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为你精心整理了青白江区第十期青干班赴苏州学习考察报告2范文,希望能为你的创作提供参考价值,我们的客服老师可以帮助你提供个性化的参考范文,欢迎咨询。
三,结合自身工作,谈对重点镇建设的思考
(一)坚持市场化配置资源的手段,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制
建立新型投(融)资机制,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运用市场配置资源的手段吸纳社会资金.一是以地生财,要成立专门的建设投资公司,代表政府在垄断一级土地市场的基础上,负责对建设用地的统一储备,统一管理,统一开发,统一出让.按照市场机制,赋与其应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使其能灵活有效地获取最大的土地收益和创造更广泛地建设资金来源.在目前不具备挂牌出让,拍卖置换土地的环境下,为了盘活土地资本,要制定相关条件,允许重点镇通过协议出让等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增值.二是城市建设机制.按照"政府规划,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打破资金"瓶颈"的方式和途径,提高城市建设的效能.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思路,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小城镇建设政策,降低入镇门槛,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城镇建设,通过市场化手段,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特别要充分调动农民进镇投资的积极性,全方位筹措资金,形成政府,企业,个人共同投资的良好局面.
(二)培育产业,增强城厢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一是坚定不移地推动异地中小企业园的建设.在异地设立中小企业园,着力培育支撑产业是我区加快重点镇建设的先进经验.为打造城厢镇优美人居环境,利用城厢镇机械加工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较为发达的优势,根据其城市定位和不宜发展工业的实际,我区在异地规划2平方公里设立城厢镇中小企业园,通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与促进本地企业向园区集中的办法,带动全区机械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是发挥优势,依托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首先是结合自身的发展条件和所处的发展环境,认真地审视和研究城厢镇正确定位.要大力发展商贸,休闲业.城厢镇历来是商贸集散地,商贸旅游具有较好的基础.注重对旧城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实行保护性开发,打造家珍旅游品牌,逐步增强其旅游,商贸服务功能.新区建设着重打造优美人居环境,依托七星岛自然条件,发展休闲度假及会议中心.二是积极推动城市绿色产业.按幸福枚林的模式,错位发展,打造独具特色的农家休闲旅游.三是加速发展物流业.要依托集装箱站建设的良机,大力发展物流业及集装箱站配套服务的相关产业.
(三)制度创新,为城厢镇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要加快城厢镇的建设步伐,必须对现行行政体制进行改革,解决乡镇政府职能缺位问题,赋予其管理职能.简政放权,使重点镇一级政府能够统一组织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各项工作,克服区与重点镇条块分割制约小城镇建设的弊端,使重点镇政府有职有权,成为一级职能比较健全的政府.只有进一步革除区(县)与重点镇在行政体制上的弊端,才能增强重点镇政府推动小城镇建设的能力,调动重点镇政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解决重点镇政府"看得见,管不着"的问题.要最大限度放权给城厢镇,突破"二元"分割,打破体制障碍.一是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现行乡镇财政体制,建立有利于增强小城镇自我发展能力的乡镇级财政体制,按照分税制的原则,在重点镇设立金库,合理划分区与重点镇财政分配关系,让重点镇有更多资金投入到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只有这样,小城镇建设才有可能复苏.设立区域中心镇建设发展专项基金,区财政每年定额补贴城厢镇基础设施建设基金300万元;将城厢镇行政区域内产生的所有税收的地方所得部分(包括增值税地方所得部分以及营业税,资源税,土地使用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城建税,土地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等),城厢镇引进到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企业所产生税收的地方所得部分,所有的国土收益部分给城厢镇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中小企业园所产生的税收归城厢镇所有,部门规费按照政策界定实行减免,壮大其财政实力.二是下放管理权限.除规划权和区委管理干部任免权外,凡属程序性审批的权限均下放给城厢镇.将区派设的工商所,国税所,地税所,派出所,财政所,公共卫生所等机构的党务工作交镇党委统一领导,业务工作接受镇党委,镇政府的统一协调.在城厢镇延伸的部门和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以镇管理为主,其干部的任免要征得镇党委,镇政府同意.在不违背《土地管理法》和群众自愿的前提下,在本镇范围内的承包土地流转由城厢镇政府直接审批,报区国土局,区农牧局备案;在不违背《村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的前提下,城厢镇享有区级建设管理职能,村,镇建设项目由镇政府直接审批,报建设局备案.拥有优先享受改革政策试点权,可在区级权限范围内,进行各种形式的改革试验.凡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各种改革方案和扶持经济发展优惠政策,项目,资金原则上优先安排在城厢镇进行.四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单位土地投资强度,实行工业进园区,农民进"新居".整理拆迁土地,统一规划使用,实现资源共享.五是对区域中心城镇建设工作实行目标管理,把目标任务下达相关部门,年终严格考核.
