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正文

数学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数学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数学探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一、实验的内容和目的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指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创设自主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时空,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数学活动形式。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教师的讲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主动”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

二、实验意义

“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是以学生探究为基本特征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它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手脚的陈旧做法,遵循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现念,为学生创设自主发展的时空,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三、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我们通过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搜集国内外教育教学资料,在学习本县、本市及全国优秀教师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自主探究—验证猜想—明理内化—联系生活—扩展升华”激励性评价,贯穿始终的“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完善。在实践中证明,这种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了广阔的自主发展时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如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前提。课堂氛围最能影响学习情绪,这已为许多心理学家所肯定。经验也告诉我们,在平等、宽松、自觉的情绪状态下学习,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记忆牢固。反之,在被动、紧张、低落的情绪状态下学习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无创造性可言。为了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利用生动鲜活的生活素材,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地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情绪化,引导学生投身于活动,在积极、愉悦的状态中去探究问题。

主动学习的核心是探究,而探究活动始于提出问题。因此,应该把鼓励学生善于在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作为探究性学习的突破口,具体实施策略如下:

(1)揭题提问。即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一能使学生从上课伊始就明确本课探究目标;二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如在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教师引导学生由故事情境引出课题后,让学生看着课题提问,学生提出了“怎样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数的大小和它的哪部分有关系?”“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什么用途?”等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想及早知道“分数大小的比较”的强烈欲望。

(2)自学提问。即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在接触新知识的过程中,发现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学生把认为矛盾的地方提出来,为进一步探究新知识确定思维的方向。学生的自学应有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教师只要相信学生,经学生以充分的自学时空和空间,学生的自学能力肯定会迅速提高。

(3)尝试提问。即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提出问题。数学知识是按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的。小学生已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为此,在延伸知识或难度不大的数学活动时,我们真接让学生尝试,使其在尝试中发现问题,提高问题。

2、大胆猜想

人类历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最初源于人们的猜想,之后才逐渐被验证。学生在探究问题之前,鼓励他们大胆猜想问题的结论或答案。一旦学生表示出某些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问题连在一起,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于是他使主动地关心这个问题,主动地深入探究的过程。学生带着好奇与渴望的情感去自主探究,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什么样的数能被2整除?,什么样的数能被5整除?学生纷纷猜想:“个位上是2的数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5的数能被5整除,个位上是2、4、6、8的数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的数能被5整除”等学生在探究问题之前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3、自主探究,验证猜想

有了对探究问题的猜想,学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明确了探究的方向,接下来就是组织学生的探究活动。

以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探究形式。我们组织探究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是独立探究,即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开放地去探究,去发现,独立探究能使学生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增加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能使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晰,结论更准确,三是班级集体探究,班级集体探究主要是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我们在组织探究活动时,对学生独立探究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独立探究,对独立探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还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组织全班集中讨论。

(2)根据数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学生情况,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组织探究,除了选用恰当的探究形式外,还应根据数学内容的不同特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同时使学学逐渐掌握交熟悉这些科学的探究方法。我们可以让学生用下列方法进行探究。

A、猜想—验证。即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和方法,对数学问题大胆猜想,自主探究,发找规律,验证猜想,这是创造性思维活动的重要途径。

B、操作—发生。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C、观察—归纳。即让学生通过大量具体事例,归纳发现事物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抽象概括能力。

4、明理内化

首先,教师根据数学目标和学生探究情况画龙点睛地进行归纳、概括,使学生对有关概念,法规、性质、公式、思维方法及学习方法等清清楚楚。然后,让学生运用探究获得的知识,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这一阶段,既是学生巩固和扩展知识的过程,又是吸收内化知识为能力的过程,而且是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阶段。

5、联系生活,拓展升华

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现实生活是数学知识产生和应用的不竭源泉,通过创设鲜活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应用教学解决各种现实问题,体验数学的无穷魅力,这是对数学教学的首要的整体目标。因此,引导学生运用探究出的结论与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生活与数学息息相关,体验数学活动的愉悦性和处理问题的优越性。这一阶段既有利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及在生活中有效地运用数学的积极态度,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6、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渗透于各个环节,贯穿于探究活动的始终。激励性评价是通过鼓励为主的民主评价,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收获,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指明方向。其作用是鼓励学生学会探究方法,养成探究习惯,激励评价主要组织学生自评,互评及师生互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调控评价的过程,给学生以成功的情况体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自信心。使学生逐渐把探究学习作为自己学习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四、实验前后对比

在20*年4月—20*年5月的一年中,我们加强交流与学习,深入研究“小学数学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课题实验使我们的教学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教学质量都有显著提高;我们的教研精神,实验成效有力地带动了学校中高年级的数学教师,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受到了领导,同事、学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有效地推动了全校的课堂改革的实施。

在课题研究的同时,我们还积极撰写实验与教后反思等,所写多篇论文获奖。其中霍芳欣撰写的《探究性学习初探》、《让“已知”与“未知”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撰写的《放飞学生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注重思维深层发展》、*撰写的《课堂需要教师的真心呵护》、《让新理念走进课堂》,谢秀琴撰写的《宽容让课堂如此美丽》等分获省、市级论文一、二等奖。今年3月,*在全县教师新课程培训中,主讲的《与新课程同步成长》,深入浅出,切实可行,受到老师们的广泛赞誉。

实验证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自主探究、验证猜想—明理内化—联系生活、拓展升华”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遵循现代教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学生充分创设自主发展的时空,使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分享,一种肯定,成为知、情、意、行的全方位享受,它尊重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符合数学课程标准,能有力地推进新课程的实施。

五、实验中的问题与反思

随着实验的深入,“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已越来越被老师们理解和接受,然而在实施中还存在认识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为“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重过程不重结果

一些教师对探究性学习领悟不深,以为探究性学习是过程教育而不太在乎知识,于是就产生了探究性教学是重过程而不重结果的认识,出现“脚踩西瓜皮,滑到那里是那里”的现象,导致将学生的学习引向另一个极端。加涅的“学习条件”理论指出,作为结果的知识是任何学习的必备条件之一,没有知识作基础或不获得知识的学习是不成立的,积极话多基础知识才使得新的学习和探究成为可能。所以说探究性学习是既重过程也重结果,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学习模式。

2、认为所有的知识都要采用探究性教学

一些教师认为探究性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把所有知识的获取都采用探究性学习模式。其实,有效地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和策略,只用一种探究方法去教学数学既是不可取的,也是行不通的。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两类: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指最原始的数学概念,是数学领域约定俗成的知识,无需探究。程序性知识是解决“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它们才是自主探究的舞台。

3、认为“自主探究”就是让学生自由探究

有的教师认为采用“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就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由探究,把学习任务单纯地交给学生,老师不必引导与组织学生的学习,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探究性学习模式要有明确的探究目的,恰当的探究方式,合理的探究方法,从而达到理想的探究结果,这些都离不开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另外,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需要经历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的过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对于低年级学生一般采用定向探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减少教师帮助,减少教师的指导,逐步培养学习自主探究能力。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习的开始,大胆猜想、自主探究是主动学习的核心,明理内化是探究成果的巩固,联系生活、拓展升华是探究的最终目的,激励性评价使探究活动继往开来。只有真正领悟“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真谛,才能更好地发挥它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