百色天坑等品牌,构筑桂林、南宁两大旅游集散中心,加强旅游资源保护,尽快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围绕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抓紧完善物流专项规划和城市商业网点、农村商业网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规划,重点支持区域物流中心规划工作及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与会展业相关的配套设施,重点抓好南宁市东盟各国国际联络基地设施等项目开工,加快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二期工程、中国东盟商贸城、中国东盟物流园区以及广西—东盟信息交换网络、中国东盟博览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项目建设。
(三)进一步加强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发展基础
加快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项目建设,努力缓解交通、能源等瓶颈制约,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加快出省出海出边交通网络建设。重点推进通往广东、云南、湖南、贵州以及越南的高等级公路主通道建设;加快沿海港口深水航道、大能力泊位以及内河港口和航道建设;加快实施铁路建设一揽子计划;推进民航机场项目建设。全年完成交通投资163亿元。新开工坛洛至百色、兴安至全州、桂林至兴安、兴业至岑溪、贺州至灵峰等高速公路,以及一批县际公路;南宁至友谊关高等级公路、百色至罗村口和苍梧至郁南高速公路等项目建成通车。全年新开工高速公路500公里以上,投产240公里左右,到年底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约1400公里。开工建设合浦至河唇铁路、防城港13—17号泊位、那吉航运枢纽、梧州新港、田阳支线机场等项目。加快洛湛铁路广西段以及黔桂、南昆、广西沿海等铁路扩能改造建设进度。
加快以电力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围绕国家“西电东送”重要基地建设,着眼于缓解电力供需矛盾和长远发展需要,重点开工防城港电厂、来宾A厂和永福电厂扩建、钦州电厂、贵港电厂、桥巩水电站以及一批条件成熟的中小水电项目;加快龙滩水电站、长洲水利枢纽等在建项目建设;确保北海电厂2号机组、田东电厂改扩建工程2号机组、百色水利枢纽1台机组、平班水电站2台机组和乐滩水电站3台机组建成投产。加强和完善电网建设,开工一批500千伏和220千伏送变电工程。完成年度电力投资182亿元。加快推进大藤峡、瓦村等水电项目,南宁电厂、环江电厂等火电项目,以及核电、液化天然气利用、风电、抽水蓄能等项目前期工作。全年新开工装机规模540万千瓦,新增装机规模140万千瓦左右,到年底发电装机总规模达1214万千瓦。继续抓好区内重点矿井建设和改造,努力增加区内煤炭产量。积极探索和开辟新的煤源渠道,重点推进与贵州等省合作开发煤炭资源,建设坑口电厂,加快云电送桂前期工作。抓紧开展与越南煤电合作的相关工作。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防涝与治旱并举,加快建设防洪减灾保障体系。继续加强西江干流浔江、郁江、黔江、邕江等主要江河防洪建设、沿海防潮工程建设和综合治理。新建标准防洪堤和海堤45公里,新开工南宁市河南西堤和东堤、柳州市静兰堤,重点推进百色水利枢纽、贵港市郁江北堤等在建水利项目,以及沿江重点市县的在建堤防工程建设。加快钦州大风江海闸、合浦更螺围、防城区等海堤建设。完成三类水库除险加固200座,重点抓好青狮潭水库、凤亭河水库等24座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水资源供给工程建设,提高水资源保障率,重点抓好龟石、合浦等11个大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实施10个万亩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继续推进沿海工业园区供水水源工程等项目建设,新开工桂西华银铝配套供水水源工程、城乡人饮安全工程等一批项目。加快桂林防洪及漓江补水控制性工程、桂中治旱乐滩水库引水灌区工程、洋溪和老口水利枢纽、左江旱片治旱工程、南宁市供水第二水源工程、沿海调水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
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以中心城市、县城为重点,加快城市道路、桥梁、供水、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环境综合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重点抓好南宁市中国东盟博览会配套基础设施项目、柳州进出城道路、梧州火车站站前大道、玉林火车站综合改造工程、来宾行政新区基础设施、北海市区污水管网二期工程以及桂林、贵港、防城港等市污水处理厂,百色、贺州等市垃圾处理厂,钦州、河池、崇左等市旧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等一批项目建设。
加快农村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建设,新建和改造乡村公路4000公里。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和困难人口100万人。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继续实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试点县工程,确保完成13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在贫困地区、生态脆弱地区、退耕还林区新建农村沼气池25万座。加强沿海沿江中心渔港建设,重点抓好北海市合浦沙田一级渔港和梧州市五合内河渔港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百色、梧州、北海、河池新一代天气雷达站。
加快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建设。按照两年左右完成的既定目标,以抓进度、抓质量、抓配套资金落实为重点,突出抓好钦州港10万吨级航道工程、防城港20万吨级泊位及15万吨级航道工程,以及钦州、防城港、北海三市工业园区的道路、供水、供电项目建设,到年底大部分项目要基本建成投产。
(四)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科教和各项社会事业
深入实施科教兴桂战略和人才强桂战略,加快科技、教育、卫生、文化、广电等各项社会事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和科技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不断改善科技创新基础条件,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快重大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启动第三轮科技创新计划,重点组织实施“星火富民”工程、制造业信息化、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等八大科技工程,以及服务县域经济、促进企业增效等五大科技行动;组织开展亚热带特色农业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加快完善广西科技信息网,重点抓好百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切实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继续实施农村“两基”攻坚规划,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完成广西大学“211工程”“十五”建设任务,继续抓好老高校基础设施完善改造。加快推进10所高校利用日元贷款土建项目、桂林电子工业学院尧山新校区、广西师范大学雁山新校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相思湖新校区等建设项目。加强人力资源开发,重点抓好第一批13个人才小高地建设。
加快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以重大疾病防治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项目建设为重点,加快推进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中心大楼、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广西医科大一附院门诊大楼等,以及紧急医疗救治体系项目建设。突出抓好农村卫生体系建设,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范围,重点建设贫困县医院、农村乡镇卫生院等一批项目,抓好农村妇幼保健和改水改厕工作。
