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商贸局加强国民经济发展汇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商贸局加强国民经济发展汇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商贸局加强国民经济发展汇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一)以产业提升为重点,着力增强工业经济竞争力。

强力拓展提升工业平台。加快城北工业新城发展区的规划,深化细化“二区四基地”及乡镇功能区的规划设计,抓紧做好*经济开发区扩容的前期工作。进一步规范工业用地统一管理,引导项目有序落地,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全面实施*经济开发区的跨江开发“一桥一路”工程和四期高标准基础配套建设。加快推进*竹木工业专业区和四基地新开发土地“三通一平”工作。全力提升产业竞争力。深入推进“2+6”特色产业提升工程,着力提高产业质量和竞争力。加强创新促提升。鼓励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企业技术中心,加快开发新技术、新产品,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致力培育龙头企业。强化政策激励,引导内联外引,加强资本运作,壮大规模企业队伍。积极培育上市企业,促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力促成长型、科技型中小企业跻身规模企业队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市场准入政策,建立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科学考核机制。把能耗等控制指标纳入政府考核范围,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建立能耗公布体系,将节能降耗任务分解到重点用能企业。深化资源综合利用。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年内关停全部机立窑生产线和7家粘土砖瓦企业,有效控制二氧化硫等污染排放。进一步抓好清洁生产试点,大力推广清洁生产,鼓励企业实施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积极创建绿色企业。

(二)以特色村创建为载体,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在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禽畜养殖等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推进食用菌、蜜蜂、竹木、果蔬、茶叶等五大主导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化、基地化、规模化、生态化生产。抓好长台食用菌、碗窑蜜蜂、*峡口竹木加工、塘岭高山蔬菜以及*都双溪口有机茶等一批精品园区基地建设。大力培育提升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抓好健康、千红、甬江、梅林等公司的扩建新建项目。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全面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支持企业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名牌产品认证工作。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进一步提高现代农业设施装备水平。积极创建特色村。突出特色文化村、特色产业村、特色生态村、集镇型特色村等四类特色村的培育提升。启动以*毛氏文化、*彩陶文化、*古道文化、*都古镇文化等为重点的特色村建设。统筹推进农村“五大工程”。以新型农民培训为重点,加强与“六六”产业对接,努力促进农民增收。逐步实现市级下山脱贫小区建设增点扩容,加快高深山区农民下山脱贫步伐。深入推进环境整治,争取完成衢州市级以上5个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60个重点村和50个环境卫生整治村建设。大力推动*、淤头、峡口等7个乡镇的自来水进村入户工作,启动实施四都、坛石等地农民饮用水工程。在进一步完善乡镇区划的基础上,以村务公开为重点,推进“农村四项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村干部报酬及退位村主职干部养老保障机制,建立村级组织运行、农村管理的长效机制。

(三)以项目和招商为抓手,着力夯实区域发展后劲。

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坚持以规划带项目,抓紧编制市域总体规划、北部工业新城和中部特色工业经济发展区、新农村建设等一批重大规划,并积极谋划包装一批重点项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项目前期工作考核责任制,广泛调动全市上下谋划项目的积极性。围绕经济开发区扩容、*港综合整治开发、南部饮用水等市重大前期项目,强化领导,明确责任,力争取得明显进展。积极向上争取支持。突出下山脱贫二期工程、城防工程*段、浙闽赣物流基地等5个争列省重点项目,积极“跑部进厅”,力争上级更大的支持。加大要素保障力度。抓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力争早日通过省级审批。扎实实施万亩低丘缓坡开发造田、宅基地整理等项目,争取更多用地指标。完善市外信贷资金引进奖励办法,鼓励银行积极异地引资。进一步发挥中小企业担保中心服务企业的融资作用,切实帮助项目业主解决融资难。强力推进项目落地建设。围绕市级以上重点项目和为民办实事项目,继续坚持市领导挂联、协调推进、督查通报等制度,创新机制办法,加快项目落地和建设。切实提高专业化招商实效。围绕全年招商引资实目标,落实招商项目“三个一”制度,力求在产业带动型项目、外资项目、大项目引进上有新突破。突出产业平台招商。落实好平台招商政策,引导产业向各自功能分区集聚。突出企业招商。探索建立企业招商协调促进机制,完善企业招商争先办法,进一步激发企业推介*的招商热情。突出资源换项目招商。深化“山海协作”,启动建设“山海协作示范区”,加大对接力度,推进以土地资源换项目。突出包装项目招商。以“六六”产业、城市建设、旅游、商贸物流、专业市场、教育卫生项目为重点,参加市内外各种推介会,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以文化绿化融入为切入点,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位。

