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经济发展半年计划执行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政府委托,就*区*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年上半年*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认真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市第九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落实“中调”战略,进一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着力改善城市环境,改善民生福利,促进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38.80亿元,同比增长9.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253.67亿元,同比增长15.46%;商品销售总额完成1,698.25亿元,同比增长40.50%;实现外贸出口总值29.76亿美元,同比增长15.32%;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2.99亿元,同比增长25.9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为54.9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7‰。
(一)区域经济稳中有升
从*年上半年我区经济运行态势看,整体经济保持稳中有升的增长轨迹。生产总值一季度同比增长9.70%,二季度增长9.96%,呈平稳上升态势。其中,第三产业一季度同比增长10.40%,二季度同比增长10.98%。占生产总值比重达96.77%的第三产业保持稳定增长是整体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的主要动力。
消费需求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季度同比增长10.80%,二季度同比增长15.46%,呈稳步增长的态势,并延续了区划调整以来保持两位数增长的势头。消费市场活跃,消费需求增长最终成为推动我区上半年经济稳步增长的重要动力:一是北京路步行街继续保持较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成为市民悠闲购物消费的热点地区之一。列入抽样调查的50家企业及个体户“五一”黄金周期间的营业额7502万元,同比增长10.98%。二是消费开始进入转型阶段。广百、新大新等大型商贸中心及连锁店积极引导市民消费,销售收入连年增长。全区商品消费中珠宝类、汽车类、化妆品类产品消费增幅大,同比增长分别为39.10%、22.60%、24.90%,增幅居各项消费品的前三位,消费开始步入转型期。
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占我区企业总量八成以上的民营企业今年上半年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稳中有升的发展态势,成为我区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半年我区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32.17亿元,增长10.50%;实现增加值156.25亿元,增长10.00%。民营经济已从过去的餐饮服务、商品零售为主要领域,逐步转型成为商贸业、现代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产业、房地产开发业、创意产业发展的生力军。
(二)发展质量显著提高
税收收入的增长呈现高于GDP增长的态势。上半年,全区域税收收入190.06亿元,继续居全市各区之首,同比增长35.28%。其中,区域内地税收入实现89.11亿元,增长24.22%;国税方面更是创下区划调整后同期增收之最,实现税收收入100.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收32.19亿元,同比增长46.82%。得益于区域内税收收入的大幅增长,我区财政收入形势继续向好,上半年实现一般预算收入12.99亿元,增长25.92%,增幅创区划调整后的新高。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40.08%,同比增长33.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产值能耗为0.2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8.75%。从上述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指标数据看,我区经济运行质量今年上半年实现稳步提高。
外经贸工作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今年上半年新审批外资项目92个,在全市名列第一;合同外资金额13,794万美元,同比增长35.86%,其中500万美元以上项目11个,占全区合同外资总额的79.80%;实际利用外资金额6,894万美元,同比增长2.86%。同时,鼓励企业增资扩股,做优做强。1-6月共有33间企业进行了增资扩股,合同外资达10,589万美元,同比增长97.37%。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与现代化都市中心区发展相适应的现代产业逐步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主体。一是总部经济主体作用强劲。今年上半年,经区认定的总部企业共有310家,其中在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的世界500强及国内500强企业有112家。上半年,310家总部企业实现营业额占全区营收总额近六成,实现增加值占全区比重超过四成;实现国税收入占全区国税收入的比重超七成,对区财政贡献9500万元;实现地税收入占全区地税收入的比重超四成,对区财政贡献2.23亿元。二是现代服务业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上半年,现代服务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04.75亿元,同比增长11.00%,占全区的37.50%,拉动经济增长近5个百分点。三是创意企业集聚发展。成立了“广州*区创意产业协会”,促成“金龙奖”永久落户我区,我区被授予“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称号。今年上半年,全区3600多家创意企业实现营业额187亿元,同比增长9.60%。四是连锁经营成为商贸发展新亮点。65家连锁总部企业旗下门店达到4628家,实现营业收入236.62亿元,增长8.92%;连锁企业门店数和营收总额占全市相关行业总数的比例分别为50.80%和45.50%。