(四)构建人口聚集机制,破解人气不旺难题
加快人口要素的聚集是重点城镇兴旺的重要条件之一.人口聚集机制的构建应着力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1,解决"引进来"的问题.人口进得来是小城镇聚集人流的首要环节,首先要降低农民进镇门槛.结合当前农民收入仍较低的实际,在坚持经营城市理念,适当获利的基础上,制定比较切合实际的政策,降低土地成本.
2,解决"住得下"的问题.安居才能乐业,解决的办法可灵活多样.一是按照小城镇详细规划,统一规划,运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由政府组建房地产开发公司,由房地产开发公司按照规划,建设一部分不同标准,档次的商品住宅,出售给建设小城镇的重点镇机关职工和农民,也可采用租用形式,租给职工和农民,这样既可减轻进镇农民的经济负担,又可吸引一大批中等经济条件农民入镇.
3,解决"稳得下"的问题.一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力加强小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改善小城镇生活条件,增强小城镇对农民的吸引力;二是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小城镇就业容量,努力培育完善市场体系,重点建设好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小商品批发市场,促进农村物流运转,以"物"的流动带动"人"的流动,在流通环节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入镇人口就业.三是增强镇域企业的经济实力和竞争力,提高其吸纳劳动力的能力及劳动力在其就业的稳定性,并以此带动餐饮,服务行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巨大潜力.四是斩断进镇农民与土地的联系.在农村,要创新土地产权制度,允许进镇农民将其所承包的25度以下土地通过有偿或无偿形式转包给其他农户种植,25度以上土地,根据国家政策退耕还林,粮食仍补助给入镇农民.五是逐步建立失业,养老,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对入镇农民,将其户口转为居民户口,与居民一致对待,生活比较贫穷的,要纳入城市低保,与城镇居民一样进行社会救助.
五,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提升重点镇城市形象
按照城区怎样管理重点镇就怎样管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区综合执法机构的职能,进一步扩大城区综合管理成果.进一步研究对重点区域,主要街道的管理办法,进一步研究对车辆乱停,店招乱挂等难点问题的解决办法,进一步研究规范执法行为,提高队伍素质的奖惩办法.
六,搞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三农"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实现协调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2004年全镇农业总产值近亿元,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基础,特别是经过近两年的"三带一区一基地"的结构调整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充分发挥传统优势,进一步扩大规模,建立了食用菌加工,西瓜种植和蔬菜生产基地;沿河(毗河)一带利用荒地,荒坡大做文章,栽植麻竹2000余亩,建成了食用麻竹生产基地;依托镇内红旗油厂,迪澳植化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优质粮油生产,使农业结构逐步合理,农业区域性布局逐步优化.城厢镇的农业比较优势在食用菌加工,西瓜种植,蔬菜生产三个方面,我们在下步工作中将努力做到城乡统筹发展,把农村工作的重心放在"三大工程"上,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工程".积极发展和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市场,中介服务组织等多种类型的产业化龙头,促进农产品转化升值,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健全和完善产前产中产后全程配套服务体系,把城厢镇建设成区域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中心,农业产业化的信息和技术服务中心.一是大力发展食用菌加工,西瓜种植,蔬菜生产等优势产业,切实在特色产品生产,加工上做文章.着力扶持以食用菌生产加工为主的城厢土特产公司和以辣椒,蔬菜为加工原料的荣泰清真食品厂等龙头企业,引进种植大户,帮助他们建立基地,扩大规模.使食用菌加工,西瓜种植,蔬菜生产真正成为城厢镇的龙头产业,使他们的产品真正成为垄断性强,影响力大,吸引力高的城厢产业形象品牌之一,以此带动全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二是重点在唐巴公路(城厢至金堂野生动物世界)沿线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引进业主,成片种植优质果树,大力开发农家旅游.从而在全镇逐步形成发达的种植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进一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在前进中学习别人,在学习中发展自己
区房产管理局贺春霓
苏州之行,深感受益匪浅,可以说上了一堂生动,实际,深刻的发展课,开放课.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归来思奋进,现谈几点个人体会与大家共勉.
一,开拓了眼界,看到了差距.
苏州固然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条件,但其在抢夺机遇,促进发展的强烈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胆略方面,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数据证明:苏州各级领导干部,70%左右的时间用在抓招商,跑项目,下企业上,而50%左右的公务员直接为企业"跑腿"办事.张家港"一句话就成为一个思路"的发展意识对我们触动最深.我们的差距主要在哪主要在观念和敬业精神上.
二,更新了观念,得到了启示
俗话说:"没有梧桐树,就引不来金凤凰".苏州工业园区借鉴了新加坡"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的理念,以高起点的规划,完善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管理服务吸纳了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入区落户,为苏州的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是一句空话,需要强有力的智力保障.苏州特别重视人才战略,注重招贤纳士.他们每一次重要计划,都是请国内甚至国外专家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为正确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这些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三,坚定了信心,明确了目标
学先进,重要的是学精神,学思路,学作风,学胆略.要在前进中学习别人,在学习中发展自己.赞叹之余,我们并不妄自菲薄,丧失斗志.在困难中我们更多地看到了希望.差距就是潜力,压力就是动力,动力来源于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构建成都工业高地"的战略目标.
