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新闻实习报告2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IN实习
--南方电视台实习报告
实习让我成熟,也让我从新认识自己。
一切从《IN一派》开始
《IN一派》是我实习的开始,永远没有结束之时。
《IN一派》是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三大品牌栏目之一,它是一个紧跟潮流,追踪时尚的资讯类节目,逢星期六、日晚上7点10分播出。星期六的节目围绕美丽而展开,以潮流资讯为主,好玩为辅,节目内容包括IN速递,美丽大变身和潮流搜店三大部分。而星期天的节目则以真人秀表演为主要形式,在娱乐搞笑的气氛中带出让人思考的社会问题。《IN一派》播放的时间并不长,只有20分钟,但不要小看这20分钟,短短的20分钟凝聚了《IN一派》所有成员的心血和汗水。
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在短短的实习时间里,了解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流程显得至关重要。与《城市特搜》和《今日一线》等新闻性较强的节目不一样的是,《IN一派》很重视前期的策划和准备工作,因为前期工作的策划和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节目出来的效果和质量,但是,在《IN一派》里缺乏的恰恰是优秀的前期策划的人才。我想,不仅仅是《IN一派》,很多行业和企业,都缺乏优秀的专业策划人才。
我们到《IN一派》的第二天,也就是星期二的早上10点,都市频道的罗总隆重其事的参加了《IN一派》的例会。由于罗总的参与,我的心情莫明的多了几分紧张,也有点拘谨。针对如何改变《IN一派》最近的收视低迷局面,大家都各抒己见。显然,罗总最关心的是节目的定位和收视,罗总表示,只要收视好,什么好的Ideas她都可以接受、洽谈,她还鼓励我们实习生要多提建议和意见,希望我们的加入能够与整个栏目组擦出新的火花,带出好的创意。
但是因为受到节目的固定思维的限制,《IN一派》的同事似乎都没有什么新点子和好的创意,会议的僵局一直都没能打破。大家的沉默和无定向的眼神让我有窒息的感觉,我心里既担心又着急,同时又梦想着如果自己能够想出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主意该多好,可是当时的我对于节目还不怎么了解,什么解救方法都没想到。
后来的例会不断地有些新点子提出,我的紧张和拘谨感也慢慢得到了舒缓,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之中。为了迎合受众的需要,《IN一派》慢慢的走上改革创新之路。
通常来说,星期一是都市频道全体人员的例会,《IN一派》的同事也要求准时参加,不然会扣钱的喔(扣钱的条款是由《IN一派》栏目组自行通过的,主要是督促各同事按时参加每星期一次的重要例会,扣得的钱将用作聚餐费或直接拨入其他没有迟到同事口袋,我觉得这种罚款条例还挺有意思的)。会议虽然简短却非常重要,会议通常由三位总监一同负责,主要是宣读台里的一些要事和人员变动,并且对上星期节目的总结和对下星期节目的要求和期待。也就是说,每星期一早上,都是都市频道人气最旺的时候。第一天正式进入台里实习,我们就参加了例会,会议上,让我备觉亲切的是罗总亲自向频道的同事介绍了我们,自自然然地,我觉得自己就成为了里面的一份子,融入了一个大家庭。
《IN一派》的内部会议定在每星期二早上10点,内容主要是商讨下星期节目的选题。对于如何突破《IN一派》现有的节目形式从而提高收视率依然是会议的重点内容,斌少说过,他比较过IN一派多个星期来的收视,发现做的好的几期收视不一定好,但是做得不好的那几期收视一定差。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唯有把节目做好才能保证收视继而提高收视。
选题定下来后,就到了筹备拍摄的工作细节中。一般是负责当期节目(以真人秀节目为例)的编导负责从前期策划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的全过程,时间跨度大概就一个星期。在时间的运用和分配上,各编导也大致相同,通常是星期三定下剧本的具体细节和其他准备工作,例如与广告公司联系演员,准备需要的道具,预订拍摄用的机器和外出用车等。如果星期四有档期,通常会在星期四完成拍摄的工作,已备有更充分的时间做后期制作。接下来的时间一直到下星期五的审稿Deadline,编导都会在编辑室工作,完成片子的后期制作。最后通过总监审批一关就可以顺利在星期天的节目里播出。
大致的工作流程就是如此。而我们平常的工作也是围绕着节目展开,从写剧本,外出拍摄,片子的后期制作到抬器材,拿快件,买外卖我们都会涉及。我更多的时候会在编辑室看编导工作,运气好的时候还可以帮着写解说词和用Photoshop处理照片,工作的难度不会很高。
Maybe(一切皆有可能)
还记得第一天进台里工作,对于任何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在一切未知因素的包围之下,我变得有点羞涩却又满怀激动的情绪。曾经在南方都市报实习过的我,心里不免对两者打起算盘,一一比较。
年轻是两个媒体给我最直接的印象。融合在群体里面,我甚至觉得自己老大不小了,突然有种冲动觉得,自己也是应该要快点出来为人民服务啦!
