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关于扶贫开发考核自评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关于扶贫开发考核自评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关于扶贫开发考核自评报告

根据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转发省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关于2013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通知>的通知》要求,我县高度重视,组成了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方案,认真开展了县2013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自评工作。现将2013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考核的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2013年度扶贫开发工作成效

2013年,我县累计完成扶贫项目总投资735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585万元,整合部门资金2901万元、自筹和投劳折资2873万元。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标准,我县2013年度解决的贫困人口是1.1591万人,完成市下达计划(0.9273万人)任务的124.9%,贫困人口由89287人(注:2013年省上按新扶贫标准核定人数)减少为77696人,贫困人口年度变化率为22.5%(注:参照2011年末全县贫困人口基数37841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7727.23元,增长幅度为14.9%。

二、开展考核的主要做法、步骤

(一)召开会议研究制定考核自评方案。

通过召开扶贫干部座谈会、涉及考核工作县级部门协调会,围绕考核主要指标及具体考核办法,收集我县扶贫开发自评工作意见建议,迅速制定自评考核工作方案,明确时间任务,落实人员开展具体工作。

(二)深入实地查看扶贫开发基础工作及项目完成情况。

深入乡镇、村、组,查阅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情况,查看扶贫政策、扶贫项目和资金的落实情况,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扶贫开发工作的评价、建议和要求。实地查看连片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产业扶贫、扶贫新村、危房改造、村道整治等项目的实施及成效情况,为迎接上级考核作好准备。

(三)仔细查阅档案收集考评数据。

认真查阅2013年度县委、县政府和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有关文件、会议记录和领导讲话;各类扶贫资金投入及资金管理的情况;收集了解扶贫开发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扶贫工作责任制文件及责任书签订落实等情况。按照考核指标解释要求,实事求是填写考核数据,根据考核标准和实际情况逐项评分。

三、对照扶贫开发工作考核指标进行自评

(一)组织领导情况。

县委、县人民政府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调整了以县委书记任组长的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强化了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年初召开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对我县农村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进行了详细研究并审定了有关事项;召开了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认真总结了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开展情况,全面分析了我县扶贫开发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的思路和工作方向,并对2013年度扶贫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与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把责任落实到乡镇、乡镇再落实到村;县组织人事部门将扶贫开发工作列入科级领导干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评价范围,作为年度考评及提拔任用依据之一。

2013年县本级预算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7万元,在2011年(175.75万元)基础上增幅达18%。调动县(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定点社会扶贫、参与率100%、投入资金525.69万元,比2011年348.3万元增长51%;投入社会扶贫资金299.84万元,在2011年203.36万元基础上增长49%。全年在市以上媒体发表信息20余篇。

县委、县政府特别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在机构改革中,组建了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将原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和县发改局隶属的移民培训中心职责划入,负责全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系县政府组阁局、县政府工作部门。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扶贫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全县贫困人口由37841人减少为26250人、贫困人口年度变化率为22.5%(注:因新旧扶贫标准数据悬殊,参照2011年末全县贫困人口基数37841计算)。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727.23元、增长幅度为21%(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725.18元)。

(三)扶贫工作实施情况。

1.加强领导,强化措施,认真落实扶贫开发工作任务。

2011年11月底到2013年3月,中央、省委、市委相继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为今后十年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任务。我县从六个方面进行贯彻落实:一是组织召开了县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传达了会议精神,认真总结回顾了上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安排部署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二是调整充实了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并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和审定了我县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编制有关事项,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规划评审委员会;三是深入调研,掌握全县扶贫开发现状。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现状”列入县政协年度调研提案,对我县南北端最远的五矿、迎安两镇,开展了扶贫开发现状专题调研,并广泛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形成《关于我县扶贫开发工作情况的思考与建设》(见调研第25期)。四是进一步核实扶贫统计基期监测数据,通过农户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乡(镇)审核、县级审批等程序启动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完成了程序衔接工作,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准确数据;五是组织开展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工作,从县级涉农部门抽调专家组成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明确各自分工,围绕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开展新十年扶贫开发规划编制及评审,年底前有望印发全县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六是制定年度工作实施意见,明确了工作思路、目标和主要任务,强化了保障措施,并与各乡镇签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书。

