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社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汇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共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深刻认识其诞生的必然性、科学性、伟大性,在真信中求坚定,在坚定中求发展。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党员主要领导干部要带头作学习报告”的要求,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
一、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科学发展观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提出来的
党的*大报告对于我国国情作了深刻透彻的分析,了解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最紧要的要把握以下三点:
1、紧紧把握“一个重大变化,两个没有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生产力还不够发达这一主要社会矛盾没有变。
2、紧紧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的八大阶段性特征。一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还面临着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三是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四是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扎实贯彻,同时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继续深化;六是社会主义文化更加繁荣,同时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七是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八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
3、紧紧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这就是不妄自菲薄、自甘落后,也不脱离实际、急于求成,而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科学分析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二)科学发展观是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过1000美元。许多国家发展进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关键时期,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剧烈的转型阶段,也是一道“坎”。处在这一阶段,面临两种前途:如果对各方面的机遇把握得好,矛盾解决得比较好,经济社会就能继续快速发展;否则就会长期徘徊不前,甚至出现倒退和社会动荡。当前我国面临的既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改革攻坚期,又是矛盾凸显期。我们的发展面临四大突出矛盾和问题。
1、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由于历史原因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收入一直明显低于城镇居民。198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为1.71∶1,*年进一步扩大为3.26∶1。*年农村居民纯收入实际增长9.5%,为1985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但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却扩大到3.33∶1,绝对差距达到9246元,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差距最大的一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的根本原因,是农民收入基数低,同时受现有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速低于国民经济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速。如果考虑到城市社会福利方面的差距,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之比在6∶1左右。
2、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现在我国有13亿人口,年龄在15岁至64岁的劳动力9.09亿,比发达国家劳动力总和还多3亿以上。未来2至3年,我国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将达到2400万,而能够提供的劳动就业岗位仅有1000万左右,每年缺口1400万,再加上1.5亿农村富余劳动力要转移,就业将是一个长期的压力,这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有的。从社会保障来看,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面还比较窄,城镇就业人员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覆盖率还不到50%。
3、社会事业发展滞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有了长足进步,但同经济发展相比还比较滞后。比如,我国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3%,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8.5年,低于发达国家人均13年左右的水平。公共卫生经费投入不足,农民人均卫生事业费只有12元,仅为城镇居民的28%。*年,非典肆虐暴露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缺陷。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同志指出:“通过抗击非典斗争,我们比过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
4、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矛盾加剧。有四组数据发人深省:一是我国GDP能耗情况。据国家环保局统计,仅*年,我国消耗了当年占全球31%的原煤、30%的铁矿石、27%的钢材、40%的水泥,而创造的GDP不足全球4%。我国每创造1美元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万元GDP用水量接近美国的10倍、日本的24倍。二是人均资源不足的矛盾日益凸现。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1.43亩,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0.132公顷,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3,而且时空分布不均;人均煤炭、石油、天然气分别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10%和5%。三是资源约束矛盾愈加突出。目前国内资源保障程度不断下降,新增部分主要依赖进口。*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已达42.1%,2010年将超过60%,到2020年将达到70%左右。四是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国经济增长很大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二氧化硫排放量高居世界榜首。这样的发展当然难以为继、难以持续。用国家统计局原局长李德水的话说:“我们的发展思路不够宽阔、经济增长方式过于粗放,已经粗放到了不能容忍的地步!”
