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区委领导创新教育考核汇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来讲,敢不敢创新,能不能创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市委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战略,我们认为,这一决策是十分正确的,也切合我们闽西发展的实际。一年多来,我们认真按照市委的部署,高度重视创新,切实把创新摆到重要位置,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不断提高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创新实践,给各项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有力地促进了我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创新工作的总体情况
*年,我区认真按照市委提出的“三个重点、四大战略”的工作部署,积极引入改革创新的思维,确立创新意识,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把市委的决策同*区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全年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完成26.5亿元(90年不变价,下同),比增16%;工业总产值34亿元,比增22%;农业总产值7.3亿元,比增12%;乡镇企业总产值70亿元(现价),比增19%;财政总收入2.6亿元,比增下班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2亿元,比增9.5%;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6520元,比增6.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3660元,比增4.3%;新批三资企业10家,实际利用外资2150万美元,与上年持平,外贸出口总值1000万美元,比增36.7%。
1、认真实施区域战略,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我们始终注意把发展特色经济作为发展区域经济的核心内容来抓,突出工作重点,优先将资源配置于投入产出率较高的重点产业,以重点带一般,实现有序发展。一是农业走产业化的路子,大力发展瘦肉型猪、竹业、花生、水果四大产业。我区是在全省较早提出并开始组织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县(市),过去几年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但成效并不明显。主要是我们发展阵线拉得过长,面铺得太宽,确立的主导产业过多,基本上涵盖了所有的种养业。据此,去年以来,区委、区政府改变以往那种“样样有,样样重要,全面开花”的传统观念,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进有退”的新观念,选择瘦肉型猪、竹业、花生、水果四大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攻方向,收拢五指,重拳出击。并利用政策、资金等经济杠杆,积极引导农村生产要素向四大产业聚集。去年以来,区里共先后安排了410万元用于四大产业建设。同时积极引导全区上下破除“画地为牢、各自为政”的旧观念,树立“优势互补、全区一盘棋”的新观念,按照“区里抓龙头、乡镇抓基地、村里搞特色、农户搞种养、部门搞服务、共同开拓市场”的思路,明确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动四大产业的发展。由于目标明确,措施有力,目前四大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去年全区出栏生猪62.4万头,比增29.8%,外销生猪38万头,比上年同期增加7万头,产值超5亿元;水果产业“果实”累累,总产4.8万吨,比上年增长12%,产值达9000万元;咸酥花生供不应求,南下*进入八大超级市场,西进昆明打入世博会,北上北京和东北三省,全区种植花生2.7万亩,产量达5400吨,创产值1.52亿元;毛竹销售、加工两旺,去年共销售商品竹150万根,比*年增加15万根,家庭式加工企业达97家,全区竹凉席产量突破50万床,是*年的1.7倍。瘦肉型猪、咸酥花生被列为全省首批24个传统农产品重点项目,咸酥花生还被*年中国农业国际博览会评为名牌产品,列入名牌产品名录。与此同时,重抓农副产品加工龙头项目,*食品有限公司、森宝(龙岩)实业有限公司禽产品加工厂、乘风食品有限公司、竹胶水泥模板厂第二条生产线、果蔬冷冻厂等一批加工龙头企业正抓紧建设,总投资500万元的厦门乔康集团笋罐生产线也正在做前期工作;目前全区已建成投产和正在兴建的大中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有18家,其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企业有4家。二是工业走集约化的路子,大力发展资源深加工业和科技型产业。
针对我区长期以来一直走卖资源和粗加工的路子,工业企业档次低、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的实际,我们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立足于现有的产业基础,通过跑大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积极引进一批先进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加速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和扩张,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壮大了一批骨干企业,催生了一批优势产品。如近年亏损的龙化集团,通过加大技改力度,开发生产市场前景好的AC发泡剂,产量效益同步提高,成为全省同行业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企业也摆脱了困境,二期工程也已进入扫尾阶段;合成氨厂通过技改,由单纯生产碳氨发展到高纯度工业液氨、食品级二氧化碳,食品级二氧化碳还获得了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的商务论证和品控论证;龙岩工程机械厂通过技改,提高了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紫金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一道被列为省级25家技术创新示范乡镇企业;三虹超细碳酸钙厂通过引进南京化工研究院技术,新上一条万吨干粉生产线,使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年,全区共实施技改项目25项,完成投资64*万元。