2.立足重点,改善民生,打造扶贫开发工作亮点。

(1)集中打造连片扶贫开发民生工程。列为全县今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2011年省级连片扶贫开发建设项目,总投资7260万元。建设内容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新村建设、江南特色效益农业基地建设等内容。经过一年的努力,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发展规模农业,打造脱贫致富样板。划定怡乐镇公平、和平等6个村为项目区,新发展连片酿酒专用高粱3200亩、怡乐大葱1000亩,促进项目区农民持续增收。二是实施村道建设,打造农村“户户通”样板。在项目区内新建和整治村级泥结石路30公里,硬化村道13.6公里,新建入户便道10公里,生产作业道30公里,在基地内形成公路、产业路、便民路环线及网络。三是开展小农水项目整治,打造科学用水样板。在项目区新建渠系4.5公里,提灌站2个,蓄水池4500立方米,整治山坪塘9口,新建囤水田200亩,坡改梯1500亩,田型调整1500亩,解决项目区群众农业生产及人畜饮水问题。四是整治村容村貌,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计划在项目区内新改建农民住房165户,高标准打造村民集中居住示范点1个,三建三改及风貌整治300户,建垃圾池20个,改善村民生活环境。

(2)统筹兼顾实施革命老区建设项目。继2011年10月,获省革命老区财政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306万元之后,今年,我县又获得该项目资金377万元。为使资金发挥最大社会效益,更好地解决革命老区专项事务建设和民生发展上存在的问题。我局配合县老促会,于5月召集老促会理事单位负责人座谈,共同探讨2013-2014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规划,对2011革命老区建设方案进行了评估。明确了2011年项目工程设计、招投标、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工程期限等有关事项。建设内容包括:一是在大井镇新福村碗厂坡新建余泽鸿烈士纪念亭一座,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建六角形仿古亭,含走廊、回廊、装饰、行道树等,塑余泽鸿烈士塑像一座,建纪念碑一座;二是改善泥溪小学(校址在新福村)教育教学设施,建600平米文化墙、添置教师办公用桌椅10套、配置电脑5台及打印机1台、安装教室及教师办公室电扇60把、改善学校食堂条件、安装天然气等、建图书室一间等;三是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以余泽鸿烈士纪念亭为中心,围绕川南游击纵队活动的主要区域,在大井镇新福村、泥溪村及仁和乡会龙、伏龙村等四个村新建和整治通村公路13800米,扩建并硬化泥溪小学桥头至纪念亭的公路1500米。项目的实施,极大改善了项目区4个村33个村民组5863人的生产生活条件,推进项目区竹产业发展。本着着眼长远、立足民生改善,经济、社会效益两兼顾原则,编制了2013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青峰寺红色旅游生态建设实施方案”和“铁清镇犀牛村2013年革命老区建设项目”。前一项目拟在怡乐镇关口、滥池村、留耕镇人民村、四重村、重兴村实施,建设内容包括:青峰寺革命烈士纪念馆山门整治、新改建泥结石公路14.2公里,新建便民路5公里,新建集中供水蓄水池2口,改善滥池、人民村小学教育教学设施等。后一项目拟在铁清镇犀牛村实施,建设内容包括:新建三重四级通村泥结石路1公里,加宽整治泥结石路2.5公里,新建囤水田80亩,新建便民路4公里。2013年项目已完成方案编制、评审工作,进入招投标。