加强文化、广电、计生和其他社会事业建设。重点建设和改造一批县、乡(镇)文化设施,加快广西民族博物馆建设前期工作。以扩大有效覆盖为重点,实施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边境地区转播中央广播电视节目工程,继续改造高山艰苦台站,抓好广播电视数字化更新改造等工程建设。重点抓好县级计生服务站、中心乡镇计生服务所等项目建设,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继续加强残疾人服务设施、五保村以及体育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公检法司基层设施建设工程。按照规划的安排,继续争取国家支持,地方配套,加快一批公安“三所”、检察院技侦用房、法院“两庭”、监狱和劳教监舍等项目建设。
(五)加强生态环保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坚持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资源开发与保护并重,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加强生态建设。以保护、恢复和扩大森林植被为重点,大力保护和恢复天然林,增加森林覆盖面积,重点实施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管护、珠江防护林二期、沿海防护林二期、石漠化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等工程建设。完成荒山造林面积160万亩,封山育林15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0平方公里。高度重视重点区域地质灾害防治。
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继续抓好左江、右江、邕江、郁江等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工作,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与综合利用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等环保项目前期工作。减少二氧化硫排放,控制酸雨污染。实施碧海行动计划,保护海洋环境。各种化学污染物的排放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内。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原则,努力探索低投入、低消耗、少污染、高产出、高效益、高资源综合利用率的发展路子。重点搞好铝、锰、锡、锑、锌等矿产资源开发的统筹规划,加强对制糖、冶金、有色、电力、化工、建材、轻工等重点行业的能源、原材料、水等资源消耗管理,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积极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回收和循环利用各种废旧资源。加强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建设,抓好贵糖、柳钢、柳化等重点企业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工作。
(六)切实抓好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建设
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自治区相对集中力量,为基层、为困难群体、为维护社会稳定办好10件实事。
农村基础教育工程。(1)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以初中D级危房改造为重点,改造500所左右中小学危房,改造面积90万平方米。(2)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4000个教学光盘播放点,2800个教学收视点,300间计算机教室。(3)优质普通高中扩招工程。重点在地级市所在地和人口大县县城建设10所左右优质普通高中扩招项目,扩大普通高中招生人数。(4)农村“两基”攻坚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乡镇初中为重点,建设150所左右寄宿制学校,校舍面积30万平方米,新增12个县“两基”达标。(5)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建设100所左右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校,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6)实施世界银行贷款/英国政府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建设100所左右贫困地区中小学,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
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重点实施16014个50户以上的自然村村村通广播电视项目,解决157万户、706万人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全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87%和91.6%。
基层公共卫生设施建设工程。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和艾滋病综合治理示范区,对未达标的68个乡镇卫生院进行改扩建,新建及改造业务用房4.5万平方米。
民族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从今年起,自治区制订规划,分三年安排资金,统一实施全区61个民族乡政府所在地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贫困地区移民搬迁安置试点工程。在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及其它部分贫困地区,安排迁入地基本农田及水、电、路等项目建设,适当补助住房和教育卫生设施建设,搬迁安置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劣、自然条件差的石山贫困群众移民3.5万人。农村饮水安全解困工程。重点解决生活用水严重不足或水质差,直接影响到饮食、环境和个人卫生的农村地区100万人饮水安全和困难问题。
农村沼气池建设工程。新建农村沼气池25万座,其中贫困村建设10万座,非贫困村建设15万座。
城乡基层公安派出所和司法所建设工程。改善无房或危房的基层派出所205个,基层司法所207个,总建筑面积70965平方米。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全区完成培训农民工100万人;新增转移就业56万人,其中区内转移就业16万人,区外转移就业40万人。建立10个全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县。
城镇居民安居工程。新建经济适用房200万平方米,缓解3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完善城市廉租住房制度。
三、200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措施
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创新方法,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
(一)发挥企业投资主体作用,更多地运用市场和开放的办法筹融资
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培育和引进多元投资业主,不断拓宽筹融资渠道。突出抓好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储备,以国内大公司、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以及港澳台地区和东盟、日韩等国的大集团为重点,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扩大国内外资金来源。鼓励采用BOT等方式,加快推进一批有收益的公路、桥梁、港口泊位、电站、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政府投资建成有收益的基础设施项目的股权或经营权,以及国有企业产权,鼓励采用公开转让或拍卖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盘活存量资产。建立完善与各大商业银行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的沟通联动机制,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和农村信用社加快改革,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和信用担保体系,更多利用银行贷款。加快推进一批条件成熟的股份制企业上市融资,争取具备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支持企业以股权融资方式筹集建设资金,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按照今年国家建设资金安排的投向和要求,抓紧编制直接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的基础设施、全区城市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垃圾无害化处理以及节能、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一批项目规划,抓紧项目前期工作,落实建设条件,提出申报方案,争取国家更多支持。