(三)科学发展观是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提出来的
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以及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历史方位使其自身面临五大严峻的挑战:
1、面临激烈国际竞争的严峻挑战。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入世过渡期结束以后,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可以说我们是在与狼共舞,也如同在小河里游泳一下子被抛到大江大河里游泳一样,如果本领不精湛、水平不高,随时都有被狼咬死和被淹死的可能。
2、面对国际复杂局势的严峻挑战。当今世界,国际社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复杂多变。政治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单极和多极斗争仍然尖锐,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战略,境内外敌对势力颠覆、渗透活动十分严重,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经济上,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南北差距拉大,全球经济失衡加剧,世界经济形势更为严峻复杂。文化上,西方国家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竭力促动“颜色革命”,千方百计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散布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
3、应对风险和维护经济安全的严峻挑战。如何趋利避害,规避风险,保障经济安全,始终是我们面临的大课题。同志们知道,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于是打了一个小小的喷嚏,世界很多国家几年不得安宁。这次美国金融海啸席卷全球,全世界经济衰退、阴云笼罩。美国《新闻周刊》发表了一篇题为《互联网时代的第一次灾难》的文章,中心观点是:互联网促成金融危机爆发。文章认为,互联网十多年来对世界经济体系起到了非常重要和有益的作用,但也促成了目前信贷危机的发生,因为互联网的数据迷雾让普通消费者不知所措,还使一些人凭借即时信息和金融衍生品轻易劫持了全球经济。
4、面对如何处理利益关系的严峻挑战。从根本上讲,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率与公平是很难统一的,如何处理好效率与公平、解决好分配问题,这是世界性的难题。马克思曾经形象地比喻:“房子不管多小,只要左邻右舍差不多,他们都不会有大的意见。可是,一旦旁边矗立起大厦,他就会感到自己小得可怜,就会不满意了。”如何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问题,始终是非常棘手的。
5、我们面临着执政能力的严峻挑战。同志指出,我们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是世所罕见的。我们是在新的平台、新的起点上求新发展,是“进京赶考”。邓小平同志在总结苏东剧变的教训之后告诫我们:“世界上一切国家发生问题,从根本上说都是因为经济上不去,没有饭吃、没有衣穿,工资增长被通货膨胀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长期过紧日子。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质上是政治问题”。还有两个前车之鉴:一个是巴西。巴西一度发展很快,*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超过了3000美元,城市化率达到了82%,但贫困人口占国民总数的34%。大多数人享受不到现代化的成果,最终导致社会纷争不断、动荡不安。另一个是印度人民党。应该说他们执政后抓发展的功劳是很大的,曾取得了十年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的成绩,后来也是因为分配问题没有处理好,老百姓不满意,在大选中下野了。因此,能不能解决好发展和处理好利益分配关系问题,直接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到我们党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首先要提高党领导发展的能力。
(四)科学发展观是在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来的
从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来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在正确判断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的*大、*大、*大、*大、*大把总结历史经验同总结新鲜经验结合起来,制定了一系列推进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不断丰富和发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党的*大对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作了大跨度的回顾总结,强调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这“十个结合”是我们党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一次集中概括,是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四个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宝贵经验。
从世界发展的实践来看。各国在其发展过程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加快经济增长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能源资源节约,一些国家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日趋紧张、生态环境急剧恶化以及高增长下的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经济增长并没有给广大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未能实现持续的增长和真正的发展。世界发展实践表明,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各国的发展经验与教训给我们上了一课,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开始对以往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等同于GDP的发展观进行反思。
综上所述,科学发展观是在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深刻把握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历史使命、认真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二、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
(一)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1、发展是当代中国的主题。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离开了发展,科学发展观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不断发展来巩固和前进的。只有紧紧抓住和搞好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之所以能不断巩固和扩大执政的群众基础,我们之所以能够战胜来自国际国内的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与始终扭住发展这个根本问题密切相关。邓小平同志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同志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这些科学论断是永恒的真理,一万年也不会过时。可以说,大到台湾问题解决,小到小偷小摸的绝迹,无一不取决于发展。我们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深刻领会第一要义、始终贯穿第一要义、切实抓好第一要义。
2、发展必须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讲三个观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恩格斯曾经形象地指出,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社会。这就是说,社会的变革完全是由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邓小平同志指出:“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这是主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表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到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实质上都是生产力标准。二是经济发展是其他发展的物质基础。三是解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适应国际竞争,必须保持较快的经济发展速度。据有关专家测算,如果美国经济发展年增长率为3%,中国年增长率为8%,那么中国需要68年时间才能赶上美国现在人均GDP的水平;如果美国增长4%,中国增长7%,那么中国需要118年时间才能赶上美国。所以说速度问题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
3、发展应该是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一是总量平衡。要保持总供求基本平衡,防止通货膨胀,实现宏观经济的稳定。二是结构优化。要促进需求结构趋于协调,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三是资源节约。要狠抓节能降耗,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四是生态良好。要控制并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保护和治理城乡环境,促进生态修复和建设。五是民生改善。要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此基础之上,要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实现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1、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是指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本源,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和政府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归根到底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却点。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
