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情况汇报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情况汇报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历史文化名镇保护情况汇报

尊敬各位领导:

多年来,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帮助下,历届党委、政府团结和带领全镇人民因地制宜谋发展,兢兢业业搞建设,扎扎实实抓生产,全镇呈现出经济增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历史文化名镇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东北部,辖区面积507.03平方公里,全镇辖10个村民委员会和1个城镇社区,有139个村民小组6134户21763人,其中农业人口19227人,占总人口的88%。居住着哈尼、彝、傣、回等17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65%。镇海拔在786米(嘎拉河口)至2271米(百草梁子)之间,平均海拔1372米,属全年无霜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局部最高气温36℃、最低气温2℃,年平均气温21.6℃,年降雨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日照时数为2900小时。良好的气候特征为的发展奠定了优越的人居环境。2009年,镇农村经济总收入16742万元,财政总收入559.7万元,地方财政收入342.3万元,财政支出302.4万元,乡镇企业总收入9389.9万元,城镇个体经济总收入378万元,粮食总产量928.2万公斤,人均有粮408公斤,农村经济纯收入357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0元,全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2‰。

因盐而得名,因盐茶而发展,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称,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自1725年开采盐至今已有285年的采盐史。清末及民国时期,因盐茶商贸而一度成为思普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曾经辉煌一时的,每天有上百支马帮出入于盐井,一时间商贾云集、马店林立,马锅头把食盐驮运到外地出售,同时把外地的商品驮运到本地销售,随着贸易的日趋频繁,及早的汲取了大量外地优秀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人文、饮食和民族民间文化。民国时期,曾是滇西南鸦片的集散地之一,同时又是解放思普地区的革命根据地,多少先烈们为党和人民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中学因革命精神的传承而授予“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绿色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同时,也是主演《阿诗玛》、《五朵金花》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杨丽坤及中国保尔—张培英的故乡。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领袖纪念碑,他上面刻记了、刘少奇、、等四位共产党伟人,这是我们至今发现的国家领导人“四位一体”并具有特殊意义的一个纪念碑。

镇具有优越的交通区位优势,昆曼国际大通道穿境而过,镇政府驻地距县城24公里,距思茅69公里、距西双版纳193公里、距绿色新三角(西盟、孟连、澜沧)200多公里;距墨江101公里、距玉溪272公里、距昆明376公里;距镇沅119公里、距景东198公里、距大理419公里;是昆曼高速公路上出口到乡(镇)政府距离最近的一个,可以说是昆曼大通道上难得的黄金地段。这为开发旅游文化名镇、特别是为特色生态饮食文化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二、历史文化名镇的发展思路

近年来,镇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事实上却依然存在着财力不足,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固定资产投入较少,城镇化水平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缓慢,产业化程度低;非公经济发展滞后,缺少工业企业等诸多困难和问题。针对这些困难和问题,镇党委、政府结合的交通区位优势、热区资源优势、盐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及红色文化等优势,正确面对困难,抢抓发展机遇,提出了“农业产业强镇、特色经济兴镇、文化旅游活镇”的基本发展思路,紧紧围绕“滇南盐都、茶马古镇、革命老区、丽人故里”这一品牌定位,切实加快打造历史文化名镇的步伐,努力通过旅游带动促进农村经济的纵深发展,全面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今年1月7日,云南省历史文化名镇以100%的赞成票通过了专家评审,这对的发展来说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我们认为,历史文化名镇的批复为今后的发展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我们今后更好地打造历史文化名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是人民的骄傲,同时也是市、县两级的骄傲。当前,镇党政班子全心致力于整合资源优势,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力求将“盐文化、茶文化、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作为古镇旅游开发的重点,全力加快历史文化名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将名镇的山、水、田园、城镇建筑风格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之打造形成完美的整体空间形态,充分展现名镇丰富的文化内涵、意境、神韵和风采,切实打造出一个名符其实的历史文化名镇,最终实现旅游创收。