在南方都市报,每一个记者的桌上都配备一台电脑,方便记者写稿工作。我以为相同的情况会在电视台看到,但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办公室里的电脑并没有想象的多。后来了解了才知道,所有重型装备都在六楼的编辑室里,一个我们实习生盼望着进去大开眼界和学习的地方。
作为实习生,如果没有特殊的情况,是不敢迟到早退的,但其实在媒体工作的记者是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的,只要自己灵活运用,合理分配,准时有效的把工作完成,上级是不会理你是否朝九晚五。
相对于电视媒体,报纸媒体对于记者的文字驾驭能力要求更高。在我看来,电视台的文字大多都是为画面服务的,是对画面的补充和说明,并没有报纸媒体对于文字的要求严格。而且相对于电视媒体,在报纸工作的记者的平均学历比电视台的要高。
Maybe作为一个女孩子,在报社工作所获得的满足感会比在电视台高。因为面对沉重的脚架和大型的betacam,很多女生都只能汗颜。也就是说,在电视台工作,男生可以一脚踢兼顾从前期策划到中期拍摄到后期编辑的工作,而女生却因为中期拍摄的难度,而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我还记得《IN一派》的大内总管欣姐跟我说过,女生做电视是比较吃亏的,因为大部分女生都不能承担摄像的工作;摄像需要的体力,不是所有女生都吃得消的。可能也是因为这种工作的固定格式,在实习的过程中,我接触更多的是前期和后期的工作,而对于betacam,我更多的只能远观,而不能近邻。
不过一切皆有可能,电视台还是有“女英雄”的,而且听说拍出来的片子还不比男生差,打心底佩服不已。
在认识别人的同时,我也看清了自己
《IN一派》栏目组由11人组成,监制智哥,主持人丁丁,斌少,节目编导明哥,刘怡哥,雄哥,小雷哥,小邓哥,和芳芳姐,还有后期编辑tt姐和负责日常开销的,被大家亲切的称作大内总管的欣姐。
我最初对智哥的印象来源于婉莹,不说不知道,原来“隐蔽”在南方电视台的智哥是一个DJ大红人,他的声音和他的电台节目《一些事,一些情》风靡万千少男少女。智哥完全是一个民主型的领导人物,在他身上我看不到慑人的气魄,有的是亲切,稳重和安全感。记得第一天到台里,我们什么都不懂,在办公室里忐忑不安的,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正当我和婉莹有点不知所措的时候,智哥却很细心的看出了点端倪,悄悄的走到我们身边,向我们介绍台里的工作情况和《IN一派》的节目内容,亲切的感觉让我的拘谨即时缓减。虽然我们只是实习生,但是智哥却很照顾我们,有时候我们在办公室闲着没事干的时候,他会尽量帮我们安排出去拍摄或到编辑室跟后期的工作,希望我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见识多点,学多点。
丁丁是一个既可爱又好玩的女生,她虽然个子小小,但魄力十足。她对于时尚潮流有敏锐的触觉和洞察力,对于主持和配音工作她一丝不苟,从她的眼里我感受到她对主持工作的热爱。有一次,她拿着一本超人气潮流杂志认真地问我,“我们的节目要怎样改进才能做得像杂志那样内容丰富和专业呢?”,可见丁丁对于节目的忠诚和热爱。因为声音的甜美活泼,丁丁成了广告配音的小天后。在粤语的多则广告里都能听到她的声音,最近比较热的“酸酸甜甜就是我”也是丁丁的声音喔。有一次斌少还执意要在节目中用上这一句,把我和编导们都弄得哭笑不得。
另一主持人斌少是点子最多的一个。每次在例会上他总会很激昂的发表个人的意见和见解,有时候我甚至觉得他像个演说家那样滔滔不绝。斌少觉得个人的世界观是由个人的经历所决定的,像我们这样的“正常人”,做真人秀节目时,一定要抛开平常人的思维方式去想,越是另类越是搞笑的,才最能博得观众的喜欢。所以我打心底里觉得他无比佩服周星驰的无厘头,在生活中,他确实也挺无厘头的。斌少不仅是一个激昂的“演讲者”,还是一个超级大书虫,几次出外景,还没有轮到他工作的时候,总能看到他拿着一本书拼命的读。我想,他平常的滔滔不绝也是书中的长期积累吧。我,好像也很久没有认真的读过书了,忏悔啊!
