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贸易工业总结及安排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贸易工业总结及安排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贸易工业总结及安排

一、*年全市贸易工业工作情况

*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贸易工业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圆满完成各项指标类任务,为“*”划上了圆满句号:外贸出口突破千亿美元,实现“十三连冠”;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居全省各地市首位,外资质量明显改善;外经业务快步发展,有关指标高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千亿人民币,近年来首次赶上GDP增速;工业增加值突破2000亿元,能耗水平进一步降低。统计显示,*年全市GDP为4926.9亿元,同比增长15%,工商业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71.9%,贸易工业系统为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外贸出口量增质升,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年,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828.2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其中出口1015.2亿美元,增长30.4%,占全国出口总额的八分之一强,占广东省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二强,成为全国首个出口突破千亿美元的城市。其中宝安区和福田区分别出口429.0亿美元和218.4亿美元,增长38.1%和32.8%。外贸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全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470.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6.4%;一般贸易出口169.4亿美元,同比增长60.3%,占外贸出口的比重提高到16.7%。全市出口超亿美元的企业达到115家,比上年增加25家。加工贸易增值率达到52.5%,较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为促进出口发展,我局做了如下工作:出台了《*市参加广交会展位管理暂行办法》,将展位分配向生产企业倾斜,并且扶优扶强,对直通车企业、工业百强、出口百强、名牌产品等企业给予优先支持;推动了加工贸易企业计算机联网监管工作,目前联网企业数量达到582家,以4%左右的企业数量为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做出了81.7%的贡献;逐步完善外贸服务体系,我们编制出台了《*市应对入世后过渡期行动纲要》,为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政府支持和专业指导;全面建设并试点反倾销与产业损害预警系统,启动了分析应对各种贸易摩擦的监测工作,其中由我市承办的五省一市“热带水果进出口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建设项目得到商务部领导的充分肯定。

(二)全面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消费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年,我市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新型批发为代表的现代商贸流通组织迅速发展,商业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商业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据统计,*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437.67亿元,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全年实现商业增加值587.93亿元,占全市GDP的11.9%,是第三产业中对GDP贡献率最高的行业。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超过47%,在全国居于领先位置。如华润万象城和金光华广场等大型购物中心的辐射力逐步显现,国际一线品牌纷纷进驻开设形象店和旗舰店。我局加快规划商业网点布局,完成《*市商业网点规划(*-2010年)》(送审稿)。大力吸引外地品牌展落户*。目前国内电子行业最具权威的综合性电子展“全国电子展”已落户*,国际医疗器械展(MEDTEC)中国展*年在*首届举办,“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年春季展已确定来深举办。第七届高交会取得圆满成功。同时,我们狠抓食品安全工作,积极应对猪链球菌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制定了食品安全“三大工程”实施方案,加大了酒类与食盐打假工作力度,保证了酒类与食盐消费安全。

(三)利用外资保持快速增长,跨国并购和外企增资成为新亮点

继续发扬鸿忠书记提出的“四拼”精神,认真落实宗衡市长作出的“五抓”指示,主动出击,瞄准主要投资来源地宣传和推介我市的投资环境,在我局网上建立了*市外商投资项目跟踪系统,实时掌握各区有关项目的进展情况;与香港投资推广署、贸易发展局联合开展了多场投资贸易推介活动;跟踪促进重大外资项目落户*,协调促成跨国公司投资*。

多样化的招商引资方式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年我市合同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两项指标增速双双突破25%,其中,实际使用外资29.69亿美元,增长26.33%;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11.49亿美元,占全市外资总额的38.71%,比上年提高0.54个百分点。全年新批超3000万美元的大项目61个,超亿美元的重大项目10个。目前已累计有114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深投资项目214个。跨国并购和外企增资已成为我市利用外资的新亮点。*年全市采取并购方式成立外企54家,覆盖设备制造、房地产开发、基础软件研究、专业咨询等众多行业。全年增资合同外资金额25.98亿美元,增长63.59%,占同期全市新增合同外资总量的49.48%。