(四)城区环境逐步改善
城市建设稳步推进。旧城综合改造工作进一步加快,完成1.36万平方米在册零散危破房的维修改造工作;全面推进“青山绿地”工程,增加绿化面积5.8万平方米,完成计划的58.00%。上半年改造车行道长13.55公里、面积12.39万平方米,人行道长15.2公里、面积6.158万平方米,实施了排水管网改造8254米。
城市管理全面加强。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推进创卫工作顺利进行。截至6月中旬,清拆违法建设208宗共计2.457万平方米,超额完成了上半年清拆违法建设的工作任务。通过开展各类“六乱”整治行动使城区市容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五)惠民政策效果明显
根据省、市有关精神,我区提出了10项共48条惠民措施,随着各项措施的贯彻落实,我区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区建设、劳动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等一系列工作成效显著,为区内群众带来了真正的实惠。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新成效。上半年,全区共立刑事案件4517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32.00%。其中“两抢”案件624宗,同比下降69.00%;“两盗”案件941宗,同比下降44.00%。今年上半年,整个大流花地区刑事发案比去年同期下降47.00%,流花火车站地区发案同比下降65.00%,实现了134天刑事“零发案”。
社区建设取得新成果。研究制定了《*区推广社区“两委一站”运作模式指导意见》;在光塔、建设、大东等12条街道推行了《社区居委会计算机应用规范》;55个社区顺利通过了市、省检查组的验收,成为广东省第一批“六好”平安和谐社区。
劳动和社会保障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落实再就业目标责任制和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基本完成早期离开国有集体企业人员和“农转居”人员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切实做好困难群众的救助和生活保障工作。今年上半年,为全区低保对象和纯低收入困难家庭支付低保金共981.27万元;基本医疗救助金支出87万元。
医疗卫生服务工作取得新进展。拟定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房改造规划;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深入社区,积极拓展“六位一体”的卫生服务项目;上半年全区又有4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建立起帮扶关系。区疾控中心大楼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已完成计划投资总额(2288万元)的83.69%。
(六)社会各项事业全面推进
教育资源得到优化提升。今年初,我区被省教育厅定为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验区,并制定了《*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面向全国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148名。高、中考成绩再创佳绩,一本线、二本线、专科线总人数以及本科率、专科率继续居全市各区之冠;初中毕业生考生考取A和B等级比率继续在全市各区中独占鳌头。教育综合改造二期工程进展顺利,已完成计划总投资额(9932万元)的37.51%。
文化事业成绩斐然。区政府投资2300多万元建设的*区图书馆新馆从开馆至6月30日3个月内,共接待读者40万余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区文化艺术中心先后接待参观群众8万多人次;五仙观二期工程已完成投资额292万元,占计划投资总额的53.78%。
低生育水平进一步稳定。上半年,全区户籍人口115.4593万人,户籍人口出生3414人,出生率为2.97‰,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97%,出生性别比率为112.18。
二、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半年,我区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城区基础设施老化,承载力不足,增强城区综合竞争力、应对挑战迫在眉睫;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和辐射功能需进一步增强;创卫、社会治安和劳动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尚需加强;安全生产形势虽总体稳定,但仍然不容乐观;公共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区应科学、客观地判断当前的形势,进一步整合各种有利资源,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三、下半年工作重点
(一)找准切入点,推动“中调”战略转变为现实推动力。
“中调”战略的提出,既是中心城区掀起新一轮发展高潮的难得契机,又给我们带来新的考验和挑战。当前,我区要根据全年的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提高我区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与区内中科院、广东工业大学、广空以及房地产开发商等单位按照“双方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双赢”的模式合作开发建设新的产业基地。积极争取市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快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解决老城区停车、管网配套、绿化美化等制约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二是借“中调”之机提升我区的总部经济发展水平。按照我区总部经济的战略发展构想,以加强总部企业平台的规划建设为切入点,以“总部”扎根*为发展思路,通过“中调”调出优质发展空间,如鼓励大型总部企业与烂尾地块、楼盘合作,促成其在区内建设总部大厦,扎“根”我区;重点培育和吸纳具有国际影响力、辐射力的总部企业,让决策管理与控制中心、信息与数据处理中心、销售与结算服务中心“根植”于*,而生产基地、分支机构等放在*之外,不断提高中心城区有限发展空间的利用效率。三是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层次和规模,依靠总部企业和龙头企业的示范和推动作用,大力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会展、创意和文化产业等知识和资本密集型行业。