编导明哥是一个很出色的摄影师和很好的老师。记得在星期天播出的真人秀节目改革期间,我们三个实习生得到了一个独自外出拍摄的任务--在街上找人献歌并把过程记录下来。唱歌的片段将会在真人秀节目的中段穿插播出,以增加节目的多元性和娱乐性,暗暗自喜的我觉得我们大展拳脚的机会终于来临了。可是拍回来的片子的效果却差强人意,除了画面构图、白平衡、对焦等问题外,还有采访的问题,数数指头一大堆。因为我们的“业余”,明哥“狠狠”的为我们恶补了一课。最后我总结了好几点:
•开机后马上要做好四件事情:
•要调好白平衡。白平衡是很重要的,如果白平衡没有做好,可能拍回来的片子都不能用了。
•要把焦对准。把镜头zoomin对准被拍摄者的鼻子处,也就是聚焦,然后再把镜头zoomout,就可以做到对焦清晰了。
•根据光线和光源把光圈调好。
•选好背景。开机后不能懒,一定要想自己需要拍的是什么,选好最适合的背景。
•在拍摄人物时,不能把人头给截了,不然画面就会失去平衡。
•白平衡要视不同的背景和光源进行调节,不能一成不变
•焦要跟得快,不然拍出来的画面会虚掉。
•在采访小朋友的时候,要蹲下凑合小朋友的高度;如果弓着身采访,出来的画面就会很难看,而且这样也不尊重被访者。
•如果可以的话,记者要尽量拿着话筒进行采访。不能随意把话筒给别人,因为一个话筒8000元,一不小心掉地上,负责的人不是被访者而是记者,而且随意把话筒给别人玩弄,有损电视台形象。
•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记住翻话筒,不然声音就会有偏差,不清晰。
•在拍摄时还要留意主持人的服饰,画面内不能出现带有宗教色彩的物品。
明哥最后还强调说,因为我们做的是娱乐性的节目,不同于新闻类的节目,要求现场为先,画面质量为后,我们的画面是可以预先设计的,拍出来的效果也是要美的,就算有一帧的偏差也是不允许的。
拍回去的片子在我们离开前都还没有编辑,最后不知道派上用场没有。虽然我们这一次任务以失败告终,但这是我们唯一一次独自外出采访的经验,我会好好珍藏的。
我跟刘怡哥出去拍片和跟他做后期的次数是最多的,他很照顾实习生,也很愿意教导我们。平常在编辑室,我们更多的只是坐在编导的身旁学习,很少有机会用上编辑机。刘怡哥觉得懂得技术并不是关键,因为在不同的媒体,编辑的器材和软件设备都是有所区别的,我们需要培养的是一种编辑的感觉,建立自己的编辑风格。是啊,我什么时候可以制作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片子呢?Iwonder。
雄哥出身于师范专业,却走上了媒体之路,一做就是5个年头。我心里充满了对雄哥既害怕又敬佩的感觉,我曾经在雄哥面前犯了一个作为媒体工作者致命的错:我幻想把做了一半的工作丢下一去不回头。我的不负责任让雄哥不快,他甚至忍不住训斥了我一顿。虽然后来我弥补了自己的过失,但是雄哥的反应让我意识到就算再小的工作,我都必须负起责任,有始有终。雄哥的后期制作很出色,对于色彩的运用和画面的把握都很到位,他曾经对我说过:“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得靠自己,遇到不懂的要努力去学,唯有这样才能在社会立足。”在他的指导下,我牢记了电视台脚架的用法,知道了运用快捷键盘做后期编辑的方式,了解了自己的不足,我甚至敢于在拍摄过程中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在实习过程中我找到了更多的自信。虽然雄哥说我处理事情还不够成熟,不过我会继续努力的。
小雷哥喜欢和年轻人在一齐工作,他觉得与年轻人一齐工作既有朝气又有热情和冲劲。小雷哥平常的话不多,但是他却是实力派,做的片子是《IN一派》的收视保证。大内总管欣姐笑话说小雷哥收买了作为收视统计的300户家庭,所以才有好收视。其实,曾经在广告部工作的小雷哥拥有强劲的后期包装制作的实力,所以他的节目受欢迎绝对不是巧合。