(四)“走出去”步伐加快,区域经济合作和对口扶持成效明显

对外投资持续快速发展。*年,我市核准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64个,投资总额3.09亿美元,增长24.08%。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高速增长。*年全市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新签合同额达到29.85亿美元,同比增长109.49%,分别占全国、全省总额的1/10强和4/5强;完成营业额21.43亿美元,同比增长64.06%,分别占全国、全省的9.85%和76.98%。为充分发挥成功企业的示范效应,我局在华为公司召开了“*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现场经验交流会”,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学习借鉴平台。

国内经贸合作成效显著。*年我市动员近400家企业参加了13场大型经贸活动,达成近百项合作项目,各类合作成交金额共计126亿元人民币。通过精心组织上述活动,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企业的内销网络,提高了*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产业转移取得新成效。龙岗区与河源紫金签署了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合作协议;南山区与*市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计划投资3.52亿元在*设立产业转移园区。

对口扶持工作和同富裕工程取得实效。全市初步形成市区街道三级对口扶持工作体系,*年市、区两级财政和有关部门以及单位共安排对口帮扶资金17324万元(不含救灾资金),其中市经合基金安排资金9020万元,帮助对口扶持地区建设乡村道路、饮水灌溉、教育医疗、农房改造等项目150多个;我市建立的贵州、甘肃、新疆三省(区)和延安市教育助学基金已累计安排收益资金3046万元,共资助贫困学生10.6万人次。第三期同富裕工程实现创新效果。市同富裕基金共安排贴息资金791万元,在我市欠发达地区扶持“造血型”项目36个。

(五)工业持续快速增长,继续发挥基础支撑作用

*年,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2432.16亿元,同比增长19.4%,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567.68亿元,同比增长21.1%。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全省和全国增速高2.4和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为49.4%,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2%。在快速增长的同时,工业经济效益也有所提高,全年实现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19.02亿元,同比增长10.8%,实现利润总额542.99亿元,同比增长10.6%。我市工业利润约占全省工业利润的1/3,居全省各地市首位。此外,我市工业能耗下降,单位面积产出增加。*年我市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产出工业增加值14.9亿元,同比增长6.6%。表现在:

——主要支柱产业表现突出。电子信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46.23亿元,同比增长24.4%,比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快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1.6%;实现工业总产值5551.34亿元,同比增长31.7%,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8.0%。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占全省信息产业的50%以上,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比重进一步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仍是我市第一支柱产业。机械装备制造业全年完成工业产值1636.1亿元,同比增长20.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7.1%,成为仅次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市工业第二大支柱行业。

——大企业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工业百强企业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368.3亿元,同比增长23.6%,比全市工业增加值增速快4.2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0.2%;实现工业总产值6008.5亿元,同比增长26.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2.8%。百强企业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增长贡献率达75%。工业百强企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56.2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65.6%。可以说,大企业对我市工业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有38家百强企业的工业产值超过30亿以上,它们的工业产值超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五成。其中11家企业工业产值超过百亿,鸿富锦完成工业总产值1266.4亿元,成为我市第一家工业产值超千亿的企业。

——产业集聚基地建设进度加快。目前我市已认定九大产业集聚基地,大部分基地已开工建设,截止*年11月底已开工建设的5各基地累计完成基地基础设施投资额近7亿元,占计划投资额的34.6%。其中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基地被省政府认定为首批省级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技术改造投资增势喜人。克服上半年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减缓,特别是电源技改投资大幅下滑的困难,通过举办政策宣讲会和银企座谈会,建立跟踪服务制度,完善备案管理,加大统计力度等一系列措施,全年工商业技术改造投资出现了快速增长,共完成工商业技术改造投资92.3亿元,同比增长49.4%,其中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达到74.91亿元,同比增长102.7%。

——名牌战略成效显著。*年,我们重点加强部门协调,积极培育和发展自主品牌,认真组织名牌产品推荐申报工作,全市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2个,中国名牌产品总数累计达44个,在全国大中城市排名从*年度的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名牌产品企业的工业增加值率达到31.2%,比全市工业平均增加值率高7.4个百分点。