以下是对我区经济发展的个人建设:
(一)"置之死地而后生".个人认为,也许沱江事件对我区并不全是坏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至少有更多人知道有个青白江了.现在什么事都讲包装,人需要包装,城市更需要包装.青白江区历来外宣较弱,我们可以利用这次事件,站在全区的高度,重新全方面,宣传青白江,挖掘城市亮点,提炼城市主题,变劣势为优势,重投资环境,注重人力,物力的充分使用,使其发挥最大效力,给我们自己和到我区投资的企业找一个理由.
(二)"全民皆兵".城市要发展,仅靠领导干部和党员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要形成举全民之力,集社会之财推动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凝聚民心,"俘虏"民意,加强市民参与全区发展的意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坚持群众路线一刻也不能容缓.
其一,要为失地农民创业找到出路.一时的货币补偿和房屋安置只是治表不治本,根本不能解决农民的生存问题.特别是安置房的修建,一定程度上化分了贫民区.新农民街,老农民街,甚至农民三街等安置房的物业管理,治安条件,环境等方面都存在隐患.一到了大检查,就暂停营业,采取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的方法.造成了政府和商家之间的不和谐,阻碍了经济发展.我们可以借鉴苏州市发展民营企业的经验,发展属于我区的民营企业,为农民的创业提供机会,生存找到出路.
其二,为商家,小贩找到出路."青白江生意不好做",这是大多数商家的话.一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因素,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没有形成特色经济,规模经济.有些临街铺面,火锅边是卖衣服的,茶楼边是修自行车的,等等等等,杂乱无章.任何商业行为都要形成规模才能做大,做强.我们应从打造地方商业经济特色入手,对临街旺铺进行规划整治,或者请专家调研,找到适合我区经济发展的商业特色,形成各式各样的一条街经济,商业经济圈,以此带动地方经济,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可以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考虑给投资商或其家属,子女建立一些适合他们的地方特色吃,住,行,娱乐等区域,真正做到亲商,安商.
对当前征地拆迁,农民安置及劳动就业问题的思考
大弯街道办事处黄晓琴 通过赴苏州学习考察,并结合工作实际,谈一谈自己在当前征地拆迁,农民安置及劳动就业问题的一些思考和看法.
一,关于征地拆迁问题
现在征地拆迁面临的矛盾多,压力大,除补偿安置办法不尽合理等单纯性原因外,我认为其主要原因还是历史积累的一些矛盾或者说群众自认为反映的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导致干部在群众中的印象,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不理想.干部说的话无法代表政府行为;政府的一些为民政策如失地农民社保政策,难以让部份民众从内心予以认可,而为其他"有心之人"作为谋取私利的手段,这除了是农民自身素质低,不能明辨是非造成的外,我想我们应该深思"诚信政府"这个概念.所以,当前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机关干部作风整顿真是一场及时雨,十分必要.这里就要求干部作风要有本质上的转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达到群众与政府的和谐统一,加快推进和谐社会的进程.
二,关于农民失地问题
农民失地由原来的村组集体组织的一份子突然变成了一个"无地,无业,无组织"的"三无"人员,所谓"无事生非",这也是引发农民频繁上访的一部份原因.所以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我们不只是把农民的身份简单的转变为居民,而是要让他们很快的进入社区管理,融入城市,从而消除与城市的天然"隔阂".我想首先应在农民进入社区管理之前继续发挥村民小组的集体组织作用;其次应加强原征地村组与社区的衔接,使失地农民能不间断的感受到集体的作用,使他们始终"有依有靠";第三应进一步完善新的户籍管理制度.
三,关于农民安置问题
现在青白江已经不允许划地自建,但针对新的失地农民集中安置区,我个人认为也存在许多弊端.其一就是安置房的建设质量问题,老百姓很是担心;其二,因为是农民安置房,它的修建就不可避免的在小区配套建设方面无法跟上城市总体规划;其三,农民舍货币安置而选择现房安置其主要原因就是想从每户补贴的25平方的优惠房价中获取微利;其四,农民大多数选择现房安置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压抑了二手房市场的交易,对于新楼盘的上市也有一定的影响.从经济角度上讲,农民的现房安置无法拉动消费,与市场经济规律不相适应.
四,关于劳动就业问题
2004年,政府开始执行失地农民社保政策,这对一辈子想都不敢想的农民来说,真是一件大好事.政策规定"50,60"人员可以直接享受住院医疗并拿到最低生活费,这基本解决了此类人员的吃饭问题.但对于"40,50"人员,他们种了一辈子的地,现在年过半百,既无文化,又无专业技术,在自主就业的市场竞争中最缺乏竞争力,无业可就,拿什么能力来续保呢在上海我看到这样的一个现象: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商场里的营业员,街头的促销员等大多都是四五十岁的大婶,大叔.这样一个细节也可部分地看出发达地区在解决就业方面的一些举措.就青白江区而言,就需要政府壮大经济实力,多提供公益性岗位,为这部份人的生存,生活"埋单".此为解决办法之一.