其他的《IN一派》同事也是各有各的特点,小邓哥是典型的“Actionspeakslouderthanwords!”类型的人,听说他做的新闻类记录片很厉害,可惜还没有机会见识见识。在我们去实习的时候,芳芳姐去了英国旅游,听说还有不少艳遇了;tt姐和欣姐都是很好的女生,就比我大一两岁,看着她们在电视台如鱼得水的工作着,再想想自己还是一个实习生的身份,就感到惭愧,同时不得不时刻督促自己要加把劲的积累。
经过了长期在电视台编辑室浸泡的日子,我似乎懂得了一点什么,但是却又不太确定。我发现媒体制作离不开艺术,我越来越觉得节目包装的重要。美丽的东西总是能吸引最多的眼球,在编辑室的日子激发了我多学艺术设计的冲动。鉴赏艺术,欣赏美好事物的能力需要培养,而作为媒体工作者,去创造一种美的能力让观众鉴赏显得更加重要。
肤浅认识的升华
做资讯类的娱乐节目并不像做新闻类的节目,对时效的要求不高。但是不要以为娱乐就可以一味的任意吹水,没有实际内容的肤浅文字除了你自己,骗不到任何一个人。
在《IN一派》实习期间,我得到了一个写30秒钟潮流资讯的文字配稿的机会。开始我还挺胸有成竹的,觉得这东西挺简单的,就30秒钟,A4纸两三行文字就搞定了。
但当我写好,把稿件拿给编导审批的时候,我的文字却出现了很多我预料之外的问题。就拿一条我写的哈根达斯新品会的文字为例吧。(以下文字以粤语表达)
哈根达斯新品会
6月,夏日炎炎,如果可以啖番杯哈根达斯,甘就真系透心凉啦!“倾情比利时”、“瑞士阳光”、“纽约恋人”、“天使爱美丽”等哈根达斯既夏日新品陆续登场,充满左甜蜜与浪漫,连台湾名模林志玲都受唔住诱惑,抢先试吃啦。现场仲首次展示左由林志玲亲自参与设计既“天使爱美丽”,净系个样都引死人!(初稿)
哈根达斯新品会
火辣辣既夏日如果可以啖番杯哈根达斯,甘就真系透心凉啦!“倾情比利时”、“瑞士阳光”、“纽约恋人”、“天使爱美丽”等哈根达斯既夏日新品,充满左甜蜜与浪漫,唔怪得连台湾名模林志玲都受唔住诱惑,抢先试吃啦。由林志玲亲自参与设计既“天使爱美丽”,由纯浓的意式奶冻与动人桑果组合,净系个样都引死人!(修改后稿)
比较两篇稿件,粗略地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但其实在初稿中,我犯了很多致命的错误。
其一,写娱乐资讯的与娱乐新闻不一样,时效性要求不高,具体活动的时间不需要详细交代。不像娱乐新闻,娱乐新闻告诉观众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要交代的是事情的经过本身,时效性强;娱乐资讯重在事情的内容,细节,深入到事情内部,有如新闻的深入报道,时间并不太重要。
其二,虽然只是30秒的,时间很短,但是稿子的信息量是不能少的。好像写食物类的,告诉观众食物的主要成分比告诉读者此食物如何好吃一类的空洞语言重要得多。因为观众可以通过画面和对食物的成分了解而自我感受食物的味道,获得自己独特的感观,而不是文字强加的甘涩味道。
我写稿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上面两个问题,我担心的反而是没有看过30秒画面的我,如何写出能与画面匹配的文字。当我把这个疑问与编导说的时候,她告诉我,在正常的情况下,是一定要根据画面配写文字或者根据文字剪接画面的,这样的做法才能保证片子的质量。但是,单独的画面剪接和文字说明配在一齐也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条件允许下,是一定要跟着画面配文字的,这样做才对得起收看节目的观众,对得起自己。
琐事二三件:
累是必然的事情
在电视台工作是一件累人的事情,每天我都是带着既疲惫又饥饿的状态回家。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完全放松的躺在椅子上,然后喝上一杯冰水,这是我紧绷了一天后最舒适的时刻。