——工业集约用地步入规范化轨道。编制完成《*工业用地控制标准》(送审稿),对163个中类行业分别规定了建筑容积率、投资强度、土地产出率、建筑密度和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所占比例控制标准,为提高我市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提供了量化依据。起草完成《关于鼓励老工业区改造的若干意见》(送审稿),为提高工业区土地利用效率,发展园区经济奠定了基础。

(六)重要能源基础保障作用进一步加强,经济运行调控能力进一步提高。

全力做好成品油应急保障工作。*年5月和8月份,我市成品油供应形势十分紧张,我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强化预警分析,主动协调两大石油公司,积极向中央、省有关部门汇报情况,加大成品油市场监管力度,使全市各加油站没有出现重大治安案件和安全事故,基本保障了全市生产生活用油,没有对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影响。

圆满完成保供电任务。面对近十年来最紧张的供电形势,我局与供电局以及各发供电企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引导用电行为,不断调整峰谷电价机制,试行可靠性电价和电压分等级电价,出台《*电网*年错峰用电方案》,强化保供电督查机制,全面实施地方燃油机组顶峰发电措施,加强需求侧管理,加大电力设施保护和防窃电工作力度,强化电力安全生产,全力推进电源电网建设,积极争取黔电援深,全市在错峰用电情况下,电网电力供需保持了基本平衡,没有出现因电煤、燃油供应中断导致发电机组停机、没有出现大面积停电事故,基本保证了居民、重要用户和重点企业的供电。全年建成投产容量738万千伏安,比*年净增303万千瓦,居全省各地市之首;*年实现黔电援深超过10亿千瓦时,比*年翻了一番。全年全市供电总量达到4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在错峰用电情况下*电网最高负荷达747.3万千瓦(不含蛇口),同比增长9.1%,供电量与最高负荷均居全省各市第一位。

节约能源与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新进展。制定出台了《*市重点用能单位限期节能降耗规定》,并引入世界500强企业、国际三大节能服务企业之一霍尼韦尔公司,为全市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耗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同时,LNG燃气空调和分布式冷热电联供系统、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技术的推广示范和扶持政策研究取得初步成果。配合全市“清无”工作,摸清和理顺了再生资源回收站点情况;全年共认定资源综合利用企业17家,减免税费2000多万元。全市5个重点行业15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工作基本完成,并向广东省申报了6家全省清洁生产示范企业。

(七)中小企业工作有新进展,民营经济发展强劲

到*年底,全市中小企业注册资本2155亿元,增长18.6%;从业人数396.8万人,增长27%。民营企业出口137.1亿美元,同比增长92.3%。预计中小及民营企业纳税总额350多亿元,约占全市企业纳税总额的51%。

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我们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各类资源,开通了“蓝色通道”,专门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种专项便捷服务;成立了*市信用担保同业公会;利用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担保机构,努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年担保机构担保总额超过100亿元;强化培训服务,积极实施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年为500家企业完成培训,100家企业列入重点培育期,4家企业成功在海内外上市,募集资金13亿元人民币。

(八)创新政府服务产品,优化企业营商环境

*年贸工局创新政府服务产品的标志性工作就是根据鸿忠书记、宗衡市长要求,实现了企业家服务处和军工办的挂牌运作。企业家服务处组建以来,逐步搭建了企业家服务工作平台,与*海关等相关部门建立了服务企业的合作机制,开展了企业家成长环境研究,已经初步打开了工作局面,并已经为企业家办了若干实事,强化了企业家对*的归属感。军工办组建以来,着力搭建政府与军工企业,尤其是军工电子企业沟通的平台,已经开展了我市军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研,明确了我市军工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并与国家、军方有关部门建立了联系沟通的渠道,为进一步扶持我市军工产业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同时,我们继续开展与企业的对话沟通,向大企业提供直通车服务,直接协调解决企业用电、用水、土地、治安、报建等事项近千项,为优化营商环境做出了积极贡献,受到企业的充分肯定。

二、*年贸易工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要点

“*”时期是我市贸易工业与世界经济加速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市贸易工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真转真变、全面落实“效益*”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实现市委市政府“*”规划中有关贸易工业的各项工作目标,我们具备前期打下的良好工作基础、总体有利的国内外环境,但是面对“四个难以为继”的资源等紧约束条件,贸易工业系统如何树立新的资源观,在高速增长的要求下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改革、创新,实现速度效益质量的协调发展,解决我市贸易工业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们面临的压力很大,任务也很艰巨。