另外,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如何让农民在这有限的资源上得到一些利益,也就是要让群众充分地享受到改革的成果,我想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改变现有的征占土地方式,让农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企业引进和企业经营,为其提供长久生活保障.当然这要涉及到企业经营,企业效益,保障机制等一系列问题,所以需要科学分析,科学决策.
最后,对其中很大一部份青壮年人来说,要解决的就绝非是简单的吃饭问题了.这次外出学习考察让我体会最深的就是太仓市王文其主任在讲到璜泾镇的民营经济发展时没有提及就业问题,而是谈的如何通过发展经济让人民致富,这让我茅塞顿开:就业不是目的,让广大群众走富裕的小康之路才是最终目标.因此,我们在促进城乡就业,创建充分就业区的时候,我想就不能仅仅用量化的指标单纯的去提高就业率,去解决简单的吃饭问题,我们应该在拓展就业思路上做文章,下功夫.应有针对性的鼓励青年能人自主创业,带头致富,这样也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而且这样的岗位他们也愿意提供给本村本土的群众.
青白江区提出"工业强区,生态立区",走环保型循环经济的道路,这是科学的决策.但如何让普通百姓也能享受到这一决策带来的好处,我想我们不妨借鉴璜泾镇发展化纤加弹产业带的民营经济做法,为青白江区的工业集中园区注入民营的力量.同时,政府为招商引资进来的企业提供"零障碍"的投资软环境时,也不要忘记为"自已的儿子"提供路子,点子,技术.比如在工业园区设立中小个私企业园区,让暂无能力大面积征地,大规模发展的本(外)地中小个私企业以征,租少量地块的形式发展,进而为解决剩余劳动力,稳定小额税收作贡献.太仓市人大王主任说得好"靠群众自己不能富,靠政府,靠党员干部带领才能富".
苏州之行话发展
区安监局邱跃伟
通过苏州学习考察,看到了苏州人按照党的正确领导,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遇,改革开放27年取得的巨大变化.通过学习考察,增加了知识,开拓了思路,看到了差距,深感发展才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有可持续发展,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一,把握政治因素,从政策中找到发展的活力
苏州经济高速发展来自于政治,研究政策,从党的路线方针中找到发展的方向,激活发展的动力.苏州正确运用政治因素,取得政策支持,经济社会由此得当发展.为此,目前,我们要认真研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质,正确估计发展形势,增强科学预见性,争取政策的支持,正确制定符合我区经济社会全面高速发展的"十一五"规划,及时抢占有利于发展的先机.
首先思维要创新,要研究政策,从中找到发展的出路,提高科学判断,把握市场经济命脉,应对复杂局面,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具备抓机遇,避风险的能力.要增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取得政策和各方面的支持.
要把是否支持经济发展作为党员干部的整治要求,把能否支持经济发展作为执政能力的衡量标准.领导干部要无私无畏,敢冒天下之大不违,勇挑发展之重担,把权力,职能和办法都用在支持工业经济发展上,决不允许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
二,转变政府职能,服务经济发展
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政府职能转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确处理服务与监管的关系,树立阳光,法制,诚信的"青白江"服务模式,激活社会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政府职能转变要体现在服务经济发展,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上,要减少形式上的服务,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消除发展道路上的困难.简化办事程序和手续,减少行政审批,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行政成本,杜绝部门创收性的行政收费,摊牌和经济处罚.
建立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间沟通平台,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剂,为企业发展壮大建立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良好环境,鼓励大企业拓展发展空间,支持和引导中小企业参与大中型企业配套服务项目,实现优势互补,构建工业经济航母.
职能部门要把为企业排忧解难,扶持工业企业快速成长作为服务的方向,增强我区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力.要为企业办实事,办好事,办事少花钱,争取不花钱.同时要加强对工业企业安全环保的服务和监管,指导企业走生态工业之路,降低企业风险,确保工业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三,扬自身优势,主动出击谋发展
1.规划先行,着力生态工业高地建设
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依托成都北部新城建设,围绕集装箱基地和"成青"快速通道,立足可持发展,科学制定我区"十一五"规划.彻底改变先建设后规划,不是麻将街,就是农民街的规划模式.要充分发挥化工,冶金,机械制造和建材基地优势,运用专家学者和广大群众的智慧,要体现生态优势,利用铁路北环线运输优势,加快公路建设,提高工业经济承载力,大手笔勾画青白江高速发展蓝图.
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工业经济的参与能力
落户我区的企业老总笑话传统的工业区没有培养出工业经济的参与者,不出机器出"宝气".我区具有化工,冶金,机械制造传统优势,先天优势多,后天努力不够,工业区农业人口比例长期偏重.应整合技能培训资源,组建有规模的技能培训中心和基地,培养各类实用性的技术和管理人才,提高工业经济的参与能力,为招商引资储备人力资源,既符合区情和实情,又是实现以工业为主的城乡二元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本土经济发展的出路.
