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教育局发展两基巩固自查汇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省人民政府:
我县于*年普及六年义务教育,*年实现扫除青壮年文盲,20*年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年接受省人民政府的“普九”工作复查,20*年国家教育部公布为第十一批“普九”县。20*年,我县在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复查验收后,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把“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做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验收后的巩固提高工作,并坚持做到工作机构不撤、工作力度不减、教育投入不少、“两基”水平不降,在不断巩固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确保了“两基”工作各项指标的巩固和提高。按照《云南省“两基”巩固提高复查年审项目及指标要求》,我县对近三年“两基”巩固情况认真开展了自查自评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墨江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辖15个乡(镇),163个村民委员会,5个社区,23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79600人,其中农业人口324451人,少数民族人口2847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5%,其中哈尼族人口为23155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1%。国土面积531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万亩,山区半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9.8%。20*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18.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88元,农民人均有粮376公斤。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0*万元,财政支出51639万元,20*年财政投入教育资金11266万元。
20*年止,全县共有小学79所,其中中心完小18所,村完小5所,初小56所,教学点8个,共有66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990人;初中15所,有264个教学班,在校初中生13635人;有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1所,在校高中生3258人;职业高级中学1所,在校生971人;有县级幼儿园1所,乡(镇)幼儿园2所,私立幼儿园5所,学前班64个,入园班幼儿3343人;20*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5%,小学生辍学率0.39%,残疾儿童入学率98%,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99.2%;初中毛入学率100.68%,初中生辍学率1.79%;残疾少年入学率100%;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3.3%;全县1949年10月1日后出生、年满15周岁以上的青壮年2311*人,其中非文盲数为23*94人,非文盲率为96.71%。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两基”工作的领导,县委、政府把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立了以县长任组长、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长任副组长,联系、分管教育的县委、人大、政协领导和各乡(镇)人民政府、教育局、财政局、发改局、国土局等36个部门组成的“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县级领导分别联系挂钩各乡(镇),认真抓好“两基”工作。同时,各乡(镇)党委、政府也调整充实了相应的“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副科以上的领导分别联系一个村民小组。每年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教育局与各乡(镇)学校签定教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分级明确任务,落实职责,并把“两基”工作作为考核各级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把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作为“两基”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实行乡(镇)机关工作人员、教师实行分片包干的联系制度,在全县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专门抓,职能部门具体抓,各级各部门配合抓的良好局面。始终做到认识到位,机构健全,任务明确,责任落实。
(二)加大宣传,深化认识
为提高全社会对“两基”巩固工作的思想认识和支持力度,树立全民兴办教育意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教育法律意识,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做好“两基”巩固提高的宣传工作,近几年来,各级各部门认真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一纲四法一条例”、《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20*-20*年)和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农村教育暨‘两基’攻坚电视电话”会议等有关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对“实施科教兴国,提高国民素质战略”的认识,加大了依法治教、依法行政的力度。