面对国内外的新形势和我市贸易工业工作的新特点,市委三届十一次全会、市第四次党代会为新时期的贸易工业工作指明了方向和提出了要求,市政府四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对今年我市贸易工业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全市贸工系统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折不扣地落实市委的决策和市政府的部署,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效益*”发展战略的要求,以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为核心,加快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保障能力,大力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真转真变,努力在紧约束条件下实现我市贸易工业的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并结合我市贸易工业实际情况,我市*年贸易工业工作的预期目标是:

——全市工业增加值完成2820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636亿元,同比增长16%;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100亿元,同比增长16%;

——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058亿美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出口额1147亿美元,同比增长13%,进口额911亿美元,同比增长12%;

——完成合同外资5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亿美元,与上年基本持平;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25亿元,同比增长13%;

——完成供电量475亿千瓦时(不含蛇口),同比增长13%;

——完成工商业技术改造投资115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制造业技改投资100亿元,同比增长33.5%。

——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25%,比去年提高4.1个百分点;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到92%,比去年提高2%;工业“三废”、“两余”综合利用率达65%,比去年提高5%。

为确保各项预期目标的实现,按照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年我市贸易工业工作要点概括为:

“增强一个核心能力,实现两大新的突破,推进八项重点工作”。

(一)增强一个核心能力,即增强贸易工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

1、大力构建公共创新技术平台体系。今年要与相关政府部门共同制订公共研发平台发展规划、完成公共检测平台及标准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及投资计划;加快深港生产力基地建设步伐,今年要实现港方首批技术平台进驻基地;进一步抓好服装研发中心、家具研究开发院、钟表研发中心和材料表面检测中心、电气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和珠宝研发中心的运营服务,加快推进工业设计中心、高清数字检测平台、贵金属材料应用研究和珠宝首饰检测平台的建设。力争新建一批公共创新技术平台,巩固一批公共创新技术平台,提升一批公共创新技术平台,以解决我市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技术支持力量不足,技术进步水平不快的问题。

2、大力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一是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政府资金支持。协调财政部门扩大我市技术改造资金规模,进一步整合调整产业技术进步资金、外贸发展基金、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等专项发展资金(基金)的管理办法和使用方向,集中财力支持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和产品研发,引导企业加大对技术改造的投入。二是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予以资金支持;与相关部门探讨工程研发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统一合并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市级技术中心的评估考核程序和方式,严格退出机制,实行“优留劣汰”。

3、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一是落实规划目标。要落实《*市实施名牌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的主要目标,做好自主品牌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实施名牌战略联席会议制度,调整与完善市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制定的涉及到名牌奖励、技术创新、科技基金、人才引进、土地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二是完善培育模式。改进目前“重评比,轻培育”的品牌推进模式,建立一套“共担投入、共享利益、协调运作”的品牌培育市场化运作机制,加强对品牌评价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完善和规范评价体系,提高社会公众以及市场评价的参与度。三是发展自主品牌,打造区域品牌。开展我市产业区域品牌形成、培育、保护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电子信息、商贸物流、现代服务等优势产业领域以国际性品牌为目标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4、大力增强重点企业的创新能力。一是提高大型骨干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实施行业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启动工业效益百强工作和民营企业50强计划,推动我市大型企业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活动中的引领作用。二是培育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今年要实施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选择一批成长性好、产品竞争力强的民营中小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推动官产学研的合作,帮助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攻关核心技术。三是努力推动我市军工企业的自主创新。配合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尽快出台我市军工产业,主要是军工电子产业自主创新发展暂行办法,贯彻实施我市军工产业自主创新发展策略,帮助我市从事军工产品生产的企业取得相关军工资质认证,帮助我市企业积极参与国防科研项目,力争拿到大的项目。四是积极拓宽政策资源渠道。组织我市重点企业申报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省经贸委的“信息产业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专项”、“广东省财政挖潜改造资金技术改造项目”等重点项目计划,争取国家、省相关资金支持。充分利用市新产品财政优惠政策,调动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积极性。与市规划局、国土房产局等协同开展工作,优先向投资强度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创新型重点企业配置土地资源。