(二)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机制
按照“政府统筹、规划指导、市场驱动、企业主体、借助外力、突出重点、协调推进”的原则,进一步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分层次统筹推进重大项目新开工。按照分层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今年继续在自治区和各市层面上,分别推进一批重大项目新开工。初步考虑,自治区从关系发展全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规划、跨地区跨流域、前期工作基本完成、建设条件基本落实的角度,初步选择了68个重大项目,统筹推进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03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37亿元;初步汇总,各市选择了182项对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统筹推进新开工,项目总投资3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9亿元。按照国家投资体制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遵循项目建设规律,不断完善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的项目选择办法、滚动机制、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
加强在建重大项目的组织协调。对结转到今年的在建项目,加强协调服务,积极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尽可能多地完成投资工作量,力促一批重大项目和国债项目按期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明确需由国家核准或审批的重大项目推进工作的目标和责任,加强部门、有关市之间的协同配合,积极帮助业主协调做好国家核准所需的土地预审、环境评价、城市规划、资金承诺等许可手续的有关工作。充分发挥广西项目建设驻京工作组的作用,继续加大向国家有关部门汇报衔接跟踪力度,力争一批项目尽快通过国家核准和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对由自治区核准、备案的项目,开辟“绿色通道”,提高效率,加快办理。对规划布局建设的项目,引入竞争机制,招标选择项目业主。培育投资评估中介机构,提高项目评估质量和水平。建立自治区项目信息库,加强项目储备。
加强重大项目建设管理。建立健全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施工监理制、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继续推行重大项目进度目标责任制,健全项目跟踪管理和监控制度。建立和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动态调度协调机制。加强对重大项目的监督检查和稽察。
(三)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体制性和机制性弊端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力争年底前完成全区规模以上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推进国有企业并购、重组。以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中小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加快政企分开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
不断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认真落实国家和自治区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其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行业和领域。运用担保、贴息等手段扶持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拓宽非公有制企业融资渠道。建立健全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服务的社会化体系。切实维护非公有制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
加快投资体制改革。尽快出台实施自治区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目录、核准和审核上报核准办法、备案办法等改革文件,项目核准申请报告示范文本、咨询评估大纲和项目备案示范格式,指导企业的核准申请、咨询机构的咨询评估和各市项目备案工作。研究制定自治区本级预算内投资管理办法,推进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试点工作。建立投资决策责任制。实行政府投资项目公示制度和重大投资项目后评估制度。研究起草政府投资条例,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建立投资信息制度,引导全社会投资活动。
深化价格改革。继续放开及下放部分价格管理权限,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实施煤电价格联动,全面推行峰谷电价,扩大试行大用户用电直供范围。理顺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比价关系。改革港口收费管理体制。加快水价改革。制定新的药品价格管理办法,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推进中小学教材招投标价格改革。出台旅游价格管理办法。完善收费年审、许可证、培训收费等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成本监审,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
加强和改进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统筹、协调和指导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税费、粮食流通体制、自治区对下财政体制、就业和社会保障、农村信用社等改革。加快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城市公用事业的市场化进程。按照国家的部署要求,积极支持和配合搞好电信、电力、民航、邮政、铁路等行业体制改革。
(四)更加注重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继续举全区之力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按照“五个一流”的目标要求抓紧做好第二届博览会的筹备工作,加强为博览会直接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精心组织一批条件成熟的签约项目,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内外企业参会参展。充分利用博览会平台,培育壮大会展业及相关服务产业。
不断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水平。坚持以项目为中心,以提高履约率为重点,统筹推进利用内资和外资工作。抓好重点园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认真组织和储备一批招商项目,完善自治区重点招商项目库建设。组织实施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鼓励和引导国内外企业投资交通、能源、现代制造业、高技术产业、现代农业、旅游、环保产业等领域,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加快第三产业利用外资步伐;鼓励投资者通过收购、兼并等多种方式,增加对我区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重点面向日本、韩国、东盟和粤港澳台及长三角地区开展招商引资,鼓励和吸引大公司到我区设立生产制造基地,加快推进重大利用外资项目前期工作。在交通、城建、扶贫、教育、卫生、生态、环保等领域更多地利用外国政府和国际金融组织优惠贷款。加强为外来投资者的服务,切实把国家和自治区的各项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真诚帮助外来投资者解决在我区发展遇到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为外来投资者从项目核准、备案、建设、投产经营全过程的服务体系。抓紧做好博览会项目、两广合作项目、桂港澳合作项目、桂浙合作项目以及已签约重大利用外资项目的跟踪服务,力争使已签订合同的项目尽快开工。全年实际引进区外资金300亿元以上。进一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以推进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百企入桂”为重点,围绕落实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加快组织筛选并实施一批交通、能源、优势资源开发、物流、旅游、城市基础设施等重点合作项目。巩固发展与西南、中南的经济合作,拓展与长三角等区域的经贸合作。深入研究中越两国共同推进南宁—谅山—河内—海防—广宁经济走廊和环北部湾经济圈建设问题,研究提出我区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大项目,为参与国际区域性合作及早准备。