(3)整改规范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我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以来,存在农户入社率低、借款比例不足、借款垒大户、贫困户借款率低等问题。针对问题,我县从四个方面入手,进行整改:一是加强业务指导。调整充实县、乡镇、村领导及具体业务人员,安排比较固定、懂会计、会微机操作、责任心强的业务人员负责本项工作,加强协调和业务指导、培训、检查;二是强化政策宣传。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贫困村互助资金的管理方式、运作程序、入社农民的权利及义务、互助资金项目运行情况,提高群众对互助资金政策与操作程序的知晓率与参与率;三是强化项目监管。组织理事会成员和村组干部认真学习互助资金试点工作的规章制度,吃透政策,把握底线。防止因试点工作监管不严而导致理事会成员或镇村组干部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确保资金的安全;四是完善工作制度。按照要求,修改完善了相应的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规范互助资金从入社到借款、还款等软件资料的管理,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完善的互助资金档案管理资料。经过一系列有力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截止2013年底,投入资金总额622.228万元(其中社员入社资金125.22万元,财政投入资金485.22万元),入社农户6282户,占试点村在家农户53%,贫困户入社4845户,贫困户入社率达85%。帐面借款共发放5804笔,总额达1505.0681万元,其中:贫困农户借款3359户,累计发放借款1271.1711万元;贫困户借款占借款总额的85%,不含提前还款的还款率达100%,逾期借款为零。提供服务收入52.7896万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试点村贫困群众贷款难、增收难、管理难、培育产业难、持续发展难等问题,发挥了贫困村发展互助资金“民有、民用、民管、民享、周转使用”的生产发展资金作用。

(4)建档立卡做实“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基础数据。按省、市部署,启动了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完成农村低保、五保和农村扶贫户的建档立卡和微机数据库录入程序衔接工作。按照2300元的国家扶贫新标准统计,我县贫困人口尚有29838户8.9287万人(其中扶贫户16598户56403人,五保户2080户2398人,低保户5359户9497人,扶贫低保户5802户20989人),为政策衔接和管理衔接工作开展打好了基础。

(5)发展产业提升贫困农户持续增收能力。按照“特色产业快速推进、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贫困农户整体脱贫”的目标,我县按照“北橙南竹”产业发展规划,把产业扶贫工作作为加快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步伐的重要手段。一是集中产业扶贫,在北乡四面山、水清、铁清、桐梓镇,以省级优质柑桔产业化基地扶贫项目为依托,通过改善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引导群众发展优质橙类和小水果。二是在南乡、怡乐、留耕、夕佳山、大妙、底蓬、仁和、大井、蟠龙等乡镇岩区及丘陵地区,成片发展竹、茶、小水果产业。三是全面实施“一村一品”工程。通过在重点村实施“一村一品”工程,如迎安密本南瓜、黄泥坝萝卜、怡乐大葱、赶场山大白李、小坝沿江蔬菜、四面山獭兔养殖、留耕湘云鲫生态鱼养殖等,形成特色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四是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产业化扶贫的辐射面和带动力。

3.抢抓机遇、主动作为,争取并落实各级扶贫项目。

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带来扶贫开发工作新的机遇,面对机遇,我县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编储项目,主动向省、市汇报,积极争取并落实扶贫项目,造福百姓。

(1)省级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项目。省2013年整村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于5月落户。该项目总投资5215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800万元,部门整合资金2221万元,农户投工投劳2194万元,分别在四面山镇中桥、义安、新桥、新屋和五矿镇槐子榜、文峰、友隆、高山8个村两个片区实施。五矿镇片区将围绕区域内的葡萄、竹类资源特色产业,新发展优质葡萄基地370亩、杂竹基地750亩,新建生产作业道17.2公里,蓄水池20口,囤水田231.6亩。在核心产业基地实施公路建设,新建山重四级村级泥结石路8.82公里,新建人饮蓄水池1口,危房改造50户。四面山镇片区将围绕獭兔、柑橘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新发展獭兔种兔250组,新建生产作业道28.75公里、囤水田140亩,围绕核心产业基地新建村级泥结石公路13公里,新建中桥村集中居住区1个,首批入住农户20户。项目计划于2013年6月实施完毕,

(2)省级产业扶贫项目。我县获得2013年省级产业扶贫项目1个,该项目总投资459万元(其中: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0万元),在底蓬镇文武村实施,新发展竹基地586亩、新发展茵红李示范基地275亩,围绕产业基地,新建囤水田埂2.92公里、新建生产作业道9公里,整合硬化公路3公里,预计在2013年6月完成该项目。