(二)实现两大新的突破,即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有新的突破,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保障能力上有新的突破

----“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新的突破”重点做好的工作:

1、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要加大力度扶持通信、数字视听、软件、新型储能材料、生物医药及医药器械、化合物半导体等6大战略创新产业发展,巩固提升我市作为全国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的先发优势和规模优势,促成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化基地等建成投产,力争平板显示、IC前工序等重点项目实现重大突破,推动产业链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加快推动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今年要出台《关于推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方向、目标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要全面启动汽车整车生产项目,加大精细化工产业园区的招商引资力度。

2、大力提升优势传统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改造提升我市优势传统产业的意见》。推动我市服装、黄金珠宝、钟表等优势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设计工艺水平。抓好产业集聚基地建设,严肃基地建设的责任约束,重点抓好九大产业集聚基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入驻项目把关,年底前要完成产业集聚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概算的50%,确保产业集聚基地签约入驻企业达到100家以上。

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进一步加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全方位、多领域吸引服务业投资,尤其要重视引进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商务服务业项目,出台鼓励发展措施,重点推动专业认证、创意设计、工业培训、工业检测、评估咨询、工业园区管理等行业的发展,为现代工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匹配。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发展后台支持、客户服务中心、数据服务中心、人力资源服务、薪酬服务等外包业务。大力发展会展业。今年要编制好会展业发展规划,加大品牌展会培育力度,推动我市会展业管理运行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促进会展业的国际合作,力争引进若干大型国际会议落户*。

4、实施科技兴贸战略,促进出口结构优化。外贸工作的重心要从出口环节前移到企业创新环节。按照国家商务部的部署,建设*医药和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促进12类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电子信息、软件、生物医药等高附加值领域为重点,在我市选取并培育一批出口自主品牌;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商务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研发资助资金和高新技术产品技术改造贷款贴息资金;我市的外贸发展基金对出口的扶持方式要从直接促进企业扩大出口为主,转变到促进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为主。继续改革“广交会”等重要展会的展位分配办法,把展位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内资生产型企业出口倾斜。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今年要落实宗衡市长在我局课题报告《*市加工贸易优化升级政策措施研究》上的批示,在汇集各区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促进加工贸易优化升级的若干意见上报市政府,争取将课题成果尽快转化为相应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实现资源利用效率与保障能力新的突破”重点做好的工作:

一是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要有新动作。今年要制订行业能效标准,推动产业节能降耗;抓紧政府机构及财政支持单位节能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和验收等相关工作;继续抓好重点用能单位限期节能降耗工作;加快建设节能监察和技术服务体系。今年要完成资源综合利用的专项规划,与发改部门共同编制完成《*市循环经济“*”及2010年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继续跟踪再生资源分拣场地的规划工作,上半年要完成分拣场地经营者的招标确定,年底要完成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完成对废旧家电的调研工作,并在年底前完成废旧家电的回收示范基地建设。启动两个产业集聚基地和相关10家上下游入园企业的清洁生产示范工作,启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重点产业项目的调研和试点工作;扶持太阳能利用研究和推广,争取成为国家太阳能规模化利用工程试点城市。坚决落实国家环保模范城迎检方案,力保妈湾电厂3号机组脱硫工程年内完成。