3.以集装箱基地,成青为主线,合理布局
布局是否合理是胜败的关键,要以集装箱基地,成青快速通道为主线建立相对独立的化工,冶金,机械和建材基地,加大对工业发展区道路,水,电,气等硬件投入,改善工业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增强招商优势.
4.立足区域优势,大力发展民营企业
发挥优势,建立中小企业工业园区,构建有优势的化工,冶金,机械制造和建材工业集群,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走出乡村,进入园区.有利于规范管理,实现政府的优质服务,节约资源,构建节约型社会,为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奠定基础.
整合机械工业,试点建立规模化的规范厂房,借鉴商业批发的模式,采取租赁承包等形势,为中小机械加工行业参与者提供创业发展和规模发展的平台.
5.整合社会资源,提高工业经济的承载力
我区重大危险源多,涉及工业企业十多个,还有一批重点企业的重点部位,有氨球,氨罐,有煤气储柜,还有纵横交错的天然气管道,一旦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对我区社会经济将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吉利化工双苯事故是前车之鉴,给我们的安全工作敲响了警钟.因此,我区工业企业存在安全,环保风险大,决不能掉以轻心.政府不仅加大投入,还必须整合企业和社会应急救援处置力量,建立一只专业化,协调配合,优势互补快速处置队伍,建立安全环保的铜墙铁壁,有利于增强我区企业抗风险能力,提高我区工业经济的承载力.
6.发挥物流优势,增强辐射力
发挥铁路优势,建立化工,机械,钢铁等专业仓储企业,支持物流企业发展壮大,有利于降低工业企业运行成本,建立以青白江为中心的地区工业经济地位,提高工业经济的辐射能力和影响力.
7.建设毗河经济走廊,构建秀丽青白江
沉睡的毗河位于我区腹地,水清木秀,是连结新都,金堂的绿色纽带,且是没有开发的处女地,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促进生态工业向腹地纵深发展,成青快速通道将为这一地带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机遇面临挑战,创新与发展并行,苏州取得成功,我们也一定会坚决成功.今天,我们要看到成都北部新城的建设,集装箱基地落户给我们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遇,我区生态工业经济即将驶入快车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解放思想,高起点,高质量建设工业园区
青白江区规划局曾成军
我很荣幸地参加了我区第十期青干班的学习,并参加了11月22日到30日的赴苏州异地培训.整个学习培训期间,我看到了我区与外省市的差距.这种差距,不仅是经济上的,更主要的是思想上的差距.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要解放思想,在制定好高起点的发展规划后,认真落实,真抓实干,将各项指标落到实处,经济建设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话.我们在讨论青白江区经济发展问题时,要放眼世界,把我区的经济发展纳入到全省,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范围内,而不是封闭地来考虑我区的经济发展问题.我们要认真学习"十一五"规划,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区的优势,走出一条工业强区之路.
我区的工业园北区总面积只有7.9平方公里,而且扩展空间相当有限.它的定位是以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和物流为主.如何充分发挥工业园区的作用,应该是当前我区的一个重要问题.事实上,在能源相当紧张,国际国内的市场竞争都越来越强烈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考虑把我区的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物流为一体的,具有高度竞争力的专业化园区.太仓市人大副主任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听党的话,说自己的话;跟着党走,走自己的路."这并不是意味着阳奉阴违,而是说,在发展的问题上,要根据自己的情况,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要有自己的特色.美国的硅谷是世界著名的信息技术中心,底特律是有名的汽车城,他们之所以有巨大的影响力,除了他们本身具有世界一流的技术和良好条件外,我认为专业化是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所引进的企业,都是比较好的企业.但是这些企业之间彼此独立,互不关联,抗击国际,国内的竞争的能力是相对较弱的.等到工业园区内无地可用的时候,连自身扩展的空间都没有了.我们说企业要做大,做强,做大是基础,做强是关键.我区的工业园区,应该制定一个产业发展规划,认真研究如何形成产业链的问题.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不仅应该是高科技,高产出,低能耗,低污染,而且应该符合产业化要求,互相依托,工业园区才有可能有自己的特色.当然,这样做可能导致一些很好的企业无法进入工业园区,但是从长远来说,对工业园区的发展是有利的.举例来说,我区现在有台玻,巨石集团,胜达玻璃,明达玻璃等玻璃相关企业,如果将工业园区建设成为我国甚至在国际上都有影响的玻璃及相关产品的研究,生产,加工和物流基地,我认为是很有意义的.