(3)列入了市扶贫开发重点支持县行列。我县在市新一轮农村扶贫开发规划中,被列为市级2011-2020年农村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13年,我县获得市财政扶贫项目资金275万元,包括2个市级新村建设项目、1个产业扶贫项目、4个定点帮扶村项目、危房改造项目、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投入县级财政扶贫资金207万元开展扶贫解困。年初,我县组织召开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会议决定每年县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按一定比例增加投入,确保至少实施3个扶贫新村项目(含市级新村)。2013年安排了县级财政扶贫资金207万元,进行贫困地区“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实施2个县级扶贫村,改造160户农村危房,对26个贫困村开展村道、人畜饮水及便民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4.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构建部门协作各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1)深入开展“挂包帮”定点扶贫活动。继续抓好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充分发挥定点部门的帮扶作用,利用挂点单位部门优势,从资金、技术、信息等各方面进行帮扶。据统计,共安排109个单位,近400名干部参与定点帮扶工作,对80个县级贫困村进行定点帮扶,制定并印发了《县2013年社会扶贫绩效考核办法》,明确了考核内容、考评方式和奖惩办法,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

(2)募集“爱心助学包裹”资金12.12万元。2013年春期第一周开始,我县“挂包帮”对口联系乡镇的县级机关、企事业单位,纷纷深入18个乡镇的69所中心校、基点校及村小,向贫困学校和小学生发放2011年“爱心助学包裹”877个。8月,经过精心筹备,我县组织动员了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镇开展了2013年“爱心助学包裹”资金募捐活动,共募集资金11.42万元,市级部门捐赠0.7万元,共采购学生型爱心助学包裹1152个,学校型包裹6个,将于2013年春期开学发放到位。

(3)启动第二轮企业帮村扶贫“种子基金”项目。5月,我县启动第二轮企业帮村扶贫“种子基金”项目,投入企业帮村扶贫资金50万元,按照“帮穷村、扶穷人、扶真贫、真扶贫、求实效”的原则,将资金锁定铁清镇新庙村、四面山镇龙泉村,大庙乡分水村,桐梓镇云峰村,夕佳山镇横石村5个村内,以低于银行同期贷款利息的小额信贷形式,供贫困农户借用发展生产。

(5)实施扶贫与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工作。县扶贫移民局确定铁清镇五通村为部门扶贫与计划生育“三结合”帮扶基地,在村内的计划生育家庭中的贫困户、独生子女户、符合政策生育的双女户中,重点选择计划生育新增户15户、联系户22户、帮带户38户进行帮扶。今年安排下拨2万元资金,对基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完善,向计划生育新增户发放氮肥1200公斤。

(四)我县扶贫工作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措施。

存在问题:

1、农村贫困面大,扶贫解困任务艰巨。

我县新一轮扶贫开发核定脱贫人口为89287人,扶贫解困任务重。今年市上下达我县扶贫解困任务9273人,实际完成11591人,但这仅仅体现在统计数据上,与真正脱贫尚有差距。大扶贫格局尚未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尚在起步阶段。

2、扶贫开发项目任务下达较迟,多数项目需跨年度才能完成任务。

上级扶贫项目下达时间相对较迟,而编制方案时间短,方案批复后组织实施的前期工作时间较长,很大部分项目均要跨年度实施才能完成。

3、部分乡镇对扶贫解困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未将扶贫工作摆上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基层扶贫干部更换频繁,造成业务不熟,项目实施缓慢,轻于管理。部分扶贫项目未发挥“雪中送炭”的作用。个别乡镇,将部分扶贫项目落实到了基础设施及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没有真正落实到贫困村、社和贫困户。

下步工作措施: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和任务;二是认真组织实施跨年度扶贫开发项目;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及资金支持;四是加强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并加强绩效考核;五是加强扶贫移民工作宣传,营造良好扶贫和移民工作氛围,努力构建部门协作、各界参与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四、扶贫工作管理情况