各乡(镇)政府在较醒目的地方刷写永久半永久性标语500多条,并印制2万多份宣传材料,制作录音带,利用街天人员集中的时机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各乡(镇)宣传形式多样,有的乡(镇)组织放映队,深入村寨边放映边宣传,有的乡(镇)编印宣传单,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动员学生返校、做流失学生家长的工作。总之,全县利用电视、广播、报纸、标语等媒体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使“两基”巩固工作深入人心,形成了全社会都关心、重视、支持“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良好氛围。
(三)完善机制,控辍保学
1.落实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纲领性文件的要求和各级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县委、政府出台了《中共墨江县委、墨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云南省基础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责任,加强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保证教育经费投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巩固和提高“两基”成果,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全县农村经济和社会长远发展。要求各级各部门从“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高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控制学生辍学,通过多方宣传动员,让广大人民群众认识“穷不学习,穷根难断;富不学习,富不长久”的道理。始终坚持乡(镇)政府履行辖区内教育管理的职能,同时,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建立适龄儿童登记台帐,跟踪调查动态管理,利用村规民约等办法控辍保学,层层落实好“双线”目标责任制,把控辍保学作为考核干部、校长实绩的重要内容之一。
2.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活动。几年来,我县利用*对口支援西部贫困地区的政策,开展好一对一帮扶活动,鼓励社会各界结对帮扶,共青团、关工委、妇联等群团组织通过社会力量帮扶贫困家庭学生入学,妥善解决贫困学生就学难的问题。20*年,教育系统发动教职工开展捐款助学活动,捐款25万元,分别对100名高中、初中、小学生进行帮扶。从2009年起,县委、政府要求全县干部职工每年每人至少捐款100元,用于帮扶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确保贫困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3.认真执行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仅20*年,全县小学享受寄宿制生活补助人数7798人,补助资金389.9万元;初中享受人数97*人,补助资金为727.6万元;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享受国家免费教科书政策,免费发放教科书7万多余套,资金达400多万元,让学生享受到义务教育的实惠。
(四)加强师资,提高素质
1.多渠道充实中小学教师队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理配置,盘活现有的教育人才资源,挖掘内部潜力,扩大班额,动员教师发扬奉献精神,义务兼课,为“两基”巩固出力。教师不足是我县“两基”巩固工作的困难之一。为解决师资问题,县委政府采取多种渠道充实中小学教师队伍,严格教师资格认定,严把教师入口关。近三年来,公开招录教师252名。其中引进农村硕士研究生6名,引进外地师范类应届本科毕业生14名,满足高中扩招的需要。积极争取*支教教师、志愿者到我县中学任教,全县教师编制配备已超过验收标准,小学教师编制配备率达153.5%,合格率达96.4%,初中教师编制配备率达1*.3%,合格率达98.0%。
2.加强教师培训,提升素质。为稳步推进“两基”巩固提高,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新课程改革方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以继续教育、新课改为契机,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采取送出去、请进来“向外学习借鉴、内部强化研究、对下推动教学”的模式开展师训工作,通过继续教育、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函授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学历层次。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本着从严控制,加强管理的原则,辞退1984年以来的代课教师2611人次,其中20*年辞退326名,共补助辞退费200万元。2009年,我县全面推行教育综合改革,在中小学校实行校长公开招聘、教师竞聘上岗、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加大教研工作力度,深入开展教研活动。几年来,我县的教育教学研究灵活多样,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推进,取得了较好的业绩。全县参与教学研究人员达256人次,有效地促进了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我县是全省中英合作项目初中教师培训试点的2个县之一,20*年,中英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成功举办“参与式”教学教师培训19个班,每班培训时间为8天,培训学员780人,全纳教育项目于20*年正式启动,至今已培训学员300人,形式多样而富有成效的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我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为“两基”巩固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加大投入,改善条件
按“两基”巩固提高要求,我县在财力较为困难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教育经费和“两基”专项投入,坚持国家扶持和自力更生相结合,走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路子。