三、古镇的保护与开发现状

多年来,镇政府按照“滇南盐都、茶马古镇、革命老区、丽人故里”的文化品牌定位,坚持“全面控制、重点保护、修旧如旧”的方针,加大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与开发力度,积极加强集镇的管理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加强了一些民房、特色民居的保护与修缮;二是收集、挖掘、整理了一些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和传统文化;三是修缮了曾蒋二烈士殉难园和云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四是对老农贸市场进行了拆除,并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新建了集贸市场;五是用bt模式对竜山陵园实施公园化改造,目前已达成投资规模146万元的合作意向,回购时间为35年,具体建设内容为:新建2个牌坊、1个30米长廊、1个水景观、1间瓦房和修复4间瓦房、3个亭子,并对全山进行绿化和灯光亮化美化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计划于2010年4月15日前完成一期投入80万元的工程建设,2年内完成全部工程投资;六是对古镇的卫生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环境卫生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七是成立了全省第三家乡镇级文联,以传承和发展历史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关于历史文化名镇的打造,虽然历届党委、政府均做出了积极的努力,但目前仍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镇内民房破旧,民房保存完好的较少,民房大多无特色,民房打造存在着极大的困难;二是镇内用水不畅,消防管网破旧,消防设施处于瘫痪状态,民居用火用电存在安全隐患;三是输电线、电话线、电缆线乱接乱拉,线杆随意竖立,各种标牌乱挂乱贴等,造成了古镇混乱不勘的视觉现状;四是因磨思高速公路的修建,镇内老磨思路连接线、213国道破烂不堪,道路亟待修复;五是城镇附近地区河道防洪形势不容乐观,水体污染严重,亟待治理整顿;六是城镇面山植被少,这与山水田园式优雅宁静的历史文化名镇目标定位存在极大的差距等等。

四、名镇建设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历史文化名镇的规划问题。按照《云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条列》的第五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的领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编制、实施历史文化名镇的保护规划和保护详细规划。镇人民政府恳请县人民政府将历史文化名镇的总体规划修编和详细规划制定列入县“十二五”规划或是努力列入市级“十二五”规划的盘子,并作为市、县人民政府的重点工程项目建设。

2.关于土地出让金的问题。根据县委、政府提出“旅游文化活县”的工作思路及镇“滇南盐都、茶马古镇、革命老区、丽人故里”的文化品牌定位,镇人民政府计划通过招商引资等方式引进公司或企业,对客运站至黄庄沿线土地进行开发和利用,土地用途为建设道路、商铺、加油站、宾馆酒店、生态饮食文化村及其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目前,即将在高速公路入口处建设的加油站已初步完成征地工作(用地规模4.5亩),已向被征地农户兑付了全部征地补偿费,等待规划实施油站建设。另外,盐茶大道建设项目已报到省交通厅计划处等待批复实施,其中涉及15亩建设用地的报批和费用等问题。恳请县人民政府在土地开发利用政策上给予倾斜,将其土地出让金除上缴相关税费外全额返还镇人民政府用于名镇基础设施建设为盼。超级秘书网:

3.关于成立镇城镇监察中队的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集镇范围内人流、车流急剧增加,这给集镇交通秩序、环境卫生、集贸市场、建筑工地、集镇公共设施等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为进一步规范集镇管理,镇制定了《镇集镇管理办法》,并于2010年1月14日举行了听证,现等待县政府法制办批复实施。但由于《镇集镇管理办法》中涉及违章处罚的罚则,而镇内管理人员又无执法资质。为此,镇人民政府拟成立镇城镇监察中队,具体行使城建监察执法的职能,中队编制5人,人员从相关单位中抽调或请政府给予安排2—3名特定编制履行其职责,城镇监察中队同时隶属于镇人民政府及县建设局城市监察大队管理。为使镇的城镇综合管理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特恳请县人民政府给予批准成立镇城镇监察中队为盼。

4.文化广场建设问题。按照“滇南盐都、茶马古镇、革命老区、丽人故里”的文化品牌定位,镇党委、政府决定建设一个休闲、娱乐及传承历史文化的标志性文化广场,切实加快历史文化名镇打造的步伐。广场位于集镇核心区,占地约4.5亩。广场建设内容包括戏台、文化景观廊、体育设施、青石板广场及相关绿化等,计划投资近300万元。鉴于广场建设中的戏台和文化景观廊建设及相关彩绘均属于特殊技艺作业工程,因而我镇委托玉溪市大营街古典园林建筑公司对其项目进行施工设计,目前项目前期设计已初步完成,可进入工程实施阶段。但因我镇经济发展滞后,财力薄弱,一时无法筹集项目建设资金,而群众要求早日实施该项目的愿望又非常迫切,为解决好建设中的资金缺口矛盾,我们到其公司进行考察,并就垫资承建一事进行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同意垫资承建。现我们拟采用垫资承建的方式实施项目工程建设直接发包,特恳请县人民政府批准为盼。

5.镇城镇供水问题。镇自来水厂和饮用水管网始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原设计供水管网供水能力低。目前,该水厂管网供水覆盖了城镇社区,星光村龙词、大营、牌坊,庆明村沙坝营、老街子等14个村民小组1759户3825人,由于点多线长面广、年久失修,现已无法满足群众基本的生产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需求。另外,自2004年镇自来水厂改制由个体经营以来,由于个体经营者管理不善和供水管网年久老化,经常出现断水或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的情况,特别是遇到防火安全事故时难以及时应对处置。为此,为切实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保障消防管网及集镇用水,恳请县人民政府将县企改办管理的原盐矿自用水厂划归镇政府管理,由镇出面引进一家资金实力雄厚又具有管理经验的企业进行综合开发、管理和使用,确保人民的用水质量和用水安全。