在苏州工业园区,我们看到的是宽阔而清澈的水面,优美的绿化,精致的配套设施以及街头小景,我们看不到高大的烟囱,林立的电线杆,听不到轰鸣的机器声,闻不到刺鼻的废气味,让人感觉是到了公园里.该工业园区内还有很多职工的住宅和休闲娱乐场所.从我区已经完成的工业区控规来看,除了变电站,污水处理厂,加油站等以及少量公共绿化外,基本上没有公共建筑用地."以人为本"不是一句空话.在7.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如何解决工人的吃,住,行以及娱乐和教育,发展等具体问题,如何营造工业园区的优美环境,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中国,印度,俄罗斯等亚洲地区,是今后的经济高增长地区,这是世界公认的一个趋势.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抓住新一轮亚洲经济腾飞的宝贵机遇,勇敢面对能源等问题所带来的挑战,强化竞争意识,尽快建设起具有科技研发,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人才培训等功能的高层次的工业园区.同时,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打破地域界限,与新都,广汉等相邻区市县联手发展,并尽可能地互相利用公共资源,避免重复投资,共同和谐发展.为实现以上目标,我认为:
1.准确定位,制定工业园区发展规划.
规划是龙头,没有高质量的发展规划,工业园区要发展壮大,是不太现实的.对于工业园区,现在很多人的概念,就是路通,水通,电通,有地可用.我市著名的花卉基地红砂村,以及名气越来越大的石象湖,都是通过明确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按规划要求来进行建设,才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区的工业园区也应该请专家来仔细研究,提出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并严格按照规划要求,对进入园区的企业进行选择,逐步实现规划目标,并合理分配各种资源,这样工业园区才能良性,和谐地发展.
2.积极引进和培养人才,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
当今世界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企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金,更重要的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他们可以为我们带来新的科技知识和管理知识,在产品创新,高效管理,信息更新以及准确把握经济走势等方面,贡献他们的智慧.企业要发展,必须引进高素质人才,加强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及员工的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持.
3.严格实施规划,保证规划目标的完成.
要打造高层次工业园区,很短的时间是不可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制定规划后,连续地严格执行,不因领导人的更换而更改规划目标.这样,规划目标的实现才有可能.
关于赴苏州异地培训心得
以及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区计经局刘迁
根据安排,我们第十期青干班39位学员带着"如何加快青白江区经济社会发展"这一课题,于11月22日赴苏州参加了为期8天的异地培训.
一,对苏州经济发展的总体感想
苏州市的经济总量已远远超过全国许多省,如云南,陕西,青海,新疆等,经济特征呈现一二三产业互动,农副工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平衡发展,外向经济带动发展三大特点,入围2004年"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已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提前减免了农税,设立了农民大病风险基金,为农民购买养老保险,为60岁以上农村人口给予一定生活补贴,积极推进和谐社会进程.
结合培训资料,我就苏州市,昆山市,太仓市璜泾镇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与四川省,成都市以及青白江区作了一个横向对比:
2004年GDP,财政收入对照表
指标
地区
2004年末
人口(万)
2004年GDP实现数
2004年财政收入
总量(亿元)
人均(万元)
全口径(亿元)
地方(亿元)
四川省
8724
6556
7514
385.8
成都市
1059
2186
20626
163.9
142.4
青白江
40.4
79.77
19745
4.68
2.19
苏州市
898
3450
38419
585
219.6
苏州昆山
120
570
47500
85.8
31.5
太仓璜泾
5.08
31.3
61633
1.61
二,剖析苏州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原因
我认为他们除了有优越的地理条件,丰富的人文历史和旅游资源外,更重要的是善于营造环境(生态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文化环境),重视规划以及在抓经济建设中的战略眼光和超前思路.
三,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十大任务,明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年.通过这次异地培训,使我深刻认识到区委,区委政府确立的"生态立区,工业强区"战略是立足我区实际,完全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结合培训所得以及日常工作积累,对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有以下思考:
(一)立足"生态立区",强化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
一是坚持新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完成《青白江区环境容量规划》,巩固创模成果.二是加大对违法排污企业和不符合产业政策企业的监测和惩治力度,积极推进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为实现两年内全区出水断面水质达到国家级三类水质标准,通过省级环保模范区验收奠定基础.三是继续将工业污染防治与推进循环经济有机结合,大力开展重点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废水,废渣,废气等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着力抓好川化集团硝铵表冷凝回收,水循环处理等项目的实施,做好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申报工作,促进全区循环经济的发展.四是抓好农村水系整治,生态农业和水土保持工程,继续实施青白江区生态隔离带建设,启动城北新区城市生态公园,丘陵地区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工程,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举,打造成都北部生态屏障.五是加强宣传,积极消除"沱江污染事故"的影响,营造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舆论氛围.