1.强化财政主渠道投入,依法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仅20*年教育事业全县总支出15*9万元,其中,及时足额拨付公用经费1094.7万元,比上年增加448.6万元。
2.加强教育督导检查,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实行“校务”、“财务”公开制度,使教育“两免一补”政策的落实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严禁学校征订教辅资料,减轻学生学习、心理、经济负担。
3.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改善办学条件。仅20*年,投入资金1283.6万元,实施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希望小学、“6·3”地震恢复重建,*援助建设等工程项目,排除危房7621平方米,完成校舍建筑面积8832平方米。
4.积极筹措资金,偿还教育“普九”债务。到20*年止,全县“普九”债务高达*多万元,按照中央3至5年偿还义务教育债务的工作部署,我县积极争取“先还后补、以补代奖”政策和资金,20*年,我县统筹安排偿还20*年前部分义务教育负债810万元,涉及工程128项。
5.教育信息化建设逐步推进。投入资金373.5万元,在全县15个乡(镇)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建成计算机教室17个,多媒体教室17个,光盘播放点146个。投入资金16万元,建成*白玉兰远程教育多媒体教室4个。
6.加大力度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加快城乡学校建设。20*—20*年共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分别为99万元、1*万元、109万元,并全部用于教育改善办学条件。
7.采取县、乡政府、个人“三个一点”的方式解决乡村教师住房困难问题,城区建设了园丁一、二区,解决了近300户的教师住房问题。在此基础上,20*年,县政府统筹安排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25000平方米,投资2500万元,着力改善乡村教师住房条件。
8.积极争取外援资金,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投工献料,建教室、宿舍等设施,近三年来共计投入300多万元。
教育经费投入的不断增长,极大地改善了学校基础设施和办学条件,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资源共享和教育信息的现代化建设,促进了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为“两基”巩固提高奠定了物质基础。
(六)扫除文盲,提高素质
我县自*年恢复扫盲工作以来,县委、政府把扫盲工作纳入经济发展规划,落实机构人员,明确职责。按照《扫除文盲工作条例》和《云南省扫除文盲工作实施办法》,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了《中共墨江县委、墨江县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实施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意见》等文件,*年,成立县、乡了“两基”领导小组,制定了教育发展规划,把扫盲任务分解到乡(镇),进一步落实扫盲人员和扫盲教师,设立扫盲专干。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全县积极开展扫盲各项工作,切实把扫盲工作落到实处。
1.坚持“一堵、二扫、三提高”的工作方针和“一长管两校、一师教两班”的工作方法,各部门通力合作,加大扫盲工作力度。*年我县实现了“普六”,为进一步做好“普六”巩固提高工作,我县严格控制学生辍学,确保适龄儿童接受六年义务教育,堵住新文盲的产生,使“四率”一直保持在省颁布验收标准以上,并于*年实现了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2.充分依靠广大教师,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进行扫盲。我县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大县,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扫盲工作采取多种办法和形式,依靠广大乡村教师,积极投身到扫盲工作中,广大教师一边开展教学,一边与扫盲专干开展扫盲工作,定村、定人,包教、包脱、包提高,采取集中办班和分散承包相结合的方法。所有的村小校长兼二职,既进行全日制教学,又开展扫盲工作。许多教师在不通电、不通公路的情况下,白天在全日制班辛勤耕耘,夜晚走家串户,积极开展扫盲教学。
3.加强扫盲工作管理。建立和完善有关制度和管理措施,核发脱盲证书,建立扫盲档案,做到有学员花名册,有教学计划和教学笔记、总结等。
4.以成技校为依托,坚持学文化和学科学相结合,脱盲和脱贫一起抓。全县成立了168个村成技校,以成技校为依托,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文化、学科学活动,在有条件的乡(镇)开设橡胶、甘蔗、茶叶、烤烟等专业课程,积极推广科学技术,有效地巩固扫盲成果,部分学员通过学习掌握了一技之长,逐步走了上科技致富的道路。
5.多方筹集资金,保证扫盲工作顺利开展。在县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加大扫盲经费投入,县财政按规定及时核拨扫盲经费,并通过筹资、企业赞助、群众捐资等办法解决经费。
三、普及情况
“两基”普及巩固提高工作具体情况如下(自查数据均为20*—20*年)。
(一)普及和扫盲程度
1.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20*—20*年,7—12周岁儿童分别为23692人、22992人、22496人,已入学23571人、22964人、22462人,入学率为99.49%、99.88%、99.85%,13—15周岁适龄少年16*5人、15329人、13936人,初中阶段在校生17*1人、15788人、14332人(在本县就读15880人、150*人、13635人,到外地就读685人、425人、396人,初中毕业456人、362人、3*人),入学率为1*.11%、100.63%、100.68%。
2.在校学生辍学率:小学上学年初在校生25095人、24163人、23654人,学年内辍学96人、84人、93人。辍学率0.38%、0.35%、0.39%;初中上学年初在校生16189人、15880人、150*人,学年内辍学143人、130人、270人,辍学率0.88%、0.82%、1.79%。