强化文化绿化融合。抓好“一江两带”、城北入城口精品等景观带和*、*、*、*主题公园等文化融入的规划建设。实施城区五年绿化规划,推进*公园、*健身公园,*公路、文化广场、*开发区入口、新江中入口等重要区段和节点的绿化。完善城市设施功能。加快城北新城开发建设,启动实施鹿溪北路延伸工程、周家青广场等工程,加快推进*西路、*路、*路等工程建设,争取完成文化广场、*大桥等工程,规划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抓好一批旧城改造项目,实施北泉立交和城北立交、景星西路、铁路既有线路、*桥至*南路主排污管等改造工程,建设西环线垃圾中转站。创新城市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运行机制,推广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模式。抓好市容环境综合治理。建立“数字化城管”,建设市区公安、交通、城管“三合一”电子监控管理系统工程,为市民创造一个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生活环境。

(五)以旅游商贸培育为突破口,着力做大做强服务业。

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休闲业。按照建设三省边际休闲旅游集散地的要求,丰富提升江郎山景区、*都古镇的文化内涵,启动建设*、*等历史文化村保护与旅游开发,修建*都古镇游览点设施。大力发展农家乐,抓好仙霞鼓溪等生态休闲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积极与周边著名旅游景区(点)等组线联合,精心组织浙闽赣三省边际休闲旅游交易会、旅游文化节等“旅游营销年”系列活动,扩大我市旅游的影响力。加快提升商贸物流业。以打造三省边际商贸物流集散地为目标,着力培育发展商贸物流业,鼓励发展连锁经营、大型超市。大力培育特色街(区),抓好大南门商业中心、*特色休闲街、市心老字号特色街等的规划,引导建设鹿溪路大型超市、江滨路特色餐饮等特色街。积极发展物流业、专业市场。加快推进浙闽赣物流基地、左邻右舍物流配送中心等的建设,做好站前区物流中心、化工铁路专线、小商品市场、粮油批发市场等项目的前期工作。稳健发展房地产业。进一步深入落实好“房地产16条”政策,加强规划调控,按需调整各类住宅开发的结构比例,加大小户型普通商品房供应量。出台物业管理系列规章制度,加快建立房地产诚信评价系统。发挥房地产协会联络行业、双向服务、交流信息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加大房地产政策、行业发展、市场信息等宣传力度,合理引导市民消费。简化手续、降低贷款门槛,做好住房公积金贷款、按揭贷款等服务,举办好房产交易会,活跃房地产市场。

(六)以整合资源为关键,着力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着力提升教育卫生竞争力。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教育的多元化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新一轮布局调整,重点盘活改造原八中校区,基本完成坛石、峡口片区学校布局调整。加快推进外国语学校、周家青小学、*小学建设以及溪东小学扩建进度,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五项工程”。加强管理创新,做强做响现有品牌名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动工兴建*中专实训基地。进一步整合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快推进公共卫生中心、第四专科医院建设。制定完善政策,加大扶持民营医院发展,稳步推进公办卫生院的产权改革步伐。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市、乡、村三级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城乡社区卫生服务,着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扎实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确保参保率达到85%以上。加快科技文化体育事业发展。深入推进科技工作。开展创建科技强市工作,筹建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强专利申报和保护工作。启动实施“数字*”工程,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覆盖城乡的宽带化、智能化信息网络。大力推动文化建设。按照“一规两案”要求,抓好文物和历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以建市20周年为契机,开展大型文化旅游与经贸活动,举办首届农民艺术节。加快发展体育事业。以争创体育强市为载体,务实推进农村文体俱乐部建设,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举办好首届农民运动会。进一步加强人口、环境、统计、双拥、气象、档案、新闻出版、通信、邮政、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

(七)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着力提高政府履职能力。

努力保障民生民利。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指导,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大中专毕业生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帮扶力度。加强劳动用工管理,积极创建和谐劳资关系。拓宽农民增收门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保资金的使用、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制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和安全运行。落实各项救助救济政策,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加大困难群众救助救济力度。深入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工作,推进农村低保户等困难家庭危房改造工程,抓好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大力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落实社会稳定各项工作。深化“平安*”建设,健全落实各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应急预案,提高应对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的能力。扎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严打集中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监管,深化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完成建制镇消防规划,开展竹木加工等消防专项整治。进一步抓好市场经济秩序整顿,强化食品、药品等安全监管,深入推进“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建设。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依法理财、规范理财和科学理财,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公共财政体系。完善落实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健全“代建制”,推行重大政府性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切实提高政府性资金使用效益。深化机关效能建设,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全面提高行政效率。继续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巩固完善并联审批制度,坚持减项、放权、授权三管齐下,扩大行政服务中心职能。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探索推行网上审批,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