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政府总结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政府总结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政府总结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年,县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年初县委提出的工作思路,围绕“打造青山绿水家园,建设和谐繁荣*”目标,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具有*特色的县域经济、园区经济、循环经济、口岸经济和镇域经济,统筹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完成了县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县经济社会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加快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12亿元,增长15.5%;实现地税收入9225万元,增长7%;实现国税收入1.2亿元,增长41.8%,增幅居全市第1位;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41亿元,增长23.5%,增幅居全市第2位;实现综合增长率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89亿元,增长25.8%;外贸出口总额1277万美元,增长35.6%;实际利用外资1555.8万美元,增长13.4%。

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县有14个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1.69亿元。在建投资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31个,总投资27.86亿元,累计投入资金4.48亿元,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新增产值45.56亿元,其中*年新动工项目20个,投资总额15.52亿元。

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着力抓好六都(包括硫化工示范基地)和黄湾两个工业园的规划建设,土地调规均已获省批准。在建和建成的进园项目11个,签订投资协议(含意向)未动工项目27个。同时,进一步加快与六都工业园相配套的县城防洪大堤、内堤与泵站、过境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业园的开发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百里通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二期项目已建成投产;中材亨达水泥有限公司第二条日产5000吨的生产线正进行设备安装,预计今年6月投产;惠沄钛白有限公司投资6.3亿元的年产5万吨金红石型钛白粉项目、年产20万吨硫酸项目、年产22万吨硫酸钙项目,云硫集团投资2.4亿元的年产40万吨硫酸项目,天山水泥有限公司投资7080万元的余热发电项目,中交二航局投资3亿多元的云浮港四围塘港区等重大项目已全面动工。其它在建项目也积极推进。

循环经济工作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加大了循环经济宣传力度,举办了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高级专家论坛、研讨会等活动。《*县循环经济工作实施方案》通过了省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启动了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县的创建工作。在企业中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推行清洁生产。具有*特色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基本形成,建链补链工作扎实推进。

二、打造特色,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16.19亿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4337元,增长7.5%。全县共有县级农业龙头企业26家,比上年新增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7家(含培育对象1家),比上年新增2家;农业产业化基地面积50.42万亩,比上年增加2.2万亩。南盛柑桔、白石西瓜、托洞腐竹、镇安蚕桑等“特色”农业稳步发展,柑桔、西瓜、蚕桑种植面积分别达到24.8万亩、1.5万亩、4.36万亩。在镇安镇成立了*县蚕桑协会;云浮市柑桔生产流通加工协会被省农业厅确定为省级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单位。畜牧水产业健康发展,成功做好了禽流感、猪蓝耳病的防控。抓好林业工作,进一步巩固了林业大检查成果,活立木蓄积量172.14万立方米,增加1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4.5%,创建省级林业生态县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三、优化环境,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交通公路建设加快。全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总投资8976.4万元,总里程136.11公里,其中,改建三级以上农村公路29.01公里,镇通村公路107.1公里。南乡至高村27.05公里已完成15.6公里;高村至云城城北公路改造13公里已转入施工阶段;提前完成广梧高速公路(*段)征地拆迁工作;S368线六都至大河段13.41公里路面大修工程已建成通车。

县城基础建设成效显著。利用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资金和上级有关专项资金,对重点市政道路、交通通讯、供水供电项目进行了全面改造和建设。县城西江路已焕然一新;东安大道扩宽工程基本完成;县城过境公路、县城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已动工建设。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南盛、前锋、富林3个镇的国家级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进度加快;朝阳水库加固工程前三期,县城综合防洪排涝工程(二期)基本完成;全县共投入水利建设资金1373.7万元,改善灌溉面积8250亩,恢复灌溉面积4200亩;东风水库加固等8宗工程列入省计划任务。

四、关注民生,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县新增就业岗位3361个,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36人,均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全县参加养老保险11729人,社保基金收入3087.6万元,增长26%。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合率达99.6%,其中二档为98.8%,*年度共发放合作医疗补偿金1047万元,参合农民住院5708人次,人均补偿金额1835元。集敬老、光荣、福利、残疾人康复四位一体的*福利中心正式动工建设,富林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全县共有五保户2544人,其中敬老院集中供养216人,分散供养2328人,共支出五保供养经费293.1万元。列入低保救助对象4240户5214人,比上年增加484户560人。

扶贫开发力度逐步加大。农村贫困户住房难问题进一步解决,智力和教育扶贫力度进一步加大,完成668户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1585名农民接受农村实用技能培训,130名困难家庭应届初中毕业生被选送就读省、市技工学校,解决困难学生生活费47.9万元。启动“和谐*·关爱儿童——‘爱心父母’牵手困境儿童志愿行动”和开展春风送暖系列活动,重点对全县711名困境儿童进行了帮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切实解决农村行路难问题,全县111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通村公路水泥硬底化。抓好8宗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规划建设,其中,白石、高村镇农村安全饮水工程项目已获省立项批复。全面加快生态文明村、卫生村建设,建成生态文明村75条,创建省级卫生村3条,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396座,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五、注重统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县共有30个科技项目列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其中,“林产化工(松香)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成为云浮市首个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投入1867万元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高考上省三A线人数达335人,比上年增加57人。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市场管理进一步加强,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公共卫生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不断健全,达到“一行政村一卫生站”的要求。中医中药事业加快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成功承办云浮市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式。省“计划生育工作二类管理县”的基础得到巩固,*年度全县人口出生率10.6‰,计划生育率94.09%,自然增长率4.97‰。加大县城规划建设管理及环境整治力度,对水泥、化工、石材企业污染和装卸码头粉尘污染全面整治,重点污染排放企业达到排放标准,县城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大局稳定。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全民法制意识明显增强。深入开展创建省“双拥”模范县工作,连续11年被市评为“征兵工作全优单位”。体制改革工作有新突破。“打假”工作力度加大,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市场环境进一步净化。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有效化解信访突出问题,自*年以来没有发生群众集体越级到省进京上访,全县没有大的群体性事件出现。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着力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没有重特大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形势呈现良性发展局面。成立县应急指挥中心,健全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管理机制。同时,优抚安置、民族宗教、外事侨务、老龄、残联及工青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立足和谐,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高。深入推进“活力民主,阳光村务”工程,基层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坚持向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县政协通报情况的制度,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加强同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虚心听取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县人大代表提出的71件建议和政协委员提出的39件提案已全部办理完毕。

加强政府法制工作,大力推行执法过错追究制和行政执法责任制,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加大反腐倡廉力度,进一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单位、重点资金的监察审计,廉政建设取得实效,政府公信力持续提升。建立完善机关电子公文交换系统,对*公众信息网进行全面改版,增强机关工作透明度。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克服了各种制约发展的不利因素,全面完成了经济社会各项目标任务。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正确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县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结果,是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全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在座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并通过你们向奋战在各行各业的全县干部群众、驻县部队官兵、来*投资客商以及所有关心和支持政府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去年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财政实力还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竞争力不强,第三产业比重偏低;镇域发展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持续增收难度较大;干部职工收入不高,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