另一方面,通过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积极引进和新上了一批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如天泉生化公司大输液生产线、小池磁性材料厂、天音音响公司异地技改项目等,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壮大了工业经济实力。此外,为应对国家淘汰小水泥、严格控制天然林采伐、对小煤窑限井压产等产业政策的影响,我们也采取了一些有力的措施。比如,在发展水泥行业方面,积极引进外资加速东宝山30万吨回旋窑生产线的开工建设,支持三德水泥建材有限公司新上第二条生产线,并鼓励小水泥厂走联合发展之路,采取股份形式,在曹溪、适中等地新上回旋窑生产线项目,预计这些项目投产后,每年可增加回旋窑水泥产量100多万吨,基本上可以消除淘汰小水泥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三是第三产业走市场化的路子,大力发展商贸业和旅游业。主要是继续加大旅游开发力度,通过让市场,让利润,让股权,积极引进外资开发旅游景点和投资旅游基础设施项目。目前,由外商投资兴建的*森林公园、*顶茶园、*温泉娱乐山庄正加紧建设,*至*公路、*索道项目正在做前期工作,*洞旅游山庄项目正在洽谈,*公路正在抓紧施工,*大厦星级旅游宾馆和*--*--*洞的旅游公路今年也将开工建设。到今年底,*城区景点的环形旅游线将基本形成。同时,我们还注意加强旅游宣传,通过请厦门电视台来拍摄专题片,并在当地电视台播放,提高了*洞等景点在闽南一带的知名度。据统计,去年*峒旅游点共接待游客4万人次,门票收入比*年增长近3倍。此外,通过加快商业网点建设,促进了商贸业的发展,*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2亿元,比增8.8%。
2、认真实施市场战略,拉动经济快速有效增长。我区虽是闽西中心城市所在地,但由于地处山区、人口不多,无论是市场的辐射能力,还是自有的市场容量都非常有限。因此,我们始终注意把开拓市场特别是区外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长期战略方针来抓,大力实施“市场战略”。一是进一步加大区外市场的开拓力度。继续抓好销售网点建设,充分发挥各地智力支乡会、区内企业在各地的销售网点、在外乡亲的企业公司以及个体营销户的作用,由区经贸委牵头,采取“借船出海”或政府出资、派员直接建立窗口等形式,在上海、武汉、*、青岛、成都、厦门等大中城市设立了10个新的销售窗口。积极推进工商、工贸联合,采取“联销、互销、代销”等方式,拓宽地产品销售渠道。如区紫金商业集团与福州华榕集团联营,借助华榕集团的营销渠道,销售我区地产品;区物资局、协作公司与万特集团合作成立全国库存商品市场调剂中心(龙岩市场);区紫金商业集团与梅花山矿泉水有限公司联姻,将矿泉水打入福州、厦门、昆明世博会等市场;小池培斜竹凉席加工厂与佳丽斯公司合作,利用名牌开拓市场等。
同时,加大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力度,在“走出去”方面,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全国性的商品交易会,到厦门、泉州等地举办地产品展销会,去年仅组织企业参加宁波商交会和昆明世博会就销售地产品1.2亿元;在“请进来”方面,主要是办好*区第三届秋季商品展销会以及适中、大池、万安等边贸市场展销会,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开拓市场,不断提高我区地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二是进一步加大流通队伍建设力度。从区直部门和乡镇机关中抽调121名干部从事经贸活动,签订两年合同,带薪定任务销售地产品。为加强对这些干部的管理,区里依托区经贸委成立了营销协会。通过组织干部出去搞流通,一方面,培养适应市场经济的人才;另一方面,发挥干部的带头作用,带动更多的人出去搞流通。同时,继续抓好花生、竹业等各类专业协会的建设,对流通大户在政治上给予关心、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充分发挥这些销售大户和专业协会的销售龙头作用,带动全区地产品的外销。三是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制定出台了鼓励促销的有效政策,如继续对外调果品每车皮给予1500元奖励;对企业、个人在区外设立销售窗口和外调果品适当借给周转金;市场低迷时,对外调生猪,如按标准缴交屠宰税的,每头给予奖励5元;允许企业实行市场营销人员销售费用包干、或按回笼货款一定比例提取奖金等,充分调动了各类营销人员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发挥闽西中心城市所在地的区位优势,积极鼓励区内外各种经济成份兴建各类市场,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建设力度。去年,由于流通工作抓得早、抓得实,全区水泥、煤炭、化工产品、生猪、花生、蜜柚等大宗地产品销售比较顺畅,工业品产销率达*.6%。全区形成了以企业和专业大户为主体,走偏、走远、多元化开拓市场的新格局。
3、认真实施项目战略,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手段。我们始终坚持把项目开发作为经济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促进了项目开发水平的不断提高。一是狠抓招商引资责任制的落实。我们把招商引资责任落实到有关部门、乡镇,要求每个乡镇、每个经济部门每年至少引进3个100万元以上的项目,并建立了与此相配套的监督检查、年终目标考核制度,以及引资奖励政策。各乡镇也分别与所属的各村签订了项目开发责任书,从而形成了全区上下大抓项目的浓厚氛围。去年全区共签约项目86个,投资额9.82亿元,已实施的有45个,其中,以乡镇、村为主引进的项目有38个,占44.2%。同时,对28个重点项目,建立了区领导挂钩、区经济技术开发中心牵头协调、主管部门具体落实的三位一体的投资服务体系,确保了重点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如森宝禽产品加工项目因业主投资方向原因搁置了两年,经区领导多次现场办公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于去年5月份全面动工兴建,总投资额达8000多万元。二是抓好项目库建设。