(二)加强规划导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积极实施区“十一五”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发挥规划对城区建设的导控作用。抓紧完成《*区战略发展规划》、《*区商业网点布局规划》、《矿泉地区改造规划》和《登峰街“城中村”改造规划》的编制工作;借助现有的产业集聚优势,做强现有商务商业集聚区。当前,要以增强“两区三带六圈”的产业集聚度和辐射力为着力点,对环市东中央商务区等发展较成熟的片区,结合旧城改造,认真规划好其周边地块功能;对东风路、中山路、流花会展、沿江路、解放路、一德路、海珠广场等一线路面可利用空间不多的区域,按照“成熟一线经济,发展二线经济”的思路,发展新的商业商务集聚区;以地铁5号线、地铁6号线建设为契机,加快发展地铁沿线经济带;实施专业市场升级改造工程,加强专业市场园区化建设,引导专业市场运用电子商务手段和现代经营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展示交易在内、仓储物流在外”,为行业总部集聚创造条件。
(三)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促进总部经济跃上新台阶。
立足中心城区功能定位,按照发挥优势、错位发展、差异竞争、功能互补的要求,在完善环市东国际中央商务区、东风路商务带、沿江休闲商务带配套功能的同时,发掘和利用我区“千年商都”人文资源,推进人文CBD建设,同时通过借助先进科技推进E-CBD建设,一方面提升CBD运作效率和形象,减低企业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吸纳外地的资源为总部企业提供产业配套服务,甚至吸纳外地的总部企业在虚拟空间中聚集。根据这一发展思路,在新规划、建设的楼宇中要突出“总部大厦”概念。提升现有写字楼的信息化水平和物业管理水平,推行智能化的写字楼,建设一批高素质的总部大厦;同时,加强调查研究,强化对跨国公司和优质企业总部的引进能力,研究制定将一批跨国企业设在我区的办事处转化为经营性公司的激励政策。结合我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创意产业的战略选择,积极引进新兴产业总部企业,为总部经济注入新活力,不断提升总部经济在全区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发挥总部经济对全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四)整合区内资源优势,促进创意产业突破性发展。
继续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扶优扶强、集群发展”的模式,充分发挥我区文化、商贸、科技、教育、人才优势,通过市场配置和政策支持,推动创意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具体来说就是要形成“一个产业布局”,建设“两个平台”、推动“三个重点”,依托“四项独有资源”,完善“五项工作”,使我区发展成为广州创意产业核心区和华南地区创意产业聚集中心。
(五)立足体制创新,加快推进两个服务中心建设。
一是在所有街道均成立街道综合救助服务中心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全区各部门的救助项目、救助款物、救助信息通过街道实现“一个口子向上申请、一个口子向下发放、一个口子汇总”。二是力争年内全区各街道均成立一体化、多功能、上下联动的劳动保障综合服务中心,建立全区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和覆盖区、街、社区三级的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为群众提供信息“一窗式”查询、业务“一站式”办理、网络化审批服务。推行政府再就业培训补贴与再就业效果挂钩的工作模式,年内完成区劳动就业培训中心的业务用房改造。争取全年培训失业人员1.5万人次以上,培训后成功就业率达60%以上,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72%以上。
(六)构筑“天网”、“地网”,打造全方位的治安防控体系
下半年,将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完成市下达我区治安视频系统建设任务;推进辖内机团单位、企业、居民住宅小区的监控与区街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有效整合综治、公安、司法、工商、城管、劳动以及群防群治等各方面力量,进一步健全“五联”工作机制,构筑打击和防控犯罪的天罗地网。
(七)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提高城区居民生活质量。
切实保障群众生活。进一步扩大“农转居”人员养老保险覆盖面,年底全区“农转居”人员参保率达100%。年底前全部解决2005年底统计在册的“双特困户”的住房问题,并为承租直管房的低收入困难家庭减免租金。积极推进“平安钟”建设,全面完成500户孤寡老人、特殊人员平安钟安装调试工作。
打造优质教育品牌。继续推进教育综改二期工程,如期完成今年的改造任务。加快推进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建设,力争年内80%的公办中小学达到规范化学校建设要求。继续推进示范性高中建设,年内完成3中等5所学校的终期督导验收。深入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快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教师待遇,完善激励机制。
做好文化卫生计生工作。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广场活动,加大对我区文化艺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艺术培训业、艺术品经营业等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快发展社区卫生事业,争取年内100%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大医院建立对口帮扶关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业务用房建成并投入使用,力争明年春节前完成人民街、大新街等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用房达标工作。进一步完善人口数据库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预测我区全年常住人口出生为7500人,出生率为6.47‰,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7.20%,基本完成市下达我区*年度人口计划相关指标。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