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发改委评估十二五规划汇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一、发展
(一)现行政策及效果
各类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一是启动了以“新三制”为主的教育综合改革,20*年3月底完成了十三个乡(镇)中心学校校长和县直四所校(园)长的公开选聘工作。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素质。三是加大硬件设施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两基”水平,20*年至上20*年,我县中小学共实施危房改造建设项目15个,共排除危房40528平方米(其中:b级13354平方米,c级2379平方米,d级24795平方米),新建9842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045万元,新征教育用地22亩,投资70万元,经撒并校点减少26所,完成了校点撒并规划;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均完成了规划任务,并顺通过了省“两基”复查;严格按“两免一补”的相关要求给予学生各种减免并按时、足额拨付教育保障经费;职业高中招生得到调整,高中毛入学率逐年提高。四是扫除青壮年文盲及乡、村成技校工作取得成效。五是中、高考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20*年中考600分以上40人,高考上线率为81.53%。六是县、校教育网络平台建设工作有序推进,“十一五”现代教育装备规划主要预期目标有所突破。
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卫生单位得到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村卫生室建设项目、县级国债建设项目等项目的大力支持,各医疗卫生单位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顺利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大对农村居民医疗费补偿力度,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疾病预防控制和妇幼保健工作稳步推进;艾滋病三年人民战争取得阶段性胜利,特别是20*年实施了云南省艾滋病省级防治综合项目,更有效地遏制了艾滋病在本县的流行和漫延;通过降消项目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全县的孕产妇和婴儿的死亡率,全县住院分娩率达到市级指标。“奖优免补”政策落实到位,有效地缓解了二孩出生带来的压力;充分发挥县乡服务站(所)“四功能”作用,加大对“一法三规”、“一条例”的宣传和落实,积极实施“三大干预工程”,加强“五期”教育,人口素质得到提高。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体育事业欣欣向荣,旅游产业后续支撑作用已见成效。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果,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继续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化室建设项目有序推进。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文化品位得到提升,促进了全县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旅游上大力开拓省内外旅游客源市场,创造热点,切实加强旅游宣传促销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举办“金布朗民俗节·天天过大年”、金布朗山歌会,使旅游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扎实开展就业培训工作,全县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9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903人,提高了求职者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了现场竞争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工作,共为359人提供贷款,金额589万元,支付职业技能培训补贴22.6万元,税务、工商部门减免税收费1000人次,金额200万元,为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营造了更加宽松的就业环境,带动了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月均将5112人纳入城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19476人农村贫困人口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户生活救助范围逐步扩大。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加快城乡特殊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医疗保险做到应收尽收。基本形成了养老、工伤、生育保险为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高度重视救灾、救济工作,进一步加强老龄、残疾人事业,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二)发展现状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十一五规划”以来,我县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20*年至20*年通过项目实施共排除中小学危房40528平方米,新建9842平方米,共投入资金1045万元,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年免除中小学生杂费46820人,补助资金354.4万元,免除教科书费46820人,免除费用294.71万元,补助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13967人,补助资金437.4万元,全年补助公用经费522.7万元;入园入(班)率达47.48%,小学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分别达99.99%、99.78%、97.15%,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分别达96.9%、98.35%、41.92%,高中毛入学率38.97%;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疾病防控、妇幼保健工作、卫生监督和医疗质量水平稳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序推进,20*年参合250468人,参合率82.61%,全年共补偿资金789.4万元;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连两年完成了年度计划,20*年和20*年全县人口分别为:331162人和332170人,人口出生率分别为9.76‰和9.66‰,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为3.19‰和2.69‰;文化事业逐步向“七有七落实”的标准前进;“旅游经济发展”向“旅游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并重”转变的工作在逐步推进。
人民生活不断提高。20*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9450人,参保率达85%,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完成“十一五”规划控制在4.2%的任务,20*年至20*年全县共开发就业岗位3217个,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6*人,完成“十一五”规划8000人的33%,再就业培训6701人,职业技能培训448人,共转移劳动102101人次,其中有序输出639人,分别完成“十一五”规划的51%、32%;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20*年参加职工养老保险统筹的人数4233人,参加企业职工工伤保险统筹人数2005人,其中农民工参保533人,参加职工生育保险统筹1267人;扶贫济困工作有了长足发展;民政灾害救助工作全面展开,全年下拨救灾救济资金157万元,救助灾民1941户8708人,下拨救灾粮食12.5万公斤,救助灾民1563户6565人,累计投入城市低保资金919.2万元,月均将3530户5161人纳入城市低保范围,投入农村低保金496万元,月均将8809户19476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加强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全县已有7*户7*人享受城乡大病医疗救助,支出救助金68.6万元,严格落实优抚安置,有序推动殡葬改革。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就业和再就业工作难度较大,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供需矛盾仍然很突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还比较滞后,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一是人力资源不足,面对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缺泛专职人才;二是工作开展相对滞后,工作人员认识不到位,存在等、要、靠思想,工作机制运行不畅,难于开创工作新局面;三是投入不足,社会事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于其他领域的建设速度和水平,社会发展的投入力度还很弱。
(四)经验与启示
1、领导重视,思想统一,创新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制。县委政府始终把社会事业作为一项目重大事务来抓,制定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领导主抓、部门负责”的工作机制。对每一项政策、每一个项目的实施,都有“一个发展规划、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扶持政策、一班工作人员、一个考核办法”,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末有奖惩,确保责任落实。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科学难、看病难、上学难、看电视、收听广播难问题得到了缓解。城县面貌有所改观。