在南方电视台工作有一个好处,就是你永远也不用担心自己会患上失眠证,因为每天的疲惫让人根本没有时间考虑太多。每天晚上,我都是一躺在床上就睡着了,一醒来又急急忙忙的往电视台赶。
我在车厢中像三文治一样,动弹不得
广州人多车多。虽然我是老广州,但是家住芳村的我,每天往返台里并不是一件省油的事。在与公车“搏斗”的这一个半月里,我觉得自己已变成公车专家了,对于过去在车厢里被挤得像三文治一样的痛苦经历,我现已应付得绰绰有余。下面是我在广州坐公车的一些经验,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不妨感受一下广州公车事业的“繁荣昌盛”和应对策略吧!
应付广州公车贴心小Tips:
困境1:早上赶公车的上班族蜂蜂拥拥,一早外出散步后归家的退休老公公、老婆婆争先恐后,大清早的广州公车就像沙丁鱼罐头,显得热闹非凡。无论哪辆公车,在7点15分之后,都是挤满了数不尽的人头,如果找不到位置坐,就只能忍受牙膏被用力挤压般的痛苦,既难受又无奈。
应对绝招1:身手敏捷、眼疾手脚快。要在拥挤的公车环境中享受属于自己的世界莫过于找一个位置安稳的坐下。但是找位置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黎明前的安静很多时候也只是虚掩暴风雨的来临。每每在公车停站一霎那就有无数的人群从四面八方拥进,杀你一个措手不及,如果不想成为英勇的牺牲者,就得时刻准备着。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除了观察公车站的乘客情况,还要时刻留意进站的公车。在所需乘坐公车一步步接近车站之时,眼睛也要抢先找位置,通过不断的观测车内的情形,找到还留空的座位。在眼睛行动的同时,脚也要跟上车的节奏,抢在人龙的最前面,获得上车的优先权。这样,就能找到一个很好的位置免受挤车之苦。
困境2:公车上早早就挤满了人
应对绝招2:
(1)如果车上已经是人挤人,连站的位置都没有,时间允许的话,我会放弃眼前的公车而等待下一辆。通常来说,除非是繁忙的上下班时间,不然跟在一部拥挤的公车后相同路线的公车人数会相对减少很多,而且广州公车线路密集,不用担心等待很久。
(2)如果我在离汽车总站不远的车站等车而时间又允许的话,我会选择到汽车总站坐上有位置的车,特别是一些人多路线又长的车,如果没有位置坐,真的很要命。
(3)在没有选择,硬要往人挤人的公车上去的情况下,我会尽量挤到车的后车厢。因为后车厢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而且不用担心由于上下车的乘客流动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拥挤和麻烦。
困境3:位置是找到了,但是看着陆续上车的老公公、老婆婆,实在于心不忍的看着他们拖着年迈的身子摇摇晃晃的站着,让座吗?但是离下车还长啊!
应对绝招3:根据我的观察,老人家们上车后通常都会聚集在公车的前半部分,也就是说,越是在前面的位置,考虑让座的机率也会越大,心里也会因为坐在座位上看着老人家而觉得不安。所以,如果可以选择,我会选择后座而不选择前座。可能也有一点“眼不见为干净”的心理吧,但是这一招对我真的很有用。
困境4:广州交通拥挤,红绿灯繁多,即使再近的距离,也会花费你大量的时间在公车上。
应对绝招4:不想在公车里面闷,可以自娱自乐。在车上看书绝对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在无聊透顶的时候,也不妨考虑一下。听歌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我在车上的时间通常都是如此打发掉的。其实也可以看看窗外的风景,不过广州的风景我是不大敢恭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