努力扩大外贸出口。继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深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名牌战略,优先支持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进一步深化国有外贸企业改革。落实好国家和地方扶持外贸出口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开辟新兴市场,重点扩大向东盟国家出口。加快北海出口加工区的建设,促进加工贸易方式及产品的提升。继续改善边贸环境,完善边贸政策,发挥凭祥和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的作用,大力发展边境贸易。积极做好入世后过渡期的相关应对工作。进一步改善口岸公共设施以及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设施,完善“电子口岸”联网工程和“大通关”体系建设。全年外贸出口增长11%。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结合我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需求,鼓励和支持区内有条件的制糖、纺织、水电、轻工、建材、制药等行业的企业,到东盟国家和其他国家投资办厂,合作开发资源。加快推进利用国外煤炭、矿产、农林等资源开发性项目的前期工作。
(五)坚持以人为本,着力做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
认真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完善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多渠道扩大就业。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就业容量大的产业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机会。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组织,增加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加强新生劳动力培训,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政策和服务体系建设。采取多种方式,做好6万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工作。
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加快完善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以及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完善城市低保制度;继续实施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完善与我区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年内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贫困居民61.2万人,新建2000个五保村,新解决30000个五保对象住房难问题。
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积极发展城镇商贸设施,加强农村商品零售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消费环境。积极扩大住房、汽车、通信、旅游、培训、健身、文化娱乐等消费,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建立消费品质量保证体系,加强市场秩序的整顿和规范。
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规划,利用以工代赈等扶贫资金,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治水改土修路,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抓紧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大会战收尾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兴边富民”行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妥善解决库区移民问题。
(六)抓紧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发挥规划对加快发展的指导作用
根据自治区党委对制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建议要求,组织力量编制我区“十一五”规划及到2020年发展纲要草案,以及一批重点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正确处理自治区规划与各市规划的关系。加强与国家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衔接,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利用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政策,争取将我区一批关系发展全局、影响长远、带动作用强、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做好重大工程的布局和前期工作。继续加强对能源建设、循环经济、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扩大对外开放等关系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通过专家咨询、项目论证、网上论坛、媒体征文和宣传等多种方式,扩大规划编制工作的开放度和社会参与度,增强社会对规划的认同,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加强对钦州市国家市县规划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及其他各市规划工作的指导。
(七)加强和改善经济调节,促进经济平稳健康运行
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和形势分析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经济运行中出现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密切跟踪分析煤电油运及重要原材料供需形势,加强组织协调,切实保障居民生活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以及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加强市场价格监控,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政策问题研究,提高政策制定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增强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管理经济的意识,注重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提高经济调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加强应急机制建设,制定和完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努力创新工作机制,增强服务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不断改善政务环境。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贵在落实。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自治区党委的领导下,在人民代表的监督指导和政协委员的支持帮助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