2、狠抓政策落实,改善民生,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开创新局面。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确保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努力改善公共服务、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共财政向山区倾斜、公共服务向山区延伸。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巩固“普九”成果,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着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推广实用科技,;着力提高医疗卫生水平,着力构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努力实施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改造建设,大力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重视文化建设,培养乡土文化和民间文艺精品,不断发掘xx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
3、启示:“十一五”开局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想加快我县社会事业的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决好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等问题,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抓好安全生产、司法等社会治安综合整治工作,促进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为人民群众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这不仅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县社会事业发展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二、发展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是我县承前启后,实现撑杆式、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基础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县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着比以往更好的发展环境和机遇。
1、社会事业的战略地位显著提高,社会事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得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成为发展战略和发展实践的核心,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各级党委和政府为社会事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良好的政策环境为社会发展提供了保障。社会各界对社会发展进一步关注,城乡居民对社会事业的关注度空前提高,适宜的人文环境为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随着县场开放,多元化投入机制的形成,社会事业社会办将会促进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和保龙高速的通航以及即将开工的大瑞铁路的建设,搭建了与周边国家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各国之间频繁的交往,更加有利于促进我县社会事业的发展。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新一轮“兴边富民”工程和“边疆解五难”惠民政策的实施都为我县社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较为有利的发展环境。
(二)发展条件
1、发展社会事业的物质基础将更加雄厚。我县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实施“农业稳县、工业立县、城镇活县、科教兴县”战略,经济连续几年高速增长,为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今后5年我县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财政收入的不断增长,使得我们有条件将经济发展的成果应用到社会发展各方面,并将为社会事业发展提供比以前更加充裕的资源条件。
2、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县社会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社会事业发展体系。在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下,各项社会事业将会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并为下一个五年和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一)基本思路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继续实施“农业稳县、工业立县、城镇活县、科教兴县”四大战略,加大交通、水利、能源、城镇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培植文化旅游产业;抓好扶贫济困工作,重视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未来五年力争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上取得突破。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培养和提升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快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和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和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加强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丰富群众文体生活。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群众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指标: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2000元,5年年均增长6%。
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3000元,5年年均增长7.5%。
幼儿入园率达63%,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100%,初中适龄少年入率达108.4%,巩固率达97%,高中毛入学率达50.3%。
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7.8‰以内
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8%左右
四、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坚持科教兴县,大力发展社会事业
把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突破高中阶段教育“瓶颈”上,把学校建设的重点放到布局调整与合校并点建设上,要继续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投资模式,广泛激发和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逐步增加教育投入,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理顺教育管理机制,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教育资源整合,促进教育公平,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着力提高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水平。巩固和提高“普九”水平,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各类适用人才。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发展现代远程教育。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以推进科技创新和实现产业化为目标,大力引进科技项目和科技人才。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全力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创新创业、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华的良好环境。
(二)积极发展文化、广电、体育等事业,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条件
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进一步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艺术精品工程”、“民族文化保护工程”和“文化体育人才培养工程”,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文化县场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边境和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水平。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加强对体育产业的引导和支持,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加强体育设施规划,深化体育场馆运营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做好全民健身工程,提供更多亲民、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和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竞技文化体育活动。