二是保供电、保供油要有硬措施。今年全省电力供应形势依然严峻,加上全国电煤、燃油、成品油供应形势紧张,做好保供电、保供油工作仍然是今年经济运行调节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确保电力供应。积极争取省网增加我市供电指标;继续实施地方电厂燃油发电补贴措施,优化地方机组检修安排,确保地方机组满负荷顶峰发电;继续争取黔电援深,继续通过与香港联接的132千伏电缆购买港电;加快东部电厂、前湾电厂新机组及其送出线路建设,确保新建机组按计划投产;研究出台绿色电力政策,鼓励我市企业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要加快电网建设步伐。完成*电力管网详细规划,将变电站用地和电力线路走廊、电缆通道落实到城市规划中,实现对电网建设用地的有效控制;*年计划投资约44亿元进行电网建设和改造,建成投产110千伏及以上输变电工程44项,新增变电容量609万千伏安;。出台《*市配网建设绿色通道实施细则》,切实加快配电网建设和改造的步伐,尽快实现工业、居民混合线路分线供电,提高配电网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科学制定电网保供电方案。完善个性化错峰用电方案,做好各种预想事故的应急预案,拟定*电网拉闸限电序位表、计划错峰用电表,报政府批准后执行,年内开展一次电网处置大面积停电事件应急演练。要积极落实电煤、燃油的供应和运输计划。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的沟通联系,加强与电煤生产企业的合作,切实落实*年电煤采购和运输计划、燃油内控进口指标,确保我市地方机组不出现因电煤、燃油供应中断而出现停机。落实《*市保供电督查方案》,跟踪、督办各项保供电工作和措施。积极探索建立成品油储备和应急体系,争取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国家、广东省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我市生产、生活用油。

(三)全力推进八项重点工作

1、落实工业布局规划,整合改造老工业区。

一是落实《*市工业布局规划》。加强与各区政府及工商、统计、规划和国土等部门协作,进一步充实完善我市工业园区和工业企业分布的基础数据,尽快形成描叙我市工业布局的详细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为全面整合改造我市工业园区做好基础准备工作。二是规范工业用地标准和园区建设。通过制定和实施《*市产业用地分类控制标准》,参与工业项目用地审核把关,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拟订《*市工业园区建设标准》并配套相关政策措施,把*工业园区纳入到*工业总体发展规划之中。三是开展特色工业园区的认定和试点工作。根据《*市特色工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对具备条件的工业园区进行认定和扶持,使之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示范园区。在每个区选择一到两个条件相对成熟的老工业区,积极稳妥地开展老工业区改造试点工作,按照不同园区特色,通过招商引资推动产业置换。

2、落实商业网点规划,进一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

一是抓好《*市商业网点规划(*-2010)》的实施。重点要与规划和国土部门协同做好商业网点的“落地”工作,要把纸面的规划落实到土地上。要在商业网点规划的基础上,加强对全市社区商业发展现状的调研,提出推进社区商业建设的方案。二是落实食品安全“三大工程”。要按照市人大的要求和市政府的部署,严格执行我局承担的食品安全三大工程(“豆制品加工基地工程”、“生猪屠宰经营体制改革工程”和“食品流通现代化工程”)的既定实施方案,举全局之力,与相关部门一起把“一号提案”办好,从根本上确保我市居民食品消费安全。三是加强酒类、盐业市场整顿。要深入开展专项整治行动,进一步加强酒类专卖管理,加强盐业市场行业管理,严厉打击假酒、私盐,确保市民食品消费安全。

3、创新招商引资方式,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量。

一是合理引导外资投向。以全市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引,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和新兴产业,大力引进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引进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大对我市重点产业的产业链缺失环节、薄弱环节的现状调查研究,加大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招商引资,要以大型企业的落户带动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投资*,构筑完整的产业链条。二是加强重大项目跟踪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全市重点外资意向项目和在谈项目数据库,形成全市贸工系统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重点跟踪在谈的投资额大、技术含量高或世界500强项目,做好欧洲城项目、杜邦公司项目、AP工业气体项目等现有重大项目的跟踪落实。三是高度重视存量增资。做好现有企业增资促进工作。今年要通过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和下企业排忧解难等方式,以做好服务为桥梁了解已经在*投资的跨国公司的增资扩产意向,建立相应的数据库,有针对性的推动并优先支持其增资扩产。四是精心组织重大投资推介活动。积极创新与香港投资推广署、香港贸易发展局等机构的合作方式,整合两地优势提高海外推介活动的成效,提高我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形象;继续参与并精心准备商务部、省政府组织的年度重大海外投资贸易推介活动;研究探索海外推介活动绩效分析机制,建立客商和项目的跟进联络机制。