对开发中心的人员、项目开发前期经费予以充分的保障。通过建立健全与现有项目业主联系网络、与各地智力支乡会联系网络、与高校和科研院所项目信息联系网络和山海协作网络,多渠道收集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和回报率高的项目,搞好论证和包装,提高了项目开发的层次和水平。去年全区共储备开发项目110个,为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三是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积极组团参加香港招商会、厦门山海协作会和“9·8”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大型招商活动,签约项目数均居全市首位。同时,借助现代传媒手段,将项目登录上网招商;有选择地邀请一些业主到我区考察,洽谈项目;并积极鼓励区内各企业畅开厂门,大胆让利,吸引区外资金。引进的项目规模和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新引进的86个项目中,投资额亿元以上的项目有2个,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33个,占总项目数的38.4%。四是继续抓好软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各项优惠政策,对一些重点项目实行政策跟着项目走,一事一议,特事特批,并在全区上下大力强化“敢让利、先让利、让大利”的全新观念,增强了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同时,我们还注意强化“投资者是上帝、纳税人是上帝”的开放意识。区领导率先垂范,积极帮助投资者搞好各种协调服务,使各级干部逐步从“官”的角色转换为“服务员”的角色。在具体工作中,我们还全面推行了承诺服务、现场服务、全程服务等优质服务,初步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兴业环境。
4、认真实施创新战略,加快体制创新步伐。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力求逐步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一是以推进农业产业化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逐步完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着力解决农业生产统得不够、产销脱节等问题。除西陂镇陈陂、园排2个村建立了两个有一定规模的畜禽股份有限公司,小池镇培斜村成立了竹器有限公司外,全区还组建了一批农业生产服务组织。如*镇成立了花生食品有限公司,统一协调全镇的咸酥花生加工和销售;苏坂乡成立了“农产品流通服务中心”,统一负责蜜柚销售,积极抢占市场空白点,在成都、广州、昆明、上海、郑州等地建立了10个相对固定的销售网点。二是坚持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来抓,稳步加以推进。成立了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将国有企业管理权从政府主管部门中剥离出来,建立了“国有资产管理局--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国有企业”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营运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主体,促进了政企分开,较好地解决了政府的有限能力与对国有企业负无限责任的矛盾。同时也打破了行政条块壁垒,为企业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条件。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搞活资产营运,去年授权国资公司经营的17家企业同比减亏140万元,税利增长了34%。三是加大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力度。
全区粮食系统首次实现整体扭亏为盈,由*年亏损960万元转变为盈利5万元。四是积极推动机关干部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增强干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去年我们除组织干部职工从事经贸活动外,还组织了15个部门的干部职工上山搞山地综合开发,并已初见成效。在半年多的时间里,121名干部职工共创办、领办、承包各类经济实体26个,销售水泥、生猪、花生、煤炭、竹木制品等地产品价值1128万元,缴纳税利71万元,人均营业额达到9.32万元,半年就基本完成了区委、区政府下达的每年必须完成10万元以上营业额的硬性指标;15个部门的干部职工也全部按计划参与山地综合开发,完成了2388亩的任务。五是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狠抓教育体制改革。改革初中招生制度,实行电脑派位和就近入学;打破了农村教师按2%比例调动进城的惯有做法,对符合条件、要求调入城区学校的农村教师,实行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同时在*中学、西陂学区开展了老师竞聘上岗等学校内部管理改革试点工作,并对师范类毕业生录用采取公开考试的办法,进一步强化了竞争激励机制。六是大力推行政府采购制。对交通工具、现代办公用品等大额商品实行了两次公开采购招标,交易额85万元,为财政节约开支23万元,有效地杜绝了“一对一”交易的漏洞,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5、强化创新意识,努力推动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为加快发展提供保证。以第二轮党建创先为载体,坚持在抓重点、创特色、求实效上下功夫,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一是创新学习机制,扎实抓好理论武装工作。确立了“巩固学习面,突出抓深化,讲求高质量”的工作思路,形成了“组(中心组)、班(培训班)、团(业余讲师团)、员(政治宣传员)”四位一体的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运行机制,并进一步健全了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分级管理、个人建档制度。