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文物普查汇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勇于创新,扎实有效地开展田野文物调查工作
(一)加强领导、联合督查,确保文物普查进度和质量
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领导,20*年3月,在全市文物工作会议上,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与所辖县(市、区)的普查办签订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意识,明确了文物普查工作目标,为普查任务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证。
联合督察是确保普查工作进度和普查质量的重要手段。为全面掌握各县(市、区)的文物普查工作进度,市普查办除建立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周报制度和综合月报制度外,还定期、不定期的联合财政、审计等成员单位到县区检查督导普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通过联合督察,进一步促进了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了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二)积极努力,克服困难、创新性地开展田野调查工作
按照工作要求,20*年10月以后,我市6个普查队全部深入到城市社区、厂矿企业、乡镇自然村等社会单元进行实地调查。一年多来,普查队员冬战严寒夏冒酷暑,踏泥泞路、串禾苗田,测文物所处方位、量遗迹尺寸、录碑刻文字,表现出了文物工作者特有的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
在田野调查工作中,普查队员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注重全面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传统文物调查与新的文物类型调查相接合,摸索出一套切合实际的文物普查方法。普查队员在全面普查的同时,将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长城资源调查、隋唐大运河调查等专项调查作为重点,取得丰硕的成果。在对大运河相关文物遗存的重点调查中,共发现包括道口镇清代城墙遗址、道口镇码头遗址、水闸遗迹等文化遗存30余处,基本搞清了大运河在我市的基本流向及相关文化遗存,为大运河申遗奠定了基础。同时,以我市境内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工程中发现的大量曹魏时期的墓葬为线索,配合中央电视台十套《探索与发现》栏目完成《寻找曹操墓》专题片的拍摄,进一步宣传了文物普查成果。
(三)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文物普查取得丰硕成果。
我市文物普查工作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20*年5月8日,省委常委、副省长孔玉芳专程到*市实地调研,并看望普查队员;发改委、财政局、民政局等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与市普查办积极配合,互相协作,充分发挥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条件,给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下,我市文物普查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截至目前,全市共普查文物点605处(新发现文物点348处,复核文物保护单位257余处),其中内黄74处,林州市27处,汤阴县77处,滑县72处,*县63处,市区292处。按照遗产类型划分,古遗址75处,古墓葬38处,古建筑322处,古代石刻(碑刻)1*处(通),老字号3处,工业遗产3处、文化线路2处、古树名木11处,近现代优秀建筑43处。新发现文物点中,比较重要的如武官村民居、滑县老字号道口烧鸡老铺、德锦城布庄;殷都区豫北纱厂院内的广益纱厂旧址以及滑县的运河码头、原始人遗迹等等。通过文物普查的深入开展,大批体现*厚重历史的文化遗产被逐渐认识、发现并一一呈现在世人面前。
(四)卓有成效地开展文物普查宣传工作
文物普查工作伊始,市普查办就制定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宣传工作方案》,联合各大媒体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物普查宣传活动。一是在文物普查工作中,普查队员统一着装,既展现了普查队员的精神面貌,又通过服饰上印有的“河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文化遗产”字样、图案形象宣传了文物普查工作。二是以“文化遗产日”等节日为契机,在*日报专版宣传普查成果,使普查成果惠及民众。同时还利用广播、电视、宣传版面、宣传彩页、公众签名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使文物普查深入人心。三是定期编发简报,及时宣传普查动态及最新成果。通过有效宣传,为我市文物普查提供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并赢得民众的大力支持。他们不仅主动提供文物线索、有的群众还主动为田野工作的队员提供饮水和午餐。社会力量的参与为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二、精心组织、全面动员,圆满完成第一阶段的工作任务。
(一)成立组织,健全机构,为文物普查提供组织保障。
为加强对文物普查工作的领导,20*年6月27日,我市率先成立了以副市长王晓然为组长、各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并正式印发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对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了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各级领导小组办公室分别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普查队,具体负责组织实施文物普查工作。全的文物普查机构体系,从机制上保障了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全面动员,深入发动,为文物普查营造良好氛围