4、推动企业跨国经营,积极参与国内外经济协作。

一是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今年要启动我市“跨国公司培育工程”,选择华为、中兴等20家行业龙头和具有较强国际化基础的优势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提供个性化政策、个性化服务,帮助其解决跨国经营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通过这些企业的国际化发展,形成我市“走出去”的中坚力量,示范和带动更多的企业实施全球化战略。完善“走出去”平台建设,力争在培育中介组织、推动财政支持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形成促进企业跨国经营、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的政策体系。二是加大国内经济协作力度,不断拓展经济发展空间。要以项目合作为重点,务实融入泛珠三角,继续落实《*市融入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实施方案》;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我市与内地高层互访,力争达成经贸合作的重大原则和基本框架,推动内地企业来深投资重点产业,组织我市企业赴内地寻求发展空间;精心组织企业有选择地参加各地大型商贸洽谈会;建立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机制,研究扩大、深化*合作的新举措;调动行业协会积极性,进一步发动有需求的企业参与产业转移。三是全力做好对口扶持工作。加强对口扶持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我市对口扶持工作机构,制定和实施市、区两级政府对口扶持工作计划,继续做好贵州省毕节地区和黔南州、西藏林芝地区、三峡库区巫山县和河源市五县一区的对口帮扶工作。集中精力和财力,帮助贫困地区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的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确保贫困农民直接受益;推进我市企业与对口扶持地区企业之间的合作。坚决完成好第三期同富裕工程各项工作。

5、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一是要完善政策环境。认真做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研究制订《*市促进中小及民营企业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及其配套措施,拟订《*市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修改完善《*市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二是要完善融资担保体系。继续大力发展信用担保业,充分发挥信用担保同业公会的作用,建立再担保业务,完善信用担保体系,探索解决中小及民营企业融资的新路子。三是不断创新服务品种。要及时掌握中小企业需求,把“蓝色通道”作为政府服务中小企业的品牌精心打造,把服务内容做精、做专、做实。加强培训工作和开展创业辅导。开展以中小企业上市培育工程为龙头,银河培训、企业家培育为重点的中小企业培训工作。做好进入重点培育期企业的跟踪服务工作,力争中小企业上市有新的突破。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建设。

6、妥善应对入世后过渡期,防范化解贸易摩擦,维护产业安全。

大力实施《*市应对入世后过渡期行动纲要》;扩大对本地重点企业直接提供服务的工作网络,建立和完善产业安全的区域预警工作平台和体系,定期我市产业动态监测报告,维护我市产业安全;要建立起*市反倾销应诉的“多方联动机制”,加强对我市主要出口产品、重点出口市场、重点敏感产品的动态监测、分析,今年要拿出几份有较高实用价值的专题反倾销预警报告。

7、深入基层,服务企业。

一是深入企业排忧解难。要主动深入到行业龙头企业、出口大型企业、创新型重点企业和出现负增长的工业百强等开展上门调研与服务,进一步加强与规划、国土、海关、外汇、国税等部门的协调,重点加强贸工系统在解决企业实际困难的具体事项上的工作对接和相互支持,以优质服务扶持企业壮大。二是完善服务企业产品。贸工系统要进一步贯彻“企业为大”的服务理念,继续完善大企业直通车服务,推行与企业对话沟通制度,落实企业减负联系会议制度,重点抓好市民中心行政服务大厅窗口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三是为企业家提供优质服务。建立知名企业家信息档案库,详尽和准确把握在深企业家的服务需求;推动建立企业家紧急事态救助机制,正式出台总体救助预案、联席会议制度、约见规定和部门联系工作机制等配套文件;继续建立和延伸国内外企业家集聚服务平台,逐步落实企业家礼宾待遇,设立企业家市级荣誉奖项和咨询顾问制度,完善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合作推进企业家健康工程。

8、狠抓贸工系统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

企业既是生产主体,也是社会主体,对保障职工人身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应该主动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安全生产和维稳工作。各级贸工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市安委会的具体安排,进一步在工商企业中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完善工商业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协同有关部门抓好工商企业的安全专项整治,切实保障安全生产;要做好维稳的基础工作,对企业的群体性事件进行有效监控,及时主动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全力保障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