2、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和代表人民的利益。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中都体现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经济建设要着眼于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合法权益;文化建设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建设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使我们的事业获得最广泛、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最关键的是三点:一是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激发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竭诚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三是要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扎实改进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使我们的各项决策和全部工作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各方面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
3、以人为本就是就是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了力量,失去了目标和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只有随着社会财富的不断增加和社会文明的持续进步,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才能日益充分地得到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才能充分地得到实现。要坚持从具体事情做起,把以人为本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体现到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之中,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过程,成为不断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过程。
(三)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全面、协调、可持续具有丰富的内涵。全面是就空间布局而言的,指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要有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协调是就状态、有机联系而言的,指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都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可持续是就时间状态而言的,指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强调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2、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全面推进各项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这四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有机统一体。经济建设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其他方面的建设就缺乏物质条件。政治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政治保障,没有政治建设就不可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没有一个以健全法制为保障的发展环境,其他建设就不可能顺利进行。文化建设为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文化环境和智力支持,没有文化建设就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就不能形成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主流精神,其他建设就没有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社会建设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社会条件,没有社会建设就不能形成促进其他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这四项建设中缺少其中任何一个方面,社会就不可能健康地向前发展。因此,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要坚持走生态文明的发展道路。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要求,关系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重要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是紧密联系、辩证统一的关系。生产发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基础环节,离开生产发展,社会进步就失去推动前提,生活富裕就不可能实现。生活富裕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不断提高整个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使社会财富得到合理分配,使全体社会成员共享发展成果,人类文明才能不断进步。生态良好是走文明发展道路的应有之义,遵循经济规律和资源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文明才能得到持续、持久、永续发展。坚持文明发展道路,就是要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把推进生产发展、实现生活富裕、保持生态良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以生产发展为基础,以生活富裕为目的,以生态良好为条件,努力实现社会经济系统和资源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四)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1、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现代化建设中若干重大关系。一是统筹“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实现良性互动。要正确领会和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善于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其各个环节统筹好、协调好。二是必须坚持城乡统筹。三是统筹各方利益关系,主要指统筹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四是统筹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是责任和赋予的权力要统一。五是要统筹国际发展与国内发展两个大局。
2、要掌握统筹兼顾的科学思想方法。一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要坚持以宽广的胸怀把握全局,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以辩证的思维分析全局,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以系统的方法谋划全局,瞻前顾后,统筹安排。二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联系起来,既考虑现在发展需要,又考虑未来发展需要;既遵循经济规律,又遵循资源规律;既讲究经济社会效益,又讲究资源和生态环境效益;坚持实现阶段性目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机统一。三要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要善于抓住和解决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和事关长远的重大问题,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问题上,放到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上,放到解决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上。四要兼顾各方、综合平衡。要坚持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不千篇一律,不搞齐步走、一刀切,防止顾此失彼。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善于把握各方利益的结合点,使各个方面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得到兼顾。
三、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证