(一)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情况。

2013年我县共投入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1585万元,省级项目3个,投入财政资金1043万元,分别是:整村连片扶贫开发项目1个,投入省级财政资金80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1个,投入省级财政资金20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项目工作经费6万元;劳务扶贫培训项目1个,投入省级财政资金16万元,贫困村互助社奖金资金21万元。市级项目20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275万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60万元,分别是:新村扶贫项目2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14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60万元;产业扶贫项目1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40万元;定点扶贫村项目4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4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12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30万元;危房改造项目1个,投入市级财政资金25万元,实施50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县级财政扶贫资金项目29个,投入县级财政资金207万元,分别是:扶贫村项目2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6个,贫困户危房改造项目1个,对160户贫困户进行了危房改造。2013年各级项目自于2013年6月启动以来,各项建设进展顺利,到12月底,项目均已完成建设任务的60%以上,预计到2013年4月全面结束,项目可提前2个月竣工。现已验收项目12个,除预拨资金外已兑现项目资金17万元,正在催促乡镇报帐,所有项目将于2013年元月前底全面竣工验收。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让有限资金发挥最大效益。一是各项扶贫资金运行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严格审批和备案程序,执行《国家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扶贫开发规划统筹安排使用扶贫资金,实行财政扶贫资金县级报帐制。认真执行扶贫资金管理规定,建立了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做到了扶贫资金专户储存,专账核算,专人管理,专款专用,竣工验收合格后,按规定拨付扶贫工程财政补助资金,确保了资金安全。二是严格执行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公示、公告制,利用县、乡两级党政网、政务外网、镇村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将扶贫资金规模、使用方向、分配原则、项目名称、实施地点进行公示公告,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透明度,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加大了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力度。

(二)日常工作。

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省、市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强对乡镇扶贫开发工作的督促和指导,监督项目实施质量和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2011年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定为a级,2013年扶贫开发工作市级目标考核现未公布,县级获县委、县政府目标绩效考核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奖。

(三)机制创新。

1、“四个集中”实施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列入全县2013年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的2011年连片扶贫开发项目,通过采取“四个集中”的方式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集中发展规模农业,打造脱贫致富样板。划定怡乐镇公平、和平等6个村为项目区,新连片发展酿酒专用高粱3200亩、怡乐大葱1000亩,促进项目区农民持续增收。二是集中实施村道建设,打造农村“户户通”样板。在项目区内新建和整治村级泥结石路30公里,硬化村道13.6公里,新建入户便道10公里,生产作业道30公里,在基地内形成公路、产业路、便民路环线及网络。三是集中开展小农水项目整治,打造科学用水样板。在项目区新建渠系4.5公里,提灌站2个,蓄水池4500立方米,整治山坪塘9口,新建囤水田200亩,坡改梯1500亩,田型调整1500亩,解决项目区群众农业生产及人畜饮水问题。四是集中整治村容村貌,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板。在项目区内新改建农民住房165户,高标准打造村民集中居住示范点1个,三建三改及风貌整治300户,建垃圾池20个,改善村民生活环境。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取得明显成效,被市扶贫移民局作为全市工作亮点报送省局,省农业厅于2013年9月27日在其网站信息联播上,标题为“:县扶贫连片开发求实效”。

2、我县推行县级扶贫村项目多部门评审。县2013年县级扶贫村建设项目实行乡镇村申报,县级相关部门专业人员集中评审。评审采取听取项目实施镇、村干部介绍实施方案、评审组现场提问、专业技术人员对涉及行业建设内容提出方案优化建议意见,最后由评审组集体审定的方式进行,项目村将按审定后的方案进行实施。评审取得了四点成效:一是项目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增强。通过县级部门专业技术人员评审,把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与产业发展规划进行有效衔接,形成一盘棋,突出扶贫村特点,项目实施将更科学、可持续;二是创新了项目审批模式。改变了以往县级扶贫工程项目由乡镇村申报,县扶贫移民局审批,县财政局备案的审批模式,增加项目透明度。三是坚持扶贫政策不放松。此次评审工作重点把握了项目实施内容是否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项目受益主体是否为低收入贫困农民、项目内容和资金量化是否到户、扶持到人,组织群众参与式扶贫机制、整合资金大扶贫机制、监督机制、资金管理及项目验收评价机制是否完善等。四是提供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扶贫移民网于2013年8月17日向全省扶贫移民系统了“县:推行县级扶贫村项目多部门评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