(二)围绕"工业强区",超常规推进载体建设
一是严格按照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高标准,快节奏地推进青华东路东延线和工业大道南延线道路建设,尽快启动大弯东路东延线,青华东路和巨石南路,加紧规划工业东路和工业区南路,集中改造发展区内水,电,气的配套设施,尽快提高工业集中发展区的承载力.二是做好工业集中发展区的产业集群规划,以冶金产业为突破口,引导关联度大的产业相对集聚,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三是继续跟踪工业集中发展区基础设施项目"软贷款"事宜,大胆采用工业BOT融资,捆绑式融资等多种方式,积极开辟新的融资渠道,突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瓶颈.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落实技改贴息资金,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三)突出"物流富区",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
一是以西南地区最大的铁路集装箱基地――成都集装箱中心站的建设为依托,切实做好规划,强化对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的招商,加强区域合作,着力打造国际性枢纽物流园区;抓好区内已有物流企业的资源整合,全力做好中外运等项目的协调服务,促进物流业更快,更好发展,将物流业逐步培育为我区经济增长的"第三利润源泉".二是结合新城区商业网点的规划和建设,加快现有网点改造,提升档次,扩大规模;积极引进区外大型商贸集团和连锁超市,不断拓宽城乡市场,使经营网点向乡镇(街道)和中心村扩张,切实提高消费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三是加快城厢镇"川西文化旅游古镇"的开发建设,尽快将其打造成为全区旅游经济的增长点;提高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水平,积极引导毗河沿岸开发,逐步探索开发工业旅游,促进三产业蓬勃发展.
(四)实施"三大工程",加快新农村进程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以姚渡镇芦稿村为试点,进一步完善规划,捆绑各类资金,整合各类资源进行重点打造,示范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二是以项目为载体,在杏花村土地整理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市级重点镇土地整理项目立项上报工作,抓紧实施龙王镇双堰,清平,红树村土地整理工程.三是继续抓好村通联网加密和村道维修工程,饮水安全,沼气池,提灌站改造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生产发展提供环境支撑.四是大力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加大土地流转,鼓励区内外的单位和个人承包,租赁集体土地从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探索专业合作组织与农头企业之间的利益,合作机制,加强早熟梨,晚熟桃等农产品营销工作和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劳动力和失地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转变现有扶贫方式,促进农民增收,使生活宽裕有经济上的保障.五是加快乡镇卫生院和农村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启动村级卫生站标准化建设,推进乡村两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区,乡,村三级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纵横联网;扩大新型合作医疗覆盖面,积极落实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精神文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提供精神动力.
(五)构筑"北部新城",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
本着"现代,清洁,明快,清爽,宜居"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品位,加快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形象,营造经济发展比较优势.
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体系,使规划思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既洋溢现代气息,又体现工业高地的生态特色,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城市发展需求,展现北部新城风貌.二是加快华金大道,红阳路,青江路,唐巴路(大同至城厢段)改造工程,加快成青快速通道建设,启动与成绵峨城际快速通道建设的相关工作,提高重要进出区通道等级.三是加快新城区建设,及时启动区市政广场工程,规划七星岛运动休闲中心,不断拓宽居民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空间,提升城市品位和城市知名度.四是大力实施城市美化亮化工程,按照"规划一片,建设一片,绿化一片"的要求,多种适宜树种,适当建设草坪,加快城区节点景观改造,加大主街道街景改造力度,有针对性地对旧城区进行包装.五是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强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整治,着力提高市民素质,不断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
(六)坚持"开放活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一是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经济的生命线,落实《以企招商奖励意见》和《鼓励投资的若干规定》.二是加强招商引资队伍建设,拓展专业化的招商引资信息平台,围绕冶金,化工,建材,机械四大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客商招商,加强对引进项目的综合评价,严把环保关,拒绝污染重,治理难项目.三是进一步加强干部工作作风和执政能力建设,以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提高服务水平为重点,狠抓招商引资后续服务的规范化,千方百计争取招商引资新突破.四是立足我区优势产业和经济发展薄弱环节,积极做好项目的储备,包装和申报工作,积蓄经济发展后劲.
扎实做好经济工作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
福洪乡周太金
通过在青干班两个月的学习和外出考察,我认为苏州经济近年来之所以有如此迅猛发展,主要做到了以下四个方面:
紧跟时展的潮流,不失时机地抓住各种发展机遇
苏州经济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埋怨宏观政策是没有出息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抓住国家给予我们地方的每一个发展机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共性,那就是曲折向上发展的,国家每三,五年就要进行一次宏观调控,使我们国家的经济按照正常,有序,快速的步子向前发展.我们的现在的经济发展不能去研究共性,而只能去分析个例,因为我们要做的是如何比别人发展得更好,走在别人的前面,而不是齐步走,看别人的步子再调整自己,就永远不能先人一步,就只能永远处于落后.因为整个国家宏观调控不可能照顾到一个地区的经济,那么如何适应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将对我们发展的速度和信心产生极大的影响,按照苏州经济发展的经验,就是要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前加快,抓紧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到来时积蓄力量,不要反应太慢,等自己刚要发展的时候,恰恰就遇到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有力无处使,使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速度和发展信心大受影响.
做好发展的规划,使其在以后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少走弯路
做好经济发展的前期规划至关重要,如何高质量,高标准的做好并长期按照规划所指定发展方向发展经济是一个地区,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核心.其中,城市规划又是重中之重,它与很多学科密切相关.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环境不能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因此环境保护规划更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不要等到经济发展后再花大力气对环境进行治理,一定要树立少走弯路也是加快发展的理念.