广泛开展了以“迎接新世纪,适应新形势,争当好公仆”为主题的理论学习系列活动,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每天谈一小时书、每季度读一本书、每年撰写一篇调研文章的理论学习“三个一”活动,并开设了领导干部“学理论、促发展”论坛,由区五套班子各推2名领导,并指定部分科级干部登台宣讲。二是创新管理机制,加快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为稳定乡镇领导班子,制定出台了乡(镇)、街道党政“一把手”奖励制度。结合乡镇换届和区直二层班子调整,我们面向全区公开选拔了10名副科级领导干部,并实行新提拔的副科级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增加了干部工作的透明度,有3名干部因公示期间群众举报被刷下;区计委、曹溪镇等单位还开展了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工作,初步建立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机制,增添了干部队伍的活力。为鼓励机关事业工作人员以兼职、停薪留职、辞职等多种形式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区里还制定下发了《关于鼓励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实现跨世纪宏伟目标建功立业的实施意见》。为完善乡镇管理职能,区委、区政府将“七所八站”中的农技站、畜牧水产站等9个基层所站的人权、财权、物权、事权下放给乡镇,较好地解决了乡政府职能“空心化”的问题,增强了乡政府的权威。三是创新工作方式,力促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在整顿后进党支部方面,区委重点抓好白沙镇党委和6个相对后进村党支部的整顿工作,各乡镇党委也采取倒排的办法,确定1个相对后进村党支部自行整顿,使后进村党支部整顿工作由区委主抓变为区委和乡镇党委齐抓。在育典型方面,转变以往多头培育典型的做法,由4名常委定点挂钩,集中人力、财力,重点培育适中镇等“一镇三村”,使之成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标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
在创特色方面,在全区19个乡(镇)、街道干部中广泛开展了以转变作风进村入户、实践宗旨服务万家为主题的“心系群众、当好公仆”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推进了农村工作的开展;还组织开展了民主评议村党支部书记活动,共评出优秀农村党支部书记142名,不称职支部书记9名,其中6名被免职。四是创新工作手段,努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全区所有科级单位都制定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实施意见,严格界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范围。进一步加大了行政效能监察投诉中心的工作力度,去年共受理投诉件62件,办结61件。全面实行农民负担预决算、专项审计和监督卡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执法监察挂牌服务”活动,有效制止了“三乱”现象,共减轻农民负担189.54万元、企业负担50多万元。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全年共立案82件,结案80件,挽回经济损失300万元。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一是深化“市民十个一”和“十万市民议龙岩”活动,充分发挥社会公德馆、文明市民学校等阵地的作用,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市民素质进一步提高。二是加大典型的培育力度。成功地在全国范围内推出了新一轮创业先进人物──饶才富同志,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饶才富同志还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和唯一的全国金融系统劳模。此外,西安村被评为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三是结合开展“爱闽西、建龙岩、美家园”活动,在全区农村广泛开展了“迎接二十一世纪,向不文明行为告别”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水平。四是继续抓好计划生育工作。建立了村级自治、组为基础、户抓落实的经常性工作机制,健全村级计生服务网络,提高村级计生管理员和中心户待遇,从去年开始,我们提高了村计生管理员、中心户的待遇,极大地调动了村计生管理员、中心户的积极性,有效地提高了村级管理水平。对城区计生管理工作进行了改革,改变了以往按户籍管理的办法,实行城区计划生育常住地管理。同时,我们进一步拓展了计生“三结合”的工作路子,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两个转变。*年全区计生率达到99.56%,晚婚率达到了90.89%,合格村率达到97.84%,均比上一年有所提高。五是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层层落实了综治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成立了西安和苏溪“110”社会联动队,共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82人,得到了省、市政法委的高度肯定。扎实做好纪念古田会议70周年庆典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与各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单独签订了安全保卫责任状,区领导分片带队到城区街道、沿途乡镇、重要路段督导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和安全保卫工作,确保了“安全有序、万无一失”。
二、实施创新战略的几点体会
创新是新世纪的呼唤,也是新任务、新机制、新环境对我们提出的迫切要求。回顾一年来的创新实践,我们感到要真正在创新上有所突破、在创新中求得发展,需要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