6.关于磨思高速公路连接线立交桥区域宣传及绿化问题。我们认为,连接线立交桥区域是古镇宣传的重要窗口,在此展现“滇南盐都、茶马古镇、革命老区、丽人故里”的全新形象,可以最大限度地吸引游客的眼球。我们希望县人民政府责成有关部门出面与磨思高速公路建设单位接洽,积极做好区域性建设及绿化规划控制,并给予资金方面的全力支持,最终实现其建设与古镇的控制性规划一致,做到共融和谐。

7.盐茶文化博物馆建设问题。为充分展现盐业的历史发展进程及特有的文化沉淀,向世人展现古法制盐工艺及盐文化,使之成为历史文化名镇旅游的重要看点之一,县委、政府决定在镇走马转角楼内建设民族茶文化博物馆。该项目投资概算为85万元,由于经费问题,目前尚未规划设计启动此工程。

(二)需要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1.古镇保护与开发问题。古镇核心区现有房屋292栋,其中:砖木结构80栋、土木结构153栋、砖混结构59栋。作为一般民居,预计每栋民居平均投入3万元可对其进行修缮,对砖混结构的房屋改造预计每栋平均投入到5万元以上。以此测算,共计应该投入修缮资金1000多万元。另外,核心区道路如果全部恢复铺设成青石路面,铺设总面积约为1.26万平方米,按每平方米123元测算预计投入资金173万元。另外,当前古镇区域内无污水排放管网,居民生产、生活废水均由明沟排放到河、安乐河及木成箐内,对镇内河道清洁造成极大的污染。加之镇内的20个公厕均只设了一级化粪池,污水渗透严重及废气排放超标,对城镇环境卫生整治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若按修建4公里的主街道排水沟测算(不含民居对外排水管网),预计投入资金166万元。以上三项共计投资1339万元。为实现古镇的可持续发展,特恳请县人民政府给予列项解决为盼。

2.古镇面山的治理和绿化问题。曾经的是一个山青水秀、林茂粮丰、气候宜人的风水宝地。但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致使生态大环境和集镇小环境遭到极大的破坏,导致名镇失去了过去秀丽的风采。为此广大群众迫切希望对其城镇面山进行综合治理。重点涉及竜山陵园、水晶宫、小河边山、吊脖子山、老井山及老邓坟山等五座山的绿化工作。当前,这五座荒山基本属于农民的承包地,若要群众支持进行荒山造林绿化,那只能以政府投入引导群众种杨梅、龙眼、荔枝等经济林果,最终把种植利益让给农户,这样工作会容易做一些。目前初步测算出荒山造林面积约210亩,预计投入造林绿化经费11.5万元。恳请县人民政府给予安排实施为盼。

3.古镇河道治理的问题。镇市区附近河道状况:河大椿树小组至沙坝营桥,全长2000米;安乐河盐矿矿山至河入口,全长1350米;木成箐河磨思高速路至河入口;全长200米。计划完成土石方开挖21300立方米,75#浆砌石方20750立方米,项目投资概算为580多万元;岸边植树绿化面积为35500平方米,人行桥2座,项目投资概算为300多万元。项目总投资近900万元。为实现古镇“秀水、岸绿、景美”,并与历史文化名镇和谐相映,特恳请县人民政府给予列项支持为盼。

4.综合管线、古镇美化亮化及环卫设施建设问题。针对古镇规划区内输电线、电话线、电缆线乱接乱拉,线杆随意竖立,各种标牌乱挂乱贴以及缺少古镇美化亮化硬件设施和环卫设施等现状,特恳请县人民政府给予列项解决为盼。

5.生态饮食文化村建设问题。拟采用招商引资方式对沙坝营近百亩土地进行开发利用,生态饮食文化村具体功能分区为:盐文化展示及盐浴休闲区、生态饮食体验区、生态食品购物区、综合服务娱乐区及公共服务区,整村开发充分体现古镇园林式的建筑风格和民族民居特色,绿化用地原则上不少于总面积的40%。恳请县人民政府在土地利用报批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历史文化名镇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留给后人的资源和财富。虽然的今天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但我坚信,有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繁荣、更加美丽、更加辉煌。

我的报告完了,谢谢大家!若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最后,我们真诚的希望县委、政府给予特殊的政策倾斜,以加快古镇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希望在座各位给予镇的发展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