以经济发展作为考核的硬指标,注重落实和实效
苏州对干部的考核中很少有对经济外的指标作硬性考核规定,可能他们更加体会到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全部用在发展经济上,要做到能打电话的就不发文件,能发文件的就不要开会的这种高效率,不要三分钟的正题讲完后就是各领导发表三个钟头的强调.用经济说话,对不利或与经济发展无关的事做好就行了,不要扭住不放.因为一个地方如果不发展经济,国有没有税收,财政没有钱,群众吃饭都成问题,那我们还怎样谈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呢,又能干成什么事一切都将是空谈.(苏州人是很讲实际的,吃饭时一人只有一张纸巾,另加则是一张一元,精明至此,无以加复)树立了务实的观念,在发展过程,最重要的便是落实了,如果是应付,那永远都不能有大的变化,天天都在做规划,写总结,总是不能得到落实,天天都晚都在忙碌,但忙的全是花架子,不能产生一分钱,又有什么意思呢特别是近几年的考核,我个人觉得有点过了,报表一大堆,有什么用!全是些不实际不中用的数字.只用纳税,用电,用地,投入这几样过硬的指标作考核就足矣!这些可能是东部西部之间做事方面和观念方面差距吧
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新做法,新事物,并静观其发展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很多的新的做法和现象,但是,我们不能将其一棍子打死,别人在做事,而自己却不但不做,还在一边当评论员,指手划脚的事不能再发生了,邓小平说过,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一个地区要发展,关键还是人,必须要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才能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的,半文盲是不能充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主力的,要坚持做好育人工作,提高人民的基本人文素养,培养出有用的人才,同时,有好好对待人才,才能留住人才,一个地区的经济才能得以发展.
当然,苏州经济社会发展中也不是全部都很好,它的发展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社会环境在发展初期被污染严重,现在表面上是城市繁华,植被绿化率高,但苏杭大运河和各支流的水被污染相当严重,因基础建设阻断了很多支流,水系不能连贯成网,成了一潭死水和臭水.二是外资企业和本地民营经济企业所占比重相差很大,这样就不能做到藏富于民,实实在在的使自己人富裕,钱大多是让台资和日商赚了.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并下大力对环境进行整治,对民营企业进行扶持.
下面谈谈对我区经济发展的二点建议:
一,发展规划及布局方面
毗河以北是工业,毗河以南是农业,这是我区经济的现状.区级在制定经济发展蓝图的时候,往往也是按照此种布局进行规划的.但是,通过专家的讲解和到外地各处进行考察发现后,我发现,农村要实现与城市一样共同富裕和发展的一体化,走农业的路子是难有较大作为.拿华西村来说,它也是以工业为支撑来发展,从而实现全村人民共同富裕的,并没有看见到处是种菜和种粮的.现在我们成都和我们区正在进行的农村向城市集中,我认为,农村如果不实行工业化,首先解决吃饭问题,给农民找一个能挣钱的工作,那我区的农村向城市集中将是一句空话.道理很简单:总不能住在集中新区,每次干农活时往返五,六里路挑一担农家肥浇几颗菜吧即使有人住,那也是农村不到10%的先富起的人,不能使农村90%以上的人集中居住在新区,享受到这一政策的优越性,那办事的方法就值得商榷.因此,个人认为,在进行农村向城市集中前,必须大力引进工矿企业,首先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由此可见,青白江的发展,在毗河以南也应该合理布局工业,才能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促使全区的经济能全面,持续,快速地发展.
二,以人为本方面
以人为本包括人与自然,社会与人,人与人之间等诸多方面的内涵.我只谈谈狭隘的以人为本方面的理解和建议.
1,队伍建设方面.要真正做到用好一个人,带动一帮人的效果,如果使用了一个对下忌贤妒能,对上阿谀奉承的人,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而会由此形成一种不良的风气,给我们建设快速发展带来巨大的阻力和反面影响.
2,人才保护方面.好的刀不但要用好,还一定要保养好.对我区的优秀人才,我们一方面要人尽其用,另一方面也要保护他们的健康.据了解,在我区,特别是乡镇一级的干部中,有50%以上人的身体都不同程度地患有一种或多种疾病,这值得引起领导们的高度重视啊!以人为本是什么,我想,决不是使他们都得上一种或几种职业病,退休后一年或两年就一命呜呼吧.
3,胆量问题.孙书记在汇报会上讲了关于重庆人和成都人打架的笑谈,我认为不能一笑了之啊,其中的胆量问题给人以深思.为什么别的地区有胆子发展,我们区做点事总是缩手缩脚的,不能放手去干,这恐怕就是思想解放的认识和程度问题了.不要做一点事都是后怕狼,前怕虎的,有法律,有政策为我们保驾护航,只要有利于发展,有利于人民,认准了的事就义无反顾的去干嘛,现在,我区的发展从横向上和其它区县相比,已经落后很多了.我们错过的机会已经太多了,发展的步伐也落在了别人的后面,同志们!不要再瞻前顾后了,让我们奋起直追吧!
对推进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几点建议