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政治基石;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这里着重讲讲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政治基石的问题。现在羡慕西方多党执政、“三足鼎立”的还大有人在。实际上世界上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尽管搞资本主义的占绝大多数,但除了少数发达国家外,发展中国家“克隆”西方模式而获得成功的例子一个也找不出来。原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不少国家选择了西化的改革方向,资本主义不但没有让他们得到发展,反而使他们有的更加落后。我们尤其引以为豪的是,当东南亚陷入金融危机的深重灾难时,我国风景这边独好,向全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98世纪大洪水,我国展开的波澜壮阔的抗洪斗争向全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我们党和政府领导的抗震救灾斗争向全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成功地举办两个奥运会更是大放异彩。所有这些都无可辨驳地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符合中国国情、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选择。
社会主义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打破了资本主义国家长期以来宣传的不搞西方模式就难以强国富民的神话。美国金融海啸发生后,有一篇文章题为《美式资本主义风雨飘摇》。文章写道,随着自由经济的自由下落,美国式自由资本主义也朝不保夕,几十年间美国式的自由资本主义几乎成了全球败没的金字招牌。如今当美国政府决心将相当于它GDP5%的7000亿美元投入到金融市场的“黑洞”中去时,不得不开始与“政府干预、国有化”等一系列以往用于指责别国的词汇打交道。为此,人们对自由资本主义的关注就不仅局限于经济领域,美国意识形态的霸权也被认为处于“危机”之中。我国的实践和国外正反典型说明,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任何时候都决不能动摇。
(二)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环境保证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没有社会和谐就难以实现科学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最关键是三点:
1、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主要的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把分配问题解决好。应当看到,收入差距的存在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也有弊。合理收入差距的存在可以改变那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状况,使那些对社会贡献较大的人得到较多的收入报酬,更有利于收入分配的激励作用,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不问效率高低、不分贡献大小,一律实行无差别的平均分配,必然以牺牲效率为代价,最终只能导致共同贫穷。合理的收入差距对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对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应当看到,不合理的收入差距造成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一是收入差距过大影响社会稳定。二是收入差距的扩大制约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和社会持续发展。对于高收入阶层而言,由于大部分需求很容易得到满足,因此用于消费方面的支出会相对减少,很大一部分作为私人存款积累起来;低收入阶层虽然有消费的欲望,但由于受有限收入的限制,实际支出很少。这样,居民的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制约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三是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拉大,造成人们的价值观扭曲,使唯利是图思想蔓延。可以说,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世界上所有国家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努力把“蛋糕”做大,为最终解决好收入分配问题、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规范和完善收入分配体制,努力把“蛋糕”切好。第三是把促进就业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和政策,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分到“蛋糕”。第四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努力让困难群众也有“蛋糕”吃。第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权力制约监督,坚决遏制腐败现象的蔓延。通过这些综合措施,逐步扭转和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2、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来抓。实践证明,只有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才能激发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一是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二是实施扩大就业的方针政策。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亿万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是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必须努力把经济发展的过程作为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创造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发展方式,形成适应我国国情的多元化就业格局。同时充分发挥服务业容纳就业多、消费资源少的优势,继续鼓励有竞争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三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四是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安邦兴国的根本大计。五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六是切实维护食品药品安全和加强安全生产。
3、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是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我国社会出现了人民内部矛盾多发多样的状况。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提高解决社会矛盾的本领,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各种矛盾的体制机制。要科学分析和正确把握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最终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的发生。畅通群众的诉求渠道,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坚决依法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着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意和抱怨。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依法办事,按照政策办事,既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又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动力保证
为什么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而不是扩大开放呢?这主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地位、作用来看,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动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前进的成功之路,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是从形势、现状来看,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容易改的都已经改了,现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是啃硬骨头。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和全球化的加深,我国对外开放已进入“深水区”。三是我们发展中的问题、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也只有通过改革开放才能解决。
1、必须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坚持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出发,既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赋予社会主义以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既认真借鉴国外发展市场经济的有益做法,又积极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结合的新途径新方式。同志曾经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社会主义”这四个字不是“画蛇添足”、可有可无的,而是“画龙点睛”的,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性质。我们的创造性和特色也就体现在这里。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紧密相联,离不开社会主义的方向,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正是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与市场经济活力相结合,我国经济才经受住了多次风浪的严峻考验,保持了多年快速平稳发展。当前,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出拳,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又一次体现了宏观调控、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威力。