3.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全县7—12周岁残疾儿童61人、49人、50人,已入学58人、46人、49人,入学率95.1%、93.90%、98%;13—15周岁残疾少年33人、34人、39人,已入学31人、33人、39人,入学率93.94%、97.1%、100%。
4.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15周岁人口数5559人、54*人、4993人,受完初等教育的有5541人、5353人、4955人,完成率为99.68%、99.0%、99.2%;
5.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17周岁人口数为5849人、5737人、5539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的5345人、5276人、5168人,完成率为91.38%、91.96%、93.3%。
6.青壮年非文盲率:全县有青壮年人口226197人、229337人、2311*人,其中农业人口2*348人、2*511人、211*4人,非农业人口19849人、2*26人、20*1人,青壮年非文盲人口216352人、22*69人、2235*人,其中非文盲农业人口1965*人、199545人、2*475人,非文盲非农业人口19847人、2*24人、20*1人,非文盲率分别为95.64%、96.09%、96.71%,95.23%、95.70%、96.40%,99.95%、99.99%、100%,有学习能力的青年(15—24岁)非文盲率为100%、100%、100%。
7.近三年脱盲人员复盲率:我县扫除文盲数349人、324人、258人,复盲人数分别为12人、10人、7人,复盲率为3.44%、3.09%、2.71%。
(二)教师校长
8.教师学历和取得专业合格证书的合格率:全县小学按编制应配备教师11*、1*9、934人,现有专任教师1514人、1434人、1434人,配备率为137.39%、139.36%、153.5%;初中应配备教师8*人、792人、739人,现有专任教师898人、8*人、800人,配备率为112.11%、1*.89%、1*.3%。全县小学专任教师1514人、1434人、1434人,合格人数15*人、1429人、1382人,其中学历合格1497人、1421人、1377人,专业合格证人数11人、8人、5人,合格率为99.60%、99.65%、96.4%;初中专任教师898人、8*人、800人,合格人数875人、795人、784人,其中学历合格875人、795人、784人,获专业合格证人数均为0,合格率为97.44%、98.51%、98.0%。
9.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自20*年以来,小学共补充教师386人,学历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初中共补充教师425人,学历全部合格,合格率为100%。
10.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全县共有小学校长76人、93人、79人,均符合任职条件,合格率为100%;有初中校长20人、17人、15人,均符合任职条件,合格率为100%。
11.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全县小学校长76人、93人、79人,岗位培训均合格,合格率为100%;有初中校长20人、17人、15人,岗位培训均合格,合格率为100%。
(三)教育质量
12.课程开设率:全县有小学校数76所、93所、79所,初中20所、17所、15所,均按国家和省颁布教学计划开设课程,课程开设率为100%。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开设情况看,全县有小学76所、93所、79所,有3所完小开设信息技术课,开课率为3.95%、3.23%、3.8%。全县初中有20所、17所、15所,开设信息技术课5所、15所、17所,开设信息技术课率25%、100%、100%。
13.在校学生品德合格率:上学年初在校小学生25095人、24163人、23654人,品德评定合格25095人、24163人、23654人,合格率均为100%;初中16189人、15880人、150*人,品德评定合格16189人、15880人、150*人,合格率均为100%。
14.毕业率:上学年小学毕业班学生4676人、4669人、4341人,实际毕业4675人、46*人、4341人,毕业率为99.98%、98.69%、100%;初中毕业班学生5488人、5598人、51*人,实际毕业5472人、5568人、5*0人,毕业率为99.71%、99.46%、98.49%。
15.毕业班学生体育合格率:小学毕业班学生参评人数4676人、46*人、4341人,体育合格4651人、4547人、4339人,合格率为99.47%、98.68%、99.95%;初中毕业班学生参评人数5488人、5568人、51*人,体育合格5471人、5439人、5*0人,合格率为99.69%、97.68%、98.1%。
16.初中毕业班学生全科合格率:初中毕业班学生5488人、5598人、51*人,全科合格人数3577人、3652人、4321人,合格率为65.18%、65.24%、84.6%。
17.年校级体育运动会举办率:20*年全县有小学76所、93所、79所,初级中学20所、17所、15所,全县中小学均举办元旦运动会或“五.四”篮球赛等校级运动会,举办率均为100%。
(四)办学条件
18.生均占地面积:小学占地总面积787735平方米、777847平方米、699449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2.60平方米、32.90平方米、30.42平方米,全县小学均已合格,合格100%,全县初中占地总面积376210平方米、31*65平方米、31*6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3.69平方米、20.70平方米、22.78平方米。合格20所、17所、15所,合格率均为100%。
19.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全县小学校舍建筑面积为156280平方米、189723平方米、180*1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6.47平方米、8.*平方米、7.83平方米,合格校数76所、93所、79所,合格率均为100%;全县初中校舍建筑面积为1*730平方米、81840平方米、8**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6.72平方米、5.46平方米、5.9平方米。合格校数16所、16所、15所,合格80%、94.1%、100%。
20.教学用房达标率:全县小学合格76所、93所、79所,合格率均为100%;全县初中合格20所、17所、15所,合格率均为100%。
21.院墙、校门、运动场地、厕所、水源、旗杆合格率:全县小学院墙、校门合格校数57所、70所、63所,合格率75%、75.3%、80%,其余四项均已合格,合格率都均为100%;全县初中院墙合格校数为13所、13所、14所,合格率为65%、76.5%、93.3%,校门合格15所、16所、15所,合格率为75%、94.1%、100%,其余四项均合格,合格率为100%。