20*年6月27日,我市召开了由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分管文物普查工作的领导参加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动员会;9月17日,在国家、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后,我市在中国网通公司随即召开了“*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各县(市、区)均组织文物普查相关人员收听收看。两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明确了责任、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市普查办还以文化遗产日、国际博物馆日等节日为契机,在电视、报纸等媒体上广泛宣传普查工作的重要意义,呼吁全社会关心、支持文物普查工作。通过全面动员,为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结合实际,培训队伍,为文物普查工作奠定人才基础
按照工作要求,我局对参加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队员实行全员培训上岗。除组织14名业务骨干参加国家、省文物局举办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培训班外,市普查办还结合我市实际举办了普查培训班,共培训业务骨干64名。同时,在实地调查过程中,通过以查代训、传统的传、帮、带手段培训普查队员,使所有普查队员通晓文物普查工作的实施细节及现代化技术设备的应用。目前,我市接受过各类培训的普查队员达到了200多人,为文物普查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积极争取经费,为文物普查提供物质保障
普查工作开展近两年来,在国家、省文物局配发普查设备的基础上,我市各级普查办共争取普查经费82.32万元,其中国家、省19.32万元,*市63万元(市普查办25万元;汤阴县30万元;林州市3万元;*县5万元),经费的落实,为及时培训普查人员、购置普查设备等工作奠定了物质基础,确保了我市文物普查工作顺利有效的开展。
三、我市文物普查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我市的文物普查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发现了一些诸如殷都区广益纱厂旧址、滑县老字号道口烧鸡老铺、运河码头等等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点,滑县还发现了一处原始人遗迹,目前正由专家考证中。但是,从整体来看,确实存在工作发展不平衡,有的县区普查工作已完成70%,有的才完成整个普查区域的20%左右,工作不够扎实,甚至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个别县区还存在等、靠、要的现象,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二是普查经费严重不足。20*年我市共争取国家专项补助经费4.32万元(补助国家贫困县滑县);省级专项补助经费15万元(内黄5万元,汤阴5万元,滑县5万元);市财政15万元,*县财政5万元;内黄、滑县除上级补助普查经费外,地方财政普查经费投入为零。林州市、殷都区、龙安区、文峰区、北关区*年当地财政文物普查经费投入为零。文物普查经费的严重不足,直接制约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至今有的县区仅靠借支经费进行,普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受到直接影响。
三是社会关注力度还需提高,新发现的文物点亟待保护。前一阶段,我们虽然对文物普查进行了广泛宣传,也调动了社会公众参与普查的热情,但宣传力度仍需加强,社会大众对文物普查的关注力度仍有待提高。另外,普查新发现的文物,普遍存在保存情况不理想的现象,保护工作亟待加强。尤其是新发现的属于私人所有的文物点,由于缺乏相关政策依据,存在前边普查,后边拆掉的现象,保护现状堪忧。
四、20*年工作计划
(一)争取财政支持,加大普查经费投入
20*年是文物普查工作的关键之年。希望各级领导给予更多的关心,进一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将20*年文物普查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确保足额到位。20*年经费尚未到位的,要尽快抓紧落实、争取早日解决,以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严格质量,加快进度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历时五年,但实地调查阶段只有两年,现在时间已过去整整一年,明年将是最关键、最紧张的时期。因此,普查工作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进度。一要按时完成;二要确保到位率,切实做到不漏乡村、不漏社区、不漏地块;三要提高文物普查信息的准确率,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规范采集和登记工作。争取20*年底100%完成文物普查工作任务。
(三)采取措施,加强保护
随着文物普查工作的不断深入,将有更多的文物被发现、被登记,新发现的文物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要求,及时报请政府认定、公布,纳入文物保护体系,切实做好普查新发现的文物点的保护工作。
(四)全面普查,突出重点
在全面普查的同时,要对重点问题进行专项调查和课题研究,,特别是对一些文化内涵丰富又长期没有摸清家底的文化遗产,要利用这次文物普查彻底摸清其相关遗迹、遗物,丰富其内涵。普要关注新的文化遗产,将工业遗产、老字号、乡土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和近、现代文化遗产列入普查范畴。
(五)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宣传工作是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内容,要贯穿文物普查工作的始终。在实地调查阶段,要充分利用媒体优势,宣传文物普查一线的优秀人物、先进事迹和重要发现,进一步扩大文物普查的社会影响,为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