1、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创新的核心在于“新”,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区作为闽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排头兵,各项工作特别是经济实力在全市处于遥遥领先的位置。如果我们满足于轻轻松松做“太平官”,成绩不大年年有,步子不快年年走,起码在我们五年的任期内,保住*区在市里的领先位置,是完全可能的。但是,我们觉得这样做,有负于市委对我们的重托,有负于全区人民对我们寄予的厚望。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不能为官一任,使所在地方的发展耽误几年。我们既然在*区任职,就要在我们的任期内奋发进取、勇于开拓,千方百计把*区的两个文明建设搞上去,努力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在*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将经济综合实力尽快恢复到原县级龙岩市水平的目标。正是有了这样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我们区委班子才能坚持用创新的精神对待工作,不断开创工作的新局面。在实施创新战略的过程,区委领导干部带头加强理论学习和经济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带头坚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这一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发现并总结群众的新鲜经验,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供思路和方法,一年来11名班子成员共撰写各类调研文章近30篇,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12篇、在市级刊物上发表24篇。带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如在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了“突出一个重心(农村),重抓四大工程(农业产业化工程、结构优化工程、科技兴区工程、小城镇带动工程),发挥优势,开放开发,增强实力,全面发展”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和“依托中心城市,点--线--面结合,相互促进,联动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又如针对农民增收减缓的趋势和我区农村工作的实际,提出了“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农业农村工作主线,以及“调粮扩经、淘劣扩优、提高质量、深化加工、开拓市场”的20字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工作思路;再如在日前召开的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继续实施四大工程,集中全力抓好调整结构、创新体制、扩大需求三项重点工作”的工作部署,等等,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2、要有很强的创新勇气。创新的关键在于“创”,要敢于想,敢于闯,敢于干,才能开辟新领域,创出新天地。创新意味着承担风险,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不创新就没有希望,不敢承担风险就没有突破可言。回顾一年来的创新实践,我们感到没有大胆的探索,不敢冒一定的风险,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成绩。比如,我们在确定生猪产业发展目标时,提出到2003年要发展到年出栏100万头的规模,当时社会上议论就很多,有的人认为是吹牛,不现实;有的人认为那么多猪,到时销路怎么办,等等。又如,我们选派干部职工出去搞流通和组织区直部门上门搞山地综合开发,社会上就有这样那样的看法,甚至有的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再如,我们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将国有企业的管理权从一些主管部门中剥离出来,交付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营运,影响了一些单位的既得利益,个别单位也有些意见,等等。从现在的情况来看,目前养猪业饲料价格下跌,生猪外调价格每斤达到4元左右,养猪的效益十分可观,而且我区的养猪业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年全区生猪出栏达到了62.4万头,超计划4.4万头,发展前景很好。还有我们干部职工出去搞流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通过组织干部职工参与经贸活动,锻炼了一批干部,促进了我区地产品的外销,在全社会初步造浓了想市场、找市场、奔市场、拓市场的良好氛围,使全区干部群众的市场意识进一步增强。再有我们的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通过搞活资产营运,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运作也比较规范,多次得到了市委领导的充分肯定。通过一段时期的实践证明,这些决策是正确的,但是当时作这些决策是有风险的。但如果没有风险意识,畏首畏尾,裹足不前,是不可能实现创新的,是不可能有大的作为的,也不可能干出一翻事业。只要我们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是能够走出一条切合*区实际的加快发展的路子。
3、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创新不能光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上、报告上,而是需要务实创新,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创新和求实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抓。一是坚持创新工作的正确方向。我们始终坚持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在吃透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上,在保证中央、省委、市委政令畅通的前提下创新。而且在实施创新战略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不提空洞的口号,不提不切合实际的发展指标。二是雷厉风行抓落实。凡是决定了的事,我们就抓紧不放,凡是看准了的事,就一鼓作气地干到底,确保取得预期的成效。