22.中小学危房率:全县小学校舍总面积为156280平方米、189723平方米、180*1平方米,危房面积3094平方米、3771平方米、1694平方米,危房率为1.98%、1.99%、0.94%;全县初中校舍总面积为1*730平方米、81840平方米、8**平方米,危房面积1425平方米、12*平方米、484平方米,危房率为1.34%、1.47%、0.6%。目前,存在的危房正在排危改造。
23.课桌椅配备率:全县小学在校生24163人、23654人、22990人,共有课桌椅30009套(单人套)、29224套(单人套)、26282套(单人套),配备率为124.19%、123.55%、114.32%;初中在校生15880人、150*人、13635人,共有课桌椅17686套(单人套)、180*套(单人套)、16342套(单人套),配备率为111.37%、120.*%、119.85%。
24.图书配备率:全县小学共有图书4*7*册、4*437册、386*4册,生均16.71册、17.14册、16.8册,图书配备合格校数76所、93所、79所,配备合格率均为100%;初中有图书2424*册、188*6册、188486册,生均15.26册、12.54册、13.82册,初中配备合格20所、17所、15所,配备合格率均为100%。
25.教学仪器配备率:小学教学仪器配备率均为100%;初中教学仪器配备合格校数19所、17所、15所,配备率为95%、100%、100%。
26.文体器材配备率:全县小学配备了文体器材,配备率均为100%。初中配备合格校数18所、16所、15所,配备率为90%、94.1%、100%。
27.劳动课设施配备率:小学配备了劳动课设备,配备率均为100%;初中配备合格校数18所、16所、15所,配备率为90%、94.1%、100%。
28.实验教学普及率:因条件限制,我县规划在“十一五”期间普及实验教学。全县中小学实验教学普及率0%。
29.信息技术教育课设备配备率:全县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3所,中学开设信息技术课20*年5所,20*、20*年全部开设,设备配备率分别均为3.95%、3.23%、3.80%,25%、100%、100%,开设信息技术课学校的人机比分别为20:1、18:1、29:1,55:1、15:1、17:1。
(五)教育经费
30.县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我县财政经常性收入20*年为3934万元,20*年为5355万元,20*年为6188万元,20*年为7828万元,20*年比上年增长20.86%,20*年比上年增长36.12%,20*年比上年增长15.56%,20*年比上年增长26.5%;财政对教育的拨款20*年6556万元,20*年6827万元,20*年8516万元,20*年11266万元,20*年比上年增长1.13%,20*年比上年增长4.13%,20*年比上年增长24.74%,20*年比上年增长32.29%,财政对教育的拨款实现逐年增长。
31.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教育事业费支出20*年4099.4万元,20*年4*1.99万元,20*年4900.7万元,生均20*年1633.55元,生均20*年1676.94元,生均20*年2*1.83元;初中教育事业费支出,20*年1843.4万元,20*年2637.84万元,20*年3159.4万元;20*年1138.67元,20*年1661.11元,20*年21*.13元。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
32.财政拨发的年生均公用经费:小学公用经费支出20*年888万元,20*年464.1万元,20*年21*.13万元;生均20*年353.86元,20*年192.*元,20*年183.31元;初中公用经费支出20*年394.5万元,20*年390.23万元,20*年564.2万元;生均20*年243.68元,20*年245.74元,20*年376.11元。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长。
33.城市教育费附加20*—20*年分别为99万元,1*万元、94万元,均用于教育,实征率、到位率均为100%;20*年以来未征收农村教育费附加。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20*年为1097万元,20*年为1127万元,20*年为2188万元,每年用于义务教育均为348万元。
34.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群众捐资集资20*—20*年分别为412.2万元、13.3万元、51.9万元,全部用于中小学校舍建设;勤工俭学收入全县中小学20*—20*年分别为180万元、155万元、325万元,主要用于改善办学条件。
35.确保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依法保障教职工的合法权益。
四、存在的困难和今后的工作措施
(一)存在的困难
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及广大干部群众、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县“两基”巩固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困难:
1.教育经费投入负债过重,全县实施“普九”工作负债资金达*多万元,现尚有“普九”负债1200多万元。
2.由于我县经济基础较差,加之教育底子薄弱,学校点多面广,投入在不断加大,新的危房仍不断的出现,目前,全县尚有危房2178平方米,其中:中学484平方米,占0.6%,小学1694平方米,占0.94%。
3.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二)今后的工作措施
为进一步巩固提高普及程度,在今后的工作中,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进一步加强“一纲四法一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宣传“两基”工作的重要意义,切实把“两基”工作摆到优先发展的位置。结合实际,深入进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专题研究,营造氛围,采取措施,确保“两基”巩固提高和发展工作。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排除危房力度,确保教育经费的三年增长,逐步改善办学条件。
3.加强管理,进一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实行校长公开招聘制、教师全员聘用制、改革绩效工资制。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建立激励竞争机制,建设一支适应墨江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