2、必须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随着改革进入新的阶段,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前所未有。一方面改革初期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很多,要啃硬骨头,打攻坚战;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要求普遍提高,维护自己对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等日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必须增强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做到理论准备更充分,政策思路更缜密,方法步骤更慎重。要树立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观念,进一步完善改革决策的机制、规则和程序,推进改革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坚持科学求实的精神,充分考虑有利条件和可能出现的困难,积极稳妥地加以推进。
3、必须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经济学有一个“木桶理论”,就是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个木块,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个木块。北京大学厉以宁教授曾经讲过,一个人寿命的长短不是取决于身上最好的那个器官,而是取决于身上最差的那个器官。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特别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形成,我国的改革已经从个别突破发展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改革的关联性、综合性、配套性显著增强,每一项改革都会对其他改革产生重要影响,每一项改革都要求其他改革协同配合才能进行。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全球眼光和战略思维,在充分发挥各方面推进改革积极性的同时,加强对改革的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统一改革思想,凝聚改革共识,协调改革思路,配套改革措施,规范改革行为,既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又努力使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改革有机衔接,协调推进,确保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顺利进行。要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协调推进,把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和总体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把需要和可能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相协调,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协调。
4、必须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切实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群众的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进一步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系,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核心。但就承担的职责和造成的影响、后果而言,领导干部与普通党员、高中级干部与基层干部、一把手和副职都是不一样的。把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关键在党,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关键的关键又在于党政一把手。要通过加强党的建设解决中央指出的“三个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党的执政能力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党的先进性要求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手段和创新能力与经济发展任务还不完全适应、不完全符合,一些地方的党组织、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抓紧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才能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来讲,一是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解决信仰“坚不坚”的问题,做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二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解决贯彻落实“会不会”的问题。三是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把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先锋模范行动,解决贯彻落实“好不好”的问题。四是要树立和落实正确政绩观,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导向机制,解决贯彻落实“为不为”的问题。五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形成“约束倒逼”机制,解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力不力”的问题。要通过“五管齐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开发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各地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发展科学发展观。*开发区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发展不够,最大的任务就是加快发展。在规模上,开发区的工业经济占全市的比重还比较小,和武汉开发区等省内外先进开发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沿海先进地区相比差距更大;在速度上,和有些开发区动辄以30%、50%的高速增长相比,我们的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在特色上,我们的主导产业虽已形成,但特色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规模有待进一步壮大;在质量上,我区面临的环境资源压力日益增大,区内企业虽多,但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还很少、在国内外叫得响的知名品牌也不多。在数量上,规模工业企业的个数太少。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目标,找准差距,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奋力拼搏,全力推进我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一)要找准差距
一是横向比,找准和周边地区的差距。随着省管县的逐步推行,将来*的发展主要依靠城区带动,而城区的发展主要靠*开发区这个龙头来带动。我们不仅要和自身比,更要和周边县市比,重点和东部的宜都、枝江、夷陵、当阳比,要比速度,比质量,比效益。在速度上要进一步促进发展提速,努力确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长;在质量上要比项目引进质量、比高新技术企业和规模工业企业数量、比财政收入质量;在效益上要比企业生产经营效益、比节能减排效益、比落户企业安置就业的社会效益。要努力在速度上、在质量上、在效益上取胜。
二是纵向比,找准和省内先进开发区的差距。目前,我省开发区发展的格局是:武汉开发区遥遥领先,优势明显,襄樊开发区紧随其后,不甘示弱。省内其它开发区更是你追我赶,竞争激烈。黄石开发区来势迅猛,曾一度有超越*开发区之势,具有与*开发区争夺国家级开发区的实力;荆州开发区、荆门开发区等后劲足,憋着气在干。*开发区目前的形势是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必须明确这个严峻形势,以超常规的发展争创发展新优势。
(二)要明确目标
我们的目标就是,加快实施工业兴区、项目强区、科技立区三大战略,全力打造全国最大的精细磷化工、全国重要的多晶硅及光伏、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三大基地,全方位推进湖北深圳工业园、猇亭、东山、白洋四大园区建设,努力实现“弯道超越”,促进*开发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积极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区,争创国家级高新区,努力走在中部地区同类开发区发展前列。要完成这个目标,首先要确保全面超额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力争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一般预算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30%以上;市县属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达到50%;地方财政总收入、外贸出口总额增幅达到20%或25%。
(三)要把握重点
实现*开发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要紧扣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