(三)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加大投入力度,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优化配置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整顿药品流通市场,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抓好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做好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强化对食品、药品和餐饮卫生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构建面向大众的健身服务体系。
(四)突出特色,着力提升旅游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增强经济活力,努力推动旅游业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促进就业和增收相结合,围绕生态园林宜居城市建设目标,以“觅契丹足迹、品布朗风情、游滇西‘漓江’”为主题,抓好旅游业概念规划,创新管理机制,实施建设指引,推动体验消费、符号消费,发展内容消费,集中打造xx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改造老城区、建设新城区的文化旅游服务设施,拉大城市框架,优化服务业。
(五)积极发展科技事业,抓好人才工作
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目标,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建立科技区域创新体系,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加大科学技术普及力度,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全社会科技意识,鼓励兴办与科普有关的公益性事业。完善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农、科、教相结合的科技推广机制,积极研究和引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加快农业科成果转化步伐,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科技进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加强工业企业的技术升级改造,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技术装备水平和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企业经济效益。加强与大专院校、省、市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科技水平和竞争力。建立健全社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和专门的人才招聘机构,建设人才信息库和人才需求信息网络,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用活现有各类人才,培训后备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吸纳、引进紧缺人才,围绕我县重点优势学科和优势主导产业,培养一批科技领军人物和学术学科带头人。
(六)做好就业、社会保障和人口计生工作
坚持把扩大就业作为宏观调节的重要目标,促进经济与就业协调增长,努力增加就业规模和改善就业结构;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积极推动“零就业家庭”、高校毕业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进一步改善劳动力市场设施条件,为扩大就业规模提供必要的保障。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面工作。继续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综合性社会救助体系和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关注和支持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事业发展,提高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水平。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强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村基层计生服务水平。
(七)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和谐xx
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和谐xx”活动,依法纪打击各种犯罪活动。重视加强禁毒和防治艾滋病体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
五、发展的主要保障措施
围绕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全县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社会发展工作的领导,坚持做到“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实施、统一督促检查,统一支持发展”,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县委、县政府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全县社会改革与发展的领导、指导和协调,加快社会发展领域改革和法规建设,落实资金和项目,从而推进规划的全面贯彻实施。
(一)加强领导,为我县社会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社会事业纳入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xx社会建设协调机制,统筹xx社会事业的规划和管理,使党委与政府部门相协调,社会管理部门与经济管理部门相协调,县乡两级政府相协调,驻施单位与xx县相协调。积极争取社会团体参与建设xx社会事业。
(二)多渠道筹资,加大资金投入
落实社会经济政策,制定配套实施办法。推进社会事业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机制,推进社会事业举办主体多元化、建设运营市场化、融资渠道多样化,逐年提高财政对社会事业的资金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加大对基层社会建设和农村社会建设的资金投入。继续加大文物保护专项经费的投入。
(三)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
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企事业单位依法经营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繁荣社会事业发展的软环境,促进社会创新。根据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原则,理顺政府与社会单位之间的关系。从支持所属社会事业单位转向支持全社会公共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从加强政府所办的社会事业转向保证全社会充分参与公共社会事业,强化公共社会产品的生产,加强监管,提升服务,减少对公共社会产品生产的直接干预和垄断。对社会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指导、分级管理,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抓好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改革和发展。加快社会事业单位改革步伐,积极培育社会市场主体。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发展壮大xx出版业。
(四)完善社会发展政策法规
以法制建设为准绳,逐步实现社会发展保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认真梳理国家、省、市关于社会发展的各项政策,切实抓好落实,尽快研究出台推进社会发展的若干政策。推进社会发展立法工作,及时修订和完善地方性社会发展法规,为加快社会发展提供法制保障。加强社会事业法规建设。把社会领域建设和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积极推进社会领域立法进程,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县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五)抓紧抓好重大骨干项目
以社会事业重大项目为依托,强化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硬件保障。加强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提高重大项目实施水平。增强项目前期经费统筹安排能力,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建立项目储备库制度。重视项目规划工作,提高各类项目在省、县有关项目安排中的比重,争取获得广泛支持。提高招商引资工作水平,落实优惠政策,推动一批项目进入实质性阶段。建立重大项目多部门联合谋划机制,落实项目开工条件,提高政务服务水平。积极向金融部门推荐成熟项目,提高信贷资金与xx县社会发展规划相结合的程度。财政性资金投资的项目实行程序化管理,遵循量入为出原则,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在财政能力范围内优中选优足额安排,确保项目建成并发挥效益。
(六)加强社会发展研究,提高xx社会信息服务能力和水平
充分利用和集中各部门人才,整合社会研究力量,为xx县社会体制改革和社会事业、社会产业发展服务。加强区域社会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研究和政策研究。加强社会体制改革、基层社会建设和社会产业理论研究。重视艺术学科建设方面具有开创性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民族民间社会艺术遗产研究。建立xx公共社会资源信息库,提供信息查询服务。建立和完善xx文物、博物馆数据库信息共享体系,初步实现资源数据化和管理、信息传播网络化。
(七)实施社会人才战略,为xx社会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研究制定xx社会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社会人才基金。加大对各类艺术人才和艺术事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力度,培养中青年优秀艺术人才。选拔培养濒危艺术品种的艺术传人。重视对经营管理人才、技术应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落实优秀社会人才的优惠政策,做好优秀社会人才的引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