如*年底召开的区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发展四大产业,我们在99年初就制定出台了四个产业的实施意见,并建立了“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套政策、一套实施办法”的五位一体领导体制,每个产业成立一个领导小组,由一名区委常委任组长,一名副区长任副组长,负责抓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四大产业的发展。又如,我们决定选派干部职工参与经贸活动,从工作拍板到干部外派,头尾不到一个月时间。再如,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农业部《关于当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出台后,8月份我们立即召开全区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会议,对我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11月份和12月份又相继召开了两次部门工作汇报会和一次乡镇工作汇报会,听取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工作思路的汇报,有效地促进了工作的落实。三是建章立制抓落实。我们建立了区领导班子成员挂钩乡镇、贫困后进村、企业、文明窗口单位、重点建设项目的“五个一”联系制度,确保每个人每年有1/3以上的时间深入基层,抓好工作的落实。同时,进一步加大了督查考核力度。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作情况,适时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专项督查活动,对一些重点工作,还不定期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专题视察和调研,确保每一项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落实、有成效。
4、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实施创新战略,光靠我们区委几个领导班子成员来创新,是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我们十分注意把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全区干部群众的创造性作为实施创新战略的立足点来抓。一是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觉悟。区委在不同会议、不同场合上,多次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破除抱残守缺、按部就班、自我感觉良好的心态,破除畏难发愁、不思进取、患得患失、害怕风险的情绪,要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要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善于把中央、省、市的方针政策同本地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创新意识。二是注重发挥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我们把“三个重点、四大战略”的内容,分解落实到五套班子成员每个人头上,如区经济技术开发领导小组、流通工作领导小组都有各套班子的成员参加,每个区领导班子成员还挂钩一个重点项目、一家个私企业等,并且放手让每个班子成员大胆独立地开展工作,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形成了团结融洽、共创事业的良好局面。三是努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目前,在解决矛盾、处理问题、推动工作时,很多情况下是没有现成路子可走、现成经验可用、现成答案可找的,需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为此,区委明确提出了“鼓励干、允许看、不争论”的口号,满腔热情地支持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创新。对创新过程中的失误和挫折,区委都给予最大限度的理解和支持,热情帮助创新者克服困难,鼓励其吸取教训,继续大胆创新;对改革创新中不断涌现的成功做法、经验,如*镇为了加快发展步伐,将三家镇办企业公开拍卖,收回资金2*万元用于个私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小区“三通一平”后,每亩地价仅1.5万元(比成本价低0.8万元),首期开发的170亩土地全部订购一空,共有10家企业进入小区,总投资6700万元;区林委为了摆脱林业体制改革中所遇到的困难,积极发展食用菌、竹、经济林等多种经营,兴办细木工板厂、木屐厂、竹胶合板厂等经济实体,并把位于黄金地段的办公大楼出租,年可收租金80多万元;龙门镇求大利舍小利,为吸引*食品有限公司这一龙头项目到该镇安家落户,每亩仅征收土地补偿费3000元,并由镇政府补助1/3,镇里还多方筹集资金80万元,无偿帮助搞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使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等等,我们通过《龙津河畔》、“龙津频道”等新闻媒介广泛宣传。通过大力宣传创新典型,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在全社会初步形成了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为荣,以因循守旧、无所作为为耻的社会风气。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各项工作与市委提出的要求和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创新的道路上,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思想不够解放,抓工作的视野仍然不够宽;政府转变职能难以到位;经济结构调整胆子不大、步子不快,农民增收趋缓;新的经济增长点还不够多等。今后,我们将继续按照市委的工作部署,认真学习借鉴外地的一些好经验,进一步充实、完善、拓展和延伸原有做法,大胆创新,积极开拓,努力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在新世纪中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