1、实现开发区科学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在当前金融危机形势下,要积极转变招商引资观念,大胆创新招商引资方法,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危中寻机,瞄准市场找项目。要围绕国家产业政策调整找项目。加强对国家宏观政策的研究,准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国际国内产业转移趋向和重点产业布局调整方向;认真做好市场分析、及时搜集各地投资动态,了解企业投资意向。在此基础上,立足自身交通、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条件,结合我区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发展现实和长远需要,瞄准一批投资能力强、投资意愿足、产品市场缺口大、正在进行市场布局调整的企业,科学谋划,着力引进一批劳动密集型、资源深加工型、产业配套型和高附加值项目。要围绕产业链条延伸找项目。一个龙头企业就是一个产业,一个产业后面必然跟随一大批配套企业。要根据这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核心企业-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科学谋划,合理引导主导产业上下游配套,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群;要围绕重点目标区域找项目。金融危机后,产业布局开始调整、企业抓紧洗牌,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地区很多有实力的企业开始抢抓时机,在中部地区重新进行市场布局和规模扩张;而京津冀等环渤海湾地区的老工业企业由于产业结构急需调整,加快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中部地区招商引资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抢抓机遇,锁定这四大目标区域,科学谋划,以诚招商,让客商心动;尊重企业家,以情招商,让客商感动;信守承诺,以服务招商,让客商行动,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确保完成年初预定的招商引资目标,引进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10个以上。年底我们将按照各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状,严格考核,奖惩兑现。
2、实现开发区科学发展,项目建设是支撑。今年我区共有省市区重点工业项目45个,包括三峡全通年产500万吨涂镀板、湖北兴瑞化工18万吨有机硅等2个省重点项目;南玻160MW硅片、三新磷酸40万吨窑法磷酸、宜化10万吨保险粉、长机数控大型插齿机改造等10个市重点项目;年产20万吨TCP、年产10万吨特种磷酸盐等30多个区重点项目。项目建设数量多,任务重,每个项目都已划分了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和联系人,要明确目标责任,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积蓄后劲。首先要积极破解项目落地难题。加快征地拆迁,推进土地成片开发,加快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项目供地难问题;多渠道筹集资金,破解项目建设资金难题;积极做好新签约项目开工前各项准备工作,倒排项目开工时间表,高效办理立项审批、用地报批等手续,全力协调落实供水、供电、供汽等问题,加强督办检查,为项目快速落地创造一切便利条件。其次要加强项目调度。建立健全领导联系项目制度和专班服务制度,坚持重点项目定期通报、定期督办、定期调度制,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加快推进涂镀板项目建设,按照明年5.18提前半年投产排定的目标进度抓紧往前推进,确保不因我们的工作失职影响项目建设;加快兴发精细化工园年产18万吨有机硅、三新磷化40万吨窑法磷酸、宜化10万吨保险粉、金宝乐器七万台钢琴生产基地、贝因美二期、三峡药业、中一精密制造20万台(套)液压油缸、长机科技数控滚齿机改造等项目建设,确保有一批项目顺利投产;加快推进南玻多晶硅二期等项目开工,确保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同时要推进产业培育。依靠宜化、兴发、南玻、三新、全通等5个过百亿元的企业,全力培育三个年产值过500亿元的产业;全力扶持人福药业、长机科技、华强科技、黑旋风锯业等一批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同时,抓大不放小,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帮助华润科技、九天环保等中小科技企业快速成长,新增一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3、实现开发区科学发展,环境建设是抓手。首先要加强园区平台建设。湖北深圳工业园和猇亭园区今年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已经制定,要按照制定的计划,加快先锋路、迎宾大道改造、金岭路南北向延伸段、七里冲路、横四路及横*路、横十一路排洪工程建设,继续推进三新磷酸、兴发精细化工园等工业项目土地开发及场平工程,特别是要抢时间、督进度,确保5月底前完成涂镀板项目场平工程,按时交地给项目业主,要尽快推进迎宾大道建设。要完善东山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快长江路建设,千方百计筹集资金,下大功夫打好安置房建设歼灭战。加强城市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工作长效机制,巩固“三城联创”成果,营造净、绿、亮的城市环境。其次是加强软环境建设。深入转变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推行保姆式服务。具体内容就是“三全一零两带”。“三全”,就是为客商提供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服务;“一零”,就是为客商提供零距离服务;“两带”,就是对内为客商打造一条“隔离带”、对外为客商提供一条联系纽带,提升*开发区整体投资环境。
4、实现开发区科学发展,科技创新是动力。要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尽快启动创业中心孵化器建设,为中小科技企业创业提供平台,满足申报国家级高新区的硬件要求。优化科技创新环境,着力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推进“产、学、研”创新合作,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围绕开发区特色产业和重点企业,积极引导企业申请专利和引进专利技术,推进专利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强人才引进工作,优化人才创业环境。抢抓当前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全力支持*开发区升级的机遇,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积极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5、实现开发区科学发展,改善民生是根本。要广泛开展“三问四题”活动。“三问”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四题”即征集问题从群众中来,带着问题到群众中去,同群众一道解决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具体来说,一是要切实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支持群众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加强就业培训,积极做好企业招工和群众求职的衔接工作,涂镀板项目投产后可提供近8000人的就业岗位,要精心组织,积极帮助群众就业,重点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有序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努力做好城市低保工作。二是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素质教育质量。加强卫生防疫,防止重大动物疫病流行。扎实开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三是要高度重视,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和“五五”普法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切实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畅通诉求渠道,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坚持安全发展,增强全民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防止和减少各类安全生产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四是要增加群众收入。推进管理区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管理区发展,不断增加群众收入,让广大群众共享开发区改革发展成果。
6、实现开发区科学发展,党的建设是保证。一是要认真抓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4月1日,按照市委的统一部署,我区已召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工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就我区学习实践活动作出了具体安排,各单位也要尽快制定活动安排时间表。领导干部要带头做好宣讲,深入基层调研,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及时召开民主生活会;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积极参与,努力做到思想认识有新提高,综合能力上新水平,本职工作有新突破。要通过这次活动,明确发展思路,突破发展瓶颈,推动科学发展。二是要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敢于直面困难、正视矛盾。要把工作重心放在企业、放在基层,把主要精力用在抓落实、见成效上。要加强执行力建设,建立和完善抓落实的目标责任制,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有效落实。三是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同志在中纪委*届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和监督,加强党风廉政学习、宣传和教育,加强源头治理腐败、治理商业贿赂和纠风工作,加强党风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